记者 | 陈丁睿
编辑 | 石一瑛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结束了4139天后,30岁的巩立姣拿到了一枚迟来的奥运铜牌。
2019年12月26日,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她,从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手中接过了这一块递补的奥运奖牌。
从11年前在比赛中获得第5名,到亚军、季军先后没有通过药检,直至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正义,刚入围了2019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候选名单的巩立姣,在年关将至时得到了奥运备战期最好的激励。
在体验了伦敦奥运会的亚军和里约奥运会的第四名之后,拥有着世锦赛冠军头衔的她,应该也期待着在东京奥运会弥补所有遗憾。
“好运,梦想一直在路上……”巩立姣送给自己的年终鼓励,同样是中国体育对于2020年的殷切期待。
据《体坛周报》统计,在2019年所有奥运项目的竞赛中,中国队以43枚金牌仅次于47枚的美国,排名第二。
其它顺位的国家,分别是24枚的俄罗斯、18枚的日本、17枚的澳大利亚、16枚的英国、15枚的荷兰、13枚的德国、11枚的法国,以及10枚的新西兰。
评论员王全立表示:“展望半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东道主很可能会在金牌数量上刷新本国纪录,但赛场上主角仍然是美国,或者是中美对抗。”
四年备战,转瞬即逝,残酷的体育世界不断推陈出新。当奥运会的年轮来到2010年代时,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也势必会在东京成为主角。
对于这一年的中国体育而言,不少奥运项目上的新人,大多皆是“00后”,着实引人瞩目:举重项目的李雯雯、排球项目的倪非凡、乒乓球的孙颖莎、赛艇的张灵、射击的余浩楠、游泳的杨浚瑄、体操的唐茜婧和李诗佳,以及跳水的陈芋汐和王宗源,都是其中代表。
他们也都入围了体坛风云人物的最佳新人候选名单。
回溯两年前,中国举重队女队主教练张国政曾如是告诉新华社:“天津全运会看得我直皱眉头,可以说是中国女举在近几届全运会水平最低的一届!”
彼时,包括举重在内的多个优势项目,都在选拔奥运人才方面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今,19岁小将李雯雯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中国举重女队的利好消息。在今年进行的亚锦赛和世锦赛上,李雯雯发挥出色,接连收获金牌并且打破世界纪录(包揽该级别的三项世界纪录)。她也成为了中国举重的第一位“00后”世界冠军。
至于在培养了中国第一个“00后”奥运冠军的跳水队,里约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任茜,已经感受到了新人辈出的压力。
此前,主攻女子单人十米台的她因为状态不佳落选世锦赛,而2005年9月出生的陈芋汐,则在这个项目的世锦赛比拼中荣耀折桂。这个出生在体育世家的姑娘(爸爸是体操教练),有望在东京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收割荣耀。
依仗于方方面面条件的提升,现在的世界体坛,已经对未满20岁的世界冠军见怪不怪。而这样的大势所趋下,中国体育也在等待着更多青春面庞,在东京奥运会上无所畏惧。
东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国体育在2020年的第一主题,洲际大赛的成功与否,往往影响着体育行业的发展风向。
而与此同时,如火如荼的职业联赛,也都处于各自推进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否能拿到希望渺茫的奥运会门票,中超联赛和CBA都会迎来更多挑战。
毫无疑问,朝令夕改的中超和中国足球,就是国内职业联赛改革的试验田:仅仅是这几年时间,太多关于年龄、外援、薪资、财政和国籍的规则,都在赛季前或赛季中写入章程。
不久前,中国足协在北京昆仑饭店宣布了2020赛季中超联赛竞赛章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条款,无疑是“中超联赛本土球员的税前最高年薪为1000万”,“中超外援全年累计7人,注册6人、报名5人、单场最多同时上场4人”以及“中超外援税后年薪最高为300万欧元”。
对此,《人民日报》如是评价道:“增外援、减支出,中超联赛新规不折腾。”而一些俱乐部代表,也表达了对相关规则和政策“软着陆”的认可。
希望联赛可以健康稳定地推进,俱乐部可持续性地发展,并让国内年轻球员得到更多的出场机会——中国足协的初衷概莫如是。
当然,鉴于还有很多规则条文需要细化,入籍球员的问题仍没有具体说明,中超联赛的变化势必会在2020年继续下去。
与中国足球同为难兄难弟的中国篮球,虽然依靠CBA联赛的“绝杀盛宴”赚取了不少口碑,但本土世界杯上国家队的糟糕表现,以及奥运会出线性可能的微乎其微,依然让CBA联盟处于动荡徘徊的临界点。
2019-20赛季,是“CBA2.0”模式全面启动的第一个赛季,直播包装的升级、明星球员的加盟、还有赛事话题的产出,都让CBA联赛博得了更高的关注度——仅仅几个月的时间,CBA的相关话题就接二连三地登上热搜榜,与娱乐明星们一较高下。
或许,在本赛季的CBA全明星周末到来时,球场内外的互动和娱乐属性,又会让CBA球星的粉丝数增加不少。
当然,这样的看上去很美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CBA赛场在运转过程中的不少细节——包括媒体服务、赛事规程和裁判管理,都依然需要时间去完善。
至于迎来史上最强赞助潮的中国女排,凭借明星球员(朱婷回归)和教练的号召力,还有国字号球队的优异战绩,中国女排联赛的健康运转不成问题。
别忘了,即将在春节上映的《中国女排》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或许又能成为中国女排联赛的“宣传广告”,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取爆发式关注度的国内赛事,自然非女排联赛莫属。
伴随着东京奥运会的到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将越来越近。在部分竞赛场馆已经开始进行测试赛的当口,冬奥项目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同样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从冬奥周期开始时的跨界跨项,到现在敞开“入籍之门”,中国冬奥项目的自主升级,正在进入全新的阶段。
今年6月,出生于2003年9月3日的滑雪界超级天才少女——谷爱凌,发出了一条个人微博:“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至此,出生于旧金山、掌握着流利北京话的她,由美国回到中国,以东道主的身份开始备战2022年冬奥会。
最近半年时间,成为中国运动员的谷爱凌,已经拿下了多个赛事的冠军,她在备战周期中显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她如是说道:“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我就一直想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近两年国内滑雪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希望用我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特别是女孩子参与滑雪运动,让他们体验我在雪场上收获的乐趣。”
或许,由谷爱凌归国带来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的冬季项目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