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黄一灵
年末将至,各地证监局对于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监管丝毫没有放松。
12月26日晚,四川证监局一口气公布5张罚单,其中4家公司均是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四川证监局认为上述公司人员管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都需进一步加强。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监管层共发出20张“罚单”,其中涉及到的违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无证券投资顾问资格的人员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
二是员工对服务能力向客户虚假、不实营销宣传并向客户保证投资收益;
三是在业务推广环节进行有效的留痕管理。
早在2019年1月,证监会就已表态,下一步将会同行业协会,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加大检查执法和自律管理的力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咨询机构,综合运用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处罚以及纪律处分等手段,从严查处和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无证上岗”问题突出
随着A股行情的回暖,炒股的投资者也随之趋多,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自然也迎来业绩旺季。据了解,目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仍是咨询机构的主营业务,咨询机构85%的收入来源于投资顾问业务。
与此同时,监管对于投顾人员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开始加强监管。
财联社从各地证监局网站统计发现,12月以来,监管共发出20张罚单,涉及14家公司(包括其子公司)。而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往年,据证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已对58家咨询机构或其分支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对35家采取责令暂停新增客户的行政监管措施。
从领取罚单数量来看,江苏百瑞赢证券咨询有限公司和大连华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排名靠前,均是3张(子公司罚单包含其中)。
从行政监管措施来看,大部分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被责令改正,还有6家被责令新增客户,大年华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则是被出具警示函。
从存在问题来看,公司员工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是最主要的问题,20张罚单里面有17张都有这个问题。换句话来说,无证上岗是当下投资咨询公司最大的弊病。
为什么会出现无证上岗乱象?这或许与投顾从业人员紧缺有关。
根据中证协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7日,整体券业投顾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较今年年初增加近7000,然截至2019年11月,A股共有1.58亿个投资者账户,相当于一个投顾从业人员要服务3000名投资者。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来看,投顾人员若要有质量地服务好投资者,颇有难度。
于是,在行业投顾从业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部分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为了在行情回暖期间赚钱,便“剑走偏锋”,不顾规范要求,无证上岗。
行业已有规范要求
对于无证上岗这一乱象,监管早已提出规范要求。
为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自律管理,推动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规范发展,6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执业规范(试行)》(简称《执业规范》),对84家投资咨询机构进行监管。
整体来看,《执业规范》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总则、执业要求、合规管理、自律管理以及附则等。
《执业规范》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取得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
具体来看,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但不涉及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业务人员应取得证券从业资格。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员应取得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上述营销、客服人员应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正式员工。
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应取得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有其它业务资质,从事相应业务的人员应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执业规范》强调,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但不涉及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业务人员应取得证券从业资格”,相关人员应自发布之日起一年之内取得相应资格。
为了净化行业生态,除了监管严查,投资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
德邦证券认为,投资者接受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做到 “三要”、“三不要”:
1、要验证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和从业资格,不要接受无牌照投资机构和人员提供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
2、要警惕违法违规投资咨询行为,不要轻信任何机构和人员关于超额收益、保本无风险等的承诺和宣传。
3、要树立正确的证券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不要盲目投资,过分追求高收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