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增长30% 蔡司要在中国做可穿戴设备和数字医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增长30% 蔡司要在中国做可穿戴设备和数字医疗

目前在中国市场,光学仪器起家的蔡司5年来保持着30%的年复合增长率,中国马上要超过德国成为蔡司全球第二大市场。

图为蔡司上海新总部大楼内景。图片来源:王付娇

9月15日,蔡司中国总部大楼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启用。这家有着16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光学、光电生产厂商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了,过去5年里,蔡司在中国一直保持着30%的年复合增长率。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蔡司集团主席兼CEO Michael Kaschke说,“30%年复合增长率几乎是我们在其他市场增幅的5、6倍。预计明年我们的中国市场就会超过德国,成为蔡司全球第二大市场(第一大市场为美国)”。

自1980年代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后,蔡司在中国已经有了2500多名员工。蔡司透露其中国总部落成后,蔡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比例还将增大。目前,蔡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显微镜、医疗技术、工业测量、视力保健和消费光学五大事业部。

蔡司产品线之一——眼镜和护目镜
蔡司生产的单反相机镜头横切图

蔡司最近的动作是上市了一款VR虚拟现实眼镜,这家传统厂商正在赶上时代的步伐。这款头戴式眼镜主要面向消费娱乐市场,售价为1199元,可以下载不同的VR app配合使用。蔡司虚拟现实眼镜项目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款产品以后不排除和医疗app合作的可能。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手机嵌入镜片的托盘中,用户可以透过视窗来观看手机屏幕显示出来的内容,以实现虚拟显示的沉浸式场景。想达到3D效果则需要通过两眼的视差来完成。但目前这款设备只支持iPhone 6和Galaxy S5。

蔡司生产的VR眼镜实拍图
现场试戴效果

在过去几年中,蔡司来自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开始提升。现阶段,中国二级医院包括民营医院,在政策的鼓励下发展很快。但同时二三线民营医院眼科治疗资源赶不上一线大医院,蔡司也关注到了新的需求。“未来蔡司将更重视基层医疗市场,把数字化产品推广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蔡司中国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介绍。

高新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技术含量高、利润大,是很多大型科技公司相互竞争的制衡点,介入门槛很高。 

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GE拥有半壁江山,与西门子、飞利浦一起,占据了中国市场近70%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市场份额。与上述品牌厂商不同,蔡司并不做大型影像产品,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蔡司更关注眼科产品。

2015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近视眼人数在4.37亿-4.87亿之间。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成年人患眼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也成为蔡司眼科医疗的市场机遇。

这几年,蔡司总部对医疗产品线进行了多次收购、兼并,拓宽了原先的产品线。 

以具体产品为例,蔡司研发出的一套名为Forum的青光眼治疗信息系统,医生看病所需资料都存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让医生根据需求,随时随地访问病人的OCT扫描、眼底成像以及结构和功能结果。

医生可以随时通过iPad连接服务器查看病人的治疗情况。该产品因可操作性上的出色获得了2015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

未来,蔡司医疗设备上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联系和传播,医生可以远程访问数据。一些数据还可以传给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目前,蔡司上海研发中心约有50名工程师。在2014财年,蔡司销售额43亿欧元,目前在研发上的投入占销售额的10%。过去几年里,蔡司在华员工迅速扩张,占蔡司全球员工总数的10%。蔡司位于上海的中国区研发中心落成后,将承担从产品规格到技术开发、决策、制造等整个产品研发任务。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蔡司

3.2k
  • vivo发布旗舰新机X200 Ultra,6499元起售
  • 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开业,中国本土化战略升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增长30% 蔡司要在中国做可穿戴设备和数字医疗

目前在中国市场,光学仪器起家的蔡司5年来保持着30%的年复合增长率,中国马上要超过德国成为蔡司全球第二大市场。

图为蔡司上海新总部大楼内景。图片来源:王付娇

9月15日,蔡司中国总部大楼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启用。这家有着16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光学、光电生产厂商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了,过去5年里,蔡司在中国一直保持着30%的年复合增长率。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蔡司集团主席兼CEO Michael Kaschke说,“30%年复合增长率几乎是我们在其他市场增幅的5、6倍。预计明年我们的中国市场就会超过德国,成为蔡司全球第二大市场(第一大市场为美国)”。

自1980年代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后,蔡司在中国已经有了2500多名员工。蔡司透露其中国总部落成后,蔡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比例还将增大。目前,蔡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显微镜、医疗技术、工业测量、视力保健和消费光学五大事业部。

蔡司产品线之一——眼镜和护目镜
蔡司生产的单反相机镜头横切图

蔡司最近的动作是上市了一款VR虚拟现实眼镜,这家传统厂商正在赶上时代的步伐。这款头戴式眼镜主要面向消费娱乐市场,售价为1199元,可以下载不同的VR app配合使用。蔡司虚拟现实眼镜项目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款产品以后不排除和医疗app合作的可能。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手机嵌入镜片的托盘中,用户可以透过视窗来观看手机屏幕显示出来的内容,以实现虚拟显示的沉浸式场景。想达到3D效果则需要通过两眼的视差来完成。但目前这款设备只支持iPhone 6和Galaxy S5。

蔡司生产的VR眼镜实拍图
现场试戴效果

在过去几年中,蔡司来自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开始提升。现阶段,中国二级医院包括民营医院,在政策的鼓励下发展很快。但同时二三线民营医院眼科治疗资源赶不上一线大医院,蔡司也关注到了新的需求。“未来蔡司将更重视基层医疗市场,把数字化产品推广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蔡司中国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介绍。

高新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技术含量高、利润大,是很多大型科技公司相互竞争的制衡点,介入门槛很高。 

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GE拥有半壁江山,与西门子、飞利浦一起,占据了中国市场近70%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市场份额。与上述品牌厂商不同,蔡司并不做大型影像产品,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蔡司更关注眼科产品。

2015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近视眼人数在4.37亿-4.87亿之间。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成年人患眼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也成为蔡司眼科医疗的市场机遇。

这几年,蔡司总部对医疗产品线进行了多次收购、兼并,拓宽了原先的产品线。 

以具体产品为例,蔡司研发出的一套名为Forum的青光眼治疗信息系统,医生看病所需资料都存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让医生根据需求,随时随地访问病人的OCT扫描、眼底成像以及结构和功能结果。

医生可以随时通过iPad连接服务器查看病人的治疗情况。该产品因可操作性上的出色获得了2015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

未来,蔡司医疗设备上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联系和传播,医生可以远程访问数据。一些数据还可以传给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目前,蔡司上海研发中心约有50名工程师。在2014财年,蔡司销售额43亿欧元,目前在研发上的投入占销售额的10%。过去几年里,蔡司在华员工迅速扩张,占蔡司全球员工总数的10%。蔡司位于上海的中国区研发中心落成后,将承担从产品规格到技术开发、决策、制造等整个产品研发任务。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