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四川省市重点工程、天府新区标志性建筑——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在历经十多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后,顺利实现主体工程完工。项目即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20年内投入使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与西博城组成中西部最大会展会议综合体。
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又称“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二期”,位于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占地面积约165亩,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会议中心、酒店、商业及办公用房等,是推动新区加快形成“一中心三城”的功能布局、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建设的重大项目和有力举措。项目由万科集团和成都天投集团共同打造,天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开发建设,中建三局施工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拥有1个约10000平方米(可承载 5500人)和1个约5500平方米(可承载3000人)的大会议厅,另有中小型会议场所20余个,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设完成后,将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共同组成中西部最大的集会议、展览、餐饮、酒店、商务配套为一体的会议会展综合体,具备满足大型国际商务会议、国家级国事活动整体接待和服务能力。未来,项目对天府新区加快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助力成都更好发挥“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致敬成都平原,‘天府之檐’成设计亮点
按照“具备大型国际商务会议、国家级国事活动整体接待和服务能力,预留国家主场外交活动承载地”的项目定位,2017年11月,新区启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工作,吸引了6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参与征集。
2018年3月,经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等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经过严格评审,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由国际知名设计大师汤桦设计的“构建安静的水平线——‘天府之檐’”设计方案。
期间,新区还邀请国内色彩、声光、竹文化、竹种植、景观等近20名专家,以及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等近10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参与项目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打造国际一流商务会议中心。
在建筑设计上,通过构建一段极致安静的水平线,向成都平原致敬。建筑沿秦皇湖东侧展开,建构了一条长达430米、水平延伸的超尺度空间,同时与CBD中心一带一路大厦,形成“横纵”的鲜明对比,重新定义天府新区横纵坐标。
特别是前厅木结构檐廊高24米,柱跨宽16米,为钢木混合结构长廊,借鉴传统建筑中抬梁式木结构、明堂、制式等设计理念和元素,采用抬梁式构架,端头出挑,展露木结构榫卯构件,再现中国传统建筑精髓。“这也是‘天府之檐’这个名字的由来,天府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天府新区,一层是天府之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工程建设总指挥尤晓勇介绍。
在景观设计上,以天府大美风貌为原型,引入川西林盘、锦江水韵、成都院子、成都坝子等地理人文风光意境,用“造园借景”的手法塑造相互交融的空间特质。
在文化表达上,突出成都地域文化特征,从时间维度深入挖掘川蜀特色、成都元素,同时深度提炼天府“三九大”文化、金沙古蜀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和蜀绣、竹、木、芙蓉等文化,并运用“文化+科技”的方式进行展现,体现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科技感、时尚感。
尤晓勇说,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天万公司就保持一颗“初心”,在设计上集合艺术、文化、功能为一体,打造展示成都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国际会议会展标志性建筑。

与项目每一个细节较劲,争创“鲁班奖”
“一开始,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奔着‘鲁班奖’去的,”尤晓勇介绍,为了抓项目质量,整个项目部都在跟材料、工艺、设计等“较劲”。
拿最大的亮点“天府之檐”来说,该钢木混合结构檐,高约24米,总计长达约430米,胶合木用量超过4500立方米,为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为了将设计师的理念完全实现,项目部辗转了全国10余个胶合木工厂,考察100余种胶合木,最终远赴黑龙江漠河,在零下25度的天气下,寻找到最为合适的胶合木材料。“这个胶合木的用量超过了全国绝大部分供应商在限定时间内的供应能力,我们的项目团队走遍全国,访遍业界专业大拿,最终只有两家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一家在苏州,一家就在漠河。2018年12月17日,漠河当天零下35度,我们的团队在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的厂房现场踏勘。”尤晓勇回忆。此外,为精选竹子的品种,学习种植经验,项目部多次拜访成都望江公园,确定竹子种类10余种。
此外,项目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以创建“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为目标,将绿色环保理念在施工中发挥到极致,致力打造全周期绿色建筑、人文建筑。
“我们将绿色施工管理模式贯穿始终,”尤晓勇介绍,项目通过利用混凝土废渣制作隔墙板,废钢筋制作成基础马凳、管线支架、焊机笼,用废模板制作踢脚板及硬质封闭等,将资源利用最大化;设置循环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污水过滤、沉淀用于混凝土养护、道路降尘;采用低压雷达感应LED节能灯临时照明,仅此一项每年可省电1.4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吨标准煤......项目先后获得四川省绿色科技示范工程、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立项。
在项目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如今,这个项目有了诸多标签:全国最大的单体会议中心、全国最长连续瓦屋面建筑、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国内最长连续瓦屋面、大跨度超大重载钢桁架屋面、中西部最大GRC单元式建筑、无框无肋超大结构玻璃......“我们的加班、辛苦,都值了,”胶合木施工木工师傅黄涛说:“我的木工手艺在这个项目上有了用武之地,看到传统木工艺在这个建筑得以保留,我感到骄傲。”

历时457天完成主体建设,预计2020年内可投入使用
据尤晓勇介绍,项目2018年10月1日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12月5日,地下室第一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2019年1月7日,地下室底板浇筑全面完成;2019年6月30日,主体结构正式封顶;2019年12月31日,主体工程完成,历时457天。
项目累计完成37万方土方清底,足以填满200个标准泳池;打下2324根预应力管桩,累加高度堪比3座珠穆朗玛峰;浇筑混凝土10万方,能堆成9座乐山大佛;使用钢材2.1万吨,可够再建3个埃菲尔铁塔。
面对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的实际情况,400多个日日夜夜,项目团队和一线工友们冬战严寒、夏斗酷暑,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同时通过全过程BIM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CADWORK三维建模软件、“分段地面拼装+高空对接+累积滑移”施工方法、数字化机电集中加工、大批量采用GRC板安装等技术手段,不断缩短施工工期。
中建三局项目执行经理武雄飞介绍,为确保工期,项目以“争先天府新区·建功一带一路”为主题,开展“六比一创”劳动竞赛,紧抓生产黄金期,签下“军令状”,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精心部署,科学组织施工,最终取得了20天完成2.8万平米办公、生活区和施工现场临设布置,30天完成6万平米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浇筑,提前10天完成会议厅、宴会厅63米大跨度钢桁架结构高空吊装的优异成绩。项目以建标杆工程、创过程精品为目标,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实现精细化管理,确保优质化履约,是一个以工匠精神体现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建筑精品力作。
“截至目前,项目屋面工程、前厅钢结构、二次结构、机电及设备安装、幕墙工程、胶合木工程、景观工程等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中建三局国会项目生产经理李敬明介绍。项目还邀请曾主持杭州G20主会场设计的团队对本项目进行装修设计,形成以“世界水准、大国风范、川蜀特色、成都元素”为理念的室内精装修概念设计方案,并将按照该方案进行装修施工,预计2020年内建成投用。
来源:成都发布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