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荣成:齐鲁极东之地的天鹅经济范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荣成:齐鲁极东之地的天鹅经济范本

依托大天鹅这一IP,荣成在旅游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样板。

文 | 董柳

已是寒冬,荣成的旅游热度却依旧不减。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成群的白色精灵从西伯利亚及蒙古飞来荣成过冬,让这座沿海小城愈发精致起来。茂密的芦苇和水草中,天鹅或鼓翼欢歌,或游曳饮水,荣成作为国内最大的大天鹅越冬种群分布地之一,已成为候鸟休憩的温柔乡。

城中天鹅湖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历经几年的生态修复,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今年迎来了近万只栖息越冬的大天鹅。天鹅的栖息不仅让荣成生态更加旖旎,也为荣成带来了近千万元的旅游收入。大批游客来到荣成观赏美景、拍摄天鹅、品味海鲜,带动了荣成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经济发展。依托大天鹅这一IP,荣成在旅游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样板。

自由自在呼吸的荣成“生态经”

淡水海水交汇的清澈水域,柔软细腻的湿地沙滩,茂盛生长的植物——荣成独特的沿海地貌和自然环境为大天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天鹅的栖息和荣成如今的生态建设是互相成就的。

天鹅湖晨曲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2016年,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完成了50公顷湿地规划设计,依照高标准的规划,持续对生态湿地进行修复。在针对污水厂改造、水质净化进行上亿元的投资后,如今,天鹅湖北岸的荒废淤泥已被清理,天鹅饮用的淡水质量得以保障,通过对植被水草的保护和黑麦的种植,大天鹅食物来源得到了丰富。不仅仅是天鹅,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都享受到了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据了解,截至今年,荣成启动实施了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污染治理行动,大批污染企业被关停,150多个工业项目从沿海一线退出,组织了12个岸线修复项目,恢复生态湿地2万多亩,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提出“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理念以来,荣成以生态作为城市特色发展的切入口,生态也成为了荣成的立市之本。近年来,荣成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逐渐加大。

2017年9月,荣成市获得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在同年提出的《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中,荣成明确了大气、水、自然保护区、特色行业、环境执法监管五大领域48项攻坚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持续被吹响。

数据是荣成生态建设的最好证明。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荣成致力于打好“三大攻坚战”。针对空气质量,荣成启动了“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共计整改“散乱污”企业376家,1382家畜禽养殖场、144家石材企业关停搬迁,600多户干制海产品晒场全部被取缔,关停整改矿山25处,清理海上非法养殖4万多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9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领先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为荣成的标配。

针对水域环境净化,结合“海陆统筹,湾河共治”思路,荣成坚持河长湖长湾长“三长”联动,推进水环境市场化、立体化监管,新增污水在线监测系统234处,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流域环境质量和海域环境质量同步改善;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上,荣成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培植生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之下,荣成依托于生态保护,以海洋牧场和休闲牧业为基础,医疗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快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向绿色开放的发展空间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后的全域旅游“天鹅样板”

“大天鹅也知道,荣成对它好。”艺术家们与游客齐聚荣成共赴天鹅之约,天鹅经济下的生态红利也体现在大众对荣成旅游业的肯定上。依托天鹅经济,荣成的旅游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实现了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荣成天鹅旅游产业受欢迎,也得益于荣成对于旅游产业的细节规划。

在交通上,2014年12月底青荣城铁的开通直接加快了游客的增幅,2019年11月16日,荣成开通了“荣成天鹅旅游观光专线”,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从市区乘车直达俚岛镇烟墩角社区等地观赏大天鹅。依托科技的力量,荣成在保护区内建起了全方位、全时空的视频监控系统,保障大天鹅安全越冬。

雪中飞翔的大天鹅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更重要的是,全域旅游模式下,荣成将文化与天鹅旅游进行了有机融合。

300多年历史的海草房、古朴传统的渔村风貌、风景秀丽的天鹅湖畔,荣成的旅游业充满了景之美,而这背后的渔家文化、民俗艺术和天鹅栖息及生态保护故事,为荣成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文化韵味。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内,大天鹅科普馆、天鹅湖民宿、天鹅湖观鸟塔等为做活“天鹅经济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展示方式:通过艺术展览、生态科普、高空瞭望与摄影等活动的展开以及特色民宿等设施的建设,大天鹅产业链不仅仅局限于观赏,周边配套产业发散且齐全。

2018年,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举办了天鹅摄影季的活动,数十万游客齐聚荣成,看雪景、赏天鹅;2019年是山东省文旅融合的第一年,为期五个月的2019威海大天鹅国际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更是成为了荣成在文旅融合上,充分利用好大天鹅这一IP,推动旅游、康养、文化艺术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12月,以天鹅为主题的2019中国威海大天鹅文创产品设计国际大奖赛,更是全国首创,不仅受到全国50多所高校和近300家文创企业的广泛关注,更加速了文创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向全国推广了“荣成天鹅”的城市品牌。

打破山东旅游业“冬冷夏热”的瓶颈,大天鹅的越冬也让荣成的冬季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围绕 “赏天鹅、住海草房、品渔家宴”,荣成深度挖掘并整合冬季旅游资源,一系列旅游项目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结合荣成的大天鹅文化、海洋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烟墩角胶东过大年”“那香海温泉品质之旅”“追梦红色记忆”“赤山年味旅行”等冬季精品旅游路线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游客们的广泛欢迎。互联网时代下,荣成也积极通过与新型网络平台、大型电视频道的合作,以视频的形式宣传荣成之美,在全国各地的冬季旅游产品特卖会上重点推介“赏大天鹅、住海草房”的精品旅游路线,让荣成的冬季旅游真正走出去,走进全国人民的心中。

大天鹅带火的乡村振兴模式

每年,大天鹅的过冬让以烟墩角村为代表的渔村内涌入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人们来到荣成,结伴看天鹅,体验住海草房,品尝新鲜的海鲜宴。

祥和烟墩角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2019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烟墩角村平均客流量每天约1.8万人次。渔家乐住宿平均每天约700人,7天营业额约为150万元。在大天鹅经济下,每年冬天到烟墩角村观赏大天鹅的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近1000万元。

以“大天鹅”为核心,荣成的乡村经济逐渐热闹了起来。

依靠天鹅经济下冬季旅游的热度,荣成对群众发展民宿经济保持支持的态度并提供政策的引导,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建设,现在形成了以烟墩角、东楮岛、牧云庵、车脚河等为代表的乡村民宿集聚村和以那蓝摄影客栈、湖畔西东和金石湾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通过集中成片、整村推进的形式,“荣成精品民宿”品牌逐渐被大众熟知、认可,人们依托民宿的形式感受渔村生活,民宿产业也因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

渔家民宿的流行也让荣成本地的特产走出了小渔村:面对熙来攘往的游客,村民们在居委会设定的地点摆摊,出售荣成特色农产品、海产品;馒头、鲅鱼干、虾酱等风味赢得了外地游客的称赞,电话、网络等订购方法为村民们也带来了销售上的收入;游客们在赏景过后来到村落进行采摘活动,也为乡村的农业发展拓宽了模式。

大天鹅带来的经济热度也由村民保持、延续:以烟墩角社区每年投入上百万元用于大天鹅保护为例,各乡村社区都在加大对大天鹅的保护意识,以宣传展板、大天鹅文化长廊的形式展示荣成作为大天鹅之乡的文明风采。对于村民个人而言,大天鹅的栖息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生活幸福感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发展事业。在安享天鹅经济带来的生活福利下,村民对于保护天鹅、维持天鹅经济的意识也逐渐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荣成:齐鲁极东之地的天鹅经济范本

依托大天鹅这一IP,荣成在旅游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样板。

文 | 董柳

已是寒冬,荣成的旅游热度却依旧不减。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成群的白色精灵从西伯利亚及蒙古飞来荣成过冬,让这座沿海小城愈发精致起来。茂密的芦苇和水草中,天鹅或鼓翼欢歌,或游曳饮水,荣成作为国内最大的大天鹅越冬种群分布地之一,已成为候鸟休憩的温柔乡。

城中天鹅湖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历经几年的生态修复,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今年迎来了近万只栖息越冬的大天鹅。天鹅的栖息不仅让荣成生态更加旖旎,也为荣成带来了近千万元的旅游收入。大批游客来到荣成观赏美景、拍摄天鹅、品味海鲜,带动了荣成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经济发展。依托大天鹅这一IP,荣成在旅游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样板。

自由自在呼吸的荣成“生态经”

淡水海水交汇的清澈水域,柔软细腻的湿地沙滩,茂盛生长的植物——荣成独特的沿海地貌和自然环境为大天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天鹅的栖息和荣成如今的生态建设是互相成就的。

天鹅湖晨曲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2016年,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完成了50公顷湿地规划设计,依照高标准的规划,持续对生态湿地进行修复。在针对污水厂改造、水质净化进行上亿元的投资后,如今,天鹅湖北岸的荒废淤泥已被清理,天鹅饮用的淡水质量得以保障,通过对植被水草的保护和黑麦的种植,大天鹅食物来源得到了丰富。不仅仅是天鹅,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都享受到了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据了解,截至今年,荣成启动实施了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污染治理行动,大批污染企业被关停,150多个工业项目从沿海一线退出,组织了12个岸线修复项目,恢复生态湿地2万多亩,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提出“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理念以来,荣成以生态作为城市特色发展的切入口,生态也成为了荣成的立市之本。近年来,荣成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逐渐加大。

2017年9月,荣成市获得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在同年提出的《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中,荣成明确了大气、水、自然保护区、特色行业、环境执法监管五大领域48项攻坚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持续被吹响。

数据是荣成生态建设的最好证明。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荣成致力于打好“三大攻坚战”。针对空气质量,荣成启动了“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共计整改“散乱污”企业376家,1382家畜禽养殖场、144家石材企业关停搬迁,600多户干制海产品晒场全部被取缔,关停整改矿山25处,清理海上非法养殖4万多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9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领先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为荣成的标配。

针对水域环境净化,结合“海陆统筹,湾河共治”思路,荣成坚持河长湖长湾长“三长”联动,推进水环境市场化、立体化监管,新增污水在线监测系统234处,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流域环境质量和海域环境质量同步改善;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上,荣成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培植生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之下,荣成依托于生态保护,以海洋牧场和休闲牧业为基础,医疗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快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向绿色开放的发展空间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后的全域旅游“天鹅样板”

“大天鹅也知道,荣成对它好。”艺术家们与游客齐聚荣成共赴天鹅之约,天鹅经济下的生态红利也体现在大众对荣成旅游业的肯定上。依托天鹅经济,荣成的旅游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实现了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荣成天鹅旅游产业受欢迎,也得益于荣成对于旅游产业的细节规划。

在交通上,2014年12月底青荣城铁的开通直接加快了游客的增幅,2019年11月16日,荣成开通了“荣成天鹅旅游观光专线”,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从市区乘车直达俚岛镇烟墩角社区等地观赏大天鹅。依托科技的力量,荣成在保护区内建起了全方位、全时空的视频监控系统,保障大天鹅安全越冬。

雪中飞翔的大天鹅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更重要的是,全域旅游模式下,荣成将文化与天鹅旅游进行了有机融合。

300多年历史的海草房、古朴传统的渔村风貌、风景秀丽的天鹅湖畔,荣成的旅游业充满了景之美,而这背后的渔家文化、民俗艺术和天鹅栖息及生态保护故事,为荣成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文化韵味。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内,大天鹅科普馆、天鹅湖民宿、天鹅湖观鸟塔等为做活“天鹅经济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展示方式:通过艺术展览、生态科普、高空瞭望与摄影等活动的展开以及特色民宿等设施的建设,大天鹅产业链不仅仅局限于观赏,周边配套产业发散且齐全。

2018年,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举办了天鹅摄影季的活动,数十万游客齐聚荣成,看雪景、赏天鹅;2019年是山东省文旅融合的第一年,为期五个月的2019威海大天鹅国际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更是成为了荣成在文旅融合上,充分利用好大天鹅这一IP,推动旅游、康养、文化艺术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12月,以天鹅为主题的2019中国威海大天鹅文创产品设计国际大奖赛,更是全国首创,不仅受到全国50多所高校和近300家文创企业的广泛关注,更加速了文创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向全国推广了“荣成天鹅”的城市品牌。

打破山东旅游业“冬冷夏热”的瓶颈,大天鹅的越冬也让荣成的冬季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围绕 “赏天鹅、住海草房、品渔家宴”,荣成深度挖掘并整合冬季旅游资源,一系列旅游项目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结合荣成的大天鹅文化、海洋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烟墩角胶东过大年”“那香海温泉品质之旅”“追梦红色记忆”“赤山年味旅行”等冬季精品旅游路线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游客们的广泛欢迎。互联网时代下,荣成也积极通过与新型网络平台、大型电视频道的合作,以视频的形式宣传荣成之美,在全国各地的冬季旅游产品特卖会上重点推介“赏大天鹅、住海草房”的精品旅游路线,让荣成的冬季旅游真正走出去,走进全国人民的心中。

大天鹅带火的乡村振兴模式

每年,大天鹅的过冬让以烟墩角村为代表的渔村内涌入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人们来到荣成,结伴看天鹅,体验住海草房,品尝新鲜的海鲜宴。

祥和烟墩角 图片来源: 王福东/摄

2019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烟墩角村平均客流量每天约1.8万人次。渔家乐住宿平均每天约700人,7天营业额约为150万元。在大天鹅经济下,每年冬天到烟墩角村观赏大天鹅的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近1000万元。

以“大天鹅”为核心,荣成的乡村经济逐渐热闹了起来。

依靠天鹅经济下冬季旅游的热度,荣成对群众发展民宿经济保持支持的态度并提供政策的引导,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建设,现在形成了以烟墩角、东楮岛、牧云庵、车脚河等为代表的乡村民宿集聚村和以那蓝摄影客栈、湖畔西东和金石湾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通过集中成片、整村推进的形式,“荣成精品民宿”品牌逐渐被大众熟知、认可,人们依托民宿的形式感受渔村生活,民宿产业也因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

渔家民宿的流行也让荣成本地的特产走出了小渔村:面对熙来攘往的游客,村民们在居委会设定的地点摆摊,出售荣成特色农产品、海产品;馒头、鲅鱼干、虾酱等风味赢得了外地游客的称赞,电话、网络等订购方法为村民们也带来了销售上的收入;游客们在赏景过后来到村落进行采摘活动,也为乡村的农业发展拓宽了模式。

大天鹅带来的经济热度也由村民保持、延续:以烟墩角社区每年投入上百万元用于大天鹅保护为例,各乡村社区都在加大对大天鹅的保护意识,以宣传展板、大天鹅文化长廊的形式展示荣成作为大天鹅之乡的文明风采。对于村民个人而言,大天鹅的栖息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生活幸福感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发展事业。在安享天鹅经济带来的生活福利下,村民对于保护天鹅、维持天鹅经济的意识也逐渐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