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2019年11月,美国司法部基于对过去近1300件反垄断案件判例的回顾复审,正式向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了废止《派拉蒙法案》(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的动议。这项施行了70余年历史的法案曾经帮助重塑了整个好莱坞电影行业的发展,如今即将“寿终正寝”,好莱坞是否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就为大家回顾《派拉蒙法案》的“前世今生”,并进一步分析探索法案废止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派拉蒙法案》缘何而来?
《派拉蒙法案》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派拉蒙/Paramount、华纳兄弟/Warner Bros、米高梅/MGM、20世纪福斯/Twentieth Century Fox、雷电华/RKO)和“三小”制片厂(环球/Universal、哥伦比亚/Columbia、联艺/United Artists)相继崛起。
这些大厂纷纷开始进行行业资源的纵向垂直整合,不仅购买或建立了自己的院线和“区域排他放映体系”(run-clearance-zone system),让自家院线拥有影片的独家首映权,还对独立影院实行了“打包预定”(block booking)的发行方式,即小院线如果想要购买大制片厂的热门影片,就必须打包购买制片厂的其他不知名电影。而派拉蒙通过收购院线,成为“五大”中首家打通制作、发行与放映三个环节的大制片厂,一时风头无两,引得其他大厂纷纷效仿。
大制片厂纵向垄断格局的形成严重压制了独立院线和小制片厂的生存空间,他们的矛盾在上世纪30年代到达顶峰。最终,美国司法部于1938年正式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了诉讼,指控以派拉蒙为首的“五大”与“三小”制片厂共谋,垄断电影行业,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经过多年的拉锯谈判,美国最高法院、司法部与各大制片厂最终于1948年达成了一系列和解协议(consent decrees),协议要求“五大”制片厂剥离院线业务,并且禁止了“打包预定”“影院最低票价”和“区域排他放映体系”等损害独立影院利益的行为。大制片厂遵循和解协议,从1949年开始陆续卖掉了旗下的影院,仅保留制作与发行公司。这一系列和解协议被统称为《派拉蒙法案》。
以“反垄断”为目的的《派拉蒙法案》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独立制片公司与独立艺术影院的利益,也为日后三大连锁院线AMC、Regal和Cinemark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打包预定”和“区域排他放映体系”的取消,也让影院有了影片选择的主动权,让更多独立影片有机会走上大银幕,促进了整个电影行业的良性发展,整个行业迎来了“新好莱坞时代”。
《派拉蒙法案》的立与破
实行至今70余年的《派拉蒙法案》,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所松动。1986年初,TriStar影业并购Loew's,里根政府全力支持了此项并购。同年8月,华纳兄弟作为原“派拉蒙案”被告之一,向法庭申请完全解除和解协议,最终亦获批准。
虽然无法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控制,但是以逐利资本驱动的大制片厂仍然不会放过任何横向垄断的机会。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大制片厂近二十年来通过不断收购,早已形成横跨有线电视,集电影电视制作、数字媒体、主题公园和度假村业务的庞大娱乐传媒集团,直接跨过纵向垄断的约束扩展商业版图,对院线的主导话语权有增无减。
如《星球大战8》上映之前,出品方迪士尼便向影院提出了一系列的严苛条款,其中包括获得这部电影65%的票房收入(一般情况下制片方只会分走票房的40-55%),以及影片必须在影院最大放映厅上映至少4周,如若不遵守条款,影院必须向迪士尼支付额外5%的票房收入作为罚款。①
而2019年迪士尼在电影市场一家独大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收购21世纪福斯之后,迪士尼今年的电影票房已刷新记录,突破100亿美元,相比于当年集“制发放”于一体的派拉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以“反垄断”为初衷的《派拉蒙法案》对这种新的行业垄断行为却根本无能为力。
随着电影产业的生态变迁和商业模式更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流媒体平台等新竞争者相继入局壮大,消费者需求悄然发生改变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派拉蒙法案》与好莱坞的产业现状愈发“不搭”。负责反垄断工作的美国司法部助理检察长Makan Delrahim表示,“《派拉蒙协议》终结了在1930年代电影公司之间的横向共谋,并消除了这一垄断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如今,《派拉蒙协议》已经完成了使命,如继续存在,反而会对美国电影业的创新型商业模式造成损害,从而伤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②显然,《派拉蒙法案》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垄断消失了,而是酝酿着新的行业变革。
后“派拉蒙”时代,谁主沉浮?
在好莱坞,垄断从来没有因为反垄断法令而销声匿迹,几大制片厂对行业的横线“合谋”也从未停止。《派拉蒙法案》的寿终正寝将会对好莱坞带来哪些重大影响呢?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原先被禁止经营院线的大制片厂将可能进入电影放映市场,重新打造自上而下的垂直产业链。可以看到,在美国司法部宣布将终止《派拉蒙法案》后的几小时内,AMC、Cinemark和IMAX等放映商的股价都在盘后交易中暴涨,市场预期昭然若揭。
其次,后“派拉蒙”时代的好莱坞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Netflix、Amazon、Hulu为首的流媒体巨头们,凭借流媒体技术和用户数据入局,不仅将原本好莱坞“五大”之间的竞争格局延伸到了流媒体领域,也让传统的“垄断”边界变得更加模糊,更加难以定义。
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家庭在线娱乐的支出(426亿美元)首次超过电影院消费(411亿美元)。③而新晋跻身好莱坞“六大”的Netflix,今年第三季度的全球订阅人数已突破1.58亿,同一时期的全球电影票房增速却逐渐放缓。另一方面,迪士尼等传统娱乐媒体巨头也试图在流媒体市场垄断格局形成之前分得一杯羹。
据报道,迪士尼今年推出的Disney+上线的第一天就拥有超过一千万的订阅用户,之后Apple TV+上线,NBC环球与华纳传媒据传也将在明年上线各自的流媒体平台。“流媒体大战”一触即发,新的垄断已经在路上。
此外,随着巨头竞争加剧而被裹挟前行的还有无数的影视创作者。有的人视Netflix等流媒体巨头为独立电影新的护旗手,在内容上不计投入的“Netflix们”的确在过去几年让许多被大厂“淘汰”的创作者和剧本“重现天日”。这里面不仅有让Amazon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也有马丁·斯科塞斯新作《爱尔兰人》。
但是,行业内的创作者们也在流媒体巨头一掷千金的同时,嗅到了熟悉的垄断气息。当竞争加剧,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创作者将会面临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束缚?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结语
美国司法部助理检察长Makan Delrahim在声明中表示,在《派拉蒙法案》动议生效前,还有一个为期两年的“日落条款”,旨在让电影制片方和院线放映商们能平稳过渡到新时期。④而面对新的竞争格局与垄断趋势,热爱电影的人们依然期待会有一部新的《派拉蒙法案》,在巨头们竞争垄断的夹缝中为“电影艺术”留下生存空间。
引用及参考文献
①虎嗅:《另有影情:一文阅尽好莱坞影院发行体制演进》
https://url.cn/5WTxmEN
②④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of Justice Files Motion to Terminate Paramount Consent Decrees》
https://url.cn/5GOQYdy
③Variety:《Global Box Office Flat in 2018, Netflix and Subscription Services Rise in Popularity》
https://url.cn/5GOQYdy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