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线Insight 青松
编辑|水笙
“美团与阿里巴巴之间‘必有一战’。”
一位美团一线员工曾经对《第一财经周刊》这么说道。他加入美团4年,换过三四个不同的业务线,美团与阿里的竞争,是他和同事们早就预料到的。
1月8日,据《晚点LatePost》消息,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花名“孙权”)将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王磊(花名“昆阳”)将继续担任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或向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和胡晓明双线汇报。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各项业务布局也将由胡晓明来牵头协同,下一步将对飞猪、淘票票进一步整合,以此全面对抗美团。
颇为微妙的是,截止2020年1月6日收盘,美团(即美团点评)市值已突破6360亿港元(约合818亿美元),连续第三个月市值超越百度、京东以及拼多多,位列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第三极。然而8日午后其股价却跌超4%,这一度被认为与胡晓明的履新有关。
他们的竞争,正逐步迈向白热化。双方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交锋,或许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美团与阿里,一家是以电商为核心的互联网豪强,一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新贵,阿里刚刚度过自己的二十岁生日,美团则是即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年,新老交锋之间,以本地生活服务为中心,一场真正的较量在2020年拉开序幕。
1、外卖战场短兵相接
2019年9月易观发布的《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数字化分析》显示,国内外卖市场交易份额中美团占比53%,饿了么+饿了么星选是43.9%。相比之下,美团的市场份额高出不少。
但事实上,在外卖这一领域,“后发先至”是对美团行事风格的评价,这一点也能从美团多条业务线的发展轨迹中看出来。
2010年3月,美团正式成立,此时,距离张涛创立大众点评已经过去7年,距离张旭豪创建饿了么也已经过去了3年——美团并不是先行者,团购网站潮流从大热到降温至冰点,是在2010年至2012年这几年,从“千团大战”胜出的美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2013年,刚从“千团大战”中缓过神来的美团开始将主战场锁定在了外卖行业,彼时的饿了么,已经在这一行业扎根了5年。
美团与阿里起初并非站在对立面。
连线Insight从天眼查了解到,2011年7月1日,阿里领投美团B轮融资5000万美元;2014年5月1日,阿里再次参与美团总金额高达3亿美元的C轮融资。
图源天眼查
在当时,美团网创始人兼CEO王兴提及阿里以及马云,还是钦佩的口吻。在2012年1月和2014年12月,王兴分别说过这样的话:“阿里巴巴很有耐力……它的很多理念我是蛮喜欢的”、“近一年下来,我对马云的钦佩之情又增加了许多。”
但C轮融资一年后,双方蜜月期结束,开始成为竞争对手:当时王兴希望美团独立发展,但阿里希望控股美团。从2015年开始,美团走近腾讯,阿里随即退出。由此拉开了他们在外卖行业竞争的序幕。
这场博弈,随着阿里吃掉饿了么,演变成了美团外卖与饿了么两家的外卖江湖之战。
2016年和2017年,阿里分别参与饿了么战略融资,分别出资12.5亿美元和4亿美元,大手笔扶持美团这一最大的竞争对手;2018年,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成功收购饿了么,直接站在了美团的对立面。
图源天眼查
而从2017年开始,双方在这场战争中便屡有胜负,很难说哪一方取得过压倒性胜利。
援引港股研究社相关报道,2017年上半年,外卖市场份额饿了么占比41.7%,美团占比41%;同年8月,饿了么并购百度外卖,市占率达到54%。但到2018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达到了58.6%,超过饿了么的38.1%;再到刚刚过去的2019年,两家仍然处于平分秋色的态势,稳固着两强相争的行业格局。
但2020年,随着双方再次出手,这种格局或许会被打破。胡晓明此次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或许是要重整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业务,以阻止美团不断扩张的态势。
据悉,胡晓明于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参与和带领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众多业务的创建和发展,曾担任蚂蚁金服首席风险官。他是金融出身,是国内第一批投身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其任职期间曾带动阿里云以100%左右的增速高速增长。
界面新闻报道指出,回归蚂蚁金服出任总裁,对胡晓明来说也是回归他曾经最熟悉的战场和领域。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胡晓明并没有太多经验。这也就意味着,这场美团与阿里的战争,仍然存在着诸多变数,双方也依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2、多业务领域战事升级
时至今日,美团点评与饿了么早已不是单纯的外卖平台,以这一场景不断延伸,双方都在不断拓展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场景,从生鲜到酒旅、到到店业务、乃至到出行,双方的博弈在多个维度同时展开。
连线Insight统计发现,目前,阿里旗下有饿了么、盒马鲜生、飞猪、口碑、淘票票、高德打车、哈啰出行等,美团旗下则有点评外卖、猫眼娱乐、美团酒店、美团打车、摩拜单车、美团买菜、小象生鲜等。
2019年,生鲜电商市场并不好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暴雷、倒闭,曾经一度成为2019年生鲜电商的代名词。
在这其中,阿里和美团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也陷入了焦虑。据亿欧网报道称,2019年,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关停大多数门店,仅保留了北京2家门店;另一边,盒马曾在2018年一路狂奔,几乎保持着每4天开一家店的速度,但到了2019年,其开店速度明显下降,2019年5月份更是出现了首次关店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双方都做出了新的布局。
盒马相继推出了盒马小站、盒马菜市、盒马F2和盒马mini,意图靠“分层运营体系”差异化布局各地生鲜市场。在这其中,盒马菜市重点布局社区场景、盒马小站相当于“前置仓”,将主要开设在盒马鲜生无法布局的区域,只提供外送服务,基于流通链路的延长,做市场覆盖度的业务拓展。
而美团则是推出了“美团买菜”,2019年11月,“美团买菜”宣布正式上线深圳,并依托美团买菜转换为“前置仓+自提”模式,继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之后,仍然在扩大着其业务布局。
到店业务方面,美团占据着一定优势,但阿里开始发力。
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8月,美团、大众点评和口碑MAU分别为24200、6372和567万人,美团和大众点评活跃用户数均大于口碑,在使用率上也优于后者。不仅如此,数据同时显示,美团和大众点评App在2017年到2018年期间日新增用户数达百万级别,口碑则只有万级,而在对App的使用评价上,美团和大众点评同样高于口碑。
对此,中信建投海外陈萌团队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刘凯分析指出,当前口碑在到店综合这一赛道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没做好下沉,二是品类丰富度和商家数太低。
此前,《第一财经周刊》曾对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总裁昆阳进行过专访,在这场专访中,昆阳曾经就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的短板进行过分析:
“饿了么在头部城市的市场份额还不错,但面向三四线市场的流量利用效率仍然面临一定挑战。事实上饿了么所遇到的问题,在它融入阿里生态之后,反而变成整个集团都要做的事情的一部分。因为阿里集团的电商业务、支付业务本身都在经历市场下沉和消费分级的过程,特别是近两年,很多拼团电商、内容分发产品,都表现出了针对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市场的消费下沉。”
除此之外,双方在其他多业务领域也有交锋。比如在酒店旅行领域,美团依附于平台已建立起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从本地即时性酒店、旅行需求入手,钟点房、低星酒店占比高;而阿里旗下的飞猪则是与携程业务模式相当,定位于异地旅行服务,双方在细分赛道各自领先。
3、生态之争
美团与阿里的矛盾,似乎是从王兴公开表达对阿里的不屑被激化的。
2017年5月,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王兴说,如果阿里各方面能做得更有底线一点,他会更加尊敬他们。他提到,美团在进行融资时,阿里曾试图通过兜售老股干扰美团融资,但卖又不肯卖光,留一点,“或许是为了将来能继续给我们制造点麻烦。”
而在2019年3月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王兴再次提到,2011年马云在未获得阿里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剥离支付宝业务,这对中国商业领袖的全球声誉造成了持久伤害,“他们想用谎言蒙混过关,甚至想让政府部门背锅,说是政府强迫他们这么做的,这并非事实。我仍然认为马云有诚信问题。”
个中真伪无证可循,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美团还是阿里,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背负质疑,甚至美团,从一开始便处在是否有边界的争论之中。
而随着双方业务边界的不断扩张,交锋在多个维度展开,整个战局也开始上升到了各自在生活服务生态上的较量。
不过同样是作为平台方,美团与阿里在生态上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美团的生态以服务为中心,阿里的生态则以电商为中心。
具体来看,阿里生态构建在淘宝、天猫之上,做的是商品生意;而美团生态则是深挖本地生意,做的是服务的生意。
更详细的区别在于,电商生态提供的服务是异地资源的调度分配。全国性开放的平台意味着商家不需要在各地开店即可销往各地,用户也可以跳脱地理位置束缚挖掘各地商品满足所需,本质上来看是为商家带来了各地的客户流量。
而相比导流,美团为商家提供的核心服务是通过平台展示和UGC,调节了信息不对称,让难以标准化的服务类消费的信息得以重新曝光,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一个是为商家和用户双向赋能,一个则是将服务标准化以期实现精准营销,两者打法各有所异,在战争结束之前,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并不好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企业服务领域已经有过多次交锋,这也说明,互联网人口流量进入存量市场后,争夺B端市场,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早在2016年,美团就推出了智能收银系统“美团收银”,商户在购买美团收音机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买了一整套餐饮服务管理系统。而在前期争夺合作商户时,美团通过战略投资收银软件开发、营销服务、会员管理服务等已经开始布局餐饮SaaS。
但阿里在餐饮SaaS方面并未提早布局,其与二维火、客如云等在餐饮SaaS市场已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商进行合作,在这场竞争中处于被动防御阶段。
不过这次,胡晓明的上任,似乎表现出了阿里要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布局的决心,两强相争,2020年阿里与美团的战争,只会更加激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