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政协委员建议:上海没有集中供暖、大量一线职工低温作业,应该发放“低温津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政协委员建议:上海没有集中供暖、大量一线职工低温作业,应该发放“低温津贴”

建立低温津贴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与高温津贴制度同等重要。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 | 邬林桦 来源:上观新闻

与高温津贴相比,低温津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这一项劳动者本该享受到的低温补贴福利,因为落实不到位,已然成为“纸面上的福利”。“上海冬季室内没有集中供暖,还有大量需要在户外作业的岗位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权益需要得到保障。”市政协委员姜海涛建议,本市应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并参照高温津贴制定和调整的做法,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商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事实上,低温津贴与高温津贴相对应,均在原劳动部《最低工资规定》和《上海市企业最低工资规定》被提到。这些规定明确指出,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不过,16年时间过去了,高温津贴和低温津贴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前者逐渐落实到位,后者普遍束之高阁。

近期,市总工会在“申工社”微信平台就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开展线上调查,7000多名职工参与调查,90%以上的受访职工认为上海应建立低温津贴制度:“低温作业容易造成冷冻伤,还会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等病症。”1994年《低温作业分级GB/14440—93》国家标准,将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认定为低温作业。根据2015年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发布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低温”已被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低温津贴长期形同虚设,不仅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大大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

“上海冬季室外的绝对气温虽然没有北方低,但潮湿阴冷的气候及室内无集中供暖等情况,导致体感仍然较冷,劳动者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极易引发冻伤、呼吸系统疾病、关节功能损伤和诱发心血管等疾病。”姜海涛认为,建立低温津贴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与高温津贴制度同等重要。

线上调查数据显示,83%的受访职工认为室内温度低于5℃、现有室外岗位都应该是低温津贴发放范围。部分职工在线上调查中留言:“低温比高温更可怕”“低温会留下很多毛病,看都看不好”……“上海没有供暖,就需要落实低温津贴发放,这样才能‘暖心’。”姜海涛说,上海存在绿化环卫、物流快递、市政养护、河道和管道养护、建筑、交通协管等大量低温作业行业和岗位,“他们为城市运行和民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呼应一线职工需求,保障他们的劳动福利,推动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增长。”

姜海涛建议,上海可以结合《低温作业分级GB/14440—93》国家标准规定,建立本市低温津贴制度。低温津贴制度应对执行主体、发放对象、发放条件、发放数额、发放时间、发放形式等作出相应规定,并参照高温津贴制定和调整的做法,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商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政府采购公共服务项目,可将低温津贴列入定额标准内容之一。”目前,最低工资规定虽有提及,但仍存在用人单位津贴发放无依据、政府采购服务经费未列项、实际执行缺少强制力和监管部门执法无规可循等情况。通过政府引导,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率先实施低温津贴制度。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上海没有集中供暖、大量一线职工低温作业,应该发放“低温津贴”!这个建议你支持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政协委员建议:上海没有集中供暖、大量一线职工低温作业,应该发放“低温津贴”

建立低温津贴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与高温津贴制度同等重要。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 | 邬林桦 来源:上观新闻

与高温津贴相比,低温津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这一项劳动者本该享受到的低温补贴福利,因为落实不到位,已然成为“纸面上的福利”。“上海冬季室内没有集中供暖,还有大量需要在户外作业的岗位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权益需要得到保障。”市政协委员姜海涛建议,本市应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并参照高温津贴制定和调整的做法,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商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事实上,低温津贴与高温津贴相对应,均在原劳动部《最低工资规定》和《上海市企业最低工资规定》被提到。这些规定明确指出,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不过,16年时间过去了,高温津贴和低温津贴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前者逐渐落实到位,后者普遍束之高阁。

近期,市总工会在“申工社”微信平台就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开展线上调查,7000多名职工参与调查,90%以上的受访职工认为上海应建立低温津贴制度:“低温作业容易造成冷冻伤,还会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等病症。”1994年《低温作业分级GB/14440—93》国家标准,将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认定为低温作业。根据2015年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发布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低温”已被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低温津贴长期形同虚设,不仅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大大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

“上海冬季室外的绝对气温虽然没有北方低,但潮湿阴冷的气候及室内无集中供暖等情况,导致体感仍然较冷,劳动者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极易引发冻伤、呼吸系统疾病、关节功能损伤和诱发心血管等疾病。”姜海涛认为,建立低温津贴制度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与高温津贴制度同等重要。

线上调查数据显示,83%的受访职工认为室内温度低于5℃、现有室外岗位都应该是低温津贴发放范围。部分职工在线上调查中留言:“低温比高温更可怕”“低温会留下很多毛病,看都看不好”……“上海没有供暖,就需要落实低温津贴发放,这样才能‘暖心’。”姜海涛说,上海存在绿化环卫、物流快递、市政养护、河道和管道养护、建筑、交通协管等大量低温作业行业和岗位,“他们为城市运行和民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呼应一线职工需求,保障他们的劳动福利,推动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增长。”

姜海涛建议,上海可以结合《低温作业分级GB/14440—93》国家标准规定,建立本市低温津贴制度。低温津贴制度应对执行主体、发放对象、发放条件、发放数额、发放时间、发放形式等作出相应规定,并参照高温津贴制定和调整的做法,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商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政府采购公共服务项目,可将低温津贴列入定额标准内容之一。”目前,最低工资规定虽有提及,但仍存在用人单位津贴发放无依据、政府采购服务经费未列项、实际执行缺少强制力和监管部门执法无规可循等情况。通过政府引导,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率先实施低温津贴制度。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上海没有集中供暖、大量一线职工低温作业,应该发放“低温津贴”!这个建议你支持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