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同样是70年产权的住宅,这类房子就是不值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同样是70年产权的住宅,这类房子就是不值钱

曾经,“公寓”类产品是小户型租房市场的主力军,尽管这类产品已经消失在成都新房市场,但是在二手房市场,它们的供应量却非常庞大。

文|想住成都

70年产权的公寓能不能买,是困扰很多购房小白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购房者所咨询的“70年的公寓”,实际上是存在于住宅楼栋中的特殊产品。

这类产品被认定为公寓其实是因为在大寒当日日照不足两小时,所以住宅公寓一般是朝北,日照不足的房屋。其实70年的公寓和住宅除了日照以外,其它包括享受落户、交易税费等都是无差别的。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房子,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住宅。

比如望江橡树林三期,产品分为1栋写字楼、4栋围合住宅和1栋独立于小区外的住宅(6号楼)。按照官方定义,它们被称作“公寓”类生活单元。

这栋住宅楼(6号楼),从外部看过去,它是独立存在于小区之外的楼栋,更像是40年产权的商住产品。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特殊楼栋的产品特点。

它同样拥有70年产权的住宅,可以落户,享受区域内的小学划片,水电气三通(民水民电),基础属性与普通住宅无异。

但是它是独立楼栋,没有小区环境的开放式小区,3梯11户,户型区间为41-65㎡的小户型。这也就意味着它与普通住宅小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其实这样的住宅产品在2015年以前,在成都市场还是非常容易见到。刚需购房小白稍不注意就会踩到这个“坑”。

这样的住宅产品是怎么来的?

这要从住宅规划容积率说起。望江橡树林三期整体规划容积率为6.1,这个容积率指标至少是当今普通地块的2-3倍。

如果在一个小地块上做超高容积率住宅产品,第一种就是像阿玛尼、新希望D10等产品模式,打造超高层高端住宅,这种超高层住宅由于消防成本以及建安成本要比100米以下的建筑成本高出许多,当然售价也会贵很多。

这种模式下打造的产品,如果做小户型,通风差,大部分户型达不到接入天然气要求,可以参考阿玛尼艺术公寓。如果做D10这样的天际大平层,在过去楼市环境不好,又很难卖。

第二种就是应对市场需求,市场不好的时候,把住宅地块做出类似于公寓的低端小户型投资品或者标间,超高的梯户比,既可以做满容积率,又能实现很快的去化。

所以,在过去的高容积率时代下,70年产权的小户型的公寓产品就非常盛行。

更有甚者,有的开发商为了做满一个地块公寓和住宅的建面,一个楼栋中还存在有不同楼层产权年限不同的奇葩现象。

适合投资还是“鸡肋”产品?

从过去的市场总结来看,这种70年产权的小户型产品,在新房市场上是非常畅销的。

拿橡树林三期的6号楼举例,在2015年,它开盘的起步价格就在12000元/㎡左右,这个价格比前期开盘的住宅价格还贵。2016年市场转好,这类产品的清盘价格还卖到了17000-20000元/㎡。

好卖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

1.小户型总价低;

2.70年产权,可作为过渡性居住产品,市场接受度更高;

3.可以享受3成首付和落户权益;

4.租金收益和公寓持平,会略高于普通住宅;

5.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过去成都没有限购政策,这种房子不占资格。

但是,在严格限购政策后,这类产品似乎就成了占用购房资格的“鸡肋产品”。在二手房市场的表现就原形毕露了。

由于橡树林三期6号楼,由于清盘价格较高,卖家的预期也高,所以目前这栋楼的二手房挂牌价和前期的普通住宅持平,但没有成交。

我们拿个类似的产品举例。

图源:链家

万达锦华城11单元部分同样是70年产权的标间(不通气),目前的市场价在11000元/㎡,和同楼栋的公寓产品价格持平。也就是说,这种房子如果不通气,基本只能当公寓的价格卖。而同小区的普通住宅产品,二手房价格在18000-19000元/㎡。为什么这种产品卖不起价?

从居住角度来说,这类产品大部分是开放式小区,居住属性较差,人员混杂。从二手房APP上寻找这类小区的房源,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的这种房子。

由于物业管理困难,这类小区的很多房源被小公司改造成工作室、美容美发店。所以,这类住宅会受到大量小公司的青睐,租金收益较高,逐渐商业化。

所以,这类居住产品在政策的更新迭代下,逐渐也被市场淘汰。

2017年,成都官方发布《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明确,将支持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大套型、高品质商品住房,主要满足改善性需求,确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户均住房套数不过快增加。

同时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停止新建“公寓”类生活单元,确保居住品质。这类居住产品逐渐在成都新房市场消失。

曾经,“公寓”类产品是小户型租房市场的主力军,尽管这类产品已经消失在成都新房市场,但是在二手房市场,它们的供应量却非常庞大。

从二手房的角度来看,这类住房价格便宜,相较于商住公寓产品,它的居住成本较低,更适合年轻刚需群体作为过渡居住。

但是,因其普遍容积率高、光照不足、电梯少等原因,居住环境差,增值空间低,还占用住宅购房资格,已经不符合当下大部分购房者“一步到位”的购房心态。从住宅投资的角度来看,它的投资价值偏低。

购房者在选择此类物业的时候,如果资金有限,这类产品作为过渡居住房,在交易税费、使用成本等方面优势远大于商住产品。如果看重增值空间,最好避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同样是70年产权的住宅,这类房子就是不值钱

曾经,“公寓”类产品是小户型租房市场的主力军,尽管这类产品已经消失在成都新房市场,但是在二手房市场,它们的供应量却非常庞大。

文|想住成都

70年产权的公寓能不能买,是困扰很多购房小白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购房者所咨询的“70年的公寓”,实际上是存在于住宅楼栋中的特殊产品。

这类产品被认定为公寓其实是因为在大寒当日日照不足两小时,所以住宅公寓一般是朝北,日照不足的房屋。其实70年的公寓和住宅除了日照以外,其它包括享受落户、交易税费等都是无差别的。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房子,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住宅。

比如望江橡树林三期,产品分为1栋写字楼、4栋围合住宅和1栋独立于小区外的住宅(6号楼)。按照官方定义,它们被称作“公寓”类生活单元。

这栋住宅楼(6号楼),从外部看过去,它是独立存在于小区之外的楼栋,更像是40年产权的商住产品。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特殊楼栋的产品特点。

它同样拥有70年产权的住宅,可以落户,享受区域内的小学划片,水电气三通(民水民电),基础属性与普通住宅无异。

但是它是独立楼栋,没有小区环境的开放式小区,3梯11户,户型区间为41-65㎡的小户型。这也就意味着它与普通住宅小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其实这样的住宅产品在2015年以前,在成都市场还是非常容易见到。刚需购房小白稍不注意就会踩到这个“坑”。

这样的住宅产品是怎么来的?

这要从住宅规划容积率说起。望江橡树林三期整体规划容积率为6.1,这个容积率指标至少是当今普通地块的2-3倍。

如果在一个小地块上做超高容积率住宅产品,第一种就是像阿玛尼、新希望D10等产品模式,打造超高层高端住宅,这种超高层住宅由于消防成本以及建安成本要比100米以下的建筑成本高出许多,当然售价也会贵很多。

这种模式下打造的产品,如果做小户型,通风差,大部分户型达不到接入天然气要求,可以参考阿玛尼艺术公寓。如果做D10这样的天际大平层,在过去楼市环境不好,又很难卖。

第二种就是应对市场需求,市场不好的时候,把住宅地块做出类似于公寓的低端小户型投资品或者标间,超高的梯户比,既可以做满容积率,又能实现很快的去化。

所以,在过去的高容积率时代下,70年产权的小户型的公寓产品就非常盛行。

更有甚者,有的开发商为了做满一个地块公寓和住宅的建面,一个楼栋中还存在有不同楼层产权年限不同的奇葩现象。

适合投资还是“鸡肋”产品?

从过去的市场总结来看,这种70年产权的小户型产品,在新房市场上是非常畅销的。

拿橡树林三期的6号楼举例,在2015年,它开盘的起步价格就在12000元/㎡左右,这个价格比前期开盘的住宅价格还贵。2016年市场转好,这类产品的清盘价格还卖到了17000-20000元/㎡。

好卖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

1.小户型总价低;

2.70年产权,可作为过渡性居住产品,市场接受度更高;

3.可以享受3成首付和落户权益;

4.租金收益和公寓持平,会略高于普通住宅;

5.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过去成都没有限购政策,这种房子不占资格。

但是,在严格限购政策后,这类产品似乎就成了占用购房资格的“鸡肋产品”。在二手房市场的表现就原形毕露了。

由于橡树林三期6号楼,由于清盘价格较高,卖家的预期也高,所以目前这栋楼的二手房挂牌价和前期的普通住宅持平,但没有成交。

我们拿个类似的产品举例。

图源:链家

万达锦华城11单元部分同样是70年产权的标间(不通气),目前的市场价在11000元/㎡,和同楼栋的公寓产品价格持平。也就是说,这种房子如果不通气,基本只能当公寓的价格卖。而同小区的普通住宅产品,二手房价格在18000-19000元/㎡。为什么这种产品卖不起价?

从居住角度来说,这类产品大部分是开放式小区,居住属性较差,人员混杂。从二手房APP上寻找这类小区的房源,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的这种房子。

由于物业管理困难,这类小区的很多房源被小公司改造成工作室、美容美发店。所以,这类住宅会受到大量小公司的青睐,租金收益较高,逐渐商业化。

所以,这类居住产品在政策的更新迭代下,逐渐也被市场淘汰。

2017年,成都官方发布《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明确,将支持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大套型、高品质商品住房,主要满足改善性需求,确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户均住房套数不过快增加。

同时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停止新建“公寓”类生活单元,确保居住品质。这类居住产品逐渐在成都新房市场消失。

曾经,“公寓”类产品是小户型租房市场的主力军,尽管这类产品已经消失在成都新房市场,但是在二手房市场,它们的供应量却非常庞大。

从二手房的角度来看,这类住房价格便宜,相较于商住公寓产品,它的居住成本较低,更适合年轻刚需群体作为过渡居住。

但是,因其普遍容积率高、光照不足、电梯少等原因,居住环境差,增值空间低,还占用住宅购房资格,已经不符合当下大部分购房者“一步到位”的购房心态。从住宅投资的角度来看,它的投资价值偏低。

购房者在选择此类物业的时候,如果资金有限,这类产品作为过渡居住房,在交易税费、使用成本等方面优势远大于商住产品。如果看重增值空间,最好避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