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剧《唐人街探案》:陈思诚的“唐探宇宙”,青年导演的试验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网剧《唐人街探案》:陈思诚的“唐探宇宙”,青年导演的试验场

漫威宇宙不是只做钢铁侠,也不是只做美队这种传统的美国英雄,而是能容纳不同类型的超级英雄。

图片来源:《唐人街探案》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当刘昊然饰演的秦风出现在《幽灵邀请赛》单元的结尾,弹幕里出现“期待《唐探3》”。时间点卡得刚刚好,1月1日网剧《唐人街探案》上线,1月25日,作为贺岁档的重头戏,电影《唐探3》上映。

为了搭建起“唐探宇宙”的重要一环,陈思诚不吝付出时间和金钱——电影《唐探2》在美国拍摄用了47天,12集的网剧《唐人街探案》却花了近4个月时间,“电影质感”背后则是超过千万的单集制作费用。

如果要探究唐探宇宙的缘起,或许可以追溯到2014年底,那一年,陈思诚和宁浩、郭帆、路阳、肖央五位导演一起赴美游学,那段经历让陈思诚更明确地意识到,好莱坞成熟的体系中电影都是以系列化的形式存在,这能让文化产品更具备产业价值。回国之后,他拍了电影《唐人街探案》,拿下了2016年元旦档的票房冠军。在《唐探2》开拍之前,做唐探宇宙的想法已经开始在陈思诚脑海中酝酿,他希望《唐探》能“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被中国观众所接受的、独创的大IP,可以漫画化、游戏化、衍生品化、乐园化。”

就像漫威宇宙由众多超级英雄构成,既然是宇宙,侦探就不能只有唐仁和秦风,在做《唐探2》的剧本时,陈思诚想到了侦探排行榜的概念,于是在电影中引入了KIKO、野田昊等新侦探,而更多侦探的个人故事则被放入了网剧计划之中。

唐探宇宙构想图

网剧《唐人街探案》承载了拓展唐探宇宙广度和深度的野心。陈思诚最初打算拍24集,三个人物,一个人物拍8集,对应两个案子,但受制于剧本成熟度和后面的电影拍摄计划,这部网剧的体量最终定为12集,包含《曼陀罗之舞》《玫瑰的名字》《幽灵邀请赛》三个独立故事。前8集围绕侦探林默展开,在第一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相信“唯有美食和真相不可错过”的林默,《玫瑰的名字》则揭示了这个冷面侦探的童年和感情生活,这个新出现的人物因此变得立体。可以想见,侦探排行榜里的每个侦探都有自己的故事,最终他们都要去完成关乎自己人生的案件。

网剧也建立起了和电影的联系。林默正是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排行榜中排行第四的“阿寞”,技能点是灵敏的嗅觉。《幽灵邀请赛》里的野田昊二则是野田昊的弟弟,这个单元故事围绕以野田昊二为首的五大灵童展开,这群富二代的行为看似沙雕,其实他们的技能点正是扮演设局者,通过制造假象,在假象里还原一个真实世界,让可能的真凶落入圈套。

《唐探3》之后,陈思诚将不再执导该IP的电影,后续的新电影将由新人导演负责,他本人则转做监制。因此,网剧也成为陈思诚对将要长期合作的青年导演、编剧进行锻炼的试验场。

柯汶利、戴墨、姚文逸、来牧宽四位青年导演成为这部网剧的实际执行者。如果非要概括他们四个人的共同点,那便是都热爱类型片、相信类型片的价值并做过相关的探索。这次合作之后,紧接着导演柯汶利还和陈思诚合作了电影《误杀》,目前票房已突破11亿,其他三位导演的长片也在酝酿之中。

网剧《唐人街探案》导演阵容

拍网剧的意义还在于,当电影系列固定下了喜剧+推理的贺岁合家欢路数,导演们在网剧中还可以突破电影的调性限制,探索更加风格化、类型化的影像。在柯汶利执导的《曼陀罗之舞》中,喜剧成分已经很少了,惊悚恐怖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玫瑰的名字》中突出使用的探针镜头也从未在《唐探》电影系列中出现过。《幽灵邀请赛》则在故事的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游戏内外,双线并行”,这样的内容创作方式不仅在国产剧的领域,在电影领域也是首次运用,当然,这个单元播出之后也收到了不同的意见反馈。

剧集和电影联动的概念并不新鲜,但在爱奇艺副总裁、网剧《唐人街探案》总制片人戴莹看来,大多数团队都只是对平台提了一个概念,或是计算着用网剧来均摊电影的风险,《唐人街探案》因而成为“网影联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界面文娱采访了四位导演,了解到他们在网影联动背后的思考,部分涉及到《唐探3》的内容没有在此呈现,但可以透露的是,通过这部网剧和即将上映的电影,这个宇宙已经初步成形。

采访内容以导演自述的形式整理如下:

《曼陀罗之舞》导演柯汶利:老派电视剧以人物驱动,类型化网剧以事件驱动人物

《曼陀罗之舞》剧照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跟陈思诚导演在台湾见面的,之前我没看过《唐探》的电影,那次的聊天过程让我感觉我们在创作观念上比较契合。第二次他从北京去到我的工作室,我就放了之前拍的短片《自由人》和其他一些影视作品给他看,看完之后,他就觉得我们好像可以开启一些合作,后来我就来了北京跟他谈了《唐探》这个项目。

我在念电影研究所的时候,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要当导演?你为什么要拍电影?那时候我就开始想,我要当一个怎样的导演?想要拍一部怎么样的电影?答案是,我想做一些大众喜欢的类型片,不仅给观众快乐,也能在娱乐后让观众有所思考。但首要的是接触的人群要多,如果太多个人表达的话,其实就接触不了那么多的观众,那就没意义了。我希望我想说的东西可以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一开始跟陈导聊,因为我自己原来就喜欢拍一些悬疑、惊悚类的东西,他就让我来拍那个最惊悚的故事《曼陀罗之舞》。我来的时候就有剧本了,陈导当时还在统最后一稿,我也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比如,林默用力过度会流鼻血,再比如,当他回到儿时,会用一个纯白的世界来展示那个臆想世界。一开始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我觉得人设没什么问题,就主要通过一些细节加强人设。用力过度流血,我觉得挺好的,超人是心被挖出来就没功力了,钢铁侠也有弱点,我觉得林默也像一个超人,必须得有弱点,他还是得有脆弱的地方,不然不可能那么完美。我提出一个想法,陈导又提了个想法,我们的想法不断地累积加上去,让这个创作变得更完整。

《曼陀罗之舞》这个故事是很类型化的,从最开始你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灵异事件的恐怖片,然后紧接着就变惊悚片,开始在找凶手是谁,因为可能是有人为的,最后是一个推理片,原来是谁,解谜了,反转了。这是一个混类型,里面有喜剧、爱情、惊悚、推理,我觉得这是现在做电影、做网剧的趋势。比较老派的电视剧会以人物驱动,这种类型化网剧则是以事件驱动人物,事件本身让人物看起来是立体的,因为当有事件发生了之后,人物才会做出抉择的时候,你才可以刻画这个人物的立体面。这也是类型片的一种操作模式。

我们用30天拍完4集,素材量相当于拍了两部电影,所以时间是很紧张的,很累。也是因为我们想做到的东西更多了,我们想用的镜头语言不是那种棚拍的效果,什么双机、三机,都是特写,然后再来一个松的,我们不是这样拍,我们是真的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去说故事,但你要做这样的事情就必须要花时间,演员的表演要配合,机器要配合,整个布景都要配合,全部东西都要配合,最后才到镜头语言。

《曼陀罗之舞》追求的是叙事上的快节奏,在镜头语言上用了比较特殊的方法执行。跟我之前拍的电影其实是截然不一样的,这个更有舞台感,表演的方式更饱满,写实跟虚构之间有了一个蛮好的平衡。我之前拍的片子都偏写实、偏惊悚,这次《曼陀罗之舞》给我的感觉整体来说比较丰富,节奏上、表演上、镜头运用上都非常丰富。每一个镜头都是有效镜头,没有停下拍子的镜头,你会觉得每一个镜头都是带着观众一直走,走下去。

《玫瑰的故事》导演戴墨 :没人规定每一集戏必须要在45分钟

《玫瑰的故事》剧照

我一直跟着监制拍戏,从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起,我就参与到导演组的工作当中了。我一边做演员,一边在导演组工作、学习。拍电影《唐人街探案》的时候我没参与,因为我当演员拍戏去了,到《唐探2》的时候,我算是从头跟到尾,从开始筹备到去美国拍摄再到后期,把整个体系都摸了一遍。

在《曼陀罗之舞》里面,我演了里面的裴善这个角色。我们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叫林默,林黑犬,就像一条背离城市霓虹,游走在湿漉漉的街上的流浪狗那种感觉。我们在改剧本的过程中给他强化了感情线,因为观众还是喜欢看相爱相杀的剧情吧,如果只是一个侦探在探案,相对来说有一点单调。

监制在写IVY这个角色时,就是按照张钧甯的感觉去写的,后来也请了钧甯过来拍,她身上会有一种让你猜不透的感觉。我是男观众,我看了之后会有这种感觉,你骗我也好,我就认了,我认可让你骗我。loving strangers这首歌也是监制选的,很适合这个篇章。

我们是按照电影流程来拍的,单独这一个故事就拍了30多天。拍摄最大的难点在于,时间挺紧张的,每天统筹都会到现场,给我们定明天的拍摄任务,我一看,啊明天要拍这么多,怎么可能拍得完呢?到现场的时候就像在打仗、抢时间,所以你就必须要在前期做很充分的准备。

拍重场戏的时候监制陈导都在。陈导教给我一个工作方式,我觉得特别好,就是在拍摄之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剧本,整个做一遍分镜头,这样脑中会有一个大概的场景,拍的时候画面感会非常强,也能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识。每个零件到最后都要完成一个组装的过程,你不能说每个零件做得都很漂亮,但组装到一起不对了。

国内拍电视剧往往都喜欢用大全景,但那谁都会拍,我们在《玫瑰的故事》里用到了一些特别的探针镜头,这是在之前的电影系列里都没用过的。这种镜头很小,可以穿到某些证据里面,会给观众带来很新鲜的视觉体验,也省去了一些后期特效要做的事情。我们成立了一个特派小组,负责设计并拍摄这样的镜头,让类型化的镜头语言更加丰富。

在打光方面,我们用了很多大面积的色块,摄影师老师是美籍华人,他也会介绍一些现在美国比较流行的打光方式,想打出一种更类型化、风格化的光。我们更喜欢点光源,更喜欢大面积的用色光来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比如在死亡长廊那个场景的用光,一个镜头里,到车库的是黄颜色的光,到这边卫生间又用了一个特别冷的蓝色光,到另一边又用了一个紫色的光,就它那个局部搭出来的那个地方,这样在视觉上不会让人疲惫,每个场景也都切分的特别清楚。

我们很多时候还会研究场跟场的衔接,有时候会用声音来过渡,有时候用画面来过度。有个镜头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林默从那边卸下装美金的柜子,然后收到一个短信,然后一抬头他出画,镜头摇上来给表一个特写,这个表的指针转成了一个足球,来表现时间的流逝,然后从足球的画面切到下一场戏。不会是这场戏切黑了,下场戏切黑了,也不会拍那么多的空镜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在网剧上我们可以更多尝试新鲜的模式,没人规定每一集戏必须要在45分钟,《玫瑰的故事》最后一集时长在一个小时以上,我们就想这集打在这儿,这就是我们想讲故事的点。但是我们又不能跳出《唐探》划定的大的范围,比如说我们的镜头大部分是居中构图,这是《唐探》一直保留的拍摄方式,我们的运镜也大概都是在轨道上的平推,不会有那种倾斜的镜头。摄影指导杜杰老师也会一直把控画面的事,这样不会显得特别跳跃。

《玫瑰的故事》导演姚文逸: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林默这个人物

《玫瑰的故事》截图

我参加过FIRST创投会,当时只是入围了30强,后来又去了青葱计划,入围了5强,我那时候拍的是一个黑色喜剧,陈导应该是看了我拍的片子,觉得可能我有拍喜剧、拍类型片的潜力。我喜欢这个类型,觉得比较好玩,说实话做导演肯定还是有一些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因为年龄和阅历有限,我现阶段只想做一个风格化的电影,也还是想做商业片,我觉得商业片更贴近电影本质。

陈导找我聊的时候,其实我一开始也是不相信他说的,唐探宇宙,哪有那么容易。和漫威宇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唐探宇宙带着中国的玄幻色彩,比如五行八卦、寻龙尺一类元素在电影中就有出现,在网剧中,我们本来设计的小爱这个角色是会通灵的。网剧每个单元的开头都有一句话,来自于一些经典的佛经或者是道教的东西,能体现东方式的哲学思考。

《唐探》系列的推理也和英式推理不完全相同,英式推理就是纯本格的那种推理,我们的推理,首先带着喜剧元素,另外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一点飞扬,只是说这个度我们怎么去把握的问题。包括第三个单元《幽灵邀请赛》里引入了电竞的元素,其实只要是不抛弃无限接近真相的内核,其他的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曼陀罗之舞》更多的是需要渲染一种恐怖和惊悚的氛围,我们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林默这个人物,他的童年生活、怎么拜师的、和IVY之间的感情线,以及他是怎么变成了这个宇宙里边侦探的一员。

一开始其实林默的感情线没这么重,我们慢慢觉得,林默这人必须要棋逢对手,必须让IVY更强,要比他更聪明,更狡猾,才能把这戏一点点的搭起来。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他们俩其实是非常配的,不管是从感情上也好,还是从智商层面上来说,我们都让林默能遇到一个有能力跟他正面博弈的对手。

《幽灵邀请赛》导演来牧宽:五大灵童后续的生命力会更强

《幽灵邀请赛》剧照

我之前其实一直在拍广告,对进入影视圈有一点儿抗拒。但人最终还是不可避免要面对自己嘛,当电影导演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机会在影视作品里面对自己。当时总制片人找到我,给我扔了一个项目大纲。我看完那剧本当时就很惊叹,我说这太难拍了,电竞题材在中国成功的案例很少。真的是要做成4集的剧吗?电影都很难。

我和陈导契合的地方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渴望和在角色设定上比较像,而且我们都是更注重情感的人。跟监制打交道,你从他的样子可能看不出来,但他其实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人。

电竞元素、主角是富二代的设定是不能变的,从故事角度来讲,《幽灵邀请赛》还是一个探案故事,这个案件不能跑,我不能因为做一游戏就变成了突出游戏的爽酷了,还是要以案件为主。这些设定之外,做成什么样貌都是你来。你看《老人与海》和我看《老人与海》可能不太一样,大家可能都会有悲伤的情绪,但是悲伤情绪表现出来的方法也不太一样。一个好的监制就会把空间留给我们。

难点在于我们不知道游戏世界是什么样子,文本里的一句话有可能会让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拍到崩溃,后期和前期要怎么去结合,这是很多技术层面上做的事情。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从文本角度来讲,太复杂,角色体系太过庞大,我们要快速地让观众知道这是一个游戏,同时我们得让观众至少记住12个以上的角色,因为这12个角色在后期会不断有人死去,如果他要死的话,你都记不住他,他的死就没有意义。我们还要让观众不断地穿梭在游戏里和游戏外,和过去的游戏里和过去的游戏外。这不仅是游戏塑造空间的问题了,还是一个文本如何去还原的问题。最后,在一个富二代天团作为主角的角色里边,你还要尽量地让观众能替主角担心。

五大灵童看起来好像跟传统的《唐探》系列里的角色设定有所区别,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不同的角色设定存在,空间就被拉开了,它更像是一个宇宙。漫威宇宙不是只做钢铁侠,也不是只做美队这种传统的美国英雄,而是能容纳不同类型的英雄。

挺期待观众看完之后的反应的,肯定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会认为这个人设后续的生命力更强,我们看到的不是现在,是两步三步之后的这个角色,我更期待灵童战队将来在别的故事里边出现,他们很有钱,但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闷,还有他们五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片子其实没有太多空间给我们放这种细腻的情感,因为有塑造游戏世界的难度,还要探案,有太多东西要在这么一点点空时空里面去完成。

就像剥洋葱的过程,陈导觉得内核的东西要放在之后。我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我会这么愿意听他对某些东西的判断,是因为他在市场上的那些判断都是成功的。我们手里有几张牌,无非是看你先打哪张牌,《唐探》的电影核心是让观众高兴,这是他第一张牌,一定要打,但他内心不去考虑更宏观的或者角色的人设空间吗?他一定会考虑的。

我理解的唐探宇宙是一群基本以说中文为主,生活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侦探,他们有自己背后的故事,对于破解一个事情的真相有特别大的好奇心,他们组成了唐探宇宙。但我更希望唐探宇宙解释为不是这么多人组成的,而是关乎于当下我们对于真相的渴求、我们和真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帮助别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觉得这就是唐探宇宙对我的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网剧《唐人街探案》:陈思诚的“唐探宇宙”,青年导演的试验场

漫威宇宙不是只做钢铁侠,也不是只做美队这种传统的美国英雄,而是能容纳不同类型的超级英雄。

图片来源:《唐人街探案》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当刘昊然饰演的秦风出现在《幽灵邀请赛》单元的结尾,弹幕里出现“期待《唐探3》”。时间点卡得刚刚好,1月1日网剧《唐人街探案》上线,1月25日,作为贺岁档的重头戏,电影《唐探3》上映。

为了搭建起“唐探宇宙”的重要一环,陈思诚不吝付出时间和金钱——电影《唐探2》在美国拍摄用了47天,12集的网剧《唐人街探案》却花了近4个月时间,“电影质感”背后则是超过千万的单集制作费用。

如果要探究唐探宇宙的缘起,或许可以追溯到2014年底,那一年,陈思诚和宁浩、郭帆、路阳、肖央五位导演一起赴美游学,那段经历让陈思诚更明确地意识到,好莱坞成熟的体系中电影都是以系列化的形式存在,这能让文化产品更具备产业价值。回国之后,他拍了电影《唐人街探案》,拿下了2016年元旦档的票房冠军。在《唐探2》开拍之前,做唐探宇宙的想法已经开始在陈思诚脑海中酝酿,他希望《唐探》能“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被中国观众所接受的、独创的大IP,可以漫画化、游戏化、衍生品化、乐园化。”

就像漫威宇宙由众多超级英雄构成,既然是宇宙,侦探就不能只有唐仁和秦风,在做《唐探2》的剧本时,陈思诚想到了侦探排行榜的概念,于是在电影中引入了KIKO、野田昊等新侦探,而更多侦探的个人故事则被放入了网剧计划之中。

唐探宇宙构想图

网剧《唐人街探案》承载了拓展唐探宇宙广度和深度的野心。陈思诚最初打算拍24集,三个人物,一个人物拍8集,对应两个案子,但受制于剧本成熟度和后面的电影拍摄计划,这部网剧的体量最终定为12集,包含《曼陀罗之舞》《玫瑰的名字》《幽灵邀请赛》三个独立故事。前8集围绕侦探林默展开,在第一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相信“唯有美食和真相不可错过”的林默,《玫瑰的名字》则揭示了这个冷面侦探的童年和感情生活,这个新出现的人物因此变得立体。可以想见,侦探排行榜里的每个侦探都有自己的故事,最终他们都要去完成关乎自己人生的案件。

网剧也建立起了和电影的联系。林默正是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排行榜中排行第四的“阿寞”,技能点是灵敏的嗅觉。《幽灵邀请赛》里的野田昊二则是野田昊的弟弟,这个单元故事围绕以野田昊二为首的五大灵童展开,这群富二代的行为看似沙雕,其实他们的技能点正是扮演设局者,通过制造假象,在假象里还原一个真实世界,让可能的真凶落入圈套。

《唐探3》之后,陈思诚将不再执导该IP的电影,后续的新电影将由新人导演负责,他本人则转做监制。因此,网剧也成为陈思诚对将要长期合作的青年导演、编剧进行锻炼的试验场。

柯汶利、戴墨、姚文逸、来牧宽四位青年导演成为这部网剧的实际执行者。如果非要概括他们四个人的共同点,那便是都热爱类型片、相信类型片的价值并做过相关的探索。这次合作之后,紧接着导演柯汶利还和陈思诚合作了电影《误杀》,目前票房已突破11亿,其他三位导演的长片也在酝酿之中。

网剧《唐人街探案》导演阵容

拍网剧的意义还在于,当电影系列固定下了喜剧+推理的贺岁合家欢路数,导演们在网剧中还可以突破电影的调性限制,探索更加风格化、类型化的影像。在柯汶利执导的《曼陀罗之舞》中,喜剧成分已经很少了,惊悚恐怖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玫瑰的名字》中突出使用的探针镜头也从未在《唐探》电影系列中出现过。《幽灵邀请赛》则在故事的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游戏内外,双线并行”,这样的内容创作方式不仅在国产剧的领域,在电影领域也是首次运用,当然,这个单元播出之后也收到了不同的意见反馈。

剧集和电影联动的概念并不新鲜,但在爱奇艺副总裁、网剧《唐人街探案》总制片人戴莹看来,大多数团队都只是对平台提了一个概念,或是计算着用网剧来均摊电影的风险,《唐人街探案》因而成为“网影联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界面文娱采访了四位导演,了解到他们在网影联动背后的思考,部分涉及到《唐探3》的内容没有在此呈现,但可以透露的是,通过这部网剧和即将上映的电影,这个宇宙已经初步成形。

采访内容以导演自述的形式整理如下:

《曼陀罗之舞》导演柯汶利:老派电视剧以人物驱动,类型化网剧以事件驱动人物

《曼陀罗之舞》剧照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跟陈思诚导演在台湾见面的,之前我没看过《唐探》的电影,那次的聊天过程让我感觉我们在创作观念上比较契合。第二次他从北京去到我的工作室,我就放了之前拍的短片《自由人》和其他一些影视作品给他看,看完之后,他就觉得我们好像可以开启一些合作,后来我就来了北京跟他谈了《唐探》这个项目。

我在念电影研究所的时候,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要当导演?你为什么要拍电影?那时候我就开始想,我要当一个怎样的导演?想要拍一部怎么样的电影?答案是,我想做一些大众喜欢的类型片,不仅给观众快乐,也能在娱乐后让观众有所思考。但首要的是接触的人群要多,如果太多个人表达的话,其实就接触不了那么多的观众,那就没意义了。我希望我想说的东西可以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一开始跟陈导聊,因为我自己原来就喜欢拍一些悬疑、惊悚类的东西,他就让我来拍那个最惊悚的故事《曼陀罗之舞》。我来的时候就有剧本了,陈导当时还在统最后一稿,我也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比如,林默用力过度会流鼻血,再比如,当他回到儿时,会用一个纯白的世界来展示那个臆想世界。一开始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我觉得人设没什么问题,就主要通过一些细节加强人设。用力过度流血,我觉得挺好的,超人是心被挖出来就没功力了,钢铁侠也有弱点,我觉得林默也像一个超人,必须得有弱点,他还是得有脆弱的地方,不然不可能那么完美。我提出一个想法,陈导又提了个想法,我们的想法不断地累积加上去,让这个创作变得更完整。

《曼陀罗之舞》这个故事是很类型化的,从最开始你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灵异事件的恐怖片,然后紧接着就变惊悚片,开始在找凶手是谁,因为可能是有人为的,最后是一个推理片,原来是谁,解谜了,反转了。这是一个混类型,里面有喜剧、爱情、惊悚、推理,我觉得这是现在做电影、做网剧的趋势。比较老派的电视剧会以人物驱动,这种类型化网剧则是以事件驱动人物,事件本身让人物看起来是立体的,因为当有事件发生了之后,人物才会做出抉择的时候,你才可以刻画这个人物的立体面。这也是类型片的一种操作模式。

我们用30天拍完4集,素材量相当于拍了两部电影,所以时间是很紧张的,很累。也是因为我们想做到的东西更多了,我们想用的镜头语言不是那种棚拍的效果,什么双机、三机,都是特写,然后再来一个松的,我们不是这样拍,我们是真的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去说故事,但你要做这样的事情就必须要花时间,演员的表演要配合,机器要配合,整个布景都要配合,全部东西都要配合,最后才到镜头语言。

《曼陀罗之舞》追求的是叙事上的快节奏,在镜头语言上用了比较特殊的方法执行。跟我之前拍的电影其实是截然不一样的,这个更有舞台感,表演的方式更饱满,写实跟虚构之间有了一个蛮好的平衡。我之前拍的片子都偏写实、偏惊悚,这次《曼陀罗之舞》给我的感觉整体来说比较丰富,节奏上、表演上、镜头运用上都非常丰富。每一个镜头都是有效镜头,没有停下拍子的镜头,你会觉得每一个镜头都是带着观众一直走,走下去。

《玫瑰的故事》导演戴墨 :没人规定每一集戏必须要在45分钟

《玫瑰的故事》剧照

我一直跟着监制拍戏,从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起,我就参与到导演组的工作当中了。我一边做演员,一边在导演组工作、学习。拍电影《唐人街探案》的时候我没参与,因为我当演员拍戏去了,到《唐探2》的时候,我算是从头跟到尾,从开始筹备到去美国拍摄再到后期,把整个体系都摸了一遍。

在《曼陀罗之舞》里面,我演了里面的裴善这个角色。我们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叫林默,林黑犬,就像一条背离城市霓虹,游走在湿漉漉的街上的流浪狗那种感觉。我们在改剧本的过程中给他强化了感情线,因为观众还是喜欢看相爱相杀的剧情吧,如果只是一个侦探在探案,相对来说有一点单调。

监制在写IVY这个角色时,就是按照张钧甯的感觉去写的,后来也请了钧甯过来拍,她身上会有一种让你猜不透的感觉。我是男观众,我看了之后会有这种感觉,你骗我也好,我就认了,我认可让你骗我。loving strangers这首歌也是监制选的,很适合这个篇章。

我们是按照电影流程来拍的,单独这一个故事就拍了30多天。拍摄最大的难点在于,时间挺紧张的,每天统筹都会到现场,给我们定明天的拍摄任务,我一看,啊明天要拍这么多,怎么可能拍得完呢?到现场的时候就像在打仗、抢时间,所以你就必须要在前期做很充分的准备。

拍重场戏的时候监制陈导都在。陈导教给我一个工作方式,我觉得特别好,就是在拍摄之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剧本,整个做一遍分镜头,这样脑中会有一个大概的场景,拍的时候画面感会非常强,也能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识。每个零件到最后都要完成一个组装的过程,你不能说每个零件做得都很漂亮,但组装到一起不对了。

国内拍电视剧往往都喜欢用大全景,但那谁都会拍,我们在《玫瑰的故事》里用到了一些特别的探针镜头,这是在之前的电影系列里都没用过的。这种镜头很小,可以穿到某些证据里面,会给观众带来很新鲜的视觉体验,也省去了一些后期特效要做的事情。我们成立了一个特派小组,负责设计并拍摄这样的镜头,让类型化的镜头语言更加丰富。

在打光方面,我们用了很多大面积的色块,摄影师老师是美籍华人,他也会介绍一些现在美国比较流行的打光方式,想打出一种更类型化、风格化的光。我们更喜欢点光源,更喜欢大面积的用色光来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比如在死亡长廊那个场景的用光,一个镜头里,到车库的是黄颜色的光,到这边卫生间又用了一个特别冷的蓝色光,到另一边又用了一个紫色的光,就它那个局部搭出来的那个地方,这样在视觉上不会让人疲惫,每个场景也都切分的特别清楚。

我们很多时候还会研究场跟场的衔接,有时候会用声音来过渡,有时候用画面来过度。有个镜头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林默从那边卸下装美金的柜子,然后收到一个短信,然后一抬头他出画,镜头摇上来给表一个特写,这个表的指针转成了一个足球,来表现时间的流逝,然后从足球的画面切到下一场戏。不会是这场戏切黑了,下场戏切黑了,也不会拍那么多的空镜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在网剧上我们可以更多尝试新鲜的模式,没人规定每一集戏必须要在45分钟,《玫瑰的故事》最后一集时长在一个小时以上,我们就想这集打在这儿,这就是我们想讲故事的点。但是我们又不能跳出《唐探》划定的大的范围,比如说我们的镜头大部分是居中构图,这是《唐探》一直保留的拍摄方式,我们的运镜也大概都是在轨道上的平推,不会有那种倾斜的镜头。摄影指导杜杰老师也会一直把控画面的事,这样不会显得特别跳跃。

《玫瑰的故事》导演姚文逸: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林默这个人物

《玫瑰的故事》截图

我参加过FIRST创投会,当时只是入围了30强,后来又去了青葱计划,入围了5强,我那时候拍的是一个黑色喜剧,陈导应该是看了我拍的片子,觉得可能我有拍喜剧、拍类型片的潜力。我喜欢这个类型,觉得比较好玩,说实话做导演肯定还是有一些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因为年龄和阅历有限,我现阶段只想做一个风格化的电影,也还是想做商业片,我觉得商业片更贴近电影本质。

陈导找我聊的时候,其实我一开始也是不相信他说的,唐探宇宙,哪有那么容易。和漫威宇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唐探宇宙带着中国的玄幻色彩,比如五行八卦、寻龙尺一类元素在电影中就有出现,在网剧中,我们本来设计的小爱这个角色是会通灵的。网剧每个单元的开头都有一句话,来自于一些经典的佛经或者是道教的东西,能体现东方式的哲学思考。

《唐探》系列的推理也和英式推理不完全相同,英式推理就是纯本格的那种推理,我们的推理,首先带着喜剧元素,另外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一点飞扬,只是说这个度我们怎么去把握的问题。包括第三个单元《幽灵邀请赛》里引入了电竞的元素,其实只要是不抛弃无限接近真相的内核,其他的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曼陀罗之舞》更多的是需要渲染一种恐怖和惊悚的氛围,我们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林默这个人物,他的童年生活、怎么拜师的、和IVY之间的感情线,以及他是怎么变成了这个宇宙里边侦探的一员。

一开始其实林默的感情线没这么重,我们慢慢觉得,林默这人必须要棋逢对手,必须让IVY更强,要比他更聪明,更狡猾,才能把这戏一点点的搭起来。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他们俩其实是非常配的,不管是从感情上也好,还是从智商层面上来说,我们都让林默能遇到一个有能力跟他正面博弈的对手。

《幽灵邀请赛》导演来牧宽:五大灵童后续的生命力会更强

《幽灵邀请赛》剧照

我之前其实一直在拍广告,对进入影视圈有一点儿抗拒。但人最终还是不可避免要面对自己嘛,当电影导演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机会在影视作品里面对自己。当时总制片人找到我,给我扔了一个项目大纲。我看完那剧本当时就很惊叹,我说这太难拍了,电竞题材在中国成功的案例很少。真的是要做成4集的剧吗?电影都很难。

我和陈导契合的地方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渴望和在角色设定上比较像,而且我们都是更注重情感的人。跟监制打交道,你从他的样子可能看不出来,但他其实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人。

电竞元素、主角是富二代的设定是不能变的,从故事角度来讲,《幽灵邀请赛》还是一个探案故事,这个案件不能跑,我不能因为做一游戏就变成了突出游戏的爽酷了,还是要以案件为主。这些设定之外,做成什么样貌都是你来。你看《老人与海》和我看《老人与海》可能不太一样,大家可能都会有悲伤的情绪,但是悲伤情绪表现出来的方法也不太一样。一个好的监制就会把空间留给我们。

难点在于我们不知道游戏世界是什么样子,文本里的一句话有可能会让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拍到崩溃,后期和前期要怎么去结合,这是很多技术层面上做的事情。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从文本角度来讲,太复杂,角色体系太过庞大,我们要快速地让观众知道这是一个游戏,同时我们得让观众至少记住12个以上的角色,因为这12个角色在后期会不断有人死去,如果他要死的话,你都记不住他,他的死就没有意义。我们还要让观众不断地穿梭在游戏里和游戏外,和过去的游戏里和过去的游戏外。这不仅是游戏塑造空间的问题了,还是一个文本如何去还原的问题。最后,在一个富二代天团作为主角的角色里边,你还要尽量地让观众能替主角担心。

五大灵童看起来好像跟传统的《唐探》系列里的角色设定有所区别,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不同的角色设定存在,空间就被拉开了,它更像是一个宇宙。漫威宇宙不是只做钢铁侠,也不是只做美队这种传统的美国英雄,而是能容纳不同类型的英雄。

挺期待观众看完之后的反应的,肯定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会认为这个人设后续的生命力更强,我们看到的不是现在,是两步三步之后的这个角色,我更期待灵童战队将来在别的故事里边出现,他们很有钱,但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闷,还有他们五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片子其实没有太多空间给我们放这种细腻的情感,因为有塑造游戏世界的难度,还要探案,有太多东西要在这么一点点空时空里面去完成。

就像剥洋葱的过程,陈导觉得内核的东西要放在之后。我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我会这么愿意听他对某些东西的判断,是因为他在市场上的那些判断都是成功的。我们手里有几张牌,无非是看你先打哪张牌,《唐探》的电影核心是让观众高兴,这是他第一张牌,一定要打,但他内心不去考虑更宏观的或者角色的人设空间吗?他一定会考虑的。

我理解的唐探宇宙是一群基本以说中文为主,生活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侦探,他们有自己背后的故事,对于破解一个事情的真相有特别大的好奇心,他们组成了唐探宇宙。但我更希望唐探宇宙解释为不是这么多人组成的,而是关乎于当下我们对于真相的渴求、我们和真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帮助别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觉得这就是唐探宇宙对我的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