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戒指,戒了什么,指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戒指,戒了什么,指了什么

戒还是钻戒,或者是虚位以待的状态,我都祈愿,此刻,你想要的幸福,来得刚刚好。

所有的女人都是擅长做梦的。当她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幻想:明媚的阳光下,骑着白马的王子款款而来,一番惊世骇

俗且情深意切的表白,早已在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若此时,男人含情脉脉地拿出一枚戒指,缓缓戴在女人的无名指上,

你似乎就能听见女人心里的城墙呈摧枯拉朽之势噼里啪啦倾倒的声音,女人脸上的娇羞和幸福也足以打败千军万马。全然

不顾日后,这双戴着戒指的、十指不沾春水的手,一日一日愈发粗糙起来——一枚小小的戒指,宣告着男人的征服,女人

的归宿。

Cartier

早在15世纪时,奥地利的一位公爵钟情于法国公主,于是选择了一个镶有钻石的戒指送给她,果然赢得了公主的芳心,顺

利抱得美人归。自此,钻石戒指被视为坚贞不渝的象征,迅速风靡全世界。那么,从什么时候起,戒指、变成了女人所有

首饰中最意义非凡的那一个呢?

Georg Jensen

考古家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戒指就已经作为一种装饰品产生,当时佩戴不分男女,不分左右。而在同一时期的古埃

及,戒指也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金属的,还有贝壳制成的,不仅造型美观,当时还作为货币使用。

McQueen

到了汉初,宫廷里盛行戴指环,做记事用。如果哪位宫女嫔妃在左手戴上了金指环,说明她来了月经或其他情况,禁戒帝

王亲近,戒指即是“戒止”。否则就会在右手戴上银指环——“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

,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

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现代汉语词名探源词典》、《中文大辞典》中也引用上述说法。只不过那是还不叫

戒指,称“手记”,后来流传民间,仅作美观之用,名字也越来越多,如“约指”“代指”“驱环”等。

Tiffany

之所以称之为戒指,传说是这样的:古代有位宰相,为官公正廉洁,但是脾气急躁,常常因为小事大发雷霆,深感苦恼。

反复自省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做一个圈,套在手指上,每每拍桌子发脾气时,铜圈震动手指,以警告自己抑制怒火,方法

很是奏效(此刻,暴脾气的我表示很需要一枚戒指)因为铜圈是套在手指上,警戒、节制之用,故名“戒指”。

5-6世纪 镶嵌红宝石金戒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

当然这只是传说,《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一书说:“至于称其为‘戒指’,似乎还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明王圻《三才图

会》说:“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即今之戒指也。”明都《三余赘笔》也说:“今世俗用金银为

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直到明代以后,“戒指”的称呼才渐渐多起来。但元代关汉卿的戏曲作品《望江亭中秋切

》中有:“(正旦云)这个是金牌?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已经出现了“戒指”一词,只是具体时间还有待考

证。

辽 蟾蜍纹饰金戒指 内蒙古文物考古所藏

戒指的用途,除了禁戒,还有装饰之用,古时,戒指曾戴在右手拇指上,成为射箭时拉弓弦的用具,所以还称为“弓区指

”。据汉·刘歆《西京杂记》载:“戚姬”以“百炼金”制成弓区指,戴在手上“照见指骨”表明戚姬的弓区指,决非用

于拉弓,而是单纯的饰物。在清代,“板指”又称“班指”或“梆指”,上铸“福寿绵长”或单个“福” “寿”之类,若

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镌刻戒烟酒之类的文字)。最普通的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

不混。

明 嵌蓝宝石金戒指 南京市博物馆藏

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戒指是被当作“宝物”奖赏给功勋人士的,一些古籍和文献资料证实了这一说法。《世界服装史

》上也说:在罗马帝国时期,“金戒指”是国家荣誉的象征,作为献给作战有功的官员的一种奖赏。直到今天NBA篮球赛总

冠军的金戒指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

清 金錾牡丹纹嵌珠戒指

而戒指成为男女婚姻的信物,晚唐以后才真正定型——据说,在古代,男子抢来其他部落的妇女就给她戴上枷锁。经过多

年的演变,枷锁变成了订婚、结婚戒指,男子给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归我所有。《晋书》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

为聘”,就反映出在此时的胡人圈子里,戒指和婚姻已经有了固定关系。另据史料记载:唐代书生韦皋与玉箫(女子名)告

别,“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这里的指环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订婚”的含义。

元明清时期,“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记载也越来越多。在相关的古诗文中可见一斑。

清 金质点翠嵌碧玺戒指

何以道殷勤? 约指一双银。 ——三国·繁钦《定情诗》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 ——隋·丁六娘《十索诗》

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 ——常理·《妾薄命》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 ——刘禹锡·《马嵬行》

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 —— 宋·文彦博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 ——曹雪芹·《芙蓉女儿诔》

唐 伏狮型戒指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一枚小小的戒指,竟然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经历,我不禁心潮澎湃进而肃然起敬了。最后我想说,不管你手指上是金戒、银

戒还是钻戒,或者是虚位以待的状态,我都祈愿,此刻,你想要的幸福,来得刚刚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戒指,戒了什么,指了什么

戒还是钻戒,或者是虚位以待的状态,我都祈愿,此刻,你想要的幸福,来得刚刚好。

所有的女人都是擅长做梦的。当她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幻想:明媚的阳光下,骑着白马的王子款款而来,一番惊世骇

俗且情深意切的表白,早已在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若此时,男人含情脉脉地拿出一枚戒指,缓缓戴在女人的无名指上,

你似乎就能听见女人心里的城墙呈摧枯拉朽之势噼里啪啦倾倒的声音,女人脸上的娇羞和幸福也足以打败千军万马。全然

不顾日后,这双戴着戒指的、十指不沾春水的手,一日一日愈发粗糙起来——一枚小小的戒指,宣告着男人的征服,女人

的归宿。

Cartier

早在15世纪时,奥地利的一位公爵钟情于法国公主,于是选择了一个镶有钻石的戒指送给她,果然赢得了公主的芳心,顺

利抱得美人归。自此,钻石戒指被视为坚贞不渝的象征,迅速风靡全世界。那么,从什么时候起,戒指、变成了女人所有

首饰中最意义非凡的那一个呢?

Georg Jensen

考古家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戒指就已经作为一种装饰品产生,当时佩戴不分男女,不分左右。而在同一时期的古埃

及,戒指也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金属的,还有贝壳制成的,不仅造型美观,当时还作为货币使用。

McQueen

到了汉初,宫廷里盛行戴指环,做记事用。如果哪位宫女嫔妃在左手戴上了金指环,说明她来了月经或其他情况,禁戒帝

王亲近,戒指即是“戒止”。否则就会在右手戴上银指环——“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

,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

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现代汉语词名探源词典》、《中文大辞典》中也引用上述说法。只不过那是还不叫

戒指,称“手记”,后来流传民间,仅作美观之用,名字也越来越多,如“约指”“代指”“驱环”等。

Tiffany

之所以称之为戒指,传说是这样的:古代有位宰相,为官公正廉洁,但是脾气急躁,常常因为小事大发雷霆,深感苦恼。

反复自省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做一个圈,套在手指上,每每拍桌子发脾气时,铜圈震动手指,以警告自己抑制怒火,方法

很是奏效(此刻,暴脾气的我表示很需要一枚戒指)因为铜圈是套在手指上,警戒、节制之用,故名“戒指”。

5-6世纪 镶嵌红宝石金戒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

当然这只是传说,《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一书说:“至于称其为‘戒指’,似乎还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明王圻《三才图

会》说:“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即今之戒指也。”明都《三余赘笔》也说:“今世俗用金银为

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直到明代以后,“戒指”的称呼才渐渐多起来。但元代关汉卿的戏曲作品《望江亭中秋切

》中有:“(正旦云)这个是金牌?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已经出现了“戒指”一词,只是具体时间还有待考

证。

辽 蟾蜍纹饰金戒指 内蒙古文物考古所藏

戒指的用途,除了禁戒,还有装饰之用,古时,戒指曾戴在右手拇指上,成为射箭时拉弓弦的用具,所以还称为“弓区指

”。据汉·刘歆《西京杂记》载:“戚姬”以“百炼金”制成弓区指,戴在手上“照见指骨”表明戚姬的弓区指,决非用

于拉弓,而是单纯的饰物。在清代,“板指”又称“班指”或“梆指”,上铸“福寿绵长”或单个“福” “寿”之类,若

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镌刻戒烟酒之类的文字)。最普通的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

不混。

明 嵌蓝宝石金戒指 南京市博物馆藏

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戒指是被当作“宝物”奖赏给功勋人士的,一些古籍和文献资料证实了这一说法。《世界服装史

》上也说:在罗马帝国时期,“金戒指”是国家荣誉的象征,作为献给作战有功的官员的一种奖赏。直到今天NBA篮球赛总

冠军的金戒指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

清 金錾牡丹纹嵌珠戒指

而戒指成为男女婚姻的信物,晚唐以后才真正定型——据说,在古代,男子抢来其他部落的妇女就给她戴上枷锁。经过多

年的演变,枷锁变成了订婚、结婚戒指,男子给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归我所有。《晋书》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

为聘”,就反映出在此时的胡人圈子里,戒指和婚姻已经有了固定关系。另据史料记载:唐代书生韦皋与玉箫(女子名)告

别,“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这里的指环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订婚”的含义。

元明清时期,“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记载也越来越多。在相关的古诗文中可见一斑。

清 金质点翠嵌碧玺戒指

何以道殷勤? 约指一双银。 ——三国·繁钦《定情诗》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 ——隋·丁六娘《十索诗》

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 ——常理·《妾薄命》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 ——刘禹锡·《马嵬行》

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 —— 宋·文彦博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 ——曹雪芹·《芙蓉女儿诔》

唐 伏狮型戒指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一枚小小的戒指,竟然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经历,我不禁心潮澎湃进而肃然起敬了。最后我想说,不管你手指上是金戒、银

戒还是钻戒,或者是虚位以待的状态,我都祈愿,此刻,你想要的幸福,来得刚刚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