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产线建设情况
- TFT-LCD生产线和产能
表1 全球TFT-LCD生产线统计
表2 全球TFT-LCD生产线按世代划分
表3 全球TFT-LCD各世代线产能的分布(单位:万平方米)
2.国内TFT-LCD面板产线建设现状
3.TFT-LCD面板的未来 — 大陆还没有取得话语权!
表4 到2016年全球TFT-LCD面板产能的分布(单位:万平方米)
掌握话语权的最后一搏
国内液晶面板市场已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如果京东方计划中的合肥10.5代线年底如期开工建设,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平板显示面板生产基地。真正取得液晶平板显示领域的话语权!
基础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韩国、日本或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主导了高附加值产品推出,如4K2K高分辨率、LTPS和氧化物背板技术、量子点显示以及曲面显示等产品。
日本和韩国企业在LTPS和氧化物背板技术知识产权和产能方面占据极大优势,日本JDI在LTPS产能面积占比达到48%,氧化物背板技术则基本由夏普和韩国企业控制。
虽然曲面显示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是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意识和水平方面,我国企业大多处于跟随状态,尚不具备引领产业发展的自主发展能力。
OLED发展现状
国内其它平板显示技术现状
国内 AM-OLED 产业化建设加速
和辉光电上海4.5代线投产;
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线投产;
昆山维信若5.5代线投产;
华星光电6代线在建;
京东方成都6代线在建;
信利惠州4.5代线在建;
天马厦门5.5代线和武汉6代线在建;
和辉光电AMOLED 产业化进展顺利
上海市政府等第一阶段投资约60-70 亿人民币建设的和辉光电4.5 代AMOLED厂,产能为1.5 万片中小尺寸面板,成功量产5寸高画质AMOLED 面板,并开始出货给多家手机厂;2015 年第二、第三季计划推出5.5 寸FHD 和2K 解析度方案,抢分AMOLED 市场。目前正努力把5 寸、5.5 寸和6 寸AMOLED 面板良率提升至6-7成。
和辉光电启动第二阶段投资计划,以量产2K(WQHD)、FHD、可挠式面板,以及8-10 寸的中大尺寸工控和车载显示器;2015 年底前,产能可望扩充至每月2.1 万片,并逐步将触角延伸至智能手表市场,全面挑战三星的市场地位。
OLED面板今年或首次突破3亿片
DisplaySearch最新研究报告显示,OLED 面板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除了手机OLED 面板以外,电视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OLED 面板市场将呈现明显大幅增长,预计将推动今年的OLED 市场规模首次突破3 亿片。
三星将投36亿美元建新型OLED生产线
2015年2月消息,三星电子旗下液晶面板公司Samsung Display宣布将投资36亿美元建立一条新型OLED液晶面板生产线,用来生产中小型OLED显示屏,用于如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创维、康佳与LG 电子合作推广OLED 电视
产业链建设情况
本土产业链不断完善,配套体系逐步形成
在国内面板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京东方在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导光板、光刻胶、彩色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源等重要材料方面实现了本土企业配套供应。
华星光电则通过与本土企业一起技术攻关,产品合格后大批量采用的模式,扶持配套国产化。
目前,我国部分5代线材料本地配套率达到70%,其中玻璃基板国产化率达70%,彩色滤光片达到60%,偏光片达到100%,液晶材料达到60%。但高世代线配套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世代线玻璃基板成为瓶颈
国内东旭光电、彩虹、中国建材都在玻璃基板领域有所建树,但是国内外面板的主要产能都集中在6代线以上,而国内没有6代线玻璃基板的配套。
目前国内在建的6代线有4条,8代线有4条,玻璃基板缺口仍存在巨大风险。
日本电气硝子液晶基板玻璃项目开工
2014年11月国内最大液晶基板玻璃项目在火炬(翔安)产业区正式动工开建。一期建设将于2015 年9 月完工,预计最快2015 年底启动生产线运转。据悉,该项目占地100 亩,投资约42 亿元人民币,项目投入运行后,将实现一年1500 万平方米的产能。项目投产后, 可生产0.1mm 以下的超薄玻璃基板,在新型照明设施及能源产业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6月,由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投资的第8.5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在“中国南京液晶谷”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预计最快明年一季度投产。
TFT-LCD配套材料国产化任务艰巨
TFT-LCD产线液晶材料需求巨大:国内10条8.5代线,年液晶需求量为220吨,费用高达11亿美元。
主要消耗材料国产化任务艰巨
新技术展望
美研发新式偏振片 让显示器屏幕更亮更省电
偏光板在数字摄影与 LCD 显示器中不可或缺,但却也会阻挡掉大量的光线,不仅造成能量的浪费,也导致相机难以在低光下进行拍摄。 犹他大学电子与电脑工程学系的研究人员们利用聚焦镓离子光束,以奈米柱与孔洞蚀刻硅晶圆的方式开发出一种新的滤光片,能让更多达30%的光线通过。让仅采用一颗电池作业的移动产品显示器画面更明亮以及延长使用时间,同时还能让相机在昏暗的光线下顺利拍摄。这项最新研究已发布于美国光学学会(OSA)的最新《Optica》期刊中。
“石墨烯热”全球涌动
被誉为“21 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石墨烯相关产业,期待它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科学家预计,未来5到10 年里,石墨烯研究将有很大发展,石墨烯触摸屏国内已上市,石墨烯电子纸样品已研发成功,它将在相关领域引发革命性突破,并带动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链。
目前,石墨原材料市场售价约为3000 元/吨,而石墨烯的市场售价高达100万元/吨。随着批量化生产和大尺寸难题逐步突破,石墨烯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科研投入力度也在上升,市场关注度随之升温。
纳米银自组装技术有望产业化
高导电性,表面电阻比ITO低10倍以上 ,<25 Ω/sq
极佳的透光性,透明度高 ,无龟纹(无莫尔纹)
柔韧性好,能够承受弯曲、扭转、拉伸 ,可以3D成型和曲面成型
导电网络能转移到其它基板上,如:PET,聚碳酸酯, 玻璃,硅胶等
用湿法镀膜和卷绕镀膜技术生产薄膜,损耗低,成本节约50-60%
特别适合大屏幕触摸屏,可靠性高,导电率均匀,大电流时密度稳定
碳纳米芽薄膜可望取代传统ITO 薄膜
新型的“纳米芽”(NanoBud)碳材料结合了富勒烯(fullerene)与纳米管(CNT)的最佳特质,形成一种布满芽状键合的1nm 直径碳纳米管。这种性能更优越的碳纳米芽材料, 可用于取代ITO。而且,这种NanoBud 薄膜并不像ITO那样脆弱易碎,而是可挠曲、弯折与拉伸,而不会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可望用于未来的柔性电子产品。
玻璃技术进步带动面板显示革新
玻璃技术的进步非常惊人。既有轻质纤薄的玻璃,又有牢固结实的玻璃,就连能像薄膜一样弯曲的玻璃也已问世。
美国康宁公司开发出了在智能手机屏幕的玻璃基板中安装透明传感器的技术,可以在不对智能手机内部布局进行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实现各种传感器功能。这项新技术不仅可用于智能手机,还能用于多种玻璃,可使玻璃窗、玻璃桌等变身为触摸屏。
日本旭硝子公司将厚度只有0.05mm 的超薄浮法玻璃“SPOOL”成功卷绕成长100m、宽1150mm 的卷状产品。SPOOL 可以用于柔性显示器、有机EL 照明及触摸面板等用途。把玻璃卷成卷状,便可用于客户企业目前正在开发的卷对卷生产工艺。另外,旭硝子还在开发让客户企业无需变更生产线即可使用超薄玻璃的积层基板技术
主流可穿戴产品对显示屏的需要大增
据市场机构调研预计,2013 年国内可穿戴设备均价300 元/台,2016 年大约230 元/台。预计2018 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在700 亿元-1100 亿元左右,保守估计,2019 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千亿级,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引爆点。主流可穿戴产品对显示屏的需要大增。可穿戴显示屏需满足纤薄、亮度高以及节能三要素。
京东方首发65英寸4K2K OGS 触控屏
京东方全球首发65 英寸4K2K OGS 触控显示屏。该产品采用京东方在OGS 触控领域的自主技术——OGS 金属网格技术(Metal Mesh)取代传统的ITO 技术,在明显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触控灵敏度。该产品首次突破OGS 拼接曝光技术难点,并全面综合多点触控、4K 超高清分辨率、OCR 全贴合工艺、薄型化设计等多项亮点技术。
IGZO 基板2015年发力
2014年夏普宣布采用IGZO基板技术研发出分辨率达4K×2K 的智能型手机面板,并计划于2015 年送样、2016 年启动量产。
群创日前亦宣布于2015 年正式生产IGZO 基板,将用于开发300ppi 以上高分辨率中小尺寸面板,积极扩展高阶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装置市场。
未来三星4K×2K AMOLED面板若于2015 年8 月顺利投产,则将与群创、夏普在高阶移动装置面板市场正面交锋。
量子点电视的崛起
在CES2015展会上,三星推出了量子点电视SUHD TV,并采用4K曲面设计。海信在CES上推出了NEW ULED电视,同样融合了4K超高清曲面显示技术和量子点技术。长虹也展出了量子点曲面电视QD2C。TCL也展出了能够实现110%的色域覆盖率的量子点电视H9700,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推进OLED战略的LG,也在CES2015上推出了首款4K量子点电视。
本文根据复旦大学汪敏博士在2015中国模切产业高峰论坛演讲PPT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