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NBA中国CEO舒德伟说:“当前NBA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各转播机构汇总到NBA中国的统计数据,过去一个赛季,中国有超过6.9亿独立电视观众观看了NBA比赛,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一半还多。不仅如此,新浪网上平均每场有400万观众观看2015年的NBA总决赛。在中国境内的社交媒体上,NBA以1.01亿粉丝成为最受关注的体育赛事。此外,联盟共有173名球员在微博开通了个人账号。
以上数据证明,NBA在中国已经摆脱了上个周期的困境——继姚明、易建联等中国球员相继淡出NBA后,联盟又在2011年经历长达近150天的“停摆”;相对应地,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本土联赛CBA正在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争夺着球迷的注意力。这些都曾是摆在NBA中国面前的待解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NBA中国团队做出了人员调整。此前担任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总裁的舒德伟(David Shoemaker)2011年6月接任NBA中国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大中华地区业务。
这位出身于体育世家、曾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的的加拿大人曾这样评价中国市场,他说:“在这里,事情发生地非常之快,我们必须持续努力地跟上发展和创新的步伐。”
正是这样的认知让舒德伟和他的团队懂得如何在中国市场把握机遇。
首先,他们当然不会错失中国文化这一先天优势。舒德伟认为,NBA中国除了要把原汁原味的赛事体验带给中国观众,还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出口”,使之与这个诞生于美国的体育赛事相融合。于是,2015年春节期间,球迷们看到了多个版本NBA球星上门拜年的广告片,包括上赛季MVP排名前两位的库里和哈登在内的多位超级巨星参与其中。整个羊年春节期间,NBA创纪录地在14天内向中国观众直播了58场比赛,观众数量累计达到2.86亿。
接下来的时间里,舒德伟和他的团队准备发动更多“快攻”。这一次,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另一个机遇——移动互联网浪潮。
今年1月29日,NBA中国宣布与互联网巨头腾讯达成战略合作。NBA方面宣称,这是联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数字合作协议。
在与腾讯的谈判过程中,NBA总裁亚当·萧华(Adam Silver)与腾讯高层会面后下载并体验了微信。这也成为谈判的转折点——因为肖华很快断定,腾讯的产品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
即将到来的这个赛季,腾讯将在其平台上为中国观众免费带来400场比赛的转播,同时还将有更多适合移动设备的揭幕内容。同时,双方还将首次推出NBA手机应用和手机游戏。在美国颇受球迷欢迎的“赛季通行证”也计划在中国推行。

“适者生存”,NBA在中国印证着这一法则。今年截至目前,NBA中国共签下15家市场合作伙伴,这一数字也创下历史新高。同时,NBA和球队商品的销售在过去一个赛季增长了超过40%。这其中,天猫、京东和微信成为了有力的新兴增长点。
舒德伟说,对于不同的合作伙伴而言,NBA有着不同的价值。比如,一些中国企业希望借由NBA的知名度打开海外市场,而另一些国际企业则试图通过NBA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他认为,面对这些合作伙伴,他和他的团队最需要做的是“倾听”不同的诉求。
2015年的NBA中国赛,洛杉矶快船和夏洛特黄蜂将于10月11日和10月14日分别在深圳和上海带来两场季前赛。上周五(9月25日),NBA中国宣布,今年的NBA中国赛将由康师傅呈现,得到了阿迪达斯、美国航空、清扬、佳得乐、绿地金融、哈尔滨啤酒、哈曼中国、万豪礼赏、蒙牛、NBA2K、日产汽车、SAP、腾讯网和ZTE中兴手机的支持。创纪录的合作伙伴数量,加之每年稳定都能获得NBA国际系列赛的承办权,NBA中国在商业效益上,显然遥遥领先于NBA其他分支机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