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港囧》首周末票房狂收6.8亿 口碑低于《泰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港囧》首周末票房狂收6.8亿 口碑低于《泰囧》

在首周末票房创纪录的拿下6.8亿之后,伴随着《港囧》高票房而来的却不是高口碑。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4分,低于《泰囧》的7.5分。

《港囧》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港囧》在上周五(9月25日)公映,首周末三日狂收6.8亿元票房,超过了《捉妖记》的6.7亿,刷新华语电影首周最高票房纪录。不过伴随高票房而来的口碑却不尽如人意,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4分,而徐峥“囧”系列的上一部作品《泰囧》的评分为7.5分。

《港囧》的票房井喷得益于三年前《泰囧》积累下的人气。在今年暑期档《捉妖记》上映前,《泰囧》一直是国产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冠军,13亿的票房纪录保持了三年之久。观众对于徐峥“囧”系列的续集自然是无比期待。

另一方面,在《港囧》上映前,9月中旬影市惨淡,没有任何能引发话题的电影上映,单日全国总票房甚至一度在3000万左右徘徊。市场急需一部现象级电影出现得以刺激观影消费,拉高整体票房。

因此在《港囧》上映后,首周末三天排片都达到了55%以上,某些城市和某些时段更超过60%。各地影院给予《港囧》如此高的排片,既是各影院经理对此片商业性的肯定,也是观众的观影需求所致。在高排片下,《港囧》每天狂收2亿票房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接下去的国庆档,七天假期,该片想保持每日一亿的票房增长似乎也并非难事。

不过在首周末票房创纪录的拿下6.8亿之后,伴随着《港囧》高票房而来的却不是高口碑。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4分,低于《泰囧》的7.5分。

对于《港囧》的不好之处,观众的评论包括以下几点:

1、低俗晕段子过多,整个故事拼接感严重,情节设置不合理。

2、除徐峥外,赵薇、包贝尔、杜鹃的表演都不合格。

3、串联的港片金曲太多,让整部电影成卡拉OK。

不过也有观众认为该片比《泰囧》好看。

这些观众觉得《港囧》相比《泰囧》增加了爱情戏的篇幅,一边煽情一边抖包袱。片中很多桥段的设置都在向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致敬,一首接一首的经典粤语金曲是大亮点。

对比着好评差评看,一些观众讨厌的点,也是另一些观众喜欢的点。

首先是故事本身。打差评的观众,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这一次徐峥打情怀牌的不适应。实际上,徐峥此前也表示过,卖情怀是赚不到钱的,他之所以没有延续《泰囧》的搞笑路线,加入了一个“中年危机”的内核,是因为他认为,目前中国不少电影都是拍给19到22岁年轻人看的,这些人也的确是主流观众,但他希望自己能给70后80后拍片。

“现在的85后、90后观众对购票看电影这件事非常活跃,这当然非常好。但我也留意到,30岁到45岁这个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品质好的话,就会包场请更多的亲朋好友看。同时,他们的欣赏品味也趋于更成熟。所以,我希望抓住这部分人群,他们正处于人生最强劲的阶段。”

正是因为这个初衷,徐峥在《港囧》的内容上,更倾向于贴近中年人的生活,希望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不过,这种贴近本身可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相比于《泰囧》的纯粹讲好一个故事,徐峥显然希望《港囧》能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这使得电影在风格不统一,在喜剧方面做得不够纯粹,而谈情方面又浅尝则止,始终在最保守的主流价值观中打转,难免被人说成这是“直男癌”自私自恋的爱情观。

其次是演员表演。不少观众非议包贝尔、赵薇、杜鹃等人的演技,一方面是演员本身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有人物设置过于功能化的缺点。例如,包贝尔的存在只是为了给徐峥去见初恋的路上设置种种障碍,为此,这个人物变得极为“傻”、“二”。

实际上在《泰囧》中,王宝强的角色也很招人嫌弃,但是在片尾,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可以原谅王宝强如此犯傻的理由,就是他这么一根筋完全是为了病重的妈妈。而到了《港囧》中,包贝尔就真的成了没有任何理由犯傻,但还一直犯傻的巨婴,这个角色给观众的体验,就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理取闹的熊孩子一样糟心,包贝尔饰演的拉拉就是熊孩子的大人版。

至于赵薇和杜鹃的角色,一个是会默默买下法国画室的富二代老婆,一个是西藏、印度各处跑的银镯女子,都不是太能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的角色,代入感低,也就不怪观众对两人喜欢不起来。

另一个争议点就是,徐峥在《港囧》中用了非常多的粤语金曲。最开头一段回忆他与初恋杜鹃校园爱情的戏份干脆就是金曲串烧的MTV。

据细心网友总结,全片涉及的香港歌曲包括:张学友《饿狼传说》、谭咏麟《谁可改变》、张国荣《为你钟情》《当年情》《倩女幽魂》《拒绝再玩》、陈百强《偏偏喜欢你》、陈小春《乱世巨星》、林子祥《真的汉子》、许冠杰《沧海一声笑》、草蜢《忘情森巴舞》叶丽仪《上海滩》、叶振棠《万里长城永不倒》、Beyond《情人》 。

有些人认为片中挤入这么多歌曲实在太满,打乱思绪。另一些人却觉得单为听这些歌去电影看片也值。徐峥对于这一问题也有解释,他曾坦言歌用得的确比较多,但没办法,“制作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觉得用上这些歌就对了。然后这些老歌给观众的冲击力、引起的共鸣也是非常大的。我想,冲着这点,任性就任性一回吧,干脆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沉浸在音乐中也是很爽的一件事。”

在《捉妖记》超过《泰囧》成为新的国产片票房冠军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预测,徐峥的新片《港囧》最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是超越13亿的《泰囧》,还是超越24亿的《捉妖记》?

《港囧》的首周末票房以一天2亿的速度增长到了6.8亿,目前虽然口碑不如《泰囧》,但在影院排片上依然能达到55%左右,并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接下去的国庆档,七天假期,想保持每日一亿的票房增长似乎也并非难事,最终票房超越前作《泰囧》应该可以完成的任务。

不过,能否达到20亿的票房,甚至超过《捉妖记》则并不容易。一方面口碑的下滑会导致后期票房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在9月30日之后,陆川导演,姚晨、赵又廷主演的根据热门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丁晟导演,刘德华、刘烨、王千源主演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解救吾先生》;以及开心麻花大电影《夏洛特烦恼》都将上映。

这三部电影势必会对《港囧》的排片造成挤压,从以上三部电影的点映结果看,《解救吾先生》风评较高,有评价其水准类似《烈日灼心》;《九层妖塔》在特技上比较亮眼;《夏洛特烦恼》笑果明显,被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是国庆档最具黑马潜力的电影。看来《港囧》在三天之后,即将迎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欢迎关注“财经娱乐家”和“娱论界”原创公众号,了解更多娱乐产业资讯、八卦趣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港囧》首周末票房狂收6.8亿 口碑低于《泰囧》

在首周末票房创纪录的拿下6.8亿之后,伴随着《港囧》高票房而来的却不是高口碑。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4分,低于《泰囧》的7.5分。

《港囧》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港囧》在上周五(9月25日)公映,首周末三日狂收6.8亿元票房,超过了《捉妖记》的6.7亿,刷新华语电影首周最高票房纪录。不过伴随高票房而来的口碑却不尽如人意,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4分,而徐峥“囧”系列的上一部作品《泰囧》的评分为7.5分。

《港囧》的票房井喷得益于三年前《泰囧》积累下的人气。在今年暑期档《捉妖记》上映前,《泰囧》一直是国产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冠军,13亿的票房纪录保持了三年之久。观众对于徐峥“囧”系列的续集自然是无比期待。

另一方面,在《港囧》上映前,9月中旬影市惨淡,没有任何能引发话题的电影上映,单日全国总票房甚至一度在3000万左右徘徊。市场急需一部现象级电影出现得以刺激观影消费,拉高整体票房。

因此在《港囧》上映后,首周末三天排片都达到了55%以上,某些城市和某些时段更超过60%。各地影院给予《港囧》如此高的排片,既是各影院经理对此片商业性的肯定,也是观众的观影需求所致。在高排片下,《港囧》每天狂收2亿票房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接下去的国庆档,七天假期,该片想保持每日一亿的票房增长似乎也并非难事。

不过在首周末票房创纪录的拿下6.8亿之后,伴随着《港囧》高票房而来的却不是高口碑。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4分,低于《泰囧》的7.5分。

对于《港囧》的不好之处,观众的评论包括以下几点:

1、低俗晕段子过多,整个故事拼接感严重,情节设置不合理。

2、除徐峥外,赵薇、包贝尔、杜鹃的表演都不合格。

3、串联的港片金曲太多,让整部电影成卡拉OK。

不过也有观众认为该片比《泰囧》好看。

这些观众觉得《港囧》相比《泰囧》增加了爱情戏的篇幅,一边煽情一边抖包袱。片中很多桥段的设置都在向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致敬,一首接一首的经典粤语金曲是大亮点。

对比着好评差评看,一些观众讨厌的点,也是另一些观众喜欢的点。

首先是故事本身。打差评的观众,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这一次徐峥打情怀牌的不适应。实际上,徐峥此前也表示过,卖情怀是赚不到钱的,他之所以没有延续《泰囧》的搞笑路线,加入了一个“中年危机”的内核,是因为他认为,目前中国不少电影都是拍给19到22岁年轻人看的,这些人也的确是主流观众,但他希望自己能给70后80后拍片。

“现在的85后、90后观众对购票看电影这件事非常活跃,这当然非常好。但我也留意到,30岁到45岁这个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品质好的话,就会包场请更多的亲朋好友看。同时,他们的欣赏品味也趋于更成熟。所以,我希望抓住这部分人群,他们正处于人生最强劲的阶段。”

正是因为这个初衷,徐峥在《港囧》的内容上,更倾向于贴近中年人的生活,希望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不过,这种贴近本身可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相比于《泰囧》的纯粹讲好一个故事,徐峥显然希望《港囧》能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这使得电影在风格不统一,在喜剧方面做得不够纯粹,而谈情方面又浅尝则止,始终在最保守的主流价值观中打转,难免被人说成这是“直男癌”自私自恋的爱情观。

其次是演员表演。不少观众非议包贝尔、赵薇、杜鹃等人的演技,一方面是演员本身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有人物设置过于功能化的缺点。例如,包贝尔的存在只是为了给徐峥去见初恋的路上设置种种障碍,为此,这个人物变得极为“傻”、“二”。

实际上在《泰囧》中,王宝强的角色也很招人嫌弃,但是在片尾,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可以原谅王宝强如此犯傻的理由,就是他这么一根筋完全是为了病重的妈妈。而到了《港囧》中,包贝尔就真的成了没有任何理由犯傻,但还一直犯傻的巨婴,这个角色给观众的体验,就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理取闹的熊孩子一样糟心,包贝尔饰演的拉拉就是熊孩子的大人版。

至于赵薇和杜鹃的角色,一个是会默默买下法国画室的富二代老婆,一个是西藏、印度各处跑的银镯女子,都不是太能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的角色,代入感低,也就不怪观众对两人喜欢不起来。

另一个争议点就是,徐峥在《港囧》中用了非常多的粤语金曲。最开头一段回忆他与初恋杜鹃校园爱情的戏份干脆就是金曲串烧的MTV。

据细心网友总结,全片涉及的香港歌曲包括:张学友《饿狼传说》、谭咏麟《谁可改变》、张国荣《为你钟情》《当年情》《倩女幽魂》《拒绝再玩》、陈百强《偏偏喜欢你》、陈小春《乱世巨星》、林子祥《真的汉子》、许冠杰《沧海一声笑》、草蜢《忘情森巴舞》叶丽仪《上海滩》、叶振棠《万里长城永不倒》、Beyond《情人》 。

有些人认为片中挤入这么多歌曲实在太满,打乱思绪。另一些人却觉得单为听这些歌去电影看片也值。徐峥对于这一问题也有解释,他曾坦言歌用得的确比较多,但没办法,“制作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觉得用上这些歌就对了。然后这些老歌给观众的冲击力、引起的共鸣也是非常大的。我想,冲着这点,任性就任性一回吧,干脆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沉浸在音乐中也是很爽的一件事。”

在《捉妖记》超过《泰囧》成为新的国产片票房冠军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预测,徐峥的新片《港囧》最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是超越13亿的《泰囧》,还是超越24亿的《捉妖记》?

《港囧》的首周末票房以一天2亿的速度增长到了6.8亿,目前虽然口碑不如《泰囧》,但在影院排片上依然能达到55%左右,并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接下去的国庆档,七天假期,想保持每日一亿的票房增长似乎也并非难事,最终票房超越前作《泰囧》应该可以完成的任务。

不过,能否达到20亿的票房,甚至超过《捉妖记》则并不容易。一方面口碑的下滑会导致后期票房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在9月30日之后,陆川导演,姚晨、赵又廷主演的根据热门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丁晟导演,刘德华、刘烨、王千源主演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解救吾先生》;以及开心麻花大电影《夏洛特烦恼》都将上映。

这三部电影势必会对《港囧》的排片造成挤压,从以上三部电影的点映结果看,《解救吾先生》风评较高,有评价其水准类似《烈日灼心》;《九层妖塔》在特技上比较亮眼;《夏洛特烦恼》笑果明显,被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是国庆档最具黑马潜力的电影。看来《港囧》在三天之后,即将迎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欢迎关注“财经娱乐家”和“娱论界”原创公众号,了解更多娱乐产业资讯、八卦趣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