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经过前两轮下跌后深度调整,进入震荡横盘走势。9月份清理配资,大盘持续震荡,使得很多场外资金不敢动手。上周盘面热点效应明显,本周面临十一长假,且大的利空基本消除,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持仓还是持币过节的问题。A股会不会进入恢复上涨阶段?界面新闻采访5位投资圈内专业人士,他们就本周市场热点、大盘走势以及个股行情给出了投资观点和分析。
创势翔钟志峰:A股目前位置是底部区域。市场现在有一定的承接力了,之前只要有利空,收盘后就有千股跌停。但现在还好,虽然有跌,但并没有出现这种千股跌停的现象。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很多股票已经跌到可买的价值区间。最近两三个月的下跌中,很多投资者也伤的很重,需要时间来恢复,在3000—3200附近经过一定时间震荡,通过时间换空间,市场逐步走稳。
从市场的角度判断,是底部形成的过程。但是从政策方面就不好讲,除非出现非常大的政策推动,市场才会出现V型大反转。如果没有,市场应该就是这样的震荡着底的走势。
市场存在最后一跌的说法,主要理由是,之前救市的时候,很多银行股,保险权重股等涨幅较多,这些股票补跌之后,才是市场的底。沪指处于5000点时,大家认为大盘还会涨,6124不在话下,但市场突然来一大波下跌。同样,大盘跌到目前位置,大家觉得市场再跌到2500点左右。目前,沪指在2800-3000点已经横盘一两周,期间也有很多利空,这种利空如果放在一个月之前,可能就会跌的更狠,甚至导致市场跳水。但是实际来看,市场还是有它的承接力。盘中偶尔的下探是正常的,我们认为现在的点位,是适合逐步加仓的区域。当然,并不是说这个点位就是底,因为不好确定真正的底是多少点位。大盘的底不是判断出来的,是市场走出来的。
瑞天投资李鹏:上周上证指数涨幅为-0.18%,深圳成指涨幅为0.55%,创业板指涨幅为1.9%,中证全指涨幅为0.32%,除了创业板市场外,其它市场成交量依然低迷。本周外围市场也很低迷,欧美股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上周最大事件是习主席访美,以习主席访美为主线的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主要受中美气候协议影响)、高铁等板块表现突出,同时欧洲难民、德国大众和宝马汽车、德国银行等事件频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在博弈和平衡中前行,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务实合作显得越发重要。习主席在访美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中指出:“中国股市在综合采取多种稳定措施后,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调节阶段。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不会因为这次股市波动而改变”。这是最高层首次对股市的表态,近2周以来,中央高层罕见5次对股市发表谈话。这些无疑为资本市场增添了信心,政策底再次确认。但资本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底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我们相信资本市场依然对经济改革和转型至关重要,我们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有信心,但短期我们会维持中低仓位,耐心等待市场反弹时机。
新价值范波:在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市场处于小区间震荡整理的过程。目前在这个点位上不悲观,2850是一个相对的底部,估计到10月中旬前更趋向于在这个点位上震荡上行,向上最多看到3500,并且反弹不会很顺利进行的。长期来看,A股走势与70年代日经225走势十分相似,当年日经225也是从5000点短期暴跌至3000点,然后一直横盘,慢牛预热,待经济转型成功后,一波超级大牛频现10多倍的牛股。
倚天投资叶飞:上周五杀跌,主要是信托关伞的影响。到下周三基本消除,节后有合规资金入市。而且最近利好消息都基本没有公布,这不合常理。目前大盘还未明显破位,依然维持横盘,大方向暂时不变。等待情况明朗。无量的K线不代表趋势性的突破。
煜融投资吴国平:从当下格局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成交量是一个极度萎缩的态势,上证指数量能基本维持在2500亿左右,另外股指在3000至3200的区间内震荡了21个交易日之久,短期到了要选择方向的时候了。如果放量向上突破当然是好事,上涨态势就可以确立了;如果下周向下挖坑,更是好事,是阶段性最后一跌,给大家再次提供抢购廉价筹码的机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这种再次抄底的机会是非常难得。一旦外围新的增量资金入场抢筹,自然极度缩量的格局会大大改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