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CGx
伴随新年钟声和熟悉的《难忘今宵》旋律响起,我们迎来了不同寻常的庚子鼠年。
由于病毒肆虐,这个年,大家过得并不轻松。有人甚至还将开年的这一系列不顺,归咎于“鼠”这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
但实际上,这些出现在春联、春节限定款商品上的老鼠,却并不是瘟疫或灾难的象征,它更多的是代表中国人希望美好生活能够到来的质朴愿望。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以及科学发展让人类对这种小型哺乳动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老鼠的形象在许多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动画就是其中之一。
图 / 《猫和老鼠》
让人又爱又恨的生肖之首“鼠”
对于中国人而言,谈及老鼠时总会夹杂着喜爱和厌恶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老鼠出现意味着粮食的富足,因此它也象征着招财进宝、财运亨通,从“俗尚原无理可推,人情大半为求财。谷糠未引钱龙至,鼠猬先驮宝藏来”的句子中,就能看出老鼠被人们赋予的期待。
与此同时,老鼠机灵敏锐,可以感知天灾、预知吉凶。其惊人的繁殖力、生命力,也让老鼠时常担当起民间剪纸、年画、皮影戏的主角,寄托人们多子多福的愿望。
在我国古代,老鼠被称作“应万物之灵,吐物华天宝之兽”,甚至还有着鼠神崇拜文化,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讲述了鼠神帮助古于阗国赢得战争的故事。
老鼠位列生肖之首的原因,一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论是神话传说、阴阳说、地支说,都增加了老鼠的神秘特质。
但受到农耕文化影响,人们对数量庞大、行动敏捷且破坏力强的老鼠仍然持有敬畏心理。偷窃粮食、传播疾病,以至于不少带有“鼠”字的俗语、成语,表达的都是对老鼠的厌恶之情。
在这种矛盾感情的影响下,民间产生了很多与鼠相关的民俗及传统文化,老鼠这一意象也被人们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传统老鼠形象在动画中的转变
“以鼠喻人”的手法,早在先秦《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就已将田鼠贪得无厌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以此来表达对剥削者的抗议。唐代柳宗元、宋代朱熹等名家,就曾借鼠嘲讽过贪官污吏。
这些作品及各类俗语、成语、打油诗在民间广为流传,让老鼠的负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普通人对待老鼠的固有印象。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产动画中,老鼠往往也会以反派配角形象登场。比如《好猫咪咪》中高喊“老鼠怕猫,那是谣传”,还试图拔猫咪胡子的嚣张反派们。动画《黑猫警长》中一只耳、吃猫鼠等老鼠形象,也令当时的小朋友们印象深刻。
《邋遢大王奇遇记》中准备消灭人类的老鼠王国,更是将老鼠的反派设定“升级”,以至于主角小邋遢逃离老鼠王国的经历,被许多观众列为“童年阴影”。
随着时代发展,与“鼠”相关的角色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舒克和贝塔》,讲述两只老鼠的成长、冒险故事。出生在“小偷世家”却不想当小偷的舒克,遇见被花猫欺负的贝塔后决定组成最佳拍档。它们开着飞机、驾着坦克,帮助他人、最终战胜邪恶的故事,成为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
在《舒克和贝塔》以后,将老鼠作为主角、打破老鼠固有印象的动画作品,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除了舒克贝塔之外,不少人的记忆深处或许还有《蓝皮鼠和大脸猫》中大耳朵、长尾巴的蓝色身影,以及曾风靡全国的科普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智商担当”淘气、爱美的咖喱等形象。
另外,热爱劳动的“大草原上的小老鼠”,有勇有谋的“福五鼠”,也都是勇敢正义的“鼠界明星”。2019年,时隔三十年推出的新版《舒克贝塔》动画,虽然画风有了较大改动,但两只小老鼠所代表的智慧与正义却没有改变。
当然,在国外动画中,创作者也会为老鼠形象披上光辉的奇幻色彩。
艺术家华特·迪斯尼创造“米老鼠”之初,米老鼠曾是喝酒抽烟的瘦弱形象,如今成为圆润可爱的英雄,还是全球最赚钱的“老鼠”之一。《猫和老鼠》的Jerry与猫咪Tom从最初的水火不容,逐渐演变成亦敌亦友的关系。
《精灵鼠小弟》《美食总动员》中古灵精怪的“平民小老鼠”们,也拥有非同寻常的冒险生活。老鼠动画形象改变的背后,是时代背景的更迭与观众审美变迁,这些“老鼠们”在全球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不管是狡黠、胆小,还是灵性、聪慧,都是“鼠”本身所具备的特质。创作者所赋予老鼠的种种角色形象,实则都是为更好地呈现作品内核而服务。
随着当代人们对“鼠”的了解越来越全面,人们对待它的感情越发复杂。隶属于庞大鼠科家族的仓鼠、豚鼠、龙猫,开始被人类当作宠物饲养,“鼠”逐渐和“可爱”沾边,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这些更为可爱的鼠类宠物,也为国内创作者们提供更多灵感。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动画IP中,越来越多可爱的“鼠”形象诞生。创作出南孔爷爷形象的徐明,于2019年推出“鼠小心”,不仅在LINE上架表情包,还计划推出四格漫画及动画电影。曾在去年收获高人气的“猪小屁”,它背后的震惊文化也推出了鼠元宝、鼠小号、鼠米粒等动画形象。
如今,与春节有关的生肖“鼠”,同样不再局限于长尾巴、尖脑袋的普通老鼠形象。在当代年轻人看来,虽然不能准确辨别出它们究竟属于哪一种鼠,但萌化的“鼠”形象更具亲和力,也更容易让人从中获得放松、治愈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