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报】煤都抚顺遭遇煤炭生死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报】煤都抚顺遭遇煤炭生死劫

抚顺是中国的煤都之一,煤炭造就了抚顺。但随着煤矿减产,工厂裁员,抚顺的煤炭业陷入了衰退的泥潭。更严重的是,多年来破坏性的开采导致泥石流频发,地面下沉,抚顺的未来面临着威胁。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中国,抚顺——进入煤矿的路很陡,车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一路颠簸向下。

崔源(音)说:“这条路原本应该很平坦,但昨天晚上下了暴雨,跟着又是泥石流,路变得非常难走。”现年44岁的崔源是抚顺地质环境监测站(the Fushun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的负责人,负责监测泥石流。正是泥石流让这条路上布满了煤炭的副产品。

面向矿坑的底部有一栋破旧的四层小楼,倾斜的角度已经十分危险。煤炭通过传输带送到地面,但那些支撑传输带的柱子又高又细,其中一半都已经歪歪斜斜,岌岌可危。

抚顺西露天矿(Fushun's West Open Mine)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但矿上寥寥可数的矿工们并不是在挖煤,而是在清理堵塞道路的泥石流,同时扑灭矿上的着火点。煤炭在地下埋藏了几百万年,第一次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就会自燃。

抚顺是中国所谓的煤都之一,但眼下正处于挣扎中。它的煤炭预测储量是15亿吨,但其中2/3都已经开采。煤炭这种矿物一度帮助这个城市变成了一个拥有220万人口的繁华城市,但如今却让它面临被埋葬的威胁。

当地的煤矿正在萎缩、裁员。几十年来的破坏性开采技术导致泥石流频繁发生,导致这座城市面临下陷的威胁。矿工们刨出最后一层可开采的煤矿之后,矿井附近的建筑物都已经荒废,整个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正在破裂。

如今,抚顺一年的产煤量已经从1962年1830万吨的峰值下降到了不足300万吨。崔源说,本地五个主要的煤矿到2030年之前可能全部关闭。

抚顺西露天矿底部,位于地表一千英尺(约合305米)以下一个4.2平方英里(约合6.76平方公里)的矿坑里,煤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现在在中国的最低点。”崔源说。“就在我们脚下还有60米的地层,但我们不可能继续往下挖了。”

继续向下开采将导致更多的泥石流和更多的灾害,而这座城市目前准备不足,无法应对这种局面。

上世纪初,日本人占领过这个地区。他们开采煤矿的时候采取回填的办法来预防泥石流。

“后来,这个露天煤矿变得越来越大。”负责监管当地经济发展的政府机构抚顺市发展改革委员会(Fushun'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项目工程部前负责人、现年52岁的张军(音)说。“自从19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一种我叫做‘野蛮开采’的模式。”

国有煤炭公司开挖的角度陡峭到了危险的地步,但却没有进行回填。他说,这种做法威胁到了抚顺的未来。根据2012年的一份政府报告,泥石流现在威胁着抚顺城区42.5%的面积。

现在,抚顺市已经开始利用来自另外一个依然在产煤的煤矿、也就是抚顺东露天矿(the East Open Mine)的土壤回填西露天矿的部分区域,但回填量可能太少,而且也来得太迟了。

西露天矿已经造成的破坏显而易见。崔源经过一块写着“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禁止入内”的警示牌时,指着脚下70英尺(约合21.3米)处两栋空空荡荡、已经损毁的楼说:“那些很多年前就陷下去了,有时候一天就下沉20厘米。”

就在这座煤矿的正南方是一片片的工棚,一半已经浸在水里。因为煤炭减产、地面下沉,工厂遭到了废弃,默默无言地证实着不可持续的发展所带来的后果。

同样正在下沉的还有这座城市的“菜篮子”,也就是这座城市农业主产区大约1.3万英亩(约合7.9万亩)曾经可用的耕地。张军说,现在5500英亩(约合3.3万亩)耕地已经完全没用了。

一排排的新建公寓楼已经取代了旷工和矿工家属们生活了几十年的棚户区。抚顺有几个安置工程,其中一个截至2014年底已经接收了41.3万以前生活在棚户区的居民。

但这些工人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担心。

一位要求隐瞒姓名的妇女说:“我们找新工作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老厂子也没钱重建。”她最近和全家人(其中大多数是工厂工人)一起从泥石流区域搬到了新房子里。

虽然抚顺几个世纪以前就发现了煤炭,但一直到清朝时期的1901年才开始大规模开采。因为抚顺靠近清朝早期几位皇帝的老家,而在太岁头上动土会犯了忌讳。

1903年,日本加入了煤炭开采大潮。一开始是租借,接着到了1931年就改成了直接占领。根据抚顺煤矿博物馆(the Fushun Coal Mine Museum)的一台展览,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总共开采了2.23亿吨煤,近30万中国旷工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张军说:“日本人打下了抚顺的工业基础,于是抚顺变成了一个围绕着煤矿建设起来的城市。”

抚顺在新中国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支柱,它不仅是领先的煤炭中心,也是一个铝、钢材和挖掘机械的生产中心。

抚顺的衰落始于19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重工业不再受到青睐。现在,和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大部分地区一样,抚顺陷入了经济缓慢衰退的泥潭,正在与煤炭开采行业的慢性死亡作斗争。

“如果不改革,这个城市只能等死。”张军说,“如果改革失误,这个城市可能就是在找死。”

张军帮助起草了抚顺的改革方案,希望摆脱它对煤炭和重工业的依赖,但目前进展有限,因为涉及的成本巨大,而这座城市无力负担。他说,抚顺的长远目标是变成一座消费型的城市,但鉴于工厂出现倒闭潮、就业市场恶化、出生率下降、人口减少,这种转型可能无法很快实现。

幸运的是,除了化石能源,抚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最近一些年,这座城市开始在工业中心以外的地区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贯穿这座城市的浑河两岸也重现生机。

“人们刚开始开采煤矿的时候,没人会想到未来是什么样。”张军说,“如果运气好,我们找到了健康的发展道路,抚顺未来将变成一个美丽的河滨城市,我们的叫法是‘东方的布达佩斯’。”

(译者:轩然)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COAL, WHICH BUILT A CHINESE CITY, NOW THREATENS TO BURY IT

最新更新时间:10/11 17:4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报】煤都抚顺遭遇煤炭生死劫

抚顺是中国的煤都之一,煤炭造就了抚顺。但随着煤矿减产,工厂裁员,抚顺的煤炭业陷入了衰退的泥潭。更严重的是,多年来破坏性的开采导致泥石流频发,地面下沉,抚顺的未来面临着威胁。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中国,抚顺——进入煤矿的路很陡,车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一路颠簸向下。

崔源(音)说:“这条路原本应该很平坦,但昨天晚上下了暴雨,跟着又是泥石流,路变得非常难走。”现年44岁的崔源是抚顺地质环境监测站(the Fushun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的负责人,负责监测泥石流。正是泥石流让这条路上布满了煤炭的副产品。

面向矿坑的底部有一栋破旧的四层小楼,倾斜的角度已经十分危险。煤炭通过传输带送到地面,但那些支撑传输带的柱子又高又细,其中一半都已经歪歪斜斜,岌岌可危。

抚顺西露天矿(Fushun's West Open Mine)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但矿上寥寥可数的矿工们并不是在挖煤,而是在清理堵塞道路的泥石流,同时扑灭矿上的着火点。煤炭在地下埋藏了几百万年,第一次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就会自燃。

抚顺是中国所谓的煤都之一,但眼下正处于挣扎中。它的煤炭预测储量是15亿吨,但其中2/3都已经开采。煤炭这种矿物一度帮助这个城市变成了一个拥有220万人口的繁华城市,但如今却让它面临被埋葬的威胁。

当地的煤矿正在萎缩、裁员。几十年来的破坏性开采技术导致泥石流频繁发生,导致这座城市面临下陷的威胁。矿工们刨出最后一层可开采的煤矿之后,矿井附近的建筑物都已经荒废,整个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正在破裂。

如今,抚顺一年的产煤量已经从1962年1830万吨的峰值下降到了不足300万吨。崔源说,本地五个主要的煤矿到2030年之前可能全部关闭。

抚顺西露天矿底部,位于地表一千英尺(约合305米)以下一个4.2平方英里(约合6.76平方公里)的矿坑里,煤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现在在中国的最低点。”崔源说。“就在我们脚下还有60米的地层,但我们不可能继续往下挖了。”

继续向下开采将导致更多的泥石流和更多的灾害,而这座城市目前准备不足,无法应对这种局面。

上世纪初,日本人占领过这个地区。他们开采煤矿的时候采取回填的办法来预防泥石流。

“后来,这个露天煤矿变得越来越大。”负责监管当地经济发展的政府机构抚顺市发展改革委员会(Fushun'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项目工程部前负责人、现年52岁的张军(音)说。“自从19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一种我叫做‘野蛮开采’的模式。”

国有煤炭公司开挖的角度陡峭到了危险的地步,但却没有进行回填。他说,这种做法威胁到了抚顺的未来。根据2012年的一份政府报告,泥石流现在威胁着抚顺城区42.5%的面积。

现在,抚顺市已经开始利用来自另外一个依然在产煤的煤矿、也就是抚顺东露天矿(the East Open Mine)的土壤回填西露天矿的部分区域,但回填量可能太少,而且也来得太迟了。

西露天矿已经造成的破坏显而易见。崔源经过一块写着“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禁止入内”的警示牌时,指着脚下70英尺(约合21.3米)处两栋空空荡荡、已经损毁的楼说:“那些很多年前就陷下去了,有时候一天就下沉20厘米。”

就在这座煤矿的正南方是一片片的工棚,一半已经浸在水里。因为煤炭减产、地面下沉,工厂遭到了废弃,默默无言地证实着不可持续的发展所带来的后果。

同样正在下沉的还有这座城市的“菜篮子”,也就是这座城市农业主产区大约1.3万英亩(约合7.9万亩)曾经可用的耕地。张军说,现在5500英亩(约合3.3万亩)耕地已经完全没用了。

一排排的新建公寓楼已经取代了旷工和矿工家属们生活了几十年的棚户区。抚顺有几个安置工程,其中一个截至2014年底已经接收了41.3万以前生活在棚户区的居民。

但这些工人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担心。

一位要求隐瞒姓名的妇女说:“我们找新工作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老厂子也没钱重建。”她最近和全家人(其中大多数是工厂工人)一起从泥石流区域搬到了新房子里。

虽然抚顺几个世纪以前就发现了煤炭,但一直到清朝时期的1901年才开始大规模开采。因为抚顺靠近清朝早期几位皇帝的老家,而在太岁头上动土会犯了忌讳。

1903年,日本加入了煤炭开采大潮。一开始是租借,接着到了1931年就改成了直接占领。根据抚顺煤矿博物馆(the Fushun Coal Mine Museum)的一台展览,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总共开采了2.23亿吨煤,近30万中国旷工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张军说:“日本人打下了抚顺的工业基础,于是抚顺变成了一个围绕着煤矿建设起来的城市。”

抚顺在新中国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支柱,它不仅是领先的煤炭中心,也是一个铝、钢材和挖掘机械的生产中心。

抚顺的衰落始于19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重工业不再受到青睐。现在,和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大部分地区一样,抚顺陷入了经济缓慢衰退的泥潭,正在与煤炭开采行业的慢性死亡作斗争。

“如果不改革,这个城市只能等死。”张军说,“如果改革失误,这个城市可能就是在找死。”

张军帮助起草了抚顺的改革方案,希望摆脱它对煤炭和重工业的依赖,但目前进展有限,因为涉及的成本巨大,而这座城市无力负担。他说,抚顺的长远目标是变成一座消费型的城市,但鉴于工厂出现倒闭潮、就业市场恶化、出生率下降、人口减少,这种转型可能无法很快实现。

幸运的是,除了化石能源,抚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最近一些年,这座城市开始在工业中心以外的地区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贯穿这座城市的浑河两岸也重现生机。

“人们刚开始开采煤矿的时候,没人会想到未来是什么样。”张军说,“如果运气好,我们找到了健康的发展道路,抚顺未来将变成一个美丽的河滨城市,我们的叫法是‘东方的布达佩斯’。”

(译者:轩然)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COAL, WHICH BUILT A CHINESE CITY, NOW THREATENS TO BURY IT

最新更新时间:10/11 17:4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