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大学名校校门的故事,你知道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大学名校校门的故事,你知道吗?

中国大学不仅历史悠久,每所大学的校门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意义。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所知名大学校门的故事吧。

文/王雨晨

北京大学

北大虽有若干座校门,举世闻名的是这座西校门。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上方换上了“北京大学”的匾额,这四个字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给北大校徽亲笔题字放大而成,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两扇铜钉红漆的大门雕梁画栋。这座校门为当年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

西校门坐东朝西,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不过七八米,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建筑风格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

这座校门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就是能够进入这样一座充满学术氛围的校园,绿树成荫的校园美景,浓厚的文化底蕴,静谧安详的气氛,加之识大体的谈吐,不失档次的流行语,带着智慧地幽默,广大博学的知识面,无不令人倾慕。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多个校门,“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古典西洋砖石结构,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学校大门,也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它位于校园核心轴区的中轴线上是界定与区分校内外空间的标志,也是形成清华整齐严谨设计风格的主要元素。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具有实际功能的围墙与校门,而“二校门”的历史纪念意义早已超出空间界定功能的简单范畴并上升到校园时空坐标的高度层面。早期建筑群所形成的标志性空间格局正因为它的缺失而影响了在空间形态与时间序列上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因此,为了保护历史校园的原有空间模式,90年代在校友的积极倡议与集资筹备下,学校依据原始图片重建并恢复了这一校园文化。

比起与之齐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门更多了西洋的元素,现代的气息。漫步其中,除了感受西方化的建筑,总是能看到熙熙攘攘骑着自行车的大学生,他们那样的朝气蓬勃,活泼自在。现在的“二校门”已经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它在完成自己既定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向人们讲述着清华的过去、延展着清华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

1987年建成闵行校区新校门,因建在校园内的思源路尽头,称为“思源门”,校外的门牌为东川路800号。时逢“科学的春天”,校门上方建造了穹形的白色线条,酷似原子结构,象征了学校的科学元素。然而当地的老百姓称其为“拖鞋门”,因为该校门使人联想到人字形拖鞋上的搭攀。

走进校园,感受最深的便是 无处不在的绿色,平坦的草坪,青翠的树木,没有一处没有路的身影,甚至清澈的思源湖都荡漾着绿色的波纹。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西校门是1991年厦门大学建校70周年的献礼工程,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在当年是全国最大的高校大门校门上方的厦门大学四个大字是从鲁迅先生二十年代在厦大任教时写给许广平的书信手稿中选取的小楷字放大而来。

建筑主体以左右延伸的弧型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上方两角微微翘起象征燕尾脊,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部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在富有现代感张力的同时,表达厦门大学独特的建筑韵味与传承。

这里不仅是国内著名的重点高校之一,还是高校中少有的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不收门票,不拒游客,去厦门旅游的人,都要到厦门大学来看一看。阳光、沙滩、木栈道、精美的建筑和雕像。游走在厦门大学的林荫道上,或牵着情人的手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追忆学生时代,是另人神往的浪漫场景。

中山大学

古色古香,庄严大气的中山大学牌坊一直以来都是中山大学的标志。它经历着历史的变革,曾经备受摧残,度搬迁、拆卸和重建,牌坊上的字也被涂来改去。最初的牌坊是当年中大校区南门的所在地,也是学校的正门。门额刻有“国立中山大学”六个大字,门内还刻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等字。后来文革期间,该牌坊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国立中山大学”六字被红卫兵以水泥覆盖,转刻为“为人民服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同样也被水泥覆盖。如今,这个位于五山的牌坊的前面已刻成“华南理工大学”字样,而后面则仍是“为人民服务”几个字。

现在,很多人熟知的中大牌坊是位于中大海珠校区北门、滨江东珠江南岸的那座。希望如很多名家网友呼吁的那样,现在的中大牌坊能够永远傲然屹立于此,象征着中山大学的严谨与威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大学名校校门的故事,你知道吗?

中国大学不仅历史悠久,每所大学的校门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意义。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所知名大学校门的故事吧。

文/王雨晨

北京大学

北大虽有若干座校门,举世闻名的是这座西校门。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上方换上了“北京大学”的匾额,这四个字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给北大校徽亲笔题字放大而成,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两扇铜钉红漆的大门雕梁画栋。这座校门为当年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

西校门坐东朝西,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不过七八米,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建筑风格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

这座校门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就是能够进入这样一座充满学术氛围的校园,绿树成荫的校园美景,浓厚的文化底蕴,静谧安详的气氛,加之识大体的谈吐,不失档次的流行语,带着智慧地幽默,广大博学的知识面,无不令人倾慕。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多个校门,“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古典西洋砖石结构,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学校大门,也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它位于校园核心轴区的中轴线上是界定与区分校内外空间的标志,也是形成清华整齐严谨设计风格的主要元素。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具有实际功能的围墙与校门,而“二校门”的历史纪念意义早已超出空间界定功能的简单范畴并上升到校园时空坐标的高度层面。早期建筑群所形成的标志性空间格局正因为它的缺失而影响了在空间形态与时间序列上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因此,为了保护历史校园的原有空间模式,90年代在校友的积极倡议与集资筹备下,学校依据原始图片重建并恢复了这一校园文化。

比起与之齐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门更多了西洋的元素,现代的气息。漫步其中,除了感受西方化的建筑,总是能看到熙熙攘攘骑着自行车的大学生,他们那样的朝气蓬勃,活泼自在。现在的“二校门”已经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它在完成自己既定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向人们讲述着清华的过去、延展着清华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

1987年建成闵行校区新校门,因建在校园内的思源路尽头,称为“思源门”,校外的门牌为东川路800号。时逢“科学的春天”,校门上方建造了穹形的白色线条,酷似原子结构,象征了学校的科学元素。然而当地的老百姓称其为“拖鞋门”,因为该校门使人联想到人字形拖鞋上的搭攀。

走进校园,感受最深的便是 无处不在的绿色,平坦的草坪,青翠的树木,没有一处没有路的身影,甚至清澈的思源湖都荡漾着绿色的波纹。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西校门是1991年厦门大学建校70周年的献礼工程,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在当年是全国最大的高校大门校门上方的厦门大学四个大字是从鲁迅先生二十年代在厦大任教时写给许广平的书信手稿中选取的小楷字放大而来。

建筑主体以左右延伸的弧型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上方两角微微翘起象征燕尾脊,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部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在富有现代感张力的同时,表达厦门大学独特的建筑韵味与传承。

这里不仅是国内著名的重点高校之一,还是高校中少有的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不收门票,不拒游客,去厦门旅游的人,都要到厦门大学来看一看。阳光、沙滩、木栈道、精美的建筑和雕像。游走在厦门大学的林荫道上,或牵着情人的手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追忆学生时代,是另人神往的浪漫场景。

中山大学

古色古香,庄严大气的中山大学牌坊一直以来都是中山大学的标志。它经历着历史的变革,曾经备受摧残,度搬迁、拆卸和重建,牌坊上的字也被涂来改去。最初的牌坊是当年中大校区南门的所在地,也是学校的正门。门额刻有“国立中山大学”六个大字,门内还刻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等字。后来文革期间,该牌坊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国立中山大学”六字被红卫兵以水泥覆盖,转刻为“为人民服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同样也被水泥覆盖。如今,这个位于五山的牌坊的前面已刻成“华南理工大学”字样,而后面则仍是“为人民服务”几个字。

现在,很多人熟知的中大牌坊是位于中大海珠校区北门、滨江东珠江南岸的那座。希望如很多名家网友呼吁的那样,现在的中大牌坊能够永远傲然屹立于此,象征着中山大学的严谨与威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