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原著党与护九党之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原著党与护九党之争

作为一部IP电影,剧情改成这样可以理解,确实不完美,但是又能如何呢?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知乎芈十四【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看完电影后总在想,如同《鬼吹灯》这样的分场景叙事类小说,与其改编成电影,不如改编成拥有空前绝后恢弘剧情的游戏更容易来得讨喜。一来,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黄皮子坟、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作为《鬼吹灯》八个故事的发生地,完全就是一副天然完美的大型RPG游戏的世界地图;二来,连载小说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故事情节足够长,长到如果想拍成电视剧的话简直可以拍出另一部《意难平》,所以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就有足够的素材可以从原著中提取,如此一来才能最充分挖掘网文的叙事精髓。

正因如此,当它被改编成一部115分钟的电影时,已经注定了恢弘的故事会从它最大的亮点滑落为最不忍直视的软肋。大场景中的分场景过多,如果放在游戏里,这些破碎的分场景不过就是小地图中排列紧密的副本场地,但当你需要用电影镜头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场景的展开不仅没有推进故事,反而直接割裂了故事的发展。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听到的最多吐槽就是,这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事……

所以,我倒觉得原著党和护九党没必要争,因为确实没办法让《九层妖塔》在碎片化的场景和原著恢弘的故事情节中两相兼备。从这个角度上讲,《九层妖塔》更应该是一部同人文,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改编作品。

《鬼吹灯》作为国内盗墓小说的鼻祖,构建了一个深入每位读者心中的盗墓体系(下地-中间出手-分销)、盗墓者历史(起源于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盗墓者的流派(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外加一个明朝出现的观山太保)等,从盗墓悬疑类作品而言,其粉丝和受众之多,文学作品构建的盗墓体系,是巅峰,也是影视改编中的枷锁。

但偏偏摆在陆川面前的现实是,拍《鬼吹灯》题材有三条硬杠不能碰:不能拍盗墓,不能提《鬼吹灯》,不能出现“鬼”。

在这样的背景下,陆川做了一些类“同人文”的改编。在电影里我们会看到,一群人进入九层妖塔后,没有盗墓,没有黑驴蹄子,没有摸金校尉,也没有精绝古国,而是变成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对此他的解释是,《鬼吹灯》作为一个IP,应该是一个想象的起点,就跟《西游记》一样可以有不同的版本,他觉得他的改编就像《西游记》改编成《大圣归来》的过程。

而考虑到这部作品,主要的目标受众是95后的年轻人,陆川也算是尽其所能,做了很具有网络化、科幻化、甚至是更接地气的情节植入。也算是用心良苦的想让作品去更接地气了。

除此之外,对于奇幻悬疑类的影视作品,场景设置、摄影水准、尤其是特技特效,很大程度上会对观影感受有最直观的影响。从这样的角度看,《九层妖塔》倒也不输什么对手。此前国产电影里的怪兽基本都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的机械模型,神态动作僵硬,布光和拍摄角度受限,真实感大打折扣。《九层妖塔》这次则更多地向好莱坞学习看齐。用动作捕捉技术,使得怪兽CG的每一寸皮肤的肌理、每一根毛发的晃动都异常逼真,在国产电影里几乎达到了巅峰数值。即便真和《侏罗纪公园》拼拼特技,也未必输它三分。

从探险队进入山洞之后的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历险到雪崩逃亡,到九层妖塔的还原、怪兽的出现、王子墓的幻化、杨萍的变身……特效对得起票价。而这些道具场景也是小说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视觉效果应该远胜于读者YY。

综上,作为一部IP电影,剧情改成这样可以理解,确实不完美,但是又能如何呢?况且,各位看官看《变形金刚》的时候也没有在心里默诵原著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原著党与护九党之争

作为一部IP电影,剧情改成这样可以理解,确实不完美,但是又能如何呢?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知乎芈十四【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看完电影后总在想,如同《鬼吹灯》这样的分场景叙事类小说,与其改编成电影,不如改编成拥有空前绝后恢弘剧情的游戏更容易来得讨喜。一来,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黄皮子坟、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作为《鬼吹灯》八个故事的发生地,完全就是一副天然完美的大型RPG游戏的世界地图;二来,连载小说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故事情节足够长,长到如果想拍成电视剧的话简直可以拍出另一部《意难平》,所以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就有足够的素材可以从原著中提取,如此一来才能最充分挖掘网文的叙事精髓。

正因如此,当它被改编成一部115分钟的电影时,已经注定了恢弘的故事会从它最大的亮点滑落为最不忍直视的软肋。大场景中的分场景过多,如果放在游戏里,这些破碎的分场景不过就是小地图中排列紧密的副本场地,但当你需要用电影镜头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场景的展开不仅没有推进故事,反而直接割裂了故事的发展。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听到的最多吐槽就是,这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事……

所以,我倒觉得原著党和护九党没必要争,因为确实没办法让《九层妖塔》在碎片化的场景和原著恢弘的故事情节中两相兼备。从这个角度上讲,《九层妖塔》更应该是一部同人文,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改编作品。

《鬼吹灯》作为国内盗墓小说的鼻祖,构建了一个深入每位读者心中的盗墓体系(下地-中间出手-分销)、盗墓者历史(起源于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盗墓者的流派(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外加一个明朝出现的观山太保)等,从盗墓悬疑类作品而言,其粉丝和受众之多,文学作品构建的盗墓体系,是巅峰,也是影视改编中的枷锁。

但偏偏摆在陆川面前的现实是,拍《鬼吹灯》题材有三条硬杠不能碰:不能拍盗墓,不能提《鬼吹灯》,不能出现“鬼”。

在这样的背景下,陆川做了一些类“同人文”的改编。在电影里我们会看到,一群人进入九层妖塔后,没有盗墓,没有黑驴蹄子,没有摸金校尉,也没有精绝古国,而是变成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对此他的解释是,《鬼吹灯》作为一个IP,应该是一个想象的起点,就跟《西游记》一样可以有不同的版本,他觉得他的改编就像《西游记》改编成《大圣归来》的过程。

而考虑到这部作品,主要的目标受众是95后的年轻人,陆川也算是尽其所能,做了很具有网络化、科幻化、甚至是更接地气的情节植入。也算是用心良苦的想让作品去更接地气了。

除此之外,对于奇幻悬疑类的影视作品,场景设置、摄影水准、尤其是特技特效,很大程度上会对观影感受有最直观的影响。从这样的角度看,《九层妖塔》倒也不输什么对手。此前国产电影里的怪兽基本都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的机械模型,神态动作僵硬,布光和拍摄角度受限,真实感大打折扣。《九层妖塔》这次则更多地向好莱坞学习看齐。用动作捕捉技术,使得怪兽CG的每一寸皮肤的肌理、每一根毛发的晃动都异常逼真,在国产电影里几乎达到了巅峰数值。即便真和《侏罗纪公园》拼拼特技,也未必输它三分。

从探险队进入山洞之后的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历险到雪崩逃亡,到九层妖塔的还原、怪兽的出现、王子墓的幻化、杨萍的变身……特效对得起票价。而这些道具场景也是小说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视觉效果应该远胜于读者YY。

综上,作为一部IP电影,剧情改成这样可以理解,确实不完美,但是又能如何呢?况且,各位看官看《变形金刚》的时候也没有在心里默诵原著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