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日知乎热议】省钱买肾六 牛奶经济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日知乎热议】省钱买肾六 牛奶经济学

为什么有些收入不高的人会省吃俭用买很贵的手机?为什么牛奶卖不出去宁可倒掉也不给有需要的人免费喝?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是怎样一种体验?初见陌生人交谈哪些问题能鉴其三观?

1、为什么有些收入不高的人会省吃俭用买很贵的手机?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用两句话解决,这个问题也不例外——“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并不是提倡铺张浪费,在不违法不乱纪不啃老的基础上,一个经济独立的成年人有权利购买自己喜欢并承担得起的任何商品。有的人省吃俭用买很贵的耳机,有的人省吃俭用买很贵的篮球鞋,有的人省吃俭用充给“秒杀BOSS、怒刷装备”的国产页游……这些行为都没必要去深挖它后面的想法,为了装X?为了爱好?为了跟风?其实,只需要理解为为了“爽”就可以了,千金难买我乐意,这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付出了千金以后的结果,是不是由我自己来承担的,只要是,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出来横加指责。看看知友们怎么看:

 

肥肥猫

对穷人来说,现在的一部手机

=电话+笔记本电脑+手持GPS+随身听+外放音响+电视机+电子书+照相机+家庭DV

他们不比有钱人,可以一件件配齐更专业的单品。在这种n合一的产品上花最多的钱,对他们来说恰恰是最理性的选择,每多花一分钱都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

 

will lian

我小时候想买漫画和四驱车,没钱。

于是每天早饭钱五毛一块的攒。

攒够了去买个爽。

嗯,就是为了买个爽,无他。

 

这个答案是节选,角度很棒,推荐去看看完整版。

曾加

……

对于不太富有的人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买一个东西需要攒钱,攒钱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一两天,长则数十年。在攒钱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降低对价格低一级商品的使用水平。比如,我们会省下几顿饭的钱去买一本好书,省下几张电影票的钱去买一件自己中意的衣服,但我们通常不会跨多个价格级别地去省钱,比如,为了买电脑少吃一顿饭——因为这几乎是杯水车薪。

而 5000~7000 元,对大部分人来说,恰好是一个需要攒一下钱,但是攒钱周期又不是特别长的价格(对穷人来说也不会超过半年,远低于商品寿命)。在这个不算长的时间内,他们可以买到同类物品中最优秀(至少是之一)且实用性强的商品,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这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

 

查看知乎讨论

 

2、为什么牛奶卖不出去宁可倒掉也不给有需要的人免费喝?

2012年比利时奶农在欧洲议会大厦前倾倒牛奶。

 

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仓储成本、物流成本之类的已经不需要多说。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和蛋糕店卖不出去的鲜蛋糕如何处理来相比。鲜蛋糕卖不出去的部分,如果降价销售或者免费赠送的话,人们完全可以等到过了它的正价售卖时间、进入报废期以后再去购买或索要,这势必影响到正价商品的销售,造成更大的损失。有知友举出了自己家牛奶场破产的案例,可以看到,除了很容易想明白的经济学原理,最终会阻碍这种“善心”的,是不容易想明白的人心。

 

颜如枫

反正穷人失业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干嘛不免费给资本家工作?

已经有答主用市场理论把这个问题解释得比较清楚了,不倒掉过剩的牛奶,只会给农场主带来额外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运输等)和间接成本(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农场主破产,所有人都别喝牛奶了。直接成本还不是主要因素,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压根不会考虑免费送的。如果你要为穷人谋求福利,抨击倒牛奶的行为,请回去看我开头第一句话。谁都不应该妄想不劳而获,或穷或富。

 

gg shadow

自己去拿还是会给的,但这群坏人白拿还想包邮。。。

 

金洋

倒掉是减少供给,发放是减少需求。前者推高价格,后者降低价格。

 

查看知乎讨论

 

3、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

曾经看过一句话说,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位低权轻责任重,事多钱少离家远。占上一两条可以克服,占上三四条恐怕就需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前途了。深以为然。有些老板也许觉得,公司辛苦培养你,你需要有所回报。这样的态度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员工在职期间勤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已经是“回报”了不是吗?若是学到东西后留不住人,说白了还是前头那几个理由啊。顺便打个广告,你正在看的这个棒极了的【界面】,也招人。

 

Tariel

事业、感情、待遇三项,你得至少占两项才能留人。

 

匿名用户:

当公司老板跟员工说“年轻人,吃亏就是福”的时候,我在心理就默默地把公司从“终点”的位置拉到“跳板“的位置。让员工吃亏的企业,迟早自己也得吃亏……吃亏就是福嘛~

 

伊二叁

出来工作是来求财的,不是来报恩的。

 

显微无间

  • 给员工的各种培训和教育,受益者首先是公司,其次才是员工。如果不经恰当的培训,该员工的上级将无法完整地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受损的首先是公司利益;同时,员工就是为公司创造利益而存在的,如果掌握了技能和经验的他还在公司的时候,您没有好好加以利用,是你做老板的无能和失职,来知乎抱怨之前先自省一下。

  • 不断地提供培训,是公司留住员工的手段。内部培训,您得有料;外部培训,您得有钱。外部培训可以和员工签署服务协议,圈住员工一段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离职,他得赔您钱;如果您再坏一点,这期间的工资可以不给他涨(当然,请想好了再这么做)。

  • 老板可以借培训机会来加剧内部竞争。有好的培训机会,您事先放出风来,可以让下属们踊跃争取啊。“这次培训非常重要,是各位将来晋升的重要依据......”你看他们不拼命给你干?

 

查看知乎讨论

 

4、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是怎样一种体验?

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你是在说这一位吗!

 

几年前在一个小报边角的心理测试版块看到一个测试,题目大概是“测测你的心理年龄有多少岁”,那个时候才知道还有这么个概念。在我理解,心理年龄是个认知的事儿,与阅历、环境有关,但绝不是用兴趣爱好、言谈举止来评定的。事实上,心理学上并没有这样的定义。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在生活中产生“我心理年龄比较大”的想法并对此怀有优越感呢?大概是因为在整个主流的语境中,“成熟”是褒义的,而“幼稚”是贬义的吧。不如抛开这些朦胧的概念,做一个永远保持乐趣与好奇、但又愿意脚踏实地的普通人,怎么样?

 

懂存瑞

有些人自认为成熟,实际上是暮气。在成长道路上,始终能像孩子一样玩耍才可贵。

 

鄭紀伊雨

有些人不用强行回答的,心疼你们,你们给我就是这种感觉:

 

南宫辉

现在的年轻人的通病之一: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太多了,比别人都早熟。

可惜没有一个确定的生理与心理相符的水平线,要不然比对一下就会知道,自己也许还不及格。

 

查看知乎讨论

 

5、初见陌生人交谈哪些问题能鉴其三观?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点生气,“你到底是有多闲,才会企图了解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的三观”?最近,“三观正”这个说法特别常见。“晒三观”几乎成了一种全新的自我标榜方式。支持废医验药、不干涉别人吃狗肉、人贩子不能都死刑、不能盲目抵制日货、认可转基因、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看起来这“三观”简直“正”爆了是不是?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的三观是“正”的,“你三观好正”这句话,仅仅是“我们想法一样!我认可你!”的另一种表达罢了。志同道合的人能凑在一起自然值得祝福,但仅仅因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还不能做朋友了吗?这和“清除异己”有什么区别呢?看看知友们是如何吐槽的:

 

涂鸦

“三观正是放什么屁,自建坐标轴就没有不正的三观。”

 

无脚鸟

妄想初次见面就洞察别人的三观,本身就是三观不正的表现。

 

威斯布鲁克

三观的话不是特别好分辨。但是初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还是可以的。

方法很简单,甚至可以不用说话,就是观察。观察什么呢?行为举止的细节。

一个人说话做事的细节非常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个性、人品等等很多东西。有的人可能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会装的很好,但是细节上的东西,不可能全部伪装。

而通过初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等等这些东西,也能或多或少的反映他的三观,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相关的。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知乎

3.6k
  • 知乎2024Q2财报:营收9.34亿 经调整净亏损同比降79.9%
  • 知乎:上半年净亏损收窄至2.46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日知乎热议】省钱买肾六 牛奶经济学

为什么有些收入不高的人会省吃俭用买很贵的手机?为什么牛奶卖不出去宁可倒掉也不给有需要的人免费喝?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是怎样一种体验?初见陌生人交谈哪些问题能鉴其三观?

1、为什么有些收入不高的人会省吃俭用买很贵的手机?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用两句话解决,这个问题也不例外——“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并不是提倡铺张浪费,在不违法不乱纪不啃老的基础上,一个经济独立的成年人有权利购买自己喜欢并承担得起的任何商品。有的人省吃俭用买很贵的耳机,有的人省吃俭用买很贵的篮球鞋,有的人省吃俭用充给“秒杀BOSS、怒刷装备”的国产页游……这些行为都没必要去深挖它后面的想法,为了装X?为了爱好?为了跟风?其实,只需要理解为为了“爽”就可以了,千金难买我乐意,这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付出了千金以后的结果,是不是由我自己来承担的,只要是,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出来横加指责。看看知友们怎么看:

 

肥肥猫

对穷人来说,现在的一部手机

=电话+笔记本电脑+手持GPS+随身听+外放音响+电视机+电子书+照相机+家庭DV

他们不比有钱人,可以一件件配齐更专业的单品。在这种n合一的产品上花最多的钱,对他们来说恰恰是最理性的选择,每多花一分钱都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

 

will lian

我小时候想买漫画和四驱车,没钱。

于是每天早饭钱五毛一块的攒。

攒够了去买个爽。

嗯,就是为了买个爽,无他。

 

这个答案是节选,角度很棒,推荐去看看完整版。

曾加

……

对于不太富有的人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买一个东西需要攒钱,攒钱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一两天,长则数十年。在攒钱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降低对价格低一级商品的使用水平。比如,我们会省下几顿饭的钱去买一本好书,省下几张电影票的钱去买一件自己中意的衣服,但我们通常不会跨多个价格级别地去省钱,比如,为了买电脑少吃一顿饭——因为这几乎是杯水车薪。

而 5000~7000 元,对大部分人来说,恰好是一个需要攒一下钱,但是攒钱周期又不是特别长的价格(对穷人来说也不会超过半年,远低于商品寿命)。在这个不算长的时间内,他们可以买到同类物品中最优秀(至少是之一)且实用性强的商品,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这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

 

查看知乎讨论

 

2、为什么牛奶卖不出去宁可倒掉也不给有需要的人免费喝?

2012年比利时奶农在欧洲议会大厦前倾倒牛奶。

 

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仓储成本、物流成本之类的已经不需要多说。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和蛋糕店卖不出去的鲜蛋糕如何处理来相比。鲜蛋糕卖不出去的部分,如果降价销售或者免费赠送的话,人们完全可以等到过了它的正价售卖时间、进入报废期以后再去购买或索要,这势必影响到正价商品的销售,造成更大的损失。有知友举出了自己家牛奶场破产的案例,可以看到,除了很容易想明白的经济学原理,最终会阻碍这种“善心”的,是不容易想明白的人心。

 

颜如枫

反正穷人失业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干嘛不免费给资本家工作?

已经有答主用市场理论把这个问题解释得比较清楚了,不倒掉过剩的牛奶,只会给农场主带来额外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运输等)和间接成本(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农场主破产,所有人都别喝牛奶了。直接成本还不是主要因素,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压根不会考虑免费送的。如果你要为穷人谋求福利,抨击倒牛奶的行为,请回去看我开头第一句话。谁都不应该妄想不劳而获,或穷或富。

 

gg shadow

自己去拿还是会给的,但这群坏人白拿还想包邮。。。

 

金洋

倒掉是减少供给,发放是减少需求。前者推高价格,后者降低价格。

 

查看知乎讨论

 

3、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

曾经看过一句话说,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位低权轻责任重,事多钱少离家远。占上一两条可以克服,占上三四条恐怕就需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前途了。深以为然。有些老板也许觉得,公司辛苦培养你,你需要有所回报。这样的态度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员工在职期间勤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已经是“回报”了不是吗?若是学到东西后留不住人,说白了还是前头那几个理由啊。顺便打个广告,你正在看的这个棒极了的【界面】,也招人。

 

Tariel

事业、感情、待遇三项,你得至少占两项才能留人。

 

匿名用户:

当公司老板跟员工说“年轻人,吃亏就是福”的时候,我在心理就默默地把公司从“终点”的位置拉到“跳板“的位置。让员工吃亏的企业,迟早自己也得吃亏……吃亏就是福嘛~

 

伊二叁

出来工作是来求财的,不是来报恩的。

 

显微无间

  • 给员工的各种培训和教育,受益者首先是公司,其次才是员工。如果不经恰当的培训,该员工的上级将无法完整地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受损的首先是公司利益;同时,员工就是为公司创造利益而存在的,如果掌握了技能和经验的他还在公司的时候,您没有好好加以利用,是你做老板的无能和失职,来知乎抱怨之前先自省一下。

  • 不断地提供培训,是公司留住员工的手段。内部培训,您得有料;外部培训,您得有钱。外部培训可以和员工签署服务协议,圈住员工一段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离职,他得赔您钱;如果您再坏一点,这期间的工资可以不给他涨(当然,请想好了再这么做)。

  • 老板可以借培训机会来加剧内部竞争。有好的培训机会,您事先放出风来,可以让下属们踊跃争取啊。“这次培训非常重要,是各位将来晋升的重要依据......”你看他们不拼命给你干?

 

查看知乎讨论

 

4、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是怎样一种体验?

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你是在说这一位吗!

 

几年前在一个小报边角的心理测试版块看到一个测试,题目大概是“测测你的心理年龄有多少岁”,那个时候才知道还有这么个概念。在我理解,心理年龄是个认知的事儿,与阅历、环境有关,但绝不是用兴趣爱好、言谈举止来评定的。事实上,心理学上并没有这样的定义。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在生活中产生“我心理年龄比较大”的想法并对此怀有优越感呢?大概是因为在整个主流的语境中,“成熟”是褒义的,而“幼稚”是贬义的吧。不如抛开这些朦胧的概念,做一个永远保持乐趣与好奇、但又愿意脚踏实地的普通人,怎么样?

 

懂存瑞

有些人自认为成熟,实际上是暮气。在成长道路上,始终能像孩子一样玩耍才可贵。

 

鄭紀伊雨

有些人不用强行回答的,心疼你们,你们给我就是这种感觉:

 

南宫辉

现在的年轻人的通病之一: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太多了,比别人都早熟。

可惜没有一个确定的生理与心理相符的水平线,要不然比对一下就会知道,自己也许还不及格。

 

查看知乎讨论

 

5、初见陌生人交谈哪些问题能鉴其三观?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点生气,“你到底是有多闲,才会企图了解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的三观”?最近,“三观正”这个说法特别常见。“晒三观”几乎成了一种全新的自我标榜方式。支持废医验药、不干涉别人吃狗肉、人贩子不能都死刑、不能盲目抵制日货、认可转基因、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看起来这“三观”简直“正”爆了是不是?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的三观是“正”的,“你三观好正”这句话,仅仅是“我们想法一样!我认可你!”的另一种表达罢了。志同道合的人能凑在一起自然值得祝福,但仅仅因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还不能做朋友了吗?这和“清除异己”有什么区别呢?看看知友们是如何吐槽的:

 

涂鸦

“三观正是放什么屁,自建坐标轴就没有不正的三观。”

 

无脚鸟

妄想初次见面就洞察别人的三观,本身就是三观不正的表现。

 

威斯布鲁克

三观的话不是特别好分辨。但是初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还是可以的。

方法很简单,甚至可以不用说话,就是观察。观察什么呢?行为举止的细节。

一个人说话做事的细节非常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个性、人品等等很多东西。有的人可能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会装的很好,但是细节上的东西,不可能全部伪装。

而通过初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等等这些东西,也能或多或少的反映他的三观,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相关的。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