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信吗?马山县称3119名扶贫违规者只领了9.45万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信吗?马山县称3119名扶贫违规者只领了9.45万元

审计署称广西马山县违规认定3119名扶贫对象。根据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政府自己调查后公布的数据,原来这些违规进入扶贫名单的人中,只有52人违规享受了扶贫资金9.45万元。

图片来源:新华网

343位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审计署10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广西马山县,有3119人名扶贫对象是“富人”、2014年近9%的脱贫人数属于虚报。

公告一出,即刻引发社会热议。而根据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政府自己调查后公布的数据,原来这些违规进入扶贫名单的人中,只有52人违规享受了扶贫资金9.45万元。

马山县政府主办的广西马山网10月13日转发南宁新闻网的报道称,关于“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非贫困对象享受扶贫政策”的问题,经进一步核查,3119人是2014年7-8月份建档立卡时确定的贫困户,其中3003人未享受过任何资金扶持,有116人享受了共计35.06万元的扶持。

马山县政府称,116人中有52人违规享受扶贫资金9.45万元(35人贷款发展种养业,享受扶贫小额贷款贴息2.48万元,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7万 元,15人享受农村低保5.9万元)。对于违规发放的9.45万元扶贫资金,马山县正在全力追缴。

该县还表示,目前,马山县正加快整改步伐,对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等问题进行立案审查,涉嫌违法人员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而此前,审计署数据刚一发布,马山县政府10月10日曾回应称,已于9月初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核查,其中超过贫困线标准的3048人已全部暂停其享受扶贫政策。目前,马山县对各乡镇、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单位20名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后续调查、追款、问责工作仍在进行中。

根据新华社调查,按照国家规定,贫困户识别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而在马山县,这一识别标准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将子女上大学、家中有病人等作为评定贫困户标准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此一来,收入超标准的人员通过瞒报收入等方式申请成为贫困户,审计公告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北京晨报》,马山县白山镇中学社区主任蓝建敏表示:“对于家庭收入真实性核查很困难,以前也经常引发群众纠纷,而子女上大学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希望,也是主要开销,上级也要求将子女上学作为重要考量标准。”

在识别程序方面,按规定要按照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核实、乡镇核实、县扶贫主管部门审批的程序,并进行“两公示一公告”,但一些地方落实不力。据《北京晨报》,一位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核实方面主要是对汇总名单进行公示,如果没有收到异议就上报:“上报到镇里的名单被打回来的基本没有。”

从近几年曝光的案例来看,“扶贫基金”的使用现况难言乐观。有些地方政府将“贫困县”当成了谋取政策扶持的筹码,此外由于扶贫资金监管难度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原因,有些地方政府的扶贫款经常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情况。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目前扶贫资金使用还缺乏更为严格的管理,这导致走后门、看面子,有无过硬关系、领导一言堂等因素都影响了资金正常使用。

在他看来,可考虑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公开机制,将扶贫资金信息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对专项资金的规模、扶持范围、扶持条件、分配依据等信息都予以公开,通过社会监督使资金使用更为公平合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信吗?马山县称3119名扶贫违规者只领了9.45万元

审计署称广西马山县违规认定3119名扶贫对象。根据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政府自己调查后公布的数据,原来这些违规进入扶贫名单的人中,只有52人违规享受了扶贫资金9.45万元。

图片来源:新华网

343位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审计署10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广西马山县,有3119人名扶贫对象是“富人”、2014年近9%的脱贫人数属于虚报。

公告一出,即刻引发社会热议。而根据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政府自己调查后公布的数据,原来这些违规进入扶贫名单的人中,只有52人违规享受了扶贫资金9.45万元。

马山县政府主办的广西马山网10月13日转发南宁新闻网的报道称,关于“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非贫困对象享受扶贫政策”的问题,经进一步核查,3119人是2014年7-8月份建档立卡时确定的贫困户,其中3003人未享受过任何资金扶持,有116人享受了共计35.06万元的扶持。

马山县政府称,116人中有52人违规享受扶贫资金9.45万元(35人贷款发展种养业,享受扶贫小额贷款贴息2.48万元,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7万 元,15人享受农村低保5.9万元)。对于违规发放的9.45万元扶贫资金,马山县正在全力追缴。

该县还表示,目前,马山县正加快整改步伐,对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等问题进行立案审查,涉嫌违法人员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而此前,审计署数据刚一发布,马山县政府10月10日曾回应称,已于9月初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核查,其中超过贫困线标准的3048人已全部暂停其享受扶贫政策。目前,马山县对各乡镇、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单位20名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后续调查、追款、问责工作仍在进行中。

根据新华社调查,按照国家规定,贫困户识别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而在马山县,这一识别标准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将子女上大学、家中有病人等作为评定贫困户标准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此一来,收入超标准的人员通过瞒报收入等方式申请成为贫困户,审计公告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北京晨报》,马山县白山镇中学社区主任蓝建敏表示:“对于家庭收入真实性核查很困难,以前也经常引发群众纠纷,而子女上大学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希望,也是主要开销,上级也要求将子女上学作为重要考量标准。”

在识别程序方面,按规定要按照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核实、乡镇核实、县扶贫主管部门审批的程序,并进行“两公示一公告”,但一些地方落实不力。据《北京晨报》,一位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核实方面主要是对汇总名单进行公示,如果没有收到异议就上报:“上报到镇里的名单被打回来的基本没有。”

从近几年曝光的案例来看,“扶贫基金”的使用现况难言乐观。有些地方政府将“贫困县”当成了谋取政策扶持的筹码,此外由于扶贫资金监管难度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原因,有些地方政府的扶贫款经常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情况。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目前扶贫资金使用还缺乏更为严格的管理,这导致走后门、看面子,有无过硬关系、领导一言堂等因素都影响了资金正常使用。

在他看来,可考虑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公开机制,将扶贫资金信息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对专项资金的规模、扶持范围、扶持条件、分配依据等信息都予以公开,通过社会监督使资金使用更为公平合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