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半,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的田径场上,苏炳添刚结束早上的短跑练习,正在进行体能训练。9月末的广州依然闷热,半小时的训练下来,苏炳添一低头,头发上的汗水一滴一滴落下来。
2015年,苏炳添迄今为止参加了四场比赛,两次破10秒。对他而言,虽然这是比赛较少的一年,但每次比赛强度都很大。北京世锦赛结束后,苏炳添需要一个长假,他要回家过中秋,他已经连续五年没能陪父母和弟弟一起过中秋了。
休假期间,教练没要求他什么,但苏炳添每天都会自己跑两到三公里,外出参加活动,他就去酒店的健身房,在跑步机上跑。
苏炳添已然成为2015年中国最受关注的田径明星。他和女友拍情侣写真,第二天,照片就出现在网络上,“苏炳添婚纱照曝光,或已领证。”娱乐明星般的待遇,让苏炳添多少有点“不自在”。
“报道太多,我怕我会骄傲吧,我怕大家对我的期望会越来越高。”苏炳添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
“人家说梦是反的,我是梦想成真”
2015年5月31日凌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用了48步,跑出了9秒99的成绩,首次破十,刷新了他2013年在鸟巢跑出的10秒06的个人最好成绩。而且,这打破了由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的全国纪录,也创造了亚洲黄种人选手的最好成绩。
对于百米运动员而言,跑进10秒绝对意义非凡。苏炳添吼了几声,起跳,捶地,拍照留念。
尤金一站成名之后,极少播报体育新闻的《新闻联播》用了大约1分45秒来报道苏炳添。在广东的训练中心,开始有师弟找他签名。母校暨南大学为他举办了一场座谈会,校长胡军给他颁发了“暨南大学特殊贡献奖”,苏炳添把他在钻石联赛中取得9秒99成绩的战袍赠给了母校。
这只是2015年里苏炳添得到的第一个惊喜。
三个月后,北京田径世锦赛拉开帷幕。8月23日,男子100米半决赛,依然出色地起跑,前80米领先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最终,苏炳添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并且以第八名的成绩晋级决赛,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闯进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本土选手。2013年,张培萌以千分之一秒之差被挡在男子百米决赛外的遗憾,在苏炳添这里,得以圆满。
苏炳添平时很少会做梦梦到比赛,鸟巢100米复赛的前一晚,他梦到自己进了决赛。“人家都说梦是反的,我是梦想成真。”苏炳添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如果说此前尤金站在顺风环境下跑出的9秒99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还不足以代表苏炳添的稳定实力,那么这一次,在顶风环境下,和世界顶级选手同台过招跑出的9秒99,足够具有说服力。
事实上,从尤金回来后,苏炳添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用来备战世锦赛,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留给100米的训练时间,只有每周六下午。虽然接力的训练对100米也有帮助,但他毕竟没有足够时间专注100米的细节研究。
“没关系,我练得少啊。”苏炳添向《中国新闻周刊》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成绩不理想,他完全可以给自己找这样的“借口”。再加上破十的目标已经在尤金实现。所以世锦赛上,苏炳添没有太大压力。“我还从没参加过一场比赛,这么放松过。”以9秒99闯进决赛后,苏炳添这样对身边的朋友讲。
8月23日比赛结束后,苏炳添打电话给家人。“你很厉害啊,全家人都在为你鼓掌,手都拍痛了。”苏炳添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妈妈比他还要激动,知道儿子接下来还有接力比赛,妈妈就没敢和他聊太多,怕打扰他休息。
那天比赛后,苏炳添的微信上已经到处都是小红点,根本数不过来,大家都在为他祝福。他印象最深的祝福来自启蒙教练杨永强。“他说一直希望我成为像刘翔那样的人,想不到真的实现了。他肯定我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同时也希望我不要因此发生什么变化,他相信我还能跑得更快。”苏炳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苏炳添的好运并没有就此打住。六天之后,8月29日晚上,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夺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这是亚洲队伍第一次获得该项目的世锦赛奖牌,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在雅典夺冠。
那天正好是苏炳添的阳历生日,八万人的鸟巢体育场里响起了生日歌,时隔二十多天,再次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苏炳添还是难掩激动,“鸟巢对我们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比较神圣的地方。在田径场,有人给你唱生日快乐歌,太少有了,挺震撼的。”
苏炳添坦诚地说,“接力的偶然性很大,所以只能说,我们这次在鸟巢,运气特别好。”能拿到铜牌,大家已经非常开心,在得知美国队犯规,中国队由铜牌升级为银牌时,大家都“有点蒙了”。如今,再回想起来,苏炳添清醒地说,拿到铜牌他会更开心,那样的话,他们还有机会去拼银牌。可拿了银牌之后,以后拼金牌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命中注定”
苏炳添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初中时,启蒙教练杨永强带苏炳添进入学校田径队。2004年,15岁的苏炳添在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脱颖而出,随后进入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2006年,进入广东省田径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师从广东短跑教练袁国强。作为电子计时器时代来临后中国的第一代飞人,袁国强在30年前也是中国田径场上的名人。苏炳添崛起之后,背后的袁国强才开始被年轻一代的田径迷所熟知。
在袁国强之前,中山体校的田径教师宁德宝对苏炳添的帮助也很大。“要不是他强制性地留下我,我可能2005年就退役了。”苏炳添说。
刚开始接受专业化训练,苏炳添对体校的环境不太适应,一度想过放弃。妈妈哄他,给了他100元的零花钱,十年前的100元对一个15岁的小男孩颇具诱惑,“很多钱啊,就留下来了。”苏炳添笑着说。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和妈妈提起这件往事。
像大多数男生一样,苏炳添也酷爱汽车。他最大的爱好是“潜水”于各个汽车论坛。初中时,他曾和小伙伴计划以后一起报读汽车维修专业。“先当学徒,有些成绩后,可以自己开店嘛。”这就是他当年最远大的人生计划。“选择体育,那时候也不是完全喜欢。”现在回头看当时的选择,苏炳添说,“命中注定。”
“我现在算是这里的老将了。”如今的苏炳添再不会想去学汽修了。再过几个月,苏炳添来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就整整9年了。2006年12月26日,初到这里时,当时宿舍正在装修,他们只能住地下室,蚊子特别多,训练的节奏也跟不上,总之“特别惨”。
苏炳添平时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田径场、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20平方米不到的宿舍住两个人,没有太多挪步的空间。他也只有周末才可外出,如果要回家,周五就得上报行踪,周六中午,他先坐地铁再转轻轨,一个多小时后回到家里,住一晚,第二天晚上再赶回训练基地。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年之内破10秒,凑个十全十美。2015年,这个目标提前实现了。从2006年的10秒59到2015年的9秒99,缩短60秒,苏炳添用了9年。用杨永强教练的话,“苏炳添两年一小进,4年一大进。”
最多的时候,苏炳添一年会有15-16场比赛,一个月连比4场。在运动员里,他算个有心人,习惯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田径生涯。训练期间他会清楚地记下这些内容:训练的内容、出现的状况、需要加强的部分以及具体的调整方法。比赛期间他还会记下当时的成绩、起跑情况和风速等。
2013年之前,苏炳添的田径之路一直走得还算顺利。这一年,张培萌在莫斯科世锦赛跑出了10秒00的成绩,在黑人运动员驰骋的百米赛场上迅速引起轰动。当时和他实力相当的苏炳添却因抢跑错失比赛资格,在张培萌享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一旁的苏炳添黯然神伤。
事实上,张培萌在随后的采访中就曾表示,“我跟苏炳添再跑一次,也不能保证谁赢,我们实力很接近。”其实,早在2011年,苏炳添就赢过张培萌,创造过10秒16的100米全国纪录。
苏炳添称张培萌在莫斯科的表现、进步的速度之快和幅度之大,让他感到焦虑。也是因为张培萌的出现,在100米项目上,他开始大胆地把目光从国内转向国际。“我们两个人互相牵扯,良性竞争,这更有利于中国短跑的发展,因为很难得有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苏炳添说。
转变发生在2014年的美国冬训,苏炳添主动跟教练提出,希望进行技术上的改变。他决定“赌一把”。如果成功,他的成绩就会有大的飞跃,要是失败,他很有可能因此放弃田径事业。“破釜沉舟。”这才有了苏炳添在2015年的两次9秒99。
“希望有人提到100米,就知道有苏炳添这个人”
“如果苏炳添剃光头,能跑过博尔特吗?”“长发可能会增加风阻系数。”闯进世锦赛决赛之后,成为明星的苏炳添,连发型也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为了显得精神一些,苏炳添在比赛前,一般都会剪短发,这一次他没这么做。“长头发会给我带来好运。”苏炳添开玩笑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是想从前辈刘翔那儿借些好运。
说起这些,他自己也被逗乐了,笑个不停。苏炳添喊刘翔“翔哥”,刘翔叫苏炳添“小苏”,在采访中,苏炳添多次提及对前辈刘翔的敬意。
2004年,刘翔雅典夺冠。这一年,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正规比赛,拿到第一名,由此正式开始了他的短跑生涯。2005年,来中山参加比赛的刘翔受邀来到苏炳添所在体校,刘翔在一楼,苏炳添和体校的几百名学生们一起围在三楼的走廊,为他鼓掌。那时,他还不知道刘翔的“来头”,后来上网一查才惊呼,“哇,奥运冠军啊!后来才慢慢知道,在中国能拿到田径奥运冠军,也是很厉害的一件事。”这是苏炳添第一次远距离见到刘翔。
2009的全运会,苏炳添和刘翔一起参赛。2012年,土耳其,世界室内锦标赛结束后,苏炳添第一次和刘翔面对面交谈。“我都不敢过去跟他说话,是他主动先跟我们打招呼。”
2015年5月尤金比赛期间,苏炳添和刘翔的相处时间多了起来。赛前,刘翔和他聊天,“明天肯定不会下雨,风速挺好的,你抓住机会,有破10秒的可能。”刘翔告诉苏炳添。“然后就被他说中了。”如今,苏炳添笑着回忆。
8月23日北京世锦赛前,刘翔也不忘给苏炳添发短信,“明天比赛,小苏,加油!”比赛结束后,刘翔短信祝贺,“好牛×啊!”苏炳添回忆起来,又一次笑出声。
如今,苏炳添“感同身受”了一把刘翔当年所面临的压力,“虽然很多人在为你加油,但这往往可能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你没进决赛前,大家会觉得,啊,苏炳添要是进决赛就好了。你进决赛后,大家会对你有更高的期望。”苏炳添有些无奈,“大家还不懂运动员,站在跑道上,要永远拿到第一名,是不可能的。我怕大家对我的期望会越来越高。”
其实,对他而言,训练和比赛之余,还有一件“大事”。除了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免不了也要为毕业论文头疼。世锦赛后,暨南大学邀请苏炳添继续读博,“太难了,头痛啊。”苏炳添说。读博不太可能,但要是暨南大学成立体育学院,他可能会继续读下去。
目前,苏炳添的田径事业正值佳境。他说,至少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他会把全部精力都会放在比赛上面,退役之后才会考虑结婚。“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保护家庭会分散注意力。”
身边的队友一个个退役,他自然也会提前规划一番自己退役后的事业。苏炳添说,他目前有两个计划,留在暨南大学任教或回到家乡中山的体校教书。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多建议他选择前者,可他自己更倾向后者。“广州生活压力太大了。”和很多生于家乡、长于家乡的广东仔一样,苏炳添不愿离家远行,相比于外面辽阔的大世界,他更喜欢小地方安稳朴素的小日子。父母倒是挺支持他的想法。
世锦赛之后,苏炳添参与录制了湖南卫视著名的娱乐脱口秀《天天向上》,这是中国男子短跑队第一次在娱乐节目中露面,苏炳添用“煎熬”来形容这次的录制经历。他跟国家队的领导说,以后,再也不要去了。随后,中央电视台的名人励志演讲节目《开讲啦》邀请他上节目,“太累了,我也不需要这些推广,我们都是用实力说话的。”他婉拒了邀约。
其实,这个26岁的广东小伙子似乎对成名并无多大兴趣,他的全部野心都在100米的赛场上。
闲暇时,苏炳添喜欢追剧,听张学友的歌,逛汽车论坛。笑起来的时候,露出整齐的两排牙齿,长发有点遮挡眼睛,很有青春气息。“对于运动员来说,冠军才是最终的目标,但我们这个项目,距离冠军还是有点遥远。我希望,以后别人一提到100米,就知道有苏炳添这个人,最起码我没有白活。”苏炳添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