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花木兰》争议背后,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的百年变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花木兰》争议背后,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的百年变迁

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创作正在向平权化发展,但真正的平等,其实还在路上。

图片来源:好莱坞电影《花木兰》海报

文|毒眸  武怡楠

编辑|江宇琦

“没了爱情线,这个花木兰越发强大了。”

日前,将于3月27日在北美公映的迪士尼最新真人电影《花木兰》放出了一批新的物料,在评价相关物料及这一版《花木兰》时,《中国青年报》便把上述这句话选做了文章标题——这也是外界对于这版《花木兰》最直观的印象之一。

自去年公布选角以来,除了刘亦菲等的扮相和中国元素,迪士尼首部PG-13影片、不一样的“公主”诠释等,也都让该影片在全球范围内话题性十足。而虽然目前该片在内上映的时间还没确定,但此前Sir电影影迷社群的调查则显示,《花木兰》是今年内地观众期待值最高的进口片。

不过在期待之外,近期传出的影片本身的改动,也让这部话题影片多了些争议。据外媒报道,新版《花木兰》中,并没有出现当年动画版《花木兰》的男主角、木兰的上级李翔。李翔的形象被分到了两个新角色身上:甄子丹饰演的唐将军(如同木兰的师父)和安柚鑫饰演的陈宏辉(跟木兰同级的士兵)。

《花木兰》对感情线做出了调整

这样的改动引发了众多影迷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于这个故事的极大破坏。而制作人Jason Reed在解释这一改动时则透露:“在如今好莱坞的Me Too风潮下,让一个指挥官同时担任恋人的角色,会让人很不舒服,我们认为这样的内容不合适。”

这其实已经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强调类似的“态度”与主张了。在去年上映的另一部迪士尼真人公主电影中,《阿拉丁》的茉莉公主不再只希望嫁给爱的人,而是更高唱《Speechless》,希望打破禁锢、成为一国之君。

实际上,随着以“Me Too”为代表的女性运动在好莱坞不断铺开,近年来好莱坞涌现出了包括《三块广告牌》《伯德小姐》《宠儿》《一个明星的诞生》《朱迪》在内,诸多优秀的女性视角电影,此外《惊奇队长》《黑寡妇》等女性英雄也开始成为银幕热门。

虽然其中有一些创作和变化,常常会引发一些争议,也曾经被质疑是“矫枉过正”,但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现如今好莱坞的银幕视角确实在变得更加多元,女性形象早就不再单一化、功能化——这无论是对于电影的发展,还是观众的选择来说,都是一个向好的信号。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借此机会毒眸做了这期特别策划,将为大家盘一盘好莱坞近百年时间里女性人物形象的变迁和背后的产业变革、思潮,以及无数优秀的电影人为了“银幕话语权平等”,所做出的贡献。

好莱坞100年女性形象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

虽然在电影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已经有大量女性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但当时美国社会仍旧是男性主导着整个文化体系,因此直到6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还都常常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花瓶”或是男性视角下的某类角色,她们金发碧眼、婀娜多姿、服饰优美,展现出女性外表上最迷人的一面,但有时却也缺少自我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

这种特质,主要体现在人物感情里。1939年的《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用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激励了无数人,但实际上斯嘉丽并没有真正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利:最初,斯嘉丽深爱艾希礼,可艾希礼却选择梅兰妮,斯嘉丽赌气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查尔斯死后,斯嘉丽又因为要保护家园,为了钱和第二任丈夫结婚;她的第三任丈夫白瑞德,也更多的扮演的是一种“拯救者”的角色。

这种社会文化,在2004年问世的、由妮可 基德曼主演的《复制娇妻》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富人社区的太太们,在被“程序改造”过后,每一位都高挑纤细、穿着保守、温顺美丽,一切以丈夫为准,却唯独缺少了自我意志,这也被认为是当时男性想象中的女性符号再现。

《复制娇妻》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电影中角色的性别比例存在严重的失衡。即使是在很多像《乱世佳人》这样以女性角色为主人公的电影,男性角色的比重、戏份也有远远高于女性。女性群体的银幕形象,在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中被大量地削弱。

在这背后,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电影创作者的“被迫失语“。美国导演协会曾公布了他们所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他们调查了1939年到1979年所拍摄7000部电影的导演情况,其中参与执导的女性导演只有14人,独立执导的女性导演只有7人。而在编剧等其他环节,女性参与的比重同样有限。

此外,《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一文也指出,彼时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电影中的女性被严格限定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之内,以此为社会树立正面的女性形象。女性只被强调视觉和情色感染力。她们身穿性感的晚礼服,脚穿水晶高跟鞋子,在柔和的光影下像瓷娃娃一般翩翩起舞,她们是嘉宝、是梦露,或者是胸部高耸的某位金发美人。

这种现象直到60年代,才有所扭转。

一方面,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改革年代,新左派运动等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这也激发了女性内心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很多人认识到女性被限制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内、被排斥进入公共领域,从而造成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便因而积极地争取妇女在公共领域内全方面的权利。

另一方面,从1960年前后开始,许多好莱坞公司开始无视此前对创作限制颇多的《海斯法典》,强行发行了包括《典当商》《灵欲春宵》《七年之痒》在内的诸多“违禁影片”,而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也于1968年出台,这些变化都间接促成了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与解放。

《邦妮与克莱德》的问世,便被很多人视作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扭转的重要标志。这部于1967年上映的电影,是好莱坞犯罪和公路题材的里程碑作品,片中的邦妮因自身渴望冒险,甚至投选择抢银行的来“寻找自我”,也塑造了一个反模式化的银幕形象。多年之后,美国rap之神埃米纳姆便在自己的一首歌里唱到:“如果我有个女儿,我就管她叫邦妮”。

邦妮

在这波创作思潮的影响下,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的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出现多部女性主义电影,这些电影关注女性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状态,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多元且立体的人物形象。

1991年问世的《末路狂花》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该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女性由家庭主妇蜕变成“女战士”的故事。她们努力摆脱平淡主妇生活,脱掉了围裙和性感长裙、穿上了牛仔衬衫,向被压迫发出反抗、开启亡命之旅,被奉为女性主义经典影片。

《末路狂花》剧照

而从90年代末期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一步开放,好莱坞影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更加多元的女性形象。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形态以及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从制造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经济危机后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转变》一文认为,这使得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了更多元女性、更独立女性银幕形象的诞生。

一直喜欢塑造独立的女性形象的詹姆斯 卡梅隆,在《阿丽塔:战斗天使》中便刻画出“阿丽塔”这一颠覆了好莱坞科幻片中男性英雄拯救世界的刻板印象的人物。《阿丽塔》给人以清新、刚健的感觉,正如阿丽塔的一句经典台词:“(下面的)世界很残酷,你想做,就必须全力以赴”一样,卡梅隆也曾表示这是他对现实生活中女性身上的某些魅力的再现。

不过即便是在21世纪,女性权利和女性的银幕形象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真正的“平等”还是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艾玛·沃森就曾在纪录片中坦言自己的苦恼:“我觉得我会比男生更多被置于显微镜下审视,仅仅因为我是女孩子,不论我吃什么、穿什么、去哪上学。我觉得公众在各种意义上,总是对女性更苛刻。”而她的这种困扰,在片场也仍然存在。

“女性不再只是被保护的人”

关于文艺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美国女科幻作家乔安娜 露丝曾写道:“科幻中有许多女性形象,但没有一个真正的女人。”

而科幻片、奇幻片作为好莱坞最为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在这一问题上也曾屡屡受到质疑:从最早的《金刚》等开始,相较于上天入地、英勇无比的男性超级英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好莱坞科幻和奇幻大片中的女性或是辅助男主角完成目标,如“谍女郎”、“邦女郎”这样依的功能性角色;或是蛇蝎心肠的大反派,例如“毒藤女”。比起关注她们的能力和性格,观众们似乎更关心她们的身材和外貌。

1974年,华纳参与出品了一部《神奇女侠》的电视电影,不过总体的评价远不如同期的《超人》系列和此后的《蝙蝠侠》系列,因此华纳便也没有执着于继续开发该系列。直到2004年华纳才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女性英雄上,推出了《猫女》——只不过该作的评价同样不尽如人意。

1974年的《神奇女侠》

不过在进入21世纪后,受到好莱坞整体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影响,好莱坞科幻电影还是发生了巨变。而如果要为科幻片中女性形象的“颠覆”找一个源头,2001年和2002年的两部游改电影——《古墓丽影》和《生化危机》,或许算得上是比较“权威”的开始。

两部电影均改编自同名科幻类冒险游戏,其中《生化危机》系列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丧尸类系列电影之一,《古墓丽影》则是彼时影史上女主角动作戏最多的影片。两部影片问世后,米拉·乔沃维奇因扮演爱丽丝而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动作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则也因贡献了颠覆性的表演而被很多人所盛赞——更重要的是,她们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在科幻片里担任救世主的可能。

《古墓丽影》

在这两部影片的助推下,好莱坞科幻片、奇幻片里的女性形象有了较大的扭转,不再是单一的“被拯救者”,而是也开始承担着“拯救世界”的重任。

最典型的变化,还是发生在超英电影里。

2010年之前,多数超英电影里的女主角都还是金发碧眼的弱势形象,但从《钢铁侠2》开始,便陆续出现了性格鲜明的特工“黑寡妇”、在《钢铁侠3》当中“英雄女救男”的“小辣椒”。其中黑寡妇更是作为漫威的人气角色,在整个《复仇者联盟》系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复仇者联盟4》里以牺牲践行了自己的信念,更是成为该片最受关注的情节之一。

越来越鲜明的女性英雄形象,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因此片厂也愿意下功夫来打磨聚焦于女性英雄的作品——《神奇女侠》和《惊奇队长》两部女英雄片,均是目前为止DC和漫威表现靠前的两大单人电影,而这两部片子也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女性独立的观点。

2017年的《神奇女侠》

饰演神奇女侠的盖尔·加朵,曾多次在采访中强调女性力量——“我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你知道吗,你改变了世界,一点点关于文化上的交流,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使节!”她在补拍《神奇女侠》的一些镜头时,已经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而惊奇队长的扮演者呢布丽·拉尔森在电影上映前曾说 :“不在乎白人男性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我在乎的是女性观众和少数族裔女性对影片的评价。”虽然该片在映前因为其扮相而饱受质疑,但上映后还是在全球狂揽11亿美元的票房,是目前票房最高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

《神奇女侠》和《惊奇队长》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促使好莱坞加紧制作了更多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如《黑寡妇》《神奇女侠1984》;同时《雷神4》传出消息,将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雷神接管“雷神之锤”;另据外媒Deadline报道,华纳目前正在开发一部“扎塔娜”的单人电影,也就是“黑暗正义联盟”的常驻成员、一位女魔法师。

2020年五部女性视角的大片

科幻片、奇幻片之外,好莱坞另一大女性形象变化较大的影片类型则是动画电影。

早期的迪士尼公主动画中,女性的造型柔弱纤细。以《白雪公主》为例,白雪公主的五官柔和小巧,肤色白皙。当她吃下毒苹果后,陷入昏迷的造型,让异性产生极大的保护欲。“等待美好的爱情”、“被白马王子所拯救”,是早期好莱坞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标准设定。

不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亦或是睡美人,她们都美丽、单纯、善良、面对困难无力反抗、被动的期盼着爱情的降临。在《无敌破坏王2》里,当云妮洛普闯入14位公主的房间时,被盘问到“是不是每个人都觉得你的难题,都是靠男人解决的”,当云妮洛普回答了“是”后,便立刻被确认了公主身份。

由于动画电影,面向的主要是有小孩的家庭受众,因此这样一种表达,也被视作是一种社会教育理念的缩影:女孩子应该温文尔雅、应该是被保护的那一方。但随着社会中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其实也在瓦解,越来越多人相信女孩子应该是自信勇敢、追求独立、向往自由。

而这种变化很快便在动画里有了映射。《勇敢传说》中的女主人公梅莉达公主,为了反抗古老传统和包办婚姻,公然提出和前来征婚的人进行比试;《驯龙高手》中维京女战士亚丝翠,矫勇善战、洋溢着热情与活力。《疯狂原始人》中女主角小伊,活泼、叛逆,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好奇……

而变革最为彻底的是《冰雪奇缘》,该系列打破了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设定,主要展现了艾莎公主和安娜公主之间的姐妹情。而另外一部爆款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则被认为是包含了关于性别、种族问题等的隐喻,而其中的朱迪警官作为一名弱势种族的女性,则在诸多偏见中证明了自己。

《冰雪奇缘》

作为目前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广的科幻片和动画片,近年来越来越多电影当中,女性的形象都在扭转,女性都不再仅仅只是被保护的对象,而是能够和男性站在同样的战场上去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无论这是出于创作思潮的改变,还是如果一些人质疑的那样是“为了市场”,但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这样的理念正在被各个市场的观众认可和接纳。

真正的平等,还在路上

而在毒眸看来,相较于故事完全架空的科幻片和动画片,更能够体现出女性银幕形象变化的,其实是以很多爱情电影为代表的剧情片。剧情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与其商品属性紧密挂钩的,因此更加能够反映现实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和外界的认知。

20世纪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写道:“大多数女人完全没有个性。”这是当时创作者对于彼时女性的印象,而这种现实印象反映到爱情电影里,也使得部分女性角色被质疑面目模糊,常常在爱情关系中显得软弱而又犹豫。

但在进入21世纪后,婚恋思潮迎来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中产阶级大家庭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提供的数据(2013年),大约有一亿美国人未婚,接近成年人口的一半。女性在婚恋中越发强调和追求平等自由,也带来了爱情电影在创作上的改变。

2010年上映的爱情影片《爱情与灵药》,玛姬与医药销售代表杰米原本只是性伴侣,但当杰米表示自己爱上玛姬时,玛姬却强硬拒绝了杰米的示爱。即使玛姬的帕金森症将越来越严重,后半生将生活无法自理,她也没有因为需要一个照顾自己的人而选择接受杰米。

《爱情与灵药》

这种创作理念也使得“灰姑娘”式故事有了新的阐释。“龙妈”艾米莉亚 克拉克在其主演的爱情片《去年圣诞》中,扮演一个平凡的商店店员,而男主甚至并不真实存在——他已经去世并把心脏捐献给女主,因而女主能够看到男主的“幻象”。该片的落脚点并不在爱情,主题始终围绕在女主角自我的觉醒。

而这几年奥斯卡上大热的影片中,爱情片或者包含爱情元素的影片并未缺席。只是这些爱情片不再一味的强调爱情的美好,也没有刻板的说教女性应该独立自强、抛弃感情生活,而是重点阐述爱情关系的平等和人格的平等——

《爱乐之城》最后五分钟平行蒙太奇的华彩片段,展现了男女主如果未曾分手会拥有怎样的美好生活,但一曲爵士乐散,二人还是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人生,并非依附于彼此;对比1994版《小妇人》,今年奥斯卡热门、2019版《小妇人》多了更多现代化的语境。正如豆瓣热门影评所说:曾经艾米的叛逆、自信与坦诚很难让世俗接受,但如今年轻女性可以直接坦诚地表达自我,这样的角色也越来越受欢迎。

2019版《小妇人》

从梦露在《七年之痒》的单纯金发美人形象、奥黛丽 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的底层拜金女形象,到裴淳华在《消失的爱人》里对艾米的反类型化诠释,再到现如今各种重新解读恋爱关系的电影,在这里面人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男女平等的映射。

而这种借由爱情电影、关系所展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不仅更加立体和丰满,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不一定要靠大女主、女强人的形象来展现,更不是说男女必须彼此仇视、站在对立面上。创作者呈现男女之间更加平等的关系,告诉观众女性一个人也可以独自精彩,才是女性形象真正的进步。

对比好莱坞,中国电影产业刚刚起步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女性电影形象的缺失上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时候热门电影里是没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的。不过最近几年,也不断有一些女性电影开始涌现,如大胆表达女性欲望的《送我上青云》、关注家庭和成长问题的《过春天》、聚焦未成年女性被性侵的《嘉年华》、反映职业女性生存困境的《找到你》等,在多元化女性形象上华语电影也在改变。

《送我上青云》

不过在这些进步的基础上,人们必须意识到,想要进一步获得健康、进步的女性形象,不仅仅需要银幕前女演员的演绎,更应该推进电影产业和社会思潮的进步。不然如果好莱坞只是在银幕上迎合市场,但在实际的工作环境里,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平等,那么一切还是镜花水月。

目前,虽然女演员的境遇有所改善,但好莱坞的问题依然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型投资的电影项目中,如今女性仍鲜有发言权,可以得到的机会也相对有限。譬如瑞茜 威瑟斯彭曾因年纪渐长后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出演,选择自己成为制片人制作项目,而此前毒眸举办的行业沙龙里,也有不少中国的从业者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此外,原本是为了平权的Me Too运动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被异化的风险,因而曾被女权运动发源地法国的一些女性从业人员抵制,认为这是无差别攻击的“猎巫行动”,反而加大了不同性别的工作人员之间合作的难度。

新版《霹雳娇娃》

而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功利态度,更使得新版《霹雳娇娃》备受批评——大Boss查理变成了躲在变声器后的女性这一设定并不合理,该片把所有男性都刻画成了无脑的反派男人,一味厌男只不过把传统的男性女性形象进行了倒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权和进步。因此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创作正在向平权化发展,但真正的平等,其实还在路上。

参考资料:

[1].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刘凯纶,2017

[2].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杜玲玲,2012

[3].美国动画电影中新兴女性形象分析,王晶晶,2017

[4].女性主义与美国都市青春电影,胡艳玲,2018

[5].女性主义觉醒与发展在影像上的表达——二十世纪好莱坞两个黄金时代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张硕,2011

[6].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行知部落

[7].经济危机后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转变(2008―2016年),论文网

[8].迪士尼删除花木兰吻戏是“谈性色变”吗,电影情报处,2020

[9].从《神奇女侠》到《终结者6》,女性如何开始主导好莱坞大片,影视产业观察,2019

[10].Feminism,维基百科

[11].Women in film,维基百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花木兰》争议背后,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的百年变迁

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创作正在向平权化发展,但真正的平等,其实还在路上。

图片来源:好莱坞电影《花木兰》海报

文|毒眸  武怡楠

编辑|江宇琦

“没了爱情线,这个花木兰越发强大了。”

日前,将于3月27日在北美公映的迪士尼最新真人电影《花木兰》放出了一批新的物料,在评价相关物料及这一版《花木兰》时,《中国青年报》便把上述这句话选做了文章标题——这也是外界对于这版《花木兰》最直观的印象之一。

自去年公布选角以来,除了刘亦菲等的扮相和中国元素,迪士尼首部PG-13影片、不一样的“公主”诠释等,也都让该影片在全球范围内话题性十足。而虽然目前该片在内上映的时间还没确定,但此前Sir电影影迷社群的调查则显示,《花木兰》是今年内地观众期待值最高的进口片。

不过在期待之外,近期传出的影片本身的改动,也让这部话题影片多了些争议。据外媒报道,新版《花木兰》中,并没有出现当年动画版《花木兰》的男主角、木兰的上级李翔。李翔的形象被分到了两个新角色身上:甄子丹饰演的唐将军(如同木兰的师父)和安柚鑫饰演的陈宏辉(跟木兰同级的士兵)。

《花木兰》对感情线做出了调整

这样的改动引发了众多影迷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于这个故事的极大破坏。而制作人Jason Reed在解释这一改动时则透露:“在如今好莱坞的Me Too风潮下,让一个指挥官同时担任恋人的角色,会让人很不舒服,我们认为这样的内容不合适。”

这其实已经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强调类似的“态度”与主张了。在去年上映的另一部迪士尼真人公主电影中,《阿拉丁》的茉莉公主不再只希望嫁给爱的人,而是更高唱《Speechless》,希望打破禁锢、成为一国之君。

实际上,随着以“Me Too”为代表的女性运动在好莱坞不断铺开,近年来好莱坞涌现出了包括《三块广告牌》《伯德小姐》《宠儿》《一个明星的诞生》《朱迪》在内,诸多优秀的女性视角电影,此外《惊奇队长》《黑寡妇》等女性英雄也开始成为银幕热门。

虽然其中有一些创作和变化,常常会引发一些争议,也曾经被质疑是“矫枉过正”,但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现如今好莱坞的银幕视角确实在变得更加多元,女性形象早就不再单一化、功能化——这无论是对于电影的发展,还是观众的选择来说,都是一个向好的信号。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借此机会毒眸做了这期特别策划,将为大家盘一盘好莱坞近百年时间里女性人物形象的变迁和背后的产业变革、思潮,以及无数优秀的电影人为了“银幕话语权平等”,所做出的贡献。

好莱坞100年女性形象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

虽然在电影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已经有大量女性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但当时美国社会仍旧是男性主导着整个文化体系,因此直到6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还都常常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花瓶”或是男性视角下的某类角色,她们金发碧眼、婀娜多姿、服饰优美,展现出女性外表上最迷人的一面,但有时却也缺少自我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

这种特质,主要体现在人物感情里。1939年的《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用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激励了无数人,但实际上斯嘉丽并没有真正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利:最初,斯嘉丽深爱艾希礼,可艾希礼却选择梅兰妮,斯嘉丽赌气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查尔斯死后,斯嘉丽又因为要保护家园,为了钱和第二任丈夫结婚;她的第三任丈夫白瑞德,也更多的扮演的是一种“拯救者”的角色。

这种社会文化,在2004年问世的、由妮可 基德曼主演的《复制娇妻》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富人社区的太太们,在被“程序改造”过后,每一位都高挑纤细、穿着保守、温顺美丽,一切以丈夫为准,却唯独缺少了自我意志,这也被认为是当时男性想象中的女性符号再现。

《复制娇妻》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电影中角色的性别比例存在严重的失衡。即使是在很多像《乱世佳人》这样以女性角色为主人公的电影,男性角色的比重、戏份也有远远高于女性。女性群体的银幕形象,在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中被大量地削弱。

在这背后,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电影创作者的“被迫失语“。美国导演协会曾公布了他们所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他们调查了1939年到1979年所拍摄7000部电影的导演情况,其中参与执导的女性导演只有14人,独立执导的女性导演只有7人。而在编剧等其他环节,女性参与的比重同样有限。

此外,《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一文也指出,彼时美国电影审查制度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电影中的女性被严格限定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之内,以此为社会树立正面的女性形象。女性只被强调视觉和情色感染力。她们身穿性感的晚礼服,脚穿水晶高跟鞋子,在柔和的光影下像瓷娃娃一般翩翩起舞,她们是嘉宝、是梦露,或者是胸部高耸的某位金发美人。

这种现象直到60年代,才有所扭转。

一方面,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改革年代,新左派运动等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这也激发了女性内心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很多人认识到女性被限制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内、被排斥进入公共领域,从而造成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便因而积极地争取妇女在公共领域内全方面的权利。

另一方面,从1960年前后开始,许多好莱坞公司开始无视此前对创作限制颇多的《海斯法典》,强行发行了包括《典当商》《灵欲春宵》《七年之痒》在内的诸多“违禁影片”,而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也于1968年出台,这些变化都间接促成了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与解放。

《邦妮与克莱德》的问世,便被很多人视作好莱坞女性银幕形象扭转的重要标志。这部于1967年上映的电影,是好莱坞犯罪和公路题材的里程碑作品,片中的邦妮因自身渴望冒险,甚至投选择抢银行的来“寻找自我”,也塑造了一个反模式化的银幕形象。多年之后,美国rap之神埃米纳姆便在自己的一首歌里唱到:“如果我有个女儿,我就管她叫邦妮”。

邦妮

在这波创作思潮的影响下,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的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出现多部女性主义电影,这些电影关注女性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状态,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多元且立体的人物形象。

1991年问世的《末路狂花》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该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女性由家庭主妇蜕变成“女战士”的故事。她们努力摆脱平淡主妇生活,脱掉了围裙和性感长裙、穿上了牛仔衬衫,向被压迫发出反抗、开启亡命之旅,被奉为女性主义经典影片。

《末路狂花》剧照

而从90年代末期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一步开放,好莱坞影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更加多元的女性形象。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形态以及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从制造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经济危机后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转变》一文认为,这使得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了更多元女性、更独立女性银幕形象的诞生。

一直喜欢塑造独立的女性形象的詹姆斯 卡梅隆,在《阿丽塔:战斗天使》中便刻画出“阿丽塔”这一颠覆了好莱坞科幻片中男性英雄拯救世界的刻板印象的人物。《阿丽塔》给人以清新、刚健的感觉,正如阿丽塔的一句经典台词:“(下面的)世界很残酷,你想做,就必须全力以赴”一样,卡梅隆也曾表示这是他对现实生活中女性身上的某些魅力的再现。

不过即便是在21世纪,女性权利和女性的银幕形象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真正的“平等”还是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艾玛·沃森就曾在纪录片中坦言自己的苦恼:“我觉得我会比男生更多被置于显微镜下审视,仅仅因为我是女孩子,不论我吃什么、穿什么、去哪上学。我觉得公众在各种意义上,总是对女性更苛刻。”而她的这种困扰,在片场也仍然存在。

“女性不再只是被保护的人”

关于文艺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美国女科幻作家乔安娜 露丝曾写道:“科幻中有许多女性形象,但没有一个真正的女人。”

而科幻片、奇幻片作为好莱坞最为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在这一问题上也曾屡屡受到质疑:从最早的《金刚》等开始,相较于上天入地、英勇无比的男性超级英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好莱坞科幻和奇幻大片中的女性或是辅助男主角完成目标,如“谍女郎”、“邦女郎”这样依的功能性角色;或是蛇蝎心肠的大反派,例如“毒藤女”。比起关注她们的能力和性格,观众们似乎更关心她们的身材和外貌。

1974年,华纳参与出品了一部《神奇女侠》的电视电影,不过总体的评价远不如同期的《超人》系列和此后的《蝙蝠侠》系列,因此华纳便也没有执着于继续开发该系列。直到2004年华纳才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女性英雄上,推出了《猫女》——只不过该作的评价同样不尽如人意。

1974年的《神奇女侠》

不过在进入21世纪后,受到好莱坞整体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影响,好莱坞科幻电影还是发生了巨变。而如果要为科幻片中女性形象的“颠覆”找一个源头,2001年和2002年的两部游改电影——《古墓丽影》和《生化危机》,或许算得上是比较“权威”的开始。

两部电影均改编自同名科幻类冒险游戏,其中《生化危机》系列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丧尸类系列电影之一,《古墓丽影》则是彼时影史上女主角动作戏最多的影片。两部影片问世后,米拉·乔沃维奇因扮演爱丽丝而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动作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则也因贡献了颠覆性的表演而被很多人所盛赞——更重要的是,她们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在科幻片里担任救世主的可能。

《古墓丽影》

在这两部影片的助推下,好莱坞科幻片、奇幻片里的女性形象有了较大的扭转,不再是单一的“被拯救者”,而是也开始承担着“拯救世界”的重任。

最典型的变化,还是发生在超英电影里。

2010年之前,多数超英电影里的女主角都还是金发碧眼的弱势形象,但从《钢铁侠2》开始,便陆续出现了性格鲜明的特工“黑寡妇”、在《钢铁侠3》当中“英雄女救男”的“小辣椒”。其中黑寡妇更是作为漫威的人气角色,在整个《复仇者联盟》系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复仇者联盟4》里以牺牲践行了自己的信念,更是成为该片最受关注的情节之一。

越来越鲜明的女性英雄形象,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因此片厂也愿意下功夫来打磨聚焦于女性英雄的作品——《神奇女侠》和《惊奇队长》两部女英雄片,均是目前为止DC和漫威表现靠前的两大单人电影,而这两部片子也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女性独立的观点。

2017年的《神奇女侠》

饰演神奇女侠的盖尔·加朵,曾多次在采访中强调女性力量——“我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你知道吗,你改变了世界,一点点关于文化上的交流,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使节!”她在补拍《神奇女侠》的一些镜头时,已经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而惊奇队长的扮演者呢布丽·拉尔森在电影上映前曾说 :“不在乎白人男性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我在乎的是女性观众和少数族裔女性对影片的评价。”虽然该片在映前因为其扮相而饱受质疑,但上映后还是在全球狂揽11亿美元的票房,是目前票房最高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

《神奇女侠》和《惊奇队长》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促使好莱坞加紧制作了更多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如《黑寡妇》《神奇女侠1984》;同时《雷神4》传出消息,将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雷神接管“雷神之锤”;另据外媒Deadline报道,华纳目前正在开发一部“扎塔娜”的单人电影,也就是“黑暗正义联盟”的常驻成员、一位女魔法师。

2020年五部女性视角的大片

科幻片、奇幻片之外,好莱坞另一大女性形象变化较大的影片类型则是动画电影。

早期的迪士尼公主动画中,女性的造型柔弱纤细。以《白雪公主》为例,白雪公主的五官柔和小巧,肤色白皙。当她吃下毒苹果后,陷入昏迷的造型,让异性产生极大的保护欲。“等待美好的爱情”、“被白马王子所拯救”,是早期好莱坞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标准设定。

不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亦或是睡美人,她们都美丽、单纯、善良、面对困难无力反抗、被动的期盼着爱情的降临。在《无敌破坏王2》里,当云妮洛普闯入14位公主的房间时,被盘问到“是不是每个人都觉得你的难题,都是靠男人解决的”,当云妮洛普回答了“是”后,便立刻被确认了公主身份。

由于动画电影,面向的主要是有小孩的家庭受众,因此这样一种表达,也被视作是一种社会教育理念的缩影:女孩子应该温文尔雅、应该是被保护的那一方。但随着社会中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其实也在瓦解,越来越多人相信女孩子应该是自信勇敢、追求独立、向往自由。

而这种变化很快便在动画里有了映射。《勇敢传说》中的女主人公梅莉达公主,为了反抗古老传统和包办婚姻,公然提出和前来征婚的人进行比试;《驯龙高手》中维京女战士亚丝翠,矫勇善战、洋溢着热情与活力。《疯狂原始人》中女主角小伊,活泼、叛逆,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好奇……

而变革最为彻底的是《冰雪奇缘》,该系列打破了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设定,主要展现了艾莎公主和安娜公主之间的姐妹情。而另外一部爆款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则被认为是包含了关于性别、种族问题等的隐喻,而其中的朱迪警官作为一名弱势种族的女性,则在诸多偏见中证明了自己。

《冰雪奇缘》

作为目前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广的科幻片和动画片,近年来越来越多电影当中,女性的形象都在扭转,女性都不再仅仅只是被保护的对象,而是能够和男性站在同样的战场上去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无论这是出于创作思潮的改变,还是如果一些人质疑的那样是“为了市场”,但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这样的理念正在被各个市场的观众认可和接纳。

真正的平等,还在路上

而在毒眸看来,相较于故事完全架空的科幻片和动画片,更能够体现出女性银幕形象变化的,其实是以很多爱情电影为代表的剧情片。剧情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与其商品属性紧密挂钩的,因此更加能够反映现实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和外界的认知。

20世纪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写道:“大多数女人完全没有个性。”这是当时创作者对于彼时女性的印象,而这种现实印象反映到爱情电影里,也使得部分女性角色被质疑面目模糊,常常在爱情关系中显得软弱而又犹豫。

但在进入21世纪后,婚恋思潮迎来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中产阶级大家庭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提供的数据(2013年),大约有一亿美国人未婚,接近成年人口的一半。女性在婚恋中越发强调和追求平等自由,也带来了爱情电影在创作上的改变。

2010年上映的爱情影片《爱情与灵药》,玛姬与医药销售代表杰米原本只是性伴侣,但当杰米表示自己爱上玛姬时,玛姬却强硬拒绝了杰米的示爱。即使玛姬的帕金森症将越来越严重,后半生将生活无法自理,她也没有因为需要一个照顾自己的人而选择接受杰米。

《爱情与灵药》

这种创作理念也使得“灰姑娘”式故事有了新的阐释。“龙妈”艾米莉亚 克拉克在其主演的爱情片《去年圣诞》中,扮演一个平凡的商店店员,而男主甚至并不真实存在——他已经去世并把心脏捐献给女主,因而女主能够看到男主的“幻象”。该片的落脚点并不在爱情,主题始终围绕在女主角自我的觉醒。

而这几年奥斯卡上大热的影片中,爱情片或者包含爱情元素的影片并未缺席。只是这些爱情片不再一味的强调爱情的美好,也没有刻板的说教女性应该独立自强、抛弃感情生活,而是重点阐述爱情关系的平等和人格的平等——

《爱乐之城》最后五分钟平行蒙太奇的华彩片段,展现了男女主如果未曾分手会拥有怎样的美好生活,但一曲爵士乐散,二人还是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人生,并非依附于彼此;对比1994版《小妇人》,今年奥斯卡热门、2019版《小妇人》多了更多现代化的语境。正如豆瓣热门影评所说:曾经艾米的叛逆、自信与坦诚很难让世俗接受,但如今年轻女性可以直接坦诚地表达自我,这样的角色也越来越受欢迎。

2019版《小妇人》

从梦露在《七年之痒》的单纯金发美人形象、奥黛丽 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的底层拜金女形象,到裴淳华在《消失的爱人》里对艾米的反类型化诠释,再到现如今各种重新解读恋爱关系的电影,在这里面人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男女平等的映射。

而这种借由爱情电影、关系所展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不仅更加立体和丰满,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不一定要靠大女主、女强人的形象来展现,更不是说男女必须彼此仇视、站在对立面上。创作者呈现男女之间更加平等的关系,告诉观众女性一个人也可以独自精彩,才是女性形象真正的进步。

对比好莱坞,中国电影产业刚刚起步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女性电影形象的缺失上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时候热门电影里是没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的。不过最近几年,也不断有一些女性电影开始涌现,如大胆表达女性欲望的《送我上青云》、关注家庭和成长问题的《过春天》、聚焦未成年女性被性侵的《嘉年华》、反映职业女性生存困境的《找到你》等,在多元化女性形象上华语电影也在改变。

《送我上青云》

不过在这些进步的基础上,人们必须意识到,想要进一步获得健康、进步的女性形象,不仅仅需要银幕前女演员的演绎,更应该推进电影产业和社会思潮的进步。不然如果好莱坞只是在银幕上迎合市场,但在实际的工作环境里,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平等,那么一切还是镜花水月。

目前,虽然女演员的境遇有所改善,但好莱坞的问题依然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型投资的电影项目中,如今女性仍鲜有发言权,可以得到的机会也相对有限。譬如瑞茜 威瑟斯彭曾因年纪渐长后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出演,选择自己成为制片人制作项目,而此前毒眸举办的行业沙龙里,也有不少中国的从业者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此外,原本是为了平权的Me Too运动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被异化的风险,因而曾被女权运动发源地法国的一些女性从业人员抵制,认为这是无差别攻击的“猎巫行动”,反而加大了不同性别的工作人员之间合作的难度。

新版《霹雳娇娃》

而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功利态度,更使得新版《霹雳娇娃》备受批评——大Boss查理变成了躲在变声器后的女性这一设定并不合理,该片把所有男性都刻画成了无脑的反派男人,一味厌男只不过把传统的男性女性形象进行了倒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权和进步。因此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创作正在向平权化发展,但真正的平等,其实还在路上。

参考资料:

[1].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刘凯纶,2017

[2].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杜玲玲,2012

[3].美国动画电影中新兴女性形象分析,王晶晶,2017

[4].女性主义与美国都市青春电影,胡艳玲,2018

[5].女性主义觉醒与发展在影像上的表达——二十世纪好莱坞两个黄金时代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张硕,2011

[6].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行知部落

[7].经济危机后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转变(2008―2016年),论文网

[8].迪士尼删除花木兰吻戏是“谈性色变”吗,电影情报处,2020

[9].从《神奇女侠》到《终结者6》,女性如何开始主导好莱坞大片,影视产业观察,2019

[10].Feminism,维基百科

[11].Women in film,维基百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