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只花170万的《心迷宫》,怎么就成了国产电影口碑的“门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花170万的《心迷宫》,怎么就成了国产电影口碑的“门面”?

它征服了几乎所有挑剔的影评人。

国庆长假一过,内地电影市场照例又一次进入了“大姨妈”期。只能依靠进口大片来撑起几乎注定无药可医的票房成绩。

然而在不胜枚举的“炮灰”中,一部排片仅占总排片量2%多一点,票房数据甚至不到1%的小成本华语悬疑电影《心迷宫》却意外的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这是一部透着一股浓郁城乡结合部风景纪录片,以及央视法制频道普法栏目剧风格的电影。它没有大牌演员,没有大牌导演,排片也低的可怜,至于票房数据,就更加不值一提了。还好现在的手机屏幕够长,不然,《心迷宫》的票房成绩,可能都无法显示在手机屏幕上。

然而它却征服了几乎所有挑剔的影评人。

夸《心迷宫》的评论,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内影迷的朋友圈标配。一般情况下,这样好评铺天盖地的电影,口碑自然差不了,排片逆袭,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事实却是,上映4天了,它既没有因为口碑发酵而实现排片逆袭,也没有因为票房成绩稀松平常而就此离开院线。

《心迷宫》就如同一朵在10月的内地电影市场上倔强生长着的野花,不哭天抢地诉说自己被忽视的现实,也不愤世嫉俗地吐露遇人不淑的忧伤。

它就那么开放着。向每一个期待它、喜欢它、想去看它的人展现着自己平淡外表下的深刻内质。

我们必须给这部电影的诚意和它显然精心设计过得故事情节点个赞。不同于部分号称投资上亿的“大片”那种干瘪如枯枝的剧情设定,《心迷宫》用118分钟时长的丰满的故事,向我们阐明了一个显而易见却往往会被忽视的电影基本原则:一部好电影,首先要是一个好故事。

每一个不好好讲故事的大片拿到一个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对于影迷而言都是一次蛮不讲理的抢劫。很幸运,《心迷宫》并没有成为那个在阴暗角落里手持利刃挟持影迷交出钱财的强盗。

这也正是忻钰坤征服了小官的原因:不同于一些连剧本都打磨不好的导演,他似乎更像是古时茶楼里一拍惊堂木就可以唾沫横飞,讲出好故事的说书先生。为了这部电影,花上两个小时和几十块钱,并没有让人觉得亏本。

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不断出现的插叙方式,在华语电影中并不鲜见,2014年情人节档,陈思成曾经就以类似的剧情铺陈方式将《北京爱情故事》的电影版呈现了出来,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但相比于此前以类似手法拍摄出来的电影,《心迷宫》无疑做的更好。也许是悬疑题材更适合以这样的方式来呈现,在《心迷宫》中,忻钰坤展现出了超出其他导演一筹的掌控力。

《心迷宫》似乎总是徘徊在失控的边缘,就像是大闹天空时那几近癫狂的大圣孙猴子,只有如来佛祖能控制得了。

对于《心迷宫》,忻钰坤就是它的如来佛祖。

不过,对于《心迷宫》的赞誉,也就到此为止了。

忻钰坤无疑是个很出色的新人导演,但很遗憾,因为资源的匮乏,最终上映的《心迷宫》并不能达到所谓“神作”的高度。

从环境、布景和演员的演技来看,这是一部很“城乡结合部”的电影。当然,这并不是忻钰坤的错,甚至不是所有参演演员的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忻钰坤的尴尬。

关于《心迷宫》,有这么一段描述:

(《心迷宫》)“170万元制作费,26天拍完。170万里,演员预算20万,设备大概是30万,工作人员的薪酬是30万,其他的就是差旅、住宿、道具等等。”

种种信息都在向我们透露这样一个细节:这是一个穷的令人发指的剧组。

相信看过《心迷宫》的朋友,也都能感觉到影片中体现出的廉价质感。但对于这样一部预算少得可怜的影片,指望它能有张艺谋电影那样的完美布景,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了。

除了布景,《心迷宫》也远远没有达到“烧脑神作”的高度。大概是因为故事蓝本确实单薄了些,也许是因为26天的拍摄周期确实太仓促,虽然《心迷宫》的剧情很“传奇”、很“戏剧”,但与顶级的悬疑电影相比,它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忻钰坤作为一个既当编剧又当导演的新人,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和环状结构的架构,把一个只能算是离奇的“酒桌故事”,生生的拔高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

这也恰恰是我们真正应该盛赞忻钰坤和《心迷宫》的地方。这个年轻导演展现了他强大的掌控力。不过,现在就把他赞誉成中国的希区柯克、大卫·芬奇,还言之过早。

综合来看,《心迷宫》的确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虽然把它拔高到“神作”的地步,委实有些夸张了,但至少,这是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一部打着“大片”幌子圈钱的烂片。

它让我相信,在中国的电影圈子里,还有一些人,真的是奔着拍电影,而奔着不是圈钱去努力的。

当然,故事的最后,当那段陈述“自首”情节的文字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小官还是稍微有些遗憾的,如果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像伍迪·艾伦在《赛末点》中所做的那样,也许它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加上这么一段看起来“狗尾续貂”的结尾,我们才有机会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到这么一部设计精巧的“独立电影”。

与最终和这部电影擦肩而过相比,我宁愿看着那段几乎和镜头中灰暗的天融为一体的字幕。

最后,以一个影迷的身份,恳求忻钰坤先生一件事,无论下一部电影投资会翻几番,也请千万不要为了迎合市场和投资人,就失掉了你对电影的本心,好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花170万的《心迷宫》,怎么就成了国产电影口碑的“门面”?

它征服了几乎所有挑剔的影评人。

国庆长假一过,内地电影市场照例又一次进入了“大姨妈”期。只能依靠进口大片来撑起几乎注定无药可医的票房成绩。

然而在不胜枚举的“炮灰”中,一部排片仅占总排片量2%多一点,票房数据甚至不到1%的小成本华语悬疑电影《心迷宫》却意外的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这是一部透着一股浓郁城乡结合部风景纪录片,以及央视法制频道普法栏目剧风格的电影。它没有大牌演员,没有大牌导演,排片也低的可怜,至于票房数据,就更加不值一提了。还好现在的手机屏幕够长,不然,《心迷宫》的票房成绩,可能都无法显示在手机屏幕上。

然而它却征服了几乎所有挑剔的影评人。

夸《心迷宫》的评论,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内影迷的朋友圈标配。一般情况下,这样好评铺天盖地的电影,口碑自然差不了,排片逆袭,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事实却是,上映4天了,它既没有因为口碑发酵而实现排片逆袭,也没有因为票房成绩稀松平常而就此离开院线。

《心迷宫》就如同一朵在10月的内地电影市场上倔强生长着的野花,不哭天抢地诉说自己被忽视的现实,也不愤世嫉俗地吐露遇人不淑的忧伤。

它就那么开放着。向每一个期待它、喜欢它、想去看它的人展现着自己平淡外表下的深刻内质。

我们必须给这部电影的诚意和它显然精心设计过得故事情节点个赞。不同于部分号称投资上亿的“大片”那种干瘪如枯枝的剧情设定,《心迷宫》用118分钟时长的丰满的故事,向我们阐明了一个显而易见却往往会被忽视的电影基本原则:一部好电影,首先要是一个好故事。

每一个不好好讲故事的大片拿到一个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对于影迷而言都是一次蛮不讲理的抢劫。很幸运,《心迷宫》并没有成为那个在阴暗角落里手持利刃挟持影迷交出钱财的强盗。

这也正是忻钰坤征服了小官的原因:不同于一些连剧本都打磨不好的导演,他似乎更像是古时茶楼里一拍惊堂木就可以唾沫横飞,讲出好故事的说书先生。为了这部电影,花上两个小时和几十块钱,并没有让人觉得亏本。

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不断出现的插叙方式,在华语电影中并不鲜见,2014年情人节档,陈思成曾经就以类似的剧情铺陈方式将《北京爱情故事》的电影版呈现了出来,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但相比于此前以类似手法拍摄出来的电影,《心迷宫》无疑做的更好。也许是悬疑题材更适合以这样的方式来呈现,在《心迷宫》中,忻钰坤展现出了超出其他导演一筹的掌控力。

《心迷宫》似乎总是徘徊在失控的边缘,就像是大闹天空时那几近癫狂的大圣孙猴子,只有如来佛祖能控制得了。

对于《心迷宫》,忻钰坤就是它的如来佛祖。

不过,对于《心迷宫》的赞誉,也就到此为止了。

忻钰坤无疑是个很出色的新人导演,但很遗憾,因为资源的匮乏,最终上映的《心迷宫》并不能达到所谓“神作”的高度。

从环境、布景和演员的演技来看,这是一部很“城乡结合部”的电影。当然,这并不是忻钰坤的错,甚至不是所有参演演员的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忻钰坤的尴尬。

关于《心迷宫》,有这么一段描述:

(《心迷宫》)“170万元制作费,26天拍完。170万里,演员预算20万,设备大概是30万,工作人员的薪酬是30万,其他的就是差旅、住宿、道具等等。”

种种信息都在向我们透露这样一个细节:这是一个穷的令人发指的剧组。

相信看过《心迷宫》的朋友,也都能感觉到影片中体现出的廉价质感。但对于这样一部预算少得可怜的影片,指望它能有张艺谋电影那样的完美布景,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了。

除了布景,《心迷宫》也远远没有达到“烧脑神作”的高度。大概是因为故事蓝本确实单薄了些,也许是因为26天的拍摄周期确实太仓促,虽然《心迷宫》的剧情很“传奇”、很“戏剧”,但与顶级的悬疑电影相比,它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忻钰坤作为一个既当编剧又当导演的新人,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和环状结构的架构,把一个只能算是离奇的“酒桌故事”,生生的拔高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

这也恰恰是我们真正应该盛赞忻钰坤和《心迷宫》的地方。这个年轻导演展现了他强大的掌控力。不过,现在就把他赞誉成中国的希区柯克、大卫·芬奇,还言之过早。

综合来看,《心迷宫》的确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虽然把它拔高到“神作”的地步,委实有些夸张了,但至少,这是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一部打着“大片”幌子圈钱的烂片。

它让我相信,在中国的电影圈子里,还有一些人,真的是奔着拍电影,而奔着不是圈钱去努力的。

当然,故事的最后,当那段陈述“自首”情节的文字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小官还是稍微有些遗憾的,如果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像伍迪·艾伦在《赛末点》中所做的那样,也许它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加上这么一段看起来“狗尾续貂”的结尾,我们才有机会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到这么一部设计精巧的“独立电影”。

与最终和这部电影擦肩而过相比,我宁愿看着那段几乎和镜头中灰暗的天融为一体的字幕。

最后,以一个影迷的身份,恳求忻钰坤先生一件事,无论下一部电影投资会翻几番,也请千万不要为了迎合市场和投资人,就失掉了你对电影的本心,好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