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GDP增速3%,临沂经济发展之路何日复“蹄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GDP增速3%,临沂经济发展之路何日复“蹄疾”?

2020年,把握核心优势的临沂,在现有的经济局势上应该如何破局?

文 | 董柳

近日,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及临沂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临沂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4600.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

“中国食品之都”、“中国物流之都”——提到临沂,农业和物流是它的关键词。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临沂都算是超过千万级的大城市,不仅是在山东,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非省会城市都是少有的。对比全国同级别的城市,临沂今年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在生产总值来看,临沂虽然进入前五,处于鲁南经济圈的首位,然而经济增速却处于山东省十六地市的垫底之位。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制图

临沂交出的这份省内经济考卷,与山东省交予全国的在成绩上看大同小异。这是临沂在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之下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接下来,临沂需要从GDP“缩水”、增速放缓中寻找突破。

经济发展之路不仅要“步稳”,也需要“蹄疾”。2020年,把握核心优势的临沂,在现有的经济局势上应该如何破局?

总量第五、增速垫底,临沂经济运行情况矛盾凸显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山东省统计局针对2018年临沂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为4367.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9.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62.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35.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4:40.4:51.2。

受此影响,根据山东省统计局首次统一核算并反馈的结果中显示,临沂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09.48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742.48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2448.29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为8.9:37.9:53.2。

根据19年全市完成的经济数据来看,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全省靠前的位置,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并处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不过在增速上却略显疲态。与自身去年的成绩相比,临沂今年GDP总值第一次突破4600亿元,相较去年在全省的排名提升了2位,然而3%的垫底增速却远远不如去年排名第四的7.5%,在今年更是处于了十六地市垫底之位。

2019年,临沂市三次产业结构由8.4:40.4:51.2调整为8.9:37.9:53.2,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上调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调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比是衡量城市经济运行平稳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第三产业上调足足两个百分点,很明显能看出临沂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是下了功夫的,这也一定会带来接下来产业结构的再次优化。

临沂作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蔬菜和油料生产基地。作为农业大市,临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省排在前列,据临沂市农业局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7元、增长8.6%,全年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400万吨左右,可见农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之一。

再者,临沂属于国内工程机械名城,全市工业包括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和建材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现在,临沂也有规划性的聚焦四新一高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配备高技术制造业,进而提升工业增加值。

此外,社会消费零售、外贸进出口和金融保险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最高,这也促使临沂在物流、商贸方面较为发达,其产生的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也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增速滞后,临沂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整体上看,临沂经济增幅放缓,是因为部分主要经济支柱增长乏力,并且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出现了下调、缩减,这也使其经济增加值不如上年;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较为滞后,迟迟达不到现代化的操作效益;传统产业受转型压力增速放缓;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并且尚未发力。

对于农业大市来说,其发展在当下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临沂的第一产业发展稍显落后,这也从侧面看出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现在还只是起到了铺垫作用。

具体上看,临沂的第一产业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规模化程度偏低,成本大效益低,亟需现代化技术来带动产业转型。近年来,受市场和疫情影响,农业利润空间缩小、融资难亟需解决,这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让临沂并未能完全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

据统计,临沂有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6.5万人,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并没有名牌大学。高校科研资源匮乏成为了临沂的短板,临沂在产业转型上创新驱动力不足,高科技、新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阻碍。

十年以来,临沂的产业结构更新虽然稳中有进,但是步伐还是偏慢。根据临沂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2018年末,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2059个,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7个,占0.2%;外商投资企业95个,占0.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 31个,占全部企业的0.1%;集体企业25个,占0.1%;私营企业 30063个,占93.3%。由此可见,临沂的产业结构主要还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实力雄厚的本土企业也还是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缺少国家大项目以及外资项目,开放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来看新产业占比较低,还无法打破上游的产业链技术壁垒。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推进,网购对临沂的线下小商品产业也做到了冲击,这也是临沂增速放缓的另一个原因。

临沂想要获得经济再度迅速崛起,必须“老树发新芽”——顺应时代,把握自己的物流优势,积极运用新技术为产业转型赋能。

扭转局势,临沂该如何破局?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曾公开表示:“传统产业是临沂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经过设备更新、技术换代、模式创新,传统动能已经蜕变为新动能,而且现在看,也展现出一些新的活力和爆发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临沂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作为鲁南经济圈的重要成员之一,临沂接下来将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京津唐经济圈结合点、中国东部南北大通道中心枢纽、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市场集群和商品集散中心,城市物流网络覆盖了全国1800个县级以上网点并辐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临沂的经济发展工作中不难看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是全市进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

2019年9月,临沂市入选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是省内唯一入选城市(青岛市计划单列),11月26日,临沂市首列高铁——G5586/6次高铁列车从临沂北站始发——这标志着临沂在今年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 对于非沿海城市来说,交通网的更新无疑推动了区域的开放发展。从“物运”向“人运”,临沂这座传统的物流之都开启了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对于鲁南经济圈来说,乡村振兴是下一步发展的主战场。如果更深一步思考,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生产的乡村振兴,则带有更强烈的新旧动能转换意味——从招纳人力到科技创新上,新动能如何才能展现出对农业发展的强推动力,将成为鲁南经济圈城市群的共同命题。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是临沂针对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生长的工作核心。以借鉴浙江省为例,可以发现浙江省从新世纪初就把乡村振兴工作提到富农强省战略层面来规划、组织和推进,先后实施了“美丽浙江”“幸福浙江”等工程。此外,产业振兴是浙江省进行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也增强了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造血功能,使乡村振兴工作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临沂也会持续为农产业投入新技术,最大化地扩大经济效益。

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去年12月,临沂将74家企业拟定为临沂市“四个一百”示范企业。很明显,临沂在将企业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支柱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以创新为驱动力,瞄准四新一高产业发力。据了解,接下来,临沂也计划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十优”现代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底板,同时围绕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更好的服务产业发展。

在新旧动能转换开篇的大背景之下,去年山东省各地市的GDP生产总值都陷入了缩水的处境,不过长期看来,在2020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将初见成效。作为万亿级城市和鲁南经济圈经济发展排头兵,临沂有独到的区位优势和充足的人力,同时沂蒙精神又是临沂发展的血液,这座老城蕴含的潜力是丰富且无穷的。

2020年,抓住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山东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省级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国家和省级试点机遇,临沂的发展令人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GDP增速3%,临沂经济发展之路何日复“蹄疾”?

2020年,把握核心优势的临沂,在现有的经济局势上应该如何破局?

文 | 董柳

近日,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及临沂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临沂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4600.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

“中国食品之都”、“中国物流之都”——提到临沂,农业和物流是它的关键词。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临沂都算是超过千万级的大城市,不仅是在山东,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非省会城市都是少有的。对比全国同级别的城市,临沂今年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在生产总值来看,临沂虽然进入前五,处于鲁南经济圈的首位,然而经济增速却处于山东省十六地市的垫底之位。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制图

临沂交出的这份省内经济考卷,与山东省交予全国的在成绩上看大同小异。这是临沂在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之下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接下来,临沂需要从GDP“缩水”、增速放缓中寻找突破。

经济发展之路不仅要“步稳”,也需要“蹄疾”。2020年,把握核心优势的临沂,在现有的经济局势上应该如何破局?

总量第五、增速垫底,临沂经济运行情况矛盾凸显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山东省统计局针对2018年临沂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为4367.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9.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62.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35.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4:40.4:51.2。

受此影响,根据山东省统计局首次统一核算并反馈的结果中显示,临沂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09.48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742.48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2448.29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为8.9:37.9:53.2。

根据19年全市完成的经济数据来看,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全省靠前的位置,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并处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不过在增速上却略显疲态。与自身去年的成绩相比,临沂今年GDP总值第一次突破4600亿元,相较去年在全省的排名提升了2位,然而3%的垫底增速却远远不如去年排名第四的7.5%,在今年更是处于了十六地市垫底之位。

2019年,临沂市三次产业结构由8.4:40.4:51.2调整为8.9:37.9:53.2,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上调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调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比是衡量城市经济运行平稳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第三产业上调足足两个百分点,很明显能看出临沂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是下了功夫的,这也一定会带来接下来产业结构的再次优化。

临沂作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蔬菜和油料生产基地。作为农业大市,临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省排在前列,据临沂市农业局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7元、增长8.6%,全年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400万吨左右,可见农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之一。

再者,临沂属于国内工程机械名城,全市工业包括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和建材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现在,临沂也有规划性的聚焦四新一高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配备高技术制造业,进而提升工业增加值。

此外,社会消费零售、外贸进出口和金融保险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最高,这也促使临沂在物流、商贸方面较为发达,其产生的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也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增速滞后,临沂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整体上看,临沂经济增幅放缓,是因为部分主要经济支柱增长乏力,并且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出现了下调、缩减,这也使其经济增加值不如上年;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较为滞后,迟迟达不到现代化的操作效益;传统产业受转型压力增速放缓;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并且尚未发力。

对于农业大市来说,其发展在当下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临沂的第一产业发展稍显落后,这也从侧面看出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现在还只是起到了铺垫作用。

具体上看,临沂的第一产业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规模化程度偏低,成本大效益低,亟需现代化技术来带动产业转型。近年来,受市场和疫情影响,农业利润空间缩小、融资难亟需解决,这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让临沂并未能完全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

据统计,临沂有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6.5万人,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并没有名牌大学。高校科研资源匮乏成为了临沂的短板,临沂在产业转型上创新驱动力不足,高科技、新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阻碍。

十年以来,临沂的产业结构更新虽然稳中有进,但是步伐还是偏慢。根据临沂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2018年末,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2059个,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7个,占0.2%;外商投资企业95个,占0.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 31个,占全部企业的0.1%;集体企业25个,占0.1%;私营企业 30063个,占93.3%。由此可见,临沂的产业结构主要还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实力雄厚的本土企业也还是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缺少国家大项目以及外资项目,开放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来看新产业占比较低,还无法打破上游的产业链技术壁垒。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推进,网购对临沂的线下小商品产业也做到了冲击,这也是临沂增速放缓的另一个原因。

临沂想要获得经济再度迅速崛起,必须“老树发新芽”——顺应时代,把握自己的物流优势,积极运用新技术为产业转型赋能。

扭转局势,临沂该如何破局?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曾公开表示:“传统产业是临沂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经过设备更新、技术换代、模式创新,传统动能已经蜕变为新动能,而且现在看,也展现出一些新的活力和爆发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临沂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作为鲁南经济圈的重要成员之一,临沂接下来将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京津唐经济圈结合点、中国东部南北大通道中心枢纽、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市场集群和商品集散中心,城市物流网络覆盖了全国1800个县级以上网点并辐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临沂的经济发展工作中不难看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是全市进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

2019年9月,临沂市入选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是省内唯一入选城市(青岛市计划单列),11月26日,临沂市首列高铁——G5586/6次高铁列车从临沂北站始发——这标志着临沂在今年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 对于非沿海城市来说,交通网的更新无疑推动了区域的开放发展。从“物运”向“人运”,临沂这座传统的物流之都开启了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对于鲁南经济圈来说,乡村振兴是下一步发展的主战场。如果更深一步思考,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生产的乡村振兴,则带有更强烈的新旧动能转换意味——从招纳人力到科技创新上,新动能如何才能展现出对农业发展的强推动力,将成为鲁南经济圈城市群的共同命题。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是临沂针对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生长的工作核心。以借鉴浙江省为例,可以发现浙江省从新世纪初就把乡村振兴工作提到富农强省战略层面来规划、组织和推进,先后实施了“美丽浙江”“幸福浙江”等工程。此外,产业振兴是浙江省进行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也增强了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造血功能,使乡村振兴工作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临沂也会持续为农产业投入新技术,最大化地扩大经济效益。

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去年12月,临沂将74家企业拟定为临沂市“四个一百”示范企业。很明显,临沂在将企业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支柱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以创新为驱动力,瞄准四新一高产业发力。据了解,接下来,临沂也计划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十优”现代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底板,同时围绕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更好的服务产业发展。

在新旧动能转换开篇的大背景之下,去年山东省各地市的GDP生产总值都陷入了缩水的处境,不过长期看来,在2020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将初见成效。作为万亿级城市和鲁南经济圈经济发展排头兵,临沂有独到的区位优势和充足的人力,同时沂蒙精神又是临沂发展的血液,这座老城蕴含的潜力是丰富且无穷的。

2020年,抓住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山东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省级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国家和省级试点机遇,临沂的发展令人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