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时装周期间,时装买手们在上海各家Showroom(时装样品展示厅)的选货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纽约买手店Opening Ceremony在这次上海时装周期间派了出两位买手——Carol Song负责快速浏览、挑选,Jesse Hudnutt则用手机记录下有意思的衣服,并和品牌方了解详情。他们停留在每个品牌展区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目的相当明确:找到更多有竞争力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回想3年前,在中国鲜有外行人听闻过Showroom。在国外较为成熟的市场中,Showroom代理时装品牌,为它们联系买手、管理订购现场、下单流程等,并向品牌收取10%-20%的佣金。
但如今在上海已经拢聚了二十几家形式各异的Showroom,其中有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办的MODE,也有时堂、Ontimeshow这种以公司形式开设而出的Showroom。
要论规模,官方的“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恐怕是其间最大的,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根据面积大小象征性地收取1-3万不等的管理费用。此外,展商需要自费搭建、布置展厅。不过严格来说,MODE更像是Showroom们的集合——Showroom对接的是时装品牌,而MODE则是把Showroom们集中到一个场地里。
今年4月,首季MODE在买手店聚集的巨鹿路开展,初衷是向设计师在上海时装周期间提供交易平台,为秀场向市场的过渡铺路。结果,反响出乎意料,不少参展品牌以较低成本在这个免费场地拿到订单,口耳相传之下,这次的参展Showroom从第一季的9家扩展至22家。
广州Tudoo Showroom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已有5年的Showroom带了22个品牌参加MODE,其中大多已有稳定客户,而且零售价在大众较能接受1000-2000元之间。创始人兼CEO方直说:“(MODE)对于我们Showroom的客户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不用到处跑,可以在一个地方把想看的都看完。”
MODE统计数据显示,在4天展期内,实际到场的观众超过5300人次,其中买家类约36%,约1900人(买手25%、代理商11%)、设计师约24%、媒体约6%、时尚和流行趋势相关咨询机构约4%、服装服饰制造业约5%、服装设计院校约14%、其他约11%。
但和带有培育和协助意味的官方MODE不同,Showroom本质上还是一门生意,盈利是组织者们绕不开的问题。
举办至今已经第3季的Ontimeshow没有采用在每笔成交中提取佣金的做法,而是一次性收取一笔管理费。在上海时装周组委会的帮助下,Ontimeshow免费得到了湖滨路占地3500平方米的展会场地。但主办方称,他们还有运营、搭建、设计等支出。“我们有相应收费标准,每个展商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定一个或者两个展区。”创始人顾叶丽说道。
相比Ontimeshow,时堂的摊位显得寸土寸金,5天的展位每平方米2250元。一个40平方米的展区就要十多万,不少品牌虽然希望能够入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时堂在地理位置上占据天然优势,离秀场不到300米,而且它从2014年至今已经走到了第4季,算是业界元老。
时堂的创始人林剑认为,时堂成为全上海最贵的Showroom是合情合理的,比如搭建成本非常高,别的Showroom可能用龙门架做隔断,但时堂每个品牌都是隔开的。他报出的成本中还包括现场架设的wifi、门禁系统等。为了避免前来“参观”的非业内人士,时堂这次特意加强来访者。结果就是,“整个活动运营费用都在百万以上”,林剑说。
和前几次相比,入驻时堂的品牌从数量上来说没有很大差别,但创始人林剑说,品牌在商业方面愈发成熟。
“品牌以前更多地考虑设计方面,商业比较弱,现在逐渐学会两条腿走路。买手方面,更多的是一些在当地非常有实力的经销商。他们手里有VIP客户,在零售方面很有经验,和小朋友买手店相比,他们发展得会更快一些。”林剑说。
时堂公布的交易数据颇为惊人,他们声称第一季总成交额为2800万人民币,第二季几乎是它的3倍左右。不过从第三季开始,时堂就不再向各个品牌统计下单量——入驻品牌快速上升,各家统计的收单时间各不相同;但最主要的一点在于,主办方无法核实品牌上报的数据是否含有水分。
高低不一的入场价成为品牌选择Showroom、排兵布阵的考量之一。这次在上海举办第二季的展会”T的n次方”仅向设计师品牌收取一笔押金,几乎等同于免费进场。女装设计师品牌LU YANG的策略是,在T的n次方展示2015年春夏系列,最新的2016年春夏则放时堂。
不少品牌同时参加了多个展会,例如王天墨的Museum of Friendship除了入驻Ontimeshow之外,还和Coda Showroom有合作;Tudoo Showroom在15-18日出现在MODE,18-20日则转战Ontimeshow。“每一个展会都是露出的机会,我们是希望在上海这段时间尽可能地把我们的产品和品牌展现给不同的买手看。”负责人方直说道。
伴随Showroom爆发性增长,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没能缺席。MODE上就发生了抄版事件——Deepmoss的设计师刘小路发现另一家参展品牌“Zanlia咱俩“涉嫌抄袭了其2014年的春夏系列,花卉概念与刺绣拼贴手法如出一辙。
服装抄袭并不是新鲜事,但Deepmoss在MODE的展厅和代理“Zanlia咱俩“的Showroom展厅正好相对,距离不到5米,扩大了事件的讽刺性,双方的质疑和辩论从面对面扩大到社交媒体。更令刘小路难以接受的是,在双方交涉过程中,主办方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不过,上海时装周组委会称,他们已经及时与当事双方showroom协商了解决办法,双方将涉及抄袭问题的单品交由鉴定机构鉴定,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有法律依据的判定,并一直跟进此事。
一系列事件和做法都在说明,中国的Showroom离运作成熟还有很远的距离。
“我们今年6月去看了巴黎Showroom,才意识到真正的Showroom是什么样子。目前中国各种形式都有,有些是代理,有些是组团,雨后春笋,鱼龙混杂…今后怎么预防、杜绝这样的(抄袭)事情,如何处理,我们还不清楚,还要想一想。”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说道。
有人认为Showroom是否能避免抄袭这种尴尬的场面,和时尚界的阅历深浅息息相关。由“业内人士”主办的Ontimeshow努力在甄选展商时就将这种情况挡在门外。创始人顾叶丽曾做过设计师、造型师,在办展之外还是电影电视剧的创意总监。“我做造型十几年,平时一直在看跟时尚相关的东西。工作要求包括强大的图片储存力,看过那么多年的东西,在脑子里是有一定记忆的。”
雷同度、完整度、成熟度,顾叶丽和她的团队要求参报第三季Ontimeshow的300多个品牌寄送产品图册、设计师简历等资料,并最终选出了158个。
不过,依靠一两个人的记忆,显然也不大靠谱。买手店H.Lorenzo的创始人Lorenzo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认为,主办方应该在收到展商申请时就做严格筛选,仔细查看产品图册,而且一旦发生抄袭事件,应该要求品牌撤架。
在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不过刚刚起步,Lorenzo发现有些设计师还不能提供到岸价、离岸价这种国际贸易的专业数据。除了邱昊等已经颇有名气和商业规模的设计师,有能力在国内不依赖中国第三方Showroom平台,只做自己的个人Showroom便可的并不多。还有相当多的独立设计师,他们亟需这样的平台。因此,平台的成长对设计师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面对上海遍地开花的Showroom,Lorenzo的建议是将高端市场与街头现代风格的订购会区分开来,“少即多,只要做到这点,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