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第七代导演与新生代导演:时代的自由表达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第七代导演与新生代导演:时代的自由表达者

虽然第七代导演和新生代导演不具备导演创作共性,但这一点也是他们区别于第一至第六代导演的特别之处。他们是时代的自由表达者,能从多个角度为观众带来对生活、生命和爱等各个论题的独到见解。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如今被归纳的中国第七代导演,是指在千禧年后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学院派电影导演。他们大多生于70、80年代,求学于国家经济建设稳步上升的时代,因此他们的电影作品很少涉及时代的变革和民族的苦难,更多是表达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描述。他们曾呐喊要拍出中国最酷的商业片!

然而,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王小帅曾说“第六代导演之后不可能再出现能划代的电影人,没有所谓第七代,因为他们没有共性。”确实如此,被定义的“第七代导演”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也没有广泛流传。它更像一个中国电影的历史概念,也像中国电影人的一个传承寄托,华而不实,含糊不清。

相比被标签的“第七代导演”,一股新生代导演力量逐渐崛起,队伍日渐壮大,他们挑起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主力大梁。他们不以年龄划分,不以学院和非学院派区别,他们大多早年以非导演身份立足影视行业,经过多年对电影市场的摸索,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最终成功稳坐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名号。

第七代导演经典代表作

常征

常征是第七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1974年,原本就读工程专业,然而常征发现自己志不在此。因此,常征1998年成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1年毕业,获电影导演硕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中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工作。

作为中国电影的第七代代表,常征的导演处女秀并未献给电影,而是给了电视单本剧——《哥哥》。其第一部电影导演作品诞生于2004年——《笑里逃生》,该片是第一部以相声艺术和行业为题材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以个像代群像,讽刺了不务正业、不记初心的社会现象。

《马文的战争》是常征的代表作。他们结缘于2001年,常征在文学选刊《小说月报》上看到了小说《马文的战争》的连载,对小说中都市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于是立即决定要将小说《马文的战争》拍成电影。2006年,常征买下《马文的战争》电影版权,随后花了2年时间修改剧本。然而一切并不顺遂,自2000年以后,各大民营电影公司开始飞快发展,在市场上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大多来自背靠大公司的导演和制作,无依无靠的独立制片导演很难在行业内占据一亩田地。

在《马文的战争》的创作过程中,常征各处奔走为电影筹资。并且,电影还未完成,电视剧版的《马文的战争》率先火了,这无疑给常征增加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更坚定了常征对完成这部电影的决心和信心。2010年电影《马文的战争》终于上映,成功入围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和第七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同时,常征也凭借该片提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年度青年导演奖。拍摄完《马文的战争》,常征如释重负,他明白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不畏惧苦难,他说:“‘马文’的上映,让我相信,艰难总会过去,下一个十年会更精彩。”

2016年,常征导演的《引爆者》上映,影片获得第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余男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英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而段奕宏也因在电影中精湛的表演荣获了第4届成龙动作电影周最佳动作男演员荣誉。

李芳芳

李芳芳是中国以“代”命名的导演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女导演。出生于1976年,在中学期间,李芳芳曾多次在《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作文竞赛大奖。1994年出版的散文集《十七岁不哭》被拍摄成青春校园剧,而李芳芳也被邀请作为该剧编剧,因此契机进入影视行业。紧接着李芳芳陆续参与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制作,并赴美研读研究生导演专业。

2009年,李芳芳首部电影导演作品《80's后》问世,该片聚焦与导演本身成长大背景比较相近的一代年轻人——80后。影片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示了当今年轻人对于爱情和事业的认真态度与努力打拼的精神,同时也剖析了80后对“爱”和“生命”的思考与见解。该片最终成功亮相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和第2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方电影节大奖,并荣获亚洲青年剧本奖和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媒体关注影片奖项。

《无问西东》是近几年将李芳芳再次推向公众视野的一部电影。该片由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等多位知名演员共同演绎,展现了四个不同时代,清华学子对青春、对未来、对国家充满希望不惧艰难的精神态度,与此同时,该片也刻画了一代代年轻人在面对时代的变革和彷徨时,坚定前行寻找真我的勇敢。该片最终斩获7.54亿高票房,章子怡和王力宏因这部电影分别摘得第10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李芳芳的下一部电影《士》还在拍摄制作中,该片将继续探索中国文化与中华精神。想必极具文学功底的李芳芳会将影片创作的充盈细腻并且十分精彩。

中国新生代导演

韩寒

提及韩寒,脑海中最先匹配的身份是作家、导演、还是职业赛车手?韩寒1982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时开始发布文章,高一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但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合格被校方留级,从而引发了社会上对教育的激烈探讨。一年后,韩寒发布的首部个人小说《三重门》累计发行200万册,是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该小说让韩寒一举成名。随后韩寒陆续发布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并且粉丝书迷数量急剧上升。然而,除了写作,韩寒也酷爱赛车,并且在行业内获得不小成绩,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飞驰人生》就是一部围绕他喜欢的赛车及赛车手展开叙事的电影,电影中无处不充斥着韩寒对赛车的喜爱与坚持。

韩寒最早接触影视行业主要是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和插曲写词,或客串出演,并未真正涉足影视产业。直到2014年1月6日,韩寒通过微博证实自己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即将开机,才正式宣布加入影视行业,从此便开启了导演之路。影片《后会无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叙事故事片,它没有明确的剧情和故事线,而是用一段旅途、三个年轻人、数次相聚与离别,展现了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模样。韩寒虽未凭借该片获导演奖项,但在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拿到了年度新锐编剧荣誉,并且影片最终票房6.28亿,对于任何一位导演,尤其是新人导演,观众对作品的喜爱都是莫大的鼓励和认可。

《后会无期》之后,韩寒的文学创作相对较少,而是更加专注于导演专业。2017年春节档的《乘风破浪》逆风上映,仅用9天时间,从原本排片、票房第四的位置爬到了第二名,最终获得10.46亿票房。相比《后会无期》,韩寒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在自我表达和商业性之间,寻求到了更融洽的平衡,影片不失富有哲理的内核,也充满欢乐、轻松易懂。《乘风破浪》的业内外好评,坚固了韩寒在导演界的地位,从此“作家韩寒”和“赛车手韩寒”之后多了一个“导演韩寒”。

导演技能逐渐成熟的韩寒,在2018年完成了人生的第三部导演作品《飞驰人生》。该片以韩寒熟悉的赛车行业为背景,讲述了赛车手对赛车比赛的热爱与坚持。韩寒对这部影片充满喜爱也极具信心,因此将该片定档于2019年大年初一,与《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新喜剧之王》同场竞技,最终拿下17.28亿票房,帮助韩寒以总票房34.03亿的好成绩成为猫眼导演票房TOP100的第28名。

陈思诚

1977年,陈思诚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家庭条件十分殷实,父母见他在文艺方面颇具天赋,因此尽可能的在文艺道路上帮助他。1999年陈思诚成功进入中央戏剧学院。2001年,因演唱冰红茶主题曲《让年轻更闪亮》被华纳唱片签约。2002年,还在大三的陈思诚出演《法官妈妈》,第一次与电影“触电”,就获得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并提名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和华表奖最佳新人。

首次演戏就荣获大奖,这不仅让陈思诚的演员道路更为通畅,而且坚定了他脚踏影视之路的决心。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男二“成才”一角的成功塑造,让其受到了更多业内外的关注和认可。2007年签约华谊兄弟时代文化,依靠公司优渥资源,陈思诚开始用大量不同角色打磨自己,通过与优秀导演、演员合作提升自己。2009年,由娄烨执导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将刚过30岁的陈思诚推向国际视野,成功入围第62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

在演员道路上顺风顺水的陈思诚,心里却不满足单纯的演绎角色,于是开始创作角色。2010年,其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亮相,该剧一经播出,观众反响极佳。同时,该剧也荣获了多个大奖的最受欢迎导演和推荐导演奖,其中包括MSN新锐导演奖。由此可见,陈思诚与导演的第一次“牵手”,相当成功。随后电影《北京爱情故事》被搬上大荧幕,在2014年就获得了4.06亿的好成绩,并且该片成功将欧阳娜娜和刘昊然两位新生偶像演员带入观众视野。

继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以后,陈思诚在影视行业里的角色开始逐渐发生变化。2015年,在如今拥有高口碑的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唐人街探案》跨年上映。影片上映后,力压群芳,票房和口碑表现双突出,成为档期内票房冠军,最终获得8.18亿票房。同时,该片共亮相7个国内大小电影节和电影盛典,其中包括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第19届上海电影节、第53届台湾金马奖等。

《唐人街探案》的成功,让陈思诚停不下来挖掘这个既具笑料又不失悬疑色彩的系列商业电影。趁热打铁,2016年年底《唐人街探案2》在美国取景拍摄。2018年大年初一《唐人街探案2》成功登陆院线,前作的粉丝、高水准的制作和精彩叫好的剧情,让这部影片最终获得了33.97亿的高票房。而原本预计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也被行业一致认定为档期第一主力。陈思诚凭借电影创作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将“唐人街探案”系列纳入中国优质系列电影之列,并且将“导演”的标签牢牢贴在了自己身上。

“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这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陈思诚暂时搁浅了自己演员的身份,很少活跃在荧幕前,而是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导演创作上,除了以导演身份亮相公众,更多以监制和编剧的身份出现在影视作品的最终字幕里。多次监制的尝试,让他对中国电影市场看得更加清晰透彻。2019年12月13日上映,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悬疑电影《误杀》低开高走,口碑好评爆棚,毫无疑问的成为档期内的一匹黑马,如今已拿下12.06亿票房。

徐峥

徐峥出生于1972年,从小喜欢话剧也热爱话剧演出。初中时,学校在上海人艺附近,因此徐峥经常旷课去看戏。1990年,徐峥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专业。1994年大学毕业,成功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工作,从此徐峥便正式踏上文艺之路。1998年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这让年仅26岁的徐峥一下子获得了不少行业关注。

如今,徐峥入行近24年,共计出演20部话剧、34部电影和41部剧集作品,因此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演员徐峥。但其实,徐峥多次尝试影视产业的多个工种,有编剧徐峥、监制徐峥和导演徐峥。徐峥与导演的缘分,那应该从2004年开播的电视剧《李卫当官2》说起,该剧虽然并非徐峥的独立导演作品,但首次尝试导演,让徐峥尝到了导演的创作不易。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并未触碰导演行业,而是专心投身影视表演艺术。

再次将徐峥拉入导演行列的是2012年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该片一上映便创下了多个华语电影票房记录,且最终以12.69亿的高票房成为当时中国影史票房第三名。影片上映后,不仅票房表现迅猛上升,口碑好评也是在观众中迅速传开,大家喜爱徐峥式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

首次独立导演作品的成功,无疑让徐峥欣喜,同时也给徐峥带来了一些压力。时隔3年,徐峥延续“囧系列”,为观众带来了由其自导自演的第二部作品《港囧》,然而前作空前的成功,难免让观众对后作产生较高期待,并且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果真,《港囧》一上映便有观众拿两部影片的笑点、内容以及主创阵容进行一一对比,并表示不如预期。虽然《港囧》的总票房16.14亿超过了《人再囧途之泰囧》,但是不得不说观众口碑还是不及前作。其实,《港囧》的市场表现不如预期,除了有前作的原因,还因为《港囧》聚焦的是中年已婚男性对于初恋的回味。如今的电影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中年男人的情感与想法,并非所有观众都能体会感悟。

2019年祖国70周年大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徐峥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制作,其执导的《夺冠》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被评为7个独立故事中观众最喜欢之一。《夺冠》中,徐峥用了自己熟悉的上海弄堂和80年代作为故事背景,影片表面再现了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上拼搏夺冠的瞬间,但其实巧妙运用孩童为主角,展现女排精神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影响和鼓励,重在强调女排精神的传承。徐峥此次笑中带泪、轻松易懂的导演方法,让观众对他的导演能力重拾信心。

原本徐峥将带着第三部导演“囧系列”《囧妈》在2020年大年初一登陆各大影院,与观众见面,但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影院暂停营业,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出乎意料,徐峥将原本归类于院线电影的《囧妈》独家卖给了今日头条,使得西瓜视频这类流媒体成为《囧妈》的第一播放渠道,创新了国内视听产业新模式。

结语

虽然第七代导演和新生代导演不具备导演创作共性,但这一点也是他们区别于第一至第六代导演的特别之处。他们是时代的自由表达者,能从多个角度为观众带来对生活、生命和爱等各个论题的独到见解。最后,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电影行业能早日恢复昔日光彩、实现产业的复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徐峥

  • 徐峥能救市吗?
  • 这个暑期档,就靠沈腾、徐峥冲KPI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第七代导演与新生代导演:时代的自由表达者

虽然第七代导演和新生代导演不具备导演创作共性,但这一点也是他们区别于第一至第六代导演的特别之处。他们是时代的自由表达者,能从多个角度为观众带来对生活、生命和爱等各个论题的独到见解。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如今被归纳的中国第七代导演,是指在千禧年后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学院派电影导演。他们大多生于70、80年代,求学于国家经济建设稳步上升的时代,因此他们的电影作品很少涉及时代的变革和民族的苦难,更多是表达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描述。他们曾呐喊要拍出中国最酷的商业片!

然而,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王小帅曾说“第六代导演之后不可能再出现能划代的电影人,没有所谓第七代,因为他们没有共性。”确实如此,被定义的“第七代导演”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也没有广泛流传。它更像一个中国电影的历史概念,也像中国电影人的一个传承寄托,华而不实,含糊不清。

相比被标签的“第七代导演”,一股新生代导演力量逐渐崛起,队伍日渐壮大,他们挑起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主力大梁。他们不以年龄划分,不以学院和非学院派区别,他们大多早年以非导演身份立足影视行业,经过多年对电影市场的摸索,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最终成功稳坐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名号。

第七代导演经典代表作

常征

常征是第七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1974年,原本就读工程专业,然而常征发现自己志不在此。因此,常征1998年成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1年毕业,获电影导演硕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中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工作。

作为中国电影的第七代代表,常征的导演处女秀并未献给电影,而是给了电视单本剧——《哥哥》。其第一部电影导演作品诞生于2004年——《笑里逃生》,该片是第一部以相声艺术和行业为题材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以个像代群像,讽刺了不务正业、不记初心的社会现象。

《马文的战争》是常征的代表作。他们结缘于2001年,常征在文学选刊《小说月报》上看到了小说《马文的战争》的连载,对小说中都市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于是立即决定要将小说《马文的战争》拍成电影。2006年,常征买下《马文的战争》电影版权,随后花了2年时间修改剧本。然而一切并不顺遂,自2000年以后,各大民营电影公司开始飞快发展,在市场上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大多来自背靠大公司的导演和制作,无依无靠的独立制片导演很难在行业内占据一亩田地。

在《马文的战争》的创作过程中,常征各处奔走为电影筹资。并且,电影还未完成,电视剧版的《马文的战争》率先火了,这无疑给常征增加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更坚定了常征对完成这部电影的决心和信心。2010年电影《马文的战争》终于上映,成功入围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和第七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同时,常征也凭借该片提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年度青年导演奖。拍摄完《马文的战争》,常征如释重负,他明白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不畏惧苦难,他说:“‘马文’的上映,让我相信,艰难总会过去,下一个十年会更精彩。”

2016年,常征导演的《引爆者》上映,影片获得第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余男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英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而段奕宏也因在电影中精湛的表演荣获了第4届成龙动作电影周最佳动作男演员荣誉。

李芳芳

李芳芳是中国以“代”命名的导演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女导演。出生于1976年,在中学期间,李芳芳曾多次在《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作文竞赛大奖。1994年出版的散文集《十七岁不哭》被拍摄成青春校园剧,而李芳芳也被邀请作为该剧编剧,因此契机进入影视行业。紧接着李芳芳陆续参与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制作,并赴美研读研究生导演专业。

2009年,李芳芳首部电影导演作品《80's后》问世,该片聚焦与导演本身成长大背景比较相近的一代年轻人——80后。影片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示了当今年轻人对于爱情和事业的认真态度与努力打拼的精神,同时也剖析了80后对“爱”和“生命”的思考与见解。该片最终成功亮相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和第2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方电影节大奖,并荣获亚洲青年剧本奖和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媒体关注影片奖项。

《无问西东》是近几年将李芳芳再次推向公众视野的一部电影。该片由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等多位知名演员共同演绎,展现了四个不同时代,清华学子对青春、对未来、对国家充满希望不惧艰难的精神态度,与此同时,该片也刻画了一代代年轻人在面对时代的变革和彷徨时,坚定前行寻找真我的勇敢。该片最终斩获7.54亿高票房,章子怡和王力宏因这部电影分别摘得第10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李芳芳的下一部电影《士》还在拍摄制作中,该片将继续探索中国文化与中华精神。想必极具文学功底的李芳芳会将影片创作的充盈细腻并且十分精彩。

中国新生代导演

韩寒

提及韩寒,脑海中最先匹配的身份是作家、导演、还是职业赛车手?韩寒1982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时开始发布文章,高一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但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合格被校方留级,从而引发了社会上对教育的激烈探讨。一年后,韩寒发布的首部个人小说《三重门》累计发行200万册,是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该小说让韩寒一举成名。随后韩寒陆续发布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并且粉丝书迷数量急剧上升。然而,除了写作,韩寒也酷爱赛车,并且在行业内获得不小成绩,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飞驰人生》就是一部围绕他喜欢的赛车及赛车手展开叙事的电影,电影中无处不充斥着韩寒对赛车的喜爱与坚持。

韩寒最早接触影视行业主要是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和插曲写词,或客串出演,并未真正涉足影视产业。直到2014年1月6日,韩寒通过微博证实自己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即将开机,才正式宣布加入影视行业,从此便开启了导演之路。影片《后会无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叙事故事片,它没有明确的剧情和故事线,而是用一段旅途、三个年轻人、数次相聚与离别,展现了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模样。韩寒虽未凭借该片获导演奖项,但在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拿到了年度新锐编剧荣誉,并且影片最终票房6.28亿,对于任何一位导演,尤其是新人导演,观众对作品的喜爱都是莫大的鼓励和认可。

《后会无期》之后,韩寒的文学创作相对较少,而是更加专注于导演专业。2017年春节档的《乘风破浪》逆风上映,仅用9天时间,从原本排片、票房第四的位置爬到了第二名,最终获得10.46亿票房。相比《后会无期》,韩寒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在自我表达和商业性之间,寻求到了更融洽的平衡,影片不失富有哲理的内核,也充满欢乐、轻松易懂。《乘风破浪》的业内外好评,坚固了韩寒在导演界的地位,从此“作家韩寒”和“赛车手韩寒”之后多了一个“导演韩寒”。

导演技能逐渐成熟的韩寒,在2018年完成了人生的第三部导演作品《飞驰人生》。该片以韩寒熟悉的赛车行业为背景,讲述了赛车手对赛车比赛的热爱与坚持。韩寒对这部影片充满喜爱也极具信心,因此将该片定档于2019年大年初一,与《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新喜剧之王》同场竞技,最终拿下17.28亿票房,帮助韩寒以总票房34.03亿的好成绩成为猫眼导演票房TOP100的第28名。

陈思诚

1977年,陈思诚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家庭条件十分殷实,父母见他在文艺方面颇具天赋,因此尽可能的在文艺道路上帮助他。1999年陈思诚成功进入中央戏剧学院。2001年,因演唱冰红茶主题曲《让年轻更闪亮》被华纳唱片签约。2002年,还在大三的陈思诚出演《法官妈妈》,第一次与电影“触电”,就获得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并提名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和华表奖最佳新人。

首次演戏就荣获大奖,这不仅让陈思诚的演员道路更为通畅,而且坚定了他脚踏影视之路的决心。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男二“成才”一角的成功塑造,让其受到了更多业内外的关注和认可。2007年签约华谊兄弟时代文化,依靠公司优渥资源,陈思诚开始用大量不同角色打磨自己,通过与优秀导演、演员合作提升自己。2009年,由娄烨执导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将刚过30岁的陈思诚推向国际视野,成功入围第62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

在演员道路上顺风顺水的陈思诚,心里却不满足单纯的演绎角色,于是开始创作角色。2010年,其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亮相,该剧一经播出,观众反响极佳。同时,该剧也荣获了多个大奖的最受欢迎导演和推荐导演奖,其中包括MSN新锐导演奖。由此可见,陈思诚与导演的第一次“牵手”,相当成功。随后电影《北京爱情故事》被搬上大荧幕,在2014年就获得了4.06亿的好成绩,并且该片成功将欧阳娜娜和刘昊然两位新生偶像演员带入观众视野。

继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以后,陈思诚在影视行业里的角色开始逐渐发生变化。2015年,在如今拥有高口碑的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唐人街探案》跨年上映。影片上映后,力压群芳,票房和口碑表现双突出,成为档期内票房冠军,最终获得8.18亿票房。同时,该片共亮相7个国内大小电影节和电影盛典,其中包括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第19届上海电影节、第53届台湾金马奖等。

《唐人街探案》的成功,让陈思诚停不下来挖掘这个既具笑料又不失悬疑色彩的系列商业电影。趁热打铁,2016年年底《唐人街探案2》在美国取景拍摄。2018年大年初一《唐人街探案2》成功登陆院线,前作的粉丝、高水准的制作和精彩叫好的剧情,让这部影片最终获得了33.97亿的高票房。而原本预计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也被行业一致认定为档期第一主力。陈思诚凭借电影创作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将“唐人街探案”系列纳入中国优质系列电影之列,并且将“导演”的标签牢牢贴在了自己身上。

“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这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陈思诚暂时搁浅了自己演员的身份,很少活跃在荧幕前,而是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导演创作上,除了以导演身份亮相公众,更多以监制和编剧的身份出现在影视作品的最终字幕里。多次监制的尝试,让他对中国电影市场看得更加清晰透彻。2019年12月13日上映,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悬疑电影《误杀》低开高走,口碑好评爆棚,毫无疑问的成为档期内的一匹黑马,如今已拿下12.06亿票房。

徐峥

徐峥出生于1972年,从小喜欢话剧也热爱话剧演出。初中时,学校在上海人艺附近,因此徐峥经常旷课去看戏。1990年,徐峥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专业。1994年大学毕业,成功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工作,从此徐峥便正式踏上文艺之路。1998年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这让年仅26岁的徐峥一下子获得了不少行业关注。

如今,徐峥入行近24年,共计出演20部话剧、34部电影和41部剧集作品,因此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演员徐峥。但其实,徐峥多次尝试影视产业的多个工种,有编剧徐峥、监制徐峥和导演徐峥。徐峥与导演的缘分,那应该从2004年开播的电视剧《李卫当官2》说起,该剧虽然并非徐峥的独立导演作品,但首次尝试导演,让徐峥尝到了导演的创作不易。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并未触碰导演行业,而是专心投身影视表演艺术。

再次将徐峥拉入导演行列的是2012年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该片一上映便创下了多个华语电影票房记录,且最终以12.69亿的高票房成为当时中国影史票房第三名。影片上映后,不仅票房表现迅猛上升,口碑好评也是在观众中迅速传开,大家喜爱徐峥式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

首次独立导演作品的成功,无疑让徐峥欣喜,同时也给徐峥带来了一些压力。时隔3年,徐峥延续“囧系列”,为观众带来了由其自导自演的第二部作品《港囧》,然而前作空前的成功,难免让观众对后作产生较高期待,并且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果真,《港囧》一上映便有观众拿两部影片的笑点、内容以及主创阵容进行一一对比,并表示不如预期。虽然《港囧》的总票房16.14亿超过了《人再囧途之泰囧》,但是不得不说观众口碑还是不及前作。其实,《港囧》的市场表现不如预期,除了有前作的原因,还因为《港囧》聚焦的是中年已婚男性对于初恋的回味。如今的电影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中年男人的情感与想法,并非所有观众都能体会感悟。

2019年祖国70周年大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徐峥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制作,其执导的《夺冠》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被评为7个独立故事中观众最喜欢之一。《夺冠》中,徐峥用了自己熟悉的上海弄堂和80年代作为故事背景,影片表面再现了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上拼搏夺冠的瞬间,但其实巧妙运用孩童为主角,展现女排精神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影响和鼓励,重在强调女排精神的传承。徐峥此次笑中带泪、轻松易懂的导演方法,让观众对他的导演能力重拾信心。

原本徐峥将带着第三部导演“囧系列”《囧妈》在2020年大年初一登陆各大影院,与观众见面,但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影院暂停营业,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出乎意料,徐峥将原本归类于院线电影的《囧妈》独家卖给了今日头条,使得西瓜视频这类流媒体成为《囧妈》的第一播放渠道,创新了国内视听产业新模式。

结语

虽然第七代导演和新生代导演不具备导演创作共性,但这一点也是他们区别于第一至第六代导演的特别之处。他们是时代的自由表达者,能从多个角度为观众带来对生活、生命和爱等各个论题的独到见解。最后,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电影行业能早日恢复昔日光彩、实现产业的复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