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远离市中心那些光鲜的摩天大楼,香港和合石桥头路灵灰安置所和纪念花园(the Wo Hop Shek Garden of Remembrance)在一个竹林掩映着道观的世界,成为整个地区最迷人的安息之所。蚂蚱在甬道上蹦蹦跳跳,远处传来一阵阵钟声。
这个花园两年前开放,供香港居民抛撒深爱之人的骨灰,但它大部分日子里都无人问津。甬道两边庄严的花岗岩石墙原本是为了留下那些长眠在这里的人们的名字,但它们基本上空空如也,9000个牌位只有300个派上了用场。
“没人愿意来这里,”负责管理这座花园的政府工作人员林明伟(Lam Ming-wai,音)说,“香港人都太老派了。”
一代一代香港人都遵循着相似的习俗来纪念死者,要么为了山上和海边的黄金安葬地点挤破了头;要么花上一笔小小的财富,购买玉石骨灰盒,精心操办葬礼。
但现在,香港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习俗。因为空间稀缺,死亡人数上升,香港政府开始努力提倡“绿色殡葬”,敦促公众放弃传统的殡葬习俗,火化之后也不要再将骨灰盒存放在特别修建的建筑物里。相反,它希望人们将至爱亲朋的骨灰抛撒在花园或者海里。
但在香港社会,人们一向不知疲倦地供奉先祖,许多人对这种想法深恶痛绝。中国人的传统是叶落归根,人死之后,家人要把他们送回出生的地方安葬,或者老家保存他们的骨灰,以便后人祭祀,同时获得他们的荫庇。
“我们希望给先人一个家,让他们有地方住,”35岁的白领员工汤米·冯(Tommy Fung)最近去扫墓的时候说,“如果就那么把他们的骨灰撒得到处都是,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香港政府官员去年着力领导了一场行动来驱散人们的这种担忧。公务员们走访中学校园和老年人中心,劝导人们“回归自然。”
香港政府还建立了一个纪念网站,作为墓碑的替代品,完成的时候还可以点击按键,留下虚拟的水果祭奠品。电视上也播放着让人感觉良好、充斥着重生、再生这种类比的公共服务通告。
其中一则视频里,一位老奶奶在一个公园里坐在她孙子身边对着镜头大声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环境里长眠就好了。”而在另外一则视频里,一位老太太在海边握着丈夫的手说:“看着蓝蓝的天空和可爱的大海,我觉得这么自由。”
香港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大都市之一,720万人挤在约400平方英里(约合1036.00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区里,其中还有许多被划作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香港政府预料到,随着人口增长,墓地将会出现短缺,于是在过去的40年里,非常努力推行并成功地说服人们放弃了土葬,选择以往在香港很少见的火葬。如今,大约90%的死者都实行火葬。
但现在,香港用来存放死者骨灰的空间正被迅速耗尽。香港政府运营的骨灰堂只有8个,香港人可以在那里存放亲人的骨灰盒,但这些骨灰堂中的许多已经接近饱和。同时,私人骨灰堂的龛位又以昂贵的价格将人拒之门外。
香港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兴建多处设施来安放几十万死者的骨灰,但却遭到建议选址附近居民的反对,有时甚至引发了街头抗议活动。许多人担心当地的房地产价格会因此下跌,其中一些迷信的人们还担心闹鬼,破坏风水。
香港政府负责绿色殡葬项目的官员索菲亚·S.C.陈(Sophia S.C.Chan)说:“这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位姓陈的官员说,去年,香港火化的人中,只有9%的人实行了骨灰抛撒。她说,克服“抛撒骨灰就是对死者不敬”这种观念很困难,因此许多人都把绿色葬礼当成是西方人的发明。
香港政府试过招募社会名流来推广绿色葬礼,但许多人都很犹豫要不要跟这样一件让人产生不好联想的事情扯上关系。
政府官员还必须与香港繁荣的殡葬用品商店较量。它们出售一系列用品,包括骨灰盒、棺材、花束和珠宝,帮助人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安葬亲人。
杰夫·林(Jeff Lin)在香港有一间小小的殡葬用品店。他说,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兴建新的墓地上面,而不是推广绿色殡葬上面。“就那么告诉死者的亲属:‘对不起,我们没有地方来存放你爷爷的骨灰了,或许你们应该考虑把老人家撒向大海,’这么做不公平,”他说,“解决这个问题是政府的职责。”
旗下拥有60个殡葬用品店联盟成员的香港殡葬行业协会(The Hong Kong Funeral Business Association)同意、而且已经举行过抗议活动反对政府的这项政策。协会主席吴曜堂(Ng Yiu-tong,音)说:“光靠推广绿色葬礼解决不了墓地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亚洲各地的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殡葬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没几个像香港这样拥挤不堪。人们开玩笑地说,在有些居民区,现在买一个存放骨灰的龛位比买一英尺(约合0.30米)房子还要贵,有些私人骨灰堂的龛位价格甚至超过了10万美元。最奢华的私营骨灰堂提供24小时的安保服务,自带海景,而且还有高僧定期到访。
香港政府官员们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死亡人数逐年继续上升,这个问题还会继续恶化。去年,香港死亡人数接近4.6万人,比2005年上升了18%。
政府在8个骨灰堂都划出了纪念花园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那里抛撒骨灰,其中就包括和合石桥头路的那个。许多纪念花园都跟禅院相似,带着石子甬道,还有小蜗牛和兔子的雕像。香港为了鼓励海葬,还为愿意去海上抛撒骨灰的家庭提供免费的轮渡服务。
尽管有这些激励措施,但许多香港人依然心存怀疑。政府官员们说,许多人都无视亲人要求抛撒骨灰的要求,因为担心让他们在往生还遭到羞辱,这种情况很普遍。
专业提供绿色殡葬服务的仁智殡葬服务公司(Sage Funeral Services)的贝琪·马(Betsy Ma)说,年纪更大的家庭成员格外不喜欢这种想法。
贝琪·马说:“如果他们看着就很保守,我甚至问都不会问。”她说,就算我只是建议一下,“他们都会动手打我。”
尽管如此,贝琪·马还是把香港人对绿色殡葬有限的兴趣培植成了一门生意。她利用类似于制造合成钻石所用方法的高温工艺把死者的骨灰加工转变成宝石,收费起步价大约是800美元。
父亲今年8月死于中风并发症后,36岁的亚德里安·梁(Adrian Leung)买了两块宝石。下个月,为了尊重父亲的遗愿,躲开“吓人的墓园”,亚德里安·梁将把他剩余的骨灰抛撒在香港东边的一个花园里。
但亚德里安·梁还是责怪香港政府没能为家属提供更多的选择。“价格太高了,所有的手续又太复杂,”他说,“现在,这是最可行的选择。”
而在和合石桥头路,政府工作人员林明伟走在纪念花园的小道上,展示着空荡荡的纪念墙。2012年,他自己的父亲过世。他回忆说,当时,他向母亲建议,尊重父亲的遗愿,去海上抛撒父亲的骨灰。但他母亲大发雷霆。他说:“她担心他的遗体会被鱼给吃掉。”
他们互相斗争了几天。最后,他赢了。他向母亲保证,会在附近一个纪念花园里挂上父亲的名牌,以便她每年能有个地方去送上香蕉和菊花,同时跪拜祈祷。
(译者:轩然)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