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3月22日全国新增确诊39例,均为境外输入。如何防范境外疫情倒灌国内,已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目前,北京等地发生了多起居家观察的入境人员擅自外出或隐瞒信息,导致密切接触和聚集性感染,造成疫情防控的重大隐患。前车之鉴犹在,意大利等国之所以未能有效防控疫情,除了行动迟缓、错失良机之外,也同政府对居家隔离人员管控不严有关。
因此,北京、上海等面临境外输入疫情风险的地区,必须加强对居家隔离的入境人员进行管控,将其作为本阶段防疫工作的重点。
在疫情爆发初期,很多地区或国家对来自中国特别是武汉地区的旅客进行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此,有关地区可以借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相关做法,通过严法重典、科技赋能、社区关怀等多措并举加强防范,使居家隔离者不敢、不能、不想和不必违例,切实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一、依法切实执行居家隔离规定,明确处罚依据和量刑标准并对外公开
一些入境而居家隔离的人员之所以敢于挑战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就在于他们往往自恃为境外人士,因此轻视乃至无视相关要求。如果不能提高处罚力度,使居家隔离者不敢违例,就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并可能使居家隔离的要求形同虚设。
新加坡从2月18日开始采取具有法律处罚效力的《居家通告》,对入境人员规定14天强制居家隔离要求。为了防止居家隔离人员违反规定,新加坡卫生部每天都会通过打电话、视频通话或家访等措施对居家隔离者进行突击检查。一旦发现违例者,将吊销其工作准证并遣返回国。由于处罚措施严厉且突击检查频繁,居家隔离者一般不敢违犯,这为新加坡防疫奠定了制度基础。
香港地区对接受隔离人士采取严密防控,擅自离开者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规例》会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以罚款5000港元并监禁六个月。台湾地区对居家隔离而违反规定的人员也采取严厉处罚,比如2月初有12人违例,他们共计被罚款新台币88万元。
由此可见,应依据《国境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适用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居家隔离人员违反规定的量刑标准并对社会公开。依法防疫并严厉制裁,可以提高对意图违反者的震慑作用,并避免对境外人士进行管控而可能诱发的国际争端和纠纷。
二、引入电子手环等科技手段,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精准监控
由于很多入境人员使用境外手机号码,或没有安装微信、支付宝等手机应用程序,中国各地普遍采用的“健康码”等电子手段无法发挥应有的监控作用。如果居家隔离者不带手机出门,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考虑到社区管理人员可能百密难免一失,无法对居家隔离者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电子手环、手机应用程序等手段或可发挥更有力的防疫作用。
中国香港政府对符合家居强制检疫的入境人员发放《强制检疫令》,并要求佩戴使用政府提供的电子手环和配对手机,在为期14天的家居检疫期间不得擅自出门。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手机和手环没有GPS定位功能,仅有追踪功能,因此不会收集个人资料。
中国台湾地区向居家检疫人员提供带有地理定位功能的专用手机,防范居家隔离者擅自出门。但是由于专用手机供不应求,当局不得已研发电子监控程序,利用居家隔离者的手机进行电子监控。
3月21日,新加坡卫生部推出了一款用于追踪密切接触者的手机应用程序Tracetogether,鼓励人们安装使用。用户安装后打开蓝牙,如果与其密切接触者同样使用该程序,就可以获取他们的注册信息和接触时间等信息。比如,搭乘地铁的邻座乘客之间的距离较近,如果同乘时间达到半小时,他们的注册信息就会被各自记录。一旦与用户密切接触的人员被确诊,政府就可以通过蓝牙获取这些数据,精准排查高风险人群。
为了居家隔离者不能违例,内地各地方政府可以参考香港和台湾的做法,通过电子手环或手机应用程序等手段,对居家隔离者进行精准监控。此外,可以开发“健康码”的多语种版本,将其嵌入入境健康申报电子表单,强制要求外籍人员履行健康状态查询。
三、加强社区管控和服务,对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夯实四方责任
新加坡企业严重依赖外籍人员,用工人数和比例都采取政府配额制。在加强境外输入疫情方面,政府对用人单位采取“连坐”政策。一旦居家隔离的外籍劳工违例,将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削减乃至取消企业的用工配额。这使企业也加入对入境人员的防控之中,害怕因此而进一步加剧用工压力。
北京疫情防控采取了全社会共同防疫体系,落实了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在对入境人员的居家隔离进行管控时,也应夯实四方责任,特别是强化用人单位和属地管理。可以考虑借鉴新加坡的做法,不仅对违例个人进行处罚,也可以联合用人单位和属地进行共同防疫。可以要求入境者申报个人工作单位和属地,并对用人单位可以接收的境外人士进行配额制管理,如有居家隔离者违例则下调乃至取消配额。
除了通过上述举措使居家隔离者不敢、不能和不想违例,还应使其不必违例。这需要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确保符合规定的人员隔离到位,并能够在家无忧隔离。做好居家隔离者的相关配套服务,使其能够在饮食起居方面有所保障,并能够通过居家办公等方式参与线上复工复产。居家隔离容易加剧人们的孤独感、无助感、焦虑感等心理压力,为此应加强主动心理干预,定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主动咨询,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居家隔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