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由鬼界看人间:谁的灾难?谁的正义?谁的尊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由鬼界看人间:谁的灾难?谁的正义?谁的尊严?

鬼可以用来解释人,冥界地府的想象也折射出人间的种种现象,尤其是灾难、不公和冤仇。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我们应当如何认识“鬼”和鬼故事?

栾保群在《扪虱谈鬼录》一书中将历代志怪传奇中鬼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细分为“水鬼”“缢鬼”“伥鬼”“僵尸”等等类别,并分析了一些“鬼”在笔记小说中兴起的历史。比方说,把自缢鬼当做厉鬼并编出鬼故事,起源于南宋的《夷坚志》,栾保群认为这与朝廷的治国无能但教化有方、宣传节烈有关。南宋以前自缢人士多出于饥寒所迫、走投无路,而南宋以来缢鬼多是“节烈”的鬼,像是受人奸污而自缢、未婚夫死而自缢、遇兵乱而自缢。在对这些“缢鬼”故事进行分析之后,栾保群指出,人们在无法从道义上指责轻生重义的节烈观之时,只能用鬼故事强调自缢的严重后果:缢鬼不仅相貌惨烈——“吐舌、瞠目、伛颈、披发”,且不能进入轮回转世,要永远凄凉地在冥间游荡。为了阳间的贞烈旌表,“缢鬼”也算是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最近出版的《见鬼》一书里,在“水鬼”“缢鬼”这些传统鬼类之外,作者有鬼君还发现了“文青鬼”——指一代文人秀士溘然长逝之后,做鬼也要与生人交流切磋一番。这一类鬼的代表人物和事迹有,《太平广记》里记载的王弼的鬼与活人陆机深夜谈玄,《幽明录》记载的阮籍之鬼将《广陵散》传授予世人,这样的风流大概也满足了人们对文人骚客往日风流的想象。

我们说鬼读鬼,当然不仅是为满足猎奇,更在于想象中冥界与人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对照。栾保群曾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专访时表示,我们可以从笔记小说里读到鬼的形态和生活,包括鬼与人的交流、恋爱、复仇,以及冥府的情形律法、轮回转世的故事等等。鬼可以用来解释人,冥界地府的想象折射出了人间的种种现象,尤其是人间的灾难、不公和冤仇。从与灾难相关的鬼故事讲起,我们试图梳理和探讨鬼故事是如何解释人类世界的海难、火灾和瘟疫的。

灾难预告:“有鬼一船”与“生魂带索” 

栾保群发现有两种鬼故事类型——“有鬼一船”和“生魂带索”——试图解释自然灾难事故。

“有鬼一船”的类型可以从《夷坚志补》中的一个故事说起:有个男人带着孩子准备在江边渡船,孩子突然又哭又闹不肯上船,两人的行程就被耽误了,后来孩子说他不愿意上船是因为看到“一船人尽是鬼,形状可怖”。之后清代的笔记中也记载过类似的情形,1875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福星号”海轮沉船案中,有曾上船又下船的幸运儿曾目睹船上人皆面貌模糊、不似人类(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在另外一则关于清朝光绪年间海难的笔记记录中,有人曾听见鬼差点数,疑似在查“溺簿”,也就是在盘点即将溺死的人数,此人赶紧上岸,而此船遭遇海难无人幸免(清李庆辰《醉茶志怪》)。

《说魂儿》
栾保群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

“有鬼一船”用“冥簿”“鬼差点数”的细节,来证明海难沉船死伤“皆有定数”,“生魂带索”则可以被视为“有鬼一船”的变体。前面小儿哭闹不要上船的故事,明末有记载说的是小儿看到满船人被绳缚著手足,大人听从“劝告”,免于灾难;在清初的笔记里,又变成了小儿在黄浦江渡口看见“舟中人俱锁颈铐手”,不听话的大人还是登船了,结果船在中途无缘无故翻了,船上多人遇难。

人们似乎试图以“有鬼一船”和“生魂带索”两种故事来解释突发的灾难,突出生死皆有定数的意味,其中“生魂带索”更进一层,冥中的枷锁已经拴住的他们的生魂,毫无生还机会。事实上,“生魂带索”不光被用来解释海难,也延展至了其他灾难。明钱希言《狯园》笔记中有记录,某鱼贩半夜出门趸鱼,撞见三个男人、两个女人还有两个孩子,披枷戴锁在桥边休息,鱼贩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么早就把监狱罪犯放出来了,后来才知道桥边人家着火,死的正是三男两女和两个孩子。栾保群分析道,在大灾难中,凡是在劫难逃的都要先被冥卒戴上铁索,这是一种流行的说法。清闲斋氏《夜谭随录》记载过这样一个奇闻,雍正八年北京大地震前,一个三四岁的小娃跟着爹爹出门去茶馆喝茶,突然大哭大闹说茶馆里喝茶的和卖茶的脖子上都戴有铁索,街上人来人往也多戴锁。

与“有鬼一船”这类灾难之前的噩兆故事相似,栾保群也梳理了“人未死魂先泣”的故事类型,讲述的往往是将死之人的魂魄离体、在坟前或所死之地哭泣。早在唐代《通幽录》中就有记述,一位老妇人路经荒野,看见一位女子在荒丘前哭泣,一个多月之后某户妇人不治身亡,就葬于此处,其死时容貌衣服与老妇所见相同。比起个体生魂哭泣,更灵异的是一群人的生魂一起哭泣。有笔记记载,在大灾难发生多年之前,有人就已经可以听见生魂的哭声,宋《括异志》曾记载夜间巡逻的兵卒常常听见哭泣声,七八年后发生旱灾与瘟疫之时,这哭声被认为是“魄兆之先见”——也就是魂魄先行感应到了灾难,并营造出了凄凉的氛围。  

有鬼君的《有鬼》一书也谈到了大型灾难面前个人命数已定的观点。他指出,与其他鬼(比如缢鬼、溺鬼)相比,疫鬼(瘟疫之鬼)更不讲章法、难以对付。疫鬼敢于对君子圣人下手,且行事诡秘毫无章法,无法用理性规避。《夜谭随录》记录了三更时分有守卫看见黑衣人赶着鸭子通过栅栏,第二天当地就爆发了大规模天花的事件;明代《耳谈》也写道,有村妇在半夜看到一个小姑娘赶着一群鹅经过,第二天此地也爆发了天花——无论是“黑衣人”还是“小姑娘”,皆神秘莫测,非凡人可挡。

冥界法治故事:冥府审判与鬼魂报仇 

在千奇百怪解释意外灾难的鬼故事之外,还有一类鬼故事着重描摹鬼界司法的运转规则,重点在于阐明人间的不公与冤仇在阴间是如何消解的,由此鬼类如同承受不公与冤屈的代表,而冥府像是人间最后的审判基地。

《见鬼》
有鬼君 著
东方出版社 2020年

对鬼的审判又是基于什么呢?有鬼君在《见鬼》中写道,冥府的公务系统主要集中与司法部门,除了阎王、判官,下面的官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勤,比如无常、牛头马面,主要负责拘拿生魂;还有一类属于内勤,负责冥簿的记录、修改和审核。冥簿是冥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同大数据,严密记录生前行事,生人不管多么细小的善恶之念或行为都会记录在案,一年三百六十天无一日缺席。冥簿遵守严格保密的制度,宋代《太平广记》记载道,有生人到阴间遇到旧相识在冥府当判官,正好有机会看看冥簿,但也只能看两三年的,其余不能多看。如栾保群说,冥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生人平日善恶,如同人间的人事部门的档案袋、特务机关的黑材料,而这冥簿的统计结果最终决定了“天道福善祸淫” 等等,这也是因果报应法则的体现。

讽刺的是,尽管冥府有如此多的工作人员从事司法工作,如此事无巨细的冥簿记录,还是难免有错判或者遗漏的案件,所以一方面一些鬼魂需要等待平反,冥吏抓错的人得被放回去,死后得以还阳;另一方面,一些鬼魂会自行报仇——鬼魂的怨怒可以历经轮回而不散。清代《里乘》有一则转世投胎的报仇故事,有个商人养了条狗,遇见一个老和尚才知道,这是跟他有前世冤仇的敌人,狗死后还要转世为蛇来报仇,蛇死后怨怒仍然不散,转回到了老和尚身上。

关于鬼魂复仇,有一个专门的类型叫做“附身”。在这一类故事里,人们相信人的身体如同房舍,鬼魂可以反客为主,通过灵魂附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冤屈。清袁枚《子不语》里有一则故事,为皇家园林挑土的一个民工突然精神失常,下跪自陈说自己是死去的某某,为这个民工所害,请求大人为之平反昭雪。有鬼君分析道,这体现了刚性的法律规定与附体抱冤的合体,是阴间与阳间合力主张因果报应法则(《附体的社会学》)。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上,冥府的官员又遵循怎样的管理制度呢?又基于怎样的法治原则呢?《见鬼》一书梳理历代鬼故事,触及的议题有冥府官员的任免升迁(《阎王爷的退休制度》《阎王爷离职记》)、冥府的换届制度(《冥府的换届问题》)、阎王的集体商议制度(《怎样把阎王的权力关在笼子里》),还有抓错判错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地府的问责》)等等。整体而言,有鬼君认为冥府政治建构中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是“道德规范比资源分配具有绝对的优先性”,也即“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不少故事中看出,在冥府做判官不需要多有文化,不识字都行,只要德行好就够了;冥间法律具有弹性,即便冥簿白纸黑字写下了这人该命归西,但还是有可以商讨的空间,甚至有人可以拖拖拉拉从中逃脱宿命。

在官僚体制之外,有鬼君还讲到了阴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他发现阴间的价值观与阳间基本是相通的:阴间的价值观体现在冥府大门的对联(这对联的字样当然是由复阳的士人记录流传下来的)上,诸如“作事未经成死案,入门犹可忘生还”“人鬼只一关,关节一丝不漏;阴阳无二理,理数二字难逃”。有意思的是,虽然已至冥间,这些对联仍与阳间儒家思想关系紧密——可能它们被用于教化来自阳间的凡人,所以仍需强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这一套老规矩。 

与人共处的故事:“打工鬼”和女精怪

鬼类生活在人们当中吗?有鬼君在《见鬼》中提到了一类“生身活鬼”的故事类型,指的是人鬼混杂的奇特状况。比如《夷坚丁志》的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官员退休回乡后发现自家死去的厨子竟然出现在市集里卖烤鸭,这位昔日的厨子还告诉他,不光他自己是鬼,官员家里的奶妈也是鬼,“如今临安城中,十分之三都是鬼,”鬼类扮成和尚、道士或商贩与人日常往来和平相处。《夷坚志补》中也记载了与之类似的官员发现自家奶妈是鬼的事情。有意思的是,这类鬼怪在身份被说穿之后往往会愤愤不平甚至破口大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无恶意,与人和平共处,挣个辛苦钱而已,还要被拆穿。

“生身活鬼”伪装成服务业人士混迹人间,不仅是为了保住饭碗,也是在维护他们劳动的尊严。在《鬼在江湖》中,栾保群也认为,撇去鬼的身份,打工鬼就是离乡背井到城市中讨生活的流民,用他的话说相当于“流动人口”。他们并不比普通人类掌握更多的特异功能,只能日复一日地做小工谋生。更让人备感凄凉的是,有的鬼之所以死后还忙忙碌碌,是为了无依无靠的家中老小。《夷坚丙志》卷七蔡十九郎讲的就是一个去世多年的小吏为考生盗取试卷以贴补家用的故事。栾保群发现,“生身活鬼”“打工鬼”的故事在南宋一代前所未见地多,这是因为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都市的现象。本土居民虽离不开外来者的劳动付出,却将其中许多人想象为非人的鬼类,这可能折射出了人们对外来者的不安与担忧。 

《鬼在江湖》
栾保群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年

有些鬼来到人间是为了打工赚钱,另一些精怪来到人间是为了与人相爱,前者需要争取劳动者的尊严,后者则需要维护情感和尊严。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左江在阅读《聊斋志异》故事时,尤其注重对女性主体的分析,将许多故事颇具新意地解读为“寡妇的命运”“妻子的哀愁”“女子当自强”“精怪的尊严”。

“精怪的尊严”讲的是嫁与人类的精怪一旦受到夫家怀疑,宁愿从苦心经营的家中离去,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在履行人间礼法和妻子职责之外,她执着地保全最后的尊严底线,这样的妖精仿佛是人间家庭中饱受侮辱的女性的对面。

《<聊斋志异>二十讲》
左江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9

《聊斋》里的《阿纤》篇讲的是老鼠精幻化成一位女性,名曰阿纤,进入人类社会,阿纤嫁与三郎,成为一位勤勉持家的妻子,然而却遭遇大伯一家的怀疑和非议,因此与三郎提出,要么与大伯分家,要么离婚。左江赞赏阿纤尊严受到侵犯时清醒而自重的表现,“(阿纤)提出分家的要求,即使这看上去与礼法相悖,与孝悌不符。这样一位聪慧清醒又自尊自重的女子如何不让人欢喜?”作者认为阿纤的遭遇正体现出了凡间女子的被动,只是阿纤身为精怪,有法力保护自己的底线,维护自己的尊严。精怪女子反而可以做成凡间女子所不能做之事,这或许正应了《聊斋·鲁公女》中的一句话:“生有拘谨,死无禁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由鬼界看人间:谁的灾难?谁的正义?谁的尊严?

鬼可以用来解释人,冥界地府的想象也折射出人间的种种现象,尤其是灾难、不公和冤仇。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我们应当如何认识“鬼”和鬼故事?

栾保群在《扪虱谈鬼录》一书中将历代志怪传奇中鬼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细分为“水鬼”“缢鬼”“伥鬼”“僵尸”等等类别,并分析了一些“鬼”在笔记小说中兴起的历史。比方说,把自缢鬼当做厉鬼并编出鬼故事,起源于南宋的《夷坚志》,栾保群认为这与朝廷的治国无能但教化有方、宣传节烈有关。南宋以前自缢人士多出于饥寒所迫、走投无路,而南宋以来缢鬼多是“节烈”的鬼,像是受人奸污而自缢、未婚夫死而自缢、遇兵乱而自缢。在对这些“缢鬼”故事进行分析之后,栾保群指出,人们在无法从道义上指责轻生重义的节烈观之时,只能用鬼故事强调自缢的严重后果:缢鬼不仅相貌惨烈——“吐舌、瞠目、伛颈、披发”,且不能进入轮回转世,要永远凄凉地在冥间游荡。为了阳间的贞烈旌表,“缢鬼”也算是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最近出版的《见鬼》一书里,在“水鬼”“缢鬼”这些传统鬼类之外,作者有鬼君还发现了“文青鬼”——指一代文人秀士溘然长逝之后,做鬼也要与生人交流切磋一番。这一类鬼的代表人物和事迹有,《太平广记》里记载的王弼的鬼与活人陆机深夜谈玄,《幽明录》记载的阮籍之鬼将《广陵散》传授予世人,这样的风流大概也满足了人们对文人骚客往日风流的想象。

我们说鬼读鬼,当然不仅是为满足猎奇,更在于想象中冥界与人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对照。栾保群曾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专访时表示,我们可以从笔记小说里读到鬼的形态和生活,包括鬼与人的交流、恋爱、复仇,以及冥府的情形律法、轮回转世的故事等等。鬼可以用来解释人,冥界地府的想象折射出了人间的种种现象,尤其是人间的灾难、不公和冤仇。从与灾难相关的鬼故事讲起,我们试图梳理和探讨鬼故事是如何解释人类世界的海难、火灾和瘟疫的。

灾难预告:“有鬼一船”与“生魂带索” 

栾保群发现有两种鬼故事类型——“有鬼一船”和“生魂带索”——试图解释自然灾难事故。

“有鬼一船”的类型可以从《夷坚志补》中的一个故事说起:有个男人带着孩子准备在江边渡船,孩子突然又哭又闹不肯上船,两人的行程就被耽误了,后来孩子说他不愿意上船是因为看到“一船人尽是鬼,形状可怖”。之后清代的笔记中也记载过类似的情形,1875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福星号”海轮沉船案中,有曾上船又下船的幸运儿曾目睹船上人皆面貌模糊、不似人类(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在另外一则关于清朝光绪年间海难的笔记记录中,有人曾听见鬼差点数,疑似在查“溺簿”,也就是在盘点即将溺死的人数,此人赶紧上岸,而此船遭遇海难无人幸免(清李庆辰《醉茶志怪》)。

《说魂儿》
栾保群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

“有鬼一船”用“冥簿”“鬼差点数”的细节,来证明海难沉船死伤“皆有定数”,“生魂带索”则可以被视为“有鬼一船”的变体。前面小儿哭闹不要上船的故事,明末有记载说的是小儿看到满船人被绳缚著手足,大人听从“劝告”,免于灾难;在清初的笔记里,又变成了小儿在黄浦江渡口看见“舟中人俱锁颈铐手”,不听话的大人还是登船了,结果船在中途无缘无故翻了,船上多人遇难。

人们似乎试图以“有鬼一船”和“生魂带索”两种故事来解释突发的灾难,突出生死皆有定数的意味,其中“生魂带索”更进一层,冥中的枷锁已经拴住的他们的生魂,毫无生还机会。事实上,“生魂带索”不光被用来解释海难,也延展至了其他灾难。明钱希言《狯园》笔记中有记录,某鱼贩半夜出门趸鱼,撞见三个男人、两个女人还有两个孩子,披枷戴锁在桥边休息,鱼贩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么早就把监狱罪犯放出来了,后来才知道桥边人家着火,死的正是三男两女和两个孩子。栾保群分析道,在大灾难中,凡是在劫难逃的都要先被冥卒戴上铁索,这是一种流行的说法。清闲斋氏《夜谭随录》记载过这样一个奇闻,雍正八年北京大地震前,一个三四岁的小娃跟着爹爹出门去茶馆喝茶,突然大哭大闹说茶馆里喝茶的和卖茶的脖子上都戴有铁索,街上人来人往也多戴锁。

与“有鬼一船”这类灾难之前的噩兆故事相似,栾保群也梳理了“人未死魂先泣”的故事类型,讲述的往往是将死之人的魂魄离体、在坟前或所死之地哭泣。早在唐代《通幽录》中就有记述,一位老妇人路经荒野,看见一位女子在荒丘前哭泣,一个多月之后某户妇人不治身亡,就葬于此处,其死时容貌衣服与老妇所见相同。比起个体生魂哭泣,更灵异的是一群人的生魂一起哭泣。有笔记记载,在大灾难发生多年之前,有人就已经可以听见生魂的哭声,宋《括异志》曾记载夜间巡逻的兵卒常常听见哭泣声,七八年后发生旱灾与瘟疫之时,这哭声被认为是“魄兆之先见”——也就是魂魄先行感应到了灾难,并营造出了凄凉的氛围。  

有鬼君的《有鬼》一书也谈到了大型灾难面前个人命数已定的观点。他指出,与其他鬼(比如缢鬼、溺鬼)相比,疫鬼(瘟疫之鬼)更不讲章法、难以对付。疫鬼敢于对君子圣人下手,且行事诡秘毫无章法,无法用理性规避。《夜谭随录》记录了三更时分有守卫看见黑衣人赶着鸭子通过栅栏,第二天当地就爆发了大规模天花的事件;明代《耳谈》也写道,有村妇在半夜看到一个小姑娘赶着一群鹅经过,第二天此地也爆发了天花——无论是“黑衣人”还是“小姑娘”,皆神秘莫测,非凡人可挡。

冥界法治故事:冥府审判与鬼魂报仇 

在千奇百怪解释意外灾难的鬼故事之外,还有一类鬼故事着重描摹鬼界司法的运转规则,重点在于阐明人间的不公与冤仇在阴间是如何消解的,由此鬼类如同承受不公与冤屈的代表,而冥府像是人间最后的审判基地。

《见鬼》
有鬼君 著
东方出版社 2020年

对鬼的审判又是基于什么呢?有鬼君在《见鬼》中写道,冥府的公务系统主要集中与司法部门,除了阎王、判官,下面的官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勤,比如无常、牛头马面,主要负责拘拿生魂;还有一类属于内勤,负责冥簿的记录、修改和审核。冥簿是冥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同大数据,严密记录生前行事,生人不管多么细小的善恶之念或行为都会记录在案,一年三百六十天无一日缺席。冥簿遵守严格保密的制度,宋代《太平广记》记载道,有生人到阴间遇到旧相识在冥府当判官,正好有机会看看冥簿,但也只能看两三年的,其余不能多看。如栾保群说,冥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生人平日善恶,如同人间的人事部门的档案袋、特务机关的黑材料,而这冥簿的统计结果最终决定了“天道福善祸淫” 等等,这也是因果报应法则的体现。

讽刺的是,尽管冥府有如此多的工作人员从事司法工作,如此事无巨细的冥簿记录,还是难免有错判或者遗漏的案件,所以一方面一些鬼魂需要等待平反,冥吏抓错的人得被放回去,死后得以还阳;另一方面,一些鬼魂会自行报仇——鬼魂的怨怒可以历经轮回而不散。清代《里乘》有一则转世投胎的报仇故事,有个商人养了条狗,遇见一个老和尚才知道,这是跟他有前世冤仇的敌人,狗死后还要转世为蛇来报仇,蛇死后怨怒仍然不散,转回到了老和尚身上。

关于鬼魂复仇,有一个专门的类型叫做“附身”。在这一类故事里,人们相信人的身体如同房舍,鬼魂可以反客为主,通过灵魂附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冤屈。清袁枚《子不语》里有一则故事,为皇家园林挑土的一个民工突然精神失常,下跪自陈说自己是死去的某某,为这个民工所害,请求大人为之平反昭雪。有鬼君分析道,这体现了刚性的法律规定与附体抱冤的合体,是阴间与阳间合力主张因果报应法则(《附体的社会学》)。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上,冥府的官员又遵循怎样的管理制度呢?又基于怎样的法治原则呢?《见鬼》一书梳理历代鬼故事,触及的议题有冥府官员的任免升迁(《阎王爷的退休制度》《阎王爷离职记》)、冥府的换届制度(《冥府的换届问题》)、阎王的集体商议制度(《怎样把阎王的权力关在笼子里》),还有抓错判错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地府的问责》)等等。整体而言,有鬼君认为冥府政治建构中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是“道德规范比资源分配具有绝对的优先性”,也即“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不少故事中看出,在冥府做判官不需要多有文化,不识字都行,只要德行好就够了;冥间法律具有弹性,即便冥簿白纸黑字写下了这人该命归西,但还是有可以商讨的空间,甚至有人可以拖拖拉拉从中逃脱宿命。

在官僚体制之外,有鬼君还讲到了阴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他发现阴间的价值观与阳间基本是相通的:阴间的价值观体现在冥府大门的对联(这对联的字样当然是由复阳的士人记录流传下来的)上,诸如“作事未经成死案,入门犹可忘生还”“人鬼只一关,关节一丝不漏;阴阳无二理,理数二字难逃”。有意思的是,虽然已至冥间,这些对联仍与阳间儒家思想关系紧密——可能它们被用于教化来自阳间的凡人,所以仍需强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这一套老规矩。 

与人共处的故事:“打工鬼”和女精怪

鬼类生活在人们当中吗?有鬼君在《见鬼》中提到了一类“生身活鬼”的故事类型,指的是人鬼混杂的奇特状况。比如《夷坚丁志》的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官员退休回乡后发现自家死去的厨子竟然出现在市集里卖烤鸭,这位昔日的厨子还告诉他,不光他自己是鬼,官员家里的奶妈也是鬼,“如今临安城中,十分之三都是鬼,”鬼类扮成和尚、道士或商贩与人日常往来和平相处。《夷坚志补》中也记载了与之类似的官员发现自家奶妈是鬼的事情。有意思的是,这类鬼怪在身份被说穿之后往往会愤愤不平甚至破口大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无恶意,与人和平共处,挣个辛苦钱而已,还要被拆穿。

“生身活鬼”伪装成服务业人士混迹人间,不仅是为了保住饭碗,也是在维护他们劳动的尊严。在《鬼在江湖》中,栾保群也认为,撇去鬼的身份,打工鬼就是离乡背井到城市中讨生活的流民,用他的话说相当于“流动人口”。他们并不比普通人类掌握更多的特异功能,只能日复一日地做小工谋生。更让人备感凄凉的是,有的鬼之所以死后还忙忙碌碌,是为了无依无靠的家中老小。《夷坚丙志》卷七蔡十九郎讲的就是一个去世多年的小吏为考生盗取试卷以贴补家用的故事。栾保群发现,“生身活鬼”“打工鬼”的故事在南宋一代前所未见地多,这是因为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都市的现象。本土居民虽离不开外来者的劳动付出,却将其中许多人想象为非人的鬼类,这可能折射出了人们对外来者的不安与担忧。 

《鬼在江湖》
栾保群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年

有些鬼来到人间是为了打工赚钱,另一些精怪来到人间是为了与人相爱,前者需要争取劳动者的尊严,后者则需要维护情感和尊严。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左江在阅读《聊斋志异》故事时,尤其注重对女性主体的分析,将许多故事颇具新意地解读为“寡妇的命运”“妻子的哀愁”“女子当自强”“精怪的尊严”。

“精怪的尊严”讲的是嫁与人类的精怪一旦受到夫家怀疑,宁愿从苦心经营的家中离去,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在履行人间礼法和妻子职责之外,她执着地保全最后的尊严底线,这样的妖精仿佛是人间家庭中饱受侮辱的女性的对面。

《<聊斋志异>二十讲》
左江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9

《聊斋》里的《阿纤》篇讲的是老鼠精幻化成一位女性,名曰阿纤,进入人类社会,阿纤嫁与三郎,成为一位勤勉持家的妻子,然而却遭遇大伯一家的怀疑和非议,因此与三郎提出,要么与大伯分家,要么离婚。左江赞赏阿纤尊严受到侵犯时清醒而自重的表现,“(阿纤)提出分家的要求,即使这看上去与礼法相悖,与孝悌不符。这样一位聪慧清醒又自尊自重的女子如何不让人欢喜?”作者认为阿纤的遭遇正体现出了凡间女子的被动,只是阿纤身为精怪,有法力保护自己的底线,维护自己的尊严。精怪女子反而可以做成凡间女子所不能做之事,这或许正应了《聊斋·鲁公女》中的一句话:“生有拘谨,死无禁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