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粮成为世界酒业巨头的大计划启动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粮成为世界酒业巨头的大计划启动了

跟法国西勒酒业等国外知名酒企和本土企业山东景芝酒业携手,中粮进一步整合酒业上游品牌和下游渠道。

图片来源:CFP

在确立成为世界酒业巨头的目标后,中粮踏出了实践该愿景的第一步。

10月28日,中粮名庄荟国际酒业有限公司在南京宣告成立,并一口气与四家酒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整合上游品牌和下游渠道。

签约的四家合作伙伴包括三家国外酒企,西班牙“酒王”菲斯特、澳大利亚葡萄酒领先品牌奔富和德国第二大啤酒集团碧特博格,及中国本土企业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拓展下游渠道,中粮进口酒事业部还与山东景芝联手成立了斐王名庄荟(山东)有限公司,山东景芝持股65%为控股方,中粮占股35%。景芝是山东知名地产白酒企业,由于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经销商有多元化经营的诉求,而中粮名庄荟也希望利用景芝在山东地区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成熟销售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

前一天,中粮进口酒事业部还联合经销商合作伙伴,与来自法国的西勒酒业成立了中粮骐麟联合酒业(天津)有限公司。其中中粮持股45%,西勒酒业占股15%,约20个经销商股东共持有剩余40%的股份。

上述合作都是基于10月初中粮宣布“中粮酒业板块的目标是瞄准美国星座那样的世界酒业巨头”规划后的具体行动。

中粮集团自2008年起涉足进口酒业务,2014年1月将进口酒业务从中粮酒业分拆出来,正式成立进口酒事业部,独立运营中粮集团旗下海外酒庄和进口酒业务,与长城葡萄酒平行运作,二者均归属于中粮集团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食品旗下。

中粮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分析称,目前中国的进口酒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行业格局也随之呈现出集中化趋势。以往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和进口啤酒的品牌认知比较弱,不知道如何挑选品牌,也导致进口酒溢价虚高。而中粮试图发挥集团品牌和渠道优势,为优质进口酒品牌背书,以改变国内行业“多杂乱”的野蛮生长状态。

近期国内进口葡萄酒复苏迹象明显。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15年1-6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2.59亿升,同比增长42.6%;进口金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葡萄酒进口量同比大增54.9%。

另一方面,进口啤酒也呈现出增长潜力。中国是啤酒消费大国,目前国产啤酒业绩不振,进口啤酒则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占国内份额约1%。李士祎估计,如果进口啤酒品牌得到国内大企业在市场和渠道上的帮助,很容易引发爆炸式增长,整体至少还有五倍左右的增长空间。而开发进口啤酒业务,有助于经销商平衡季节因素带来的销售波动,这种产品组合与渠道开发的目标是相符的。

目前中粮名庄荟已经覆盖12个主产国的36个产区,进口50多个葡萄酒品牌和世界级名庄酒,SKU数量达到406个;合作德国啤酒品牌3个,SKU超过10个。

随着进口酒的普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特别是国外企业严格的预付款机制和较长的运输物流期,让小公司承受很大资金压力。投资分析公司海纳机构的总经理吕咸逊分析,下一阶段大批较小的进口酒经销商将退出市场,快速增长的进口酒行业将进一步集中化。大的商业品牌和“小而美”的特色酒庄品牌,将成为进口酒中的翘楚。

李士祎透露,目前中粮进口酒重点推广面向大众的平价产品,单价58到200元左右的进口葡萄酒和单价7到12元左右的进口啤酒将是布局重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粮集团

2.3k
  • 李国强任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 中粮科工董事长姚专被查,曾推动“粮油装备第一股”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粮成为世界酒业巨头的大计划启动了

跟法国西勒酒业等国外知名酒企和本土企业山东景芝酒业携手,中粮进一步整合酒业上游品牌和下游渠道。

图片来源:CFP

在确立成为世界酒业巨头的目标后,中粮踏出了实践该愿景的第一步。

10月28日,中粮名庄荟国际酒业有限公司在南京宣告成立,并一口气与四家酒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整合上游品牌和下游渠道。

签约的四家合作伙伴包括三家国外酒企,西班牙“酒王”菲斯特、澳大利亚葡萄酒领先品牌奔富和德国第二大啤酒集团碧特博格,及中国本土企业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拓展下游渠道,中粮进口酒事业部还与山东景芝联手成立了斐王名庄荟(山东)有限公司,山东景芝持股65%为控股方,中粮占股35%。景芝是山东知名地产白酒企业,由于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经销商有多元化经营的诉求,而中粮名庄荟也希望利用景芝在山东地区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成熟销售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

前一天,中粮进口酒事业部还联合经销商合作伙伴,与来自法国的西勒酒业成立了中粮骐麟联合酒业(天津)有限公司。其中中粮持股45%,西勒酒业占股15%,约20个经销商股东共持有剩余40%的股份。

上述合作都是基于10月初中粮宣布“中粮酒业板块的目标是瞄准美国星座那样的世界酒业巨头”规划后的具体行动。

中粮集团自2008年起涉足进口酒业务,2014年1月将进口酒业务从中粮酒业分拆出来,正式成立进口酒事业部,独立运营中粮集团旗下海外酒庄和进口酒业务,与长城葡萄酒平行运作,二者均归属于中粮集团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食品旗下。

中粮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分析称,目前中国的进口酒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行业格局也随之呈现出集中化趋势。以往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和进口啤酒的品牌认知比较弱,不知道如何挑选品牌,也导致进口酒溢价虚高。而中粮试图发挥集团品牌和渠道优势,为优质进口酒品牌背书,以改变国内行业“多杂乱”的野蛮生长状态。

近期国内进口葡萄酒复苏迹象明显。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15年1-6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2.59亿升,同比增长42.6%;进口金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葡萄酒进口量同比大增54.9%。

另一方面,进口啤酒也呈现出增长潜力。中国是啤酒消费大国,目前国产啤酒业绩不振,进口啤酒则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占国内份额约1%。李士祎估计,如果进口啤酒品牌得到国内大企业在市场和渠道上的帮助,很容易引发爆炸式增长,整体至少还有五倍左右的增长空间。而开发进口啤酒业务,有助于经销商平衡季节因素带来的销售波动,这种产品组合与渠道开发的目标是相符的。

目前中粮名庄荟已经覆盖12个主产国的36个产区,进口50多个葡萄酒品牌和世界级名庄酒,SKU数量达到406个;合作德国啤酒品牌3个,SKU超过10个。

随着进口酒的普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特别是国外企业严格的预付款机制和较长的运输物流期,让小公司承受很大资金压力。投资分析公司海纳机构的总经理吕咸逊分析,下一阶段大批较小的进口酒经销商将退出市场,快速增长的进口酒行业将进一步集中化。大的商业品牌和“小而美”的特色酒庄品牌,将成为进口酒中的翘楚。

李士祎透露,目前中粮进口酒重点推广面向大众的平价产品,单价58到200元左右的进口葡萄酒和单价7到12元左右的进口啤酒将是布局重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