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幸咖啡全面崩盘:造假22亿占前三季度营收75%,中概股或遭信任风暴席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幸咖啡全面崩盘:造假22亿占前三季度营收75%,中概股或遭信任风暴席卷

瑞幸咖啡此次造假事件,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信任风暴将会席卷包括美股、港股的中国上市公司。

文|洞察IPO  林洛栩

瑞幸咖啡(LK. US)的雷,最终还是炸了。

COO捏造交易22亿 盘前跌超85%

4月2日,瑞幸咖啡公布内部调查结果,公告显示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22亿元。

瑞幸咖啡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监督内部调查,并正在评估不当行为对其财务报表的整体财务影响。

特殊委员会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

因此,投资者不应再依赖公司以前的财务报表和截至9月30日的9个月的收益发布,2019年以及从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两个季度,包括先前对2019年第四季度产品净收入的指导,以及与这些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其他信息。调查正在进行中,公司将继续评估其先前发布的财务状况和做出其他可能调整。

首席运营官刘健及其下属工作人员捏造交易数据。瑞幸咖啡CEO钱治亚、COO刘健和高级副总裁郭谨一三人均出自神州系。

其中,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正是神州优车集团原COO,同为首席运营官,各种关窍恐早已熟知。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瑞幸咖啡的CFO。2019年1月7日,宣布任命Reinout Schakel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向CEO钱治亚汇报。

其曾担任香港渣打银行执行董事一职,并于瑞士信贷及普华永道任职多年,拥有超过十年的股权、债务融资以及并购业务经验。

短短4个月,便带领成立18个月的瑞幸咖啡成功上市。

2020年1月31日,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称收到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匿名报告,浑水认为报告内容属实,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了这份做空报告。

报告认为,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夸大门店的每日订单量、每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每件商品的净售价,从而营造出单店盈利的假象。又通过夸大广告支出,虚报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来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

该报告中数据来源于92个全职和1400多名兼职调查员,收集了25000多张瑞幸咖啡小票,录制了11260小时视频,并收录了大量内部微信聊天记录,最终成功记录了981个店铺日的客流量,覆盖了620家店铺100%的营业时间。

在实际情况中,商店层面的损失高达24.7%-28%。不包括免费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为上市价格的46%,而不是管理层声称的55%。

并且,调查人员发现,瑞幸每件商品的平均售价是9.97元,但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字是11.2元。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售价是假的。

2月3日晚,瑞幸咖啡对于浑水在1月31日公开的匿名报告做出回应,否认了所有指控,称该报告由某一可能以此牟利的做空机构公开,并表示其论证方式存在缺陷,包含的所谓证据无确凿事实依据,且报告中的指控均基于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2月4日,中金公司曾公开发表题为《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证据》的瑞幸咖啡的研究报告。

即便做出澄清,也未能阻止瑞幸咖啡股价下跌。做空报告发出的1月31日,瑞幸咖啡股价便重挫10.74%,至32.49美元。此后便持续振荡下跌,至4月1日收盘,股价为26.20美元。

北京时间4月2日,美国媒体便爆出,美国多家律所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

在集体诉讼之后,22亿元虚假交易调查结果,直接将瑞幸咖啡股价打至谷底,盘前下跌81.29%,至4.90美元,盘前最高跌幅一度超85%。

前三季度营收29亿 解禁后股价飙升

不得不说,瑞幸咖啡此次造假事件,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信任风暴将会席卷包括美股、港股的中国上市公司。

22亿元的虚假捏造,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看瑞幸咖啡的财务报告,截至目前2019年前三季报告。

2019年Q1,瑞幸咖啡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2019年Q2,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2019年Q3,实现营业收入15.52亿元。

三个季度,合计营业收入为29.29亿元,22亿元的捏造销售数据,占比高达75.11%。可想而知,后果如何。

而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净亏损为17.65亿元。

瑞幸咖啡,一直以“流血”方式进行扩张,2017年收入25万元,亏损5620万元;2018年收入猛增至8.4亿元,净亏损更是达16.19亿元。

虽然,2019年依旧亏损,但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0%,产品净收入同比增长558%,累计交易客户数同比增413%,季月均销售产品数同比上浮470%,燃爆了市场。

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两个月的时间里,瑞幸咖啡股价从18.99美元攀升至股价最高点50.02美元,一派祥和。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披露的时间节点,正好是禁售期结束,甚至媒体有口径称,“瑞幸咖啡在大考中凭借自身实力迎来解禁日的股价上扬”。

资本玩家陨落 大批机构折戟

众所周知,瑞幸咖啡一直是顶级资本玩家,融资玩得贼溜,财报也自是做的完美且滴水不漏。

浑水报告中称,数据显示,瑞幸将2019年第三季度在分众传媒(002027. SZ)的广告支出多报了158%,从而将门店营业利润夸大了3.97亿元。

一份名为《尘光研究关于瑞幸咖啡重大财务数据造假和业务数据造假的研究报告》,也于2020年2月5日曝出,直指瑞幸咖啡的财务数据造假。

在上市之前,瑞幸咖啡共实施三轮融资:2018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2018年12月12日,宣布完成2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2019年4月18日,宣布完成了1.5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9亿美元。

A轮B轮融资,都是老面孔,均包括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而B+轮融资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而贝莱德曾为星巴克的最大主动投资者及前三大股东之一。

从其招股书上看,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持股比例为30.53%,CEO钱治亚占股19.68%,黎辉(大钲资本)占股11.90%,刘二海(愉悦资本)占股6.75%。

根据2月14日SEC披露瑞幸咖啡最新持股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陆正耀、郭丽春夫妇持股占比23.9%,第二大股东钱治亚持股占比15.4%,股权稀释。

2020年2月7日,新进股东路易达孚持股占比2.1%。

最新的机构持股显示,全球最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Capital Research GlobalInvestors持股比例为3.14%,孤松资本(Lone Pine Capital)持股比例2.52%。

曾想对标星巴克的瑞幸咖啡,砸了自己的脚,也坑了战略及财务投资者。

4月2日美股开盘后,瑞幸咖啡经过8次熔断临停。截至北京时间23点15分,股价报7.88美元,下跌69.94%,换手率达413.4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瑞幸咖啡

2.9k
  • 瑞幸咖啡2024年收入344.75亿创新高,股价大涨7.82%
  • “营商环境8.0”覆盖企业琐碎需求,瑞幸第一个受益 | “营”在上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幸咖啡全面崩盘:造假22亿占前三季度营收75%,中概股或遭信任风暴席卷

瑞幸咖啡此次造假事件,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信任风暴将会席卷包括美股、港股的中国上市公司。

文|洞察IPO  林洛栩

瑞幸咖啡(LK. US)的雷,最终还是炸了。

COO捏造交易22亿 盘前跌超85%

4月2日,瑞幸咖啡公布内部调查结果,公告显示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22亿元。

瑞幸咖啡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监督内部调查,并正在评估不当行为对其财务报表的整体财务影响。

特殊委员会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

因此,投资者不应再依赖公司以前的财务报表和截至9月30日的9个月的收益发布,2019年以及从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两个季度,包括先前对2019年第四季度产品净收入的指导,以及与这些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其他信息。调查正在进行中,公司将继续评估其先前发布的财务状况和做出其他可能调整。

首席运营官刘健及其下属工作人员捏造交易数据。瑞幸咖啡CEO钱治亚、COO刘健和高级副总裁郭谨一三人均出自神州系。

其中,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正是神州优车集团原COO,同为首席运营官,各种关窍恐早已熟知。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瑞幸咖啡的CFO。2019年1月7日,宣布任命Reinout Schakel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向CEO钱治亚汇报。

其曾担任香港渣打银行执行董事一职,并于瑞士信贷及普华永道任职多年,拥有超过十年的股权、债务融资以及并购业务经验。

短短4个月,便带领成立18个月的瑞幸咖啡成功上市。

2020年1月31日,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称收到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匿名报告,浑水认为报告内容属实,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了这份做空报告。

报告认为,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夸大门店的每日订单量、每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每件商品的净售价,从而营造出单店盈利的假象。又通过夸大广告支出,虚报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来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

该报告中数据来源于92个全职和1400多名兼职调查员,收集了25000多张瑞幸咖啡小票,录制了11260小时视频,并收录了大量内部微信聊天记录,最终成功记录了981个店铺日的客流量,覆盖了620家店铺100%的营业时间。

在实际情况中,商店层面的损失高达24.7%-28%。不包括免费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为上市价格的46%,而不是管理层声称的55%。

并且,调查人员发现,瑞幸每件商品的平均售价是9.97元,但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字是11.2元。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售价是假的。

2月3日晚,瑞幸咖啡对于浑水在1月31日公开的匿名报告做出回应,否认了所有指控,称该报告由某一可能以此牟利的做空机构公开,并表示其论证方式存在缺陷,包含的所谓证据无确凿事实依据,且报告中的指控均基于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2月4日,中金公司曾公开发表题为《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证据》的瑞幸咖啡的研究报告。

即便做出澄清,也未能阻止瑞幸咖啡股价下跌。做空报告发出的1月31日,瑞幸咖啡股价便重挫10.74%,至32.49美元。此后便持续振荡下跌,至4月1日收盘,股价为26.20美元。

北京时间4月2日,美国媒体便爆出,美国多家律所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

在集体诉讼之后,22亿元虚假交易调查结果,直接将瑞幸咖啡股价打至谷底,盘前下跌81.29%,至4.90美元,盘前最高跌幅一度超85%。

前三季度营收29亿 解禁后股价飙升

不得不说,瑞幸咖啡此次造假事件,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信任风暴将会席卷包括美股、港股的中国上市公司。

22亿元的虚假捏造,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看瑞幸咖啡的财务报告,截至目前2019年前三季报告。

2019年Q1,瑞幸咖啡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2019年Q2,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2019年Q3,实现营业收入15.52亿元。

三个季度,合计营业收入为29.29亿元,22亿元的捏造销售数据,占比高达75.11%。可想而知,后果如何。

而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净亏损为17.65亿元。

瑞幸咖啡,一直以“流血”方式进行扩张,2017年收入25万元,亏损5620万元;2018年收入猛增至8.4亿元,净亏损更是达16.19亿元。

虽然,2019年依旧亏损,但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0%,产品净收入同比增长558%,累计交易客户数同比增413%,季月均销售产品数同比上浮470%,燃爆了市场。

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两个月的时间里,瑞幸咖啡股价从18.99美元攀升至股价最高点50.02美元,一派祥和。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披露的时间节点,正好是禁售期结束,甚至媒体有口径称,“瑞幸咖啡在大考中凭借自身实力迎来解禁日的股价上扬”。

资本玩家陨落 大批机构折戟

众所周知,瑞幸咖啡一直是顶级资本玩家,融资玩得贼溜,财报也自是做的完美且滴水不漏。

浑水报告中称,数据显示,瑞幸将2019年第三季度在分众传媒(002027. SZ)的广告支出多报了158%,从而将门店营业利润夸大了3.97亿元。

一份名为《尘光研究关于瑞幸咖啡重大财务数据造假和业务数据造假的研究报告》,也于2020年2月5日曝出,直指瑞幸咖啡的财务数据造假。

在上市之前,瑞幸咖啡共实施三轮融资:2018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2018年12月12日,宣布完成2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2019年4月18日,宣布完成了1.5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9亿美元。

A轮B轮融资,都是老面孔,均包括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而B+轮融资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而贝莱德曾为星巴克的最大主动投资者及前三大股东之一。

从其招股书上看,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持股比例为30.53%,CEO钱治亚占股19.68%,黎辉(大钲资本)占股11.90%,刘二海(愉悦资本)占股6.75%。

根据2月14日SEC披露瑞幸咖啡最新持股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陆正耀、郭丽春夫妇持股占比23.9%,第二大股东钱治亚持股占比15.4%,股权稀释。

2020年2月7日,新进股东路易达孚持股占比2.1%。

最新的机构持股显示,全球最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Capital Research GlobalInvestors持股比例为3.14%,孤松资本(Lone Pine Capital)持股比例2.52%。

曾想对标星巴克的瑞幸咖啡,砸了自己的脚,也坑了战略及财务投资者。

4月2日美股开盘后,瑞幸咖啡经过8次熔断临停。截至北京时间23点15分,股价报7.88美元,下跌69.94%,换手率达413.4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