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筛选出170只至少有10位分析师评级的A股,所有评级为“买入”的满分个股只有16只。美的集团(000333.SZ)是这16只股票中的佼佼者,包括摩根大通本月给与的“增持”初始评级在内,共有20位分析师给出一致意见。分析师们预测,这家中国市值最大的家电企业在2015年-2017年每股收益的年均增幅超过15%。
在“互联网+”时代,分析师们或许看好的是美的集团的智能战略。去年美的集团宣布,计划将由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一家智能家居创造商。美的先是与小米结盟,推动智能家居,上市智能产品80多款;再是推动电商物流,改造安得物流。今年,美的大力布局智能战略,对外合作拓展智能家电平台,服务器领域和华为合作,云存储和云计算领域和阿里巴巴合作。此外,今年8月与安川电机合资,进入机器人产业。
考虑到美的O2O、“双智”战略转型推进良好,国泰君安的分析师曾婵给予“增持”评级,给出目标价39.4元,对应2016年12倍PE,这个价格相比10月30日收盘价28.01元有40%的上涨空间。
公告显示,美的集团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20.33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12亿元,同比增长23%;每股收益2.6元,同比增长22.64%;毛利率26.27%,同比增长0.97%。
今年家电行业库存高,整个行业负面因素较多,美的集团同样遭到空调库存的压力。在去库存背景下,其空调业务收入明显下滑,主要是冰箱洗衣机的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根据中怡康统计,今年1-9月,洗衣机、冰箱整体市场零售量分别同比降低2.0%和7.2%,美的洗衣机、冰箱逆市增长,其零售量同比增长40.5%和6.1%。
为了应对高库存,今年上半年空调企业纷纷掀起了促销大战。除了开打价格战之外,美的集团还选择了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先是与阿里联合推出智能空调“小云”,再到与小米联姻的智能空调“i青春”。据三季报显示,美的集团前三季度存货下降43%,为2013年整体上市后的最低水平。
在家电需求走弱+去库存的背景下,美的集这两年来,一直保持净利润增长,实属不易。据东方财富显示,在家电行业个股盈利预测中,美的集团明显被看好,排名第二,高于青岛海尔(600690.SH)、格力电器(000651.SZ)、TCL集团(000100.SZ)等知名公司。但作为中国家电圈最大的两家公司,格力和美的实力相当,二者把持着中国空调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为何分析师们纷纷看好美的而非格力呢?
美的集团去年首次入榜中国500强,就已取代格力成家电状元,今年美的仍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名。此外,去年8月,美的集团以927亿市值首次超越格力电器。如今,美的仍高出格力近100亿市值。
在家用空调都出现销售瓶颈时,格力的营销重点往中央空调转移,美的则一直坚持“多元化”发展。除空调外还拥有冰箱、洗衣机、生活电器等品类,且都有所盈利。虽然格力手机被委以智能家居入口重任,但格力以手机为代表的多元化,依然遭到市场的质疑。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格力主营业务不振,多元化的业务却还一个都没培育起来。
此外,从业绩整体来说,美的增长较稳定。一方面,美的每一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高过格力,而格力近来的增速明显减缓。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美的营收比格力多出312.6亿,美的营收同比增长6.7%,而格力却同比下降13.4%。瑞银证券的分析师廖欣宇据此给予美的“买入”评级,认为美的集团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其股价相对应约9倍的2015年市盈率,未来目标价则高看到46元。
在彭博这张分析师评级榜单上,有10位分析师给予美的集团12个月的平均目标价高达40.28元,这意味着他们看好该股未来一年能涨47%。
此外,美的三季报还显示,证金、汇金合计在美的集团持股占比6.62%,为美的集团第三大股东。招商证券首席家电分析师纪敏认为,“国家队”长线资金的支持将更加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提升公司价值。
虽然美的大受分析师欢迎,投资者却热情不高。截至10月29日收盘,美的集团今年股价仅上涨5.9%,略微超过上证指数4.57%的涨幅。美的估值在分析师评级的“满分”榜单上,排名倒数第二,12个月预测市盈率只有8.3倍,是伊莱克斯的一半不到、惠而浦(美国)的3/4。一般来说,投资者往往更看好市值较小、成长潜力较大的个股,美的集团市值在同行业里最高的,这可能使得一些投资者望而生畏。但无论如何,这不会改变美的集团是一只被低估的“新经济”潜力股的事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