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 年均损失耕地百万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 年均损失耕地百万亩

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

图片来源:CFP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则》),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

《规划》综合分析了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提出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实施预防保护,促进自然修复,扩大保护林草植被覆盖,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全面预防水土流失,重点突出重要水源地、重要江河源头区、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

二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侵蚀沟及崩岗的综合整治,重点突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地区,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以及侵蚀沟相对密集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三是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水土流失依然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可以说,我们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显示,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黄土高原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1厘米以上,东北黑土地变薄,一些地方的黑土层流失殆尽。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

刘震说,水土流失是当前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大规模开发建设是导致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防治水土流失,涉及各地、各部门方方面面工作,需要整体部署、分区防治、合理布局,亟须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规划。

为此,2011年5月,按照《水土保持法》有关要求,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历经4年,编制完成这个国家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

刘震介绍,规划确定,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在所有陆地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对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实施重点预防,严格管制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在水土流失地区,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要水源地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对坡耕地集中区及侵蚀沟密集区开展专项综合治理。

《规划》还明确,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面预防保护,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8亿吨;到2030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吨。

刘震称,《规划》还明确,建立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监测评价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同时,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动态监控全覆盖,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体系。这意味着,今后谁触碰水保生态“红线”,将被严格追究责任。

《规划》划分了23个国家级重点预防区和17个重点治理区,注重自然恢复,分类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 年均损失耕地百万亩

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

图片来源:CFP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则》),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

《规划》综合分析了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提出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实施预防保护,促进自然修复,扩大保护林草植被覆盖,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全面预防水土流失,重点突出重要水源地、重要江河源头区、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

二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侵蚀沟及崩岗的综合整治,重点突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地区,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以及侵蚀沟相对密集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三是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水土流失依然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可以说,我们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显示,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黄土高原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1厘米以上,东北黑土地变薄,一些地方的黑土层流失殆尽。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

刘震说,水土流失是当前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大规模开发建设是导致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防治水土流失,涉及各地、各部门方方面面工作,需要整体部署、分区防治、合理布局,亟须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规划。

为此,2011年5月,按照《水土保持法》有关要求,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历经4年,编制完成这个国家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

刘震介绍,规划确定,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在所有陆地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对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实施重点预防,严格管制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在水土流失地区,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要水源地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对坡耕地集中区及侵蚀沟密集区开展专项综合治理。

《规划》还明确,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面预防保护,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8亿吨;到2030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吨。

刘震称,《规划》还明确,建立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监测评价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同时,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动态监控全覆盖,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体系。这意味着,今后谁触碰水保生态“红线”,将被严格追究责任。

《规划》划分了23个国家级重点预防区和17个重点治理区,注重自然恢复,分类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