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杀死伊芙》第二季:依然变态,还是好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杀死伊芙》第二季:依然变态,还是好爱

一个职业杀手,一个政府特工,猫和老鼠的游戏观众百吃不腻。况且这还不是一对传统意义里的猫和老鼠。

文|剧王

《杀死伊芙》的两位女主角是近几年来,影视剧里个人风格格外鲜明的两位女主角。

凭借前两季,两位女演员也分别拿到金球奖和艾美奖电视剧类最佳女主角奖项。

自然,与演员实力相匹配的,是前两季相当不错的评分。

《杀死伊芙》的看点在哪里?

喜欢它的人用一个词简单概括,是变态。杀手Villanelle甚至直接被亲昵称呼为“小变态”。

作为一个职业杀手,杀人手法却次次不走寻常路。

扮作路人路过目标,不经意间划破对方大腿血管;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某家店的橱窗里,当众表演调教杀人;夜店舞池里,趁着人潮涌动,野兽一样瞄准目标一刀抹脖。

这是她的职业,看的人本该看到的是她的专业和敬业。

但这个小变态让人看到的是,血腥之下她的快感。

杀戮和纯真在此角色上交织,生猛得让人观之难忘。

但如果仅仅是变态,不足以让观众对它的热情长线维持。

《杀死伊芙》的力量更在于两位女主角的博弈。

一个职业杀手,一个政府特工,猫和老鼠的游戏观众百吃不腻。况且这还不是一对传统意义里的猫和老鼠。

变态的杀手能持刀到追查自己的特工家里,只求能一起吃顿饭;甚至能偷偷买好合适的裙子和口红送给对方;第一季结尾特工捅了杀手一刀,第二季结尾就是杀手对特工开了一枪,势均力敌始终纠缠。

表面上是敌对关系,实际上却是越来越浓烈的惺惺相惜和自我映照。

这种别样的人物关系配合暴力与血腥食用,播出平台第三季刚开播就宣布已经续订第四季,就算它变态吧,可是我依然好爱——

《杀死伊芙第三季》

话不多说,简单用刚播的第一集来说说第三季观感吧。

强悍。

是依然强悍。

上季结尾和Eve未达成共识再次暴走,拔枪开枪。

Eve到底死没死?Villanelle痛下杀手,还和自己的上级彻底谈崩,本季到底何去何从?

担心吗?我很担心。

然而,本季开头就是Villanelle结婚了。

和一个白富美。

航拍镜头才能隐约看到花园全貌的豪华庄园,婚礼在阳光充沛的午后举行,阳光房里满是鲜花,新娘一脸幸福讲述和自己伴侣的相识过程,泪水里都是爱意。

镜头一转,哦豁,另一位是我们小变态。

还是那么生猛地好看,举着酒杯煞有其事配合新娘的美好回忆。

她怎么如此正统如此乖?不应该。

不忙,你看,依然是我们时刻戏谑的小变态。

不讲多爱自己的新娘,讲她的财富,庄园和美貌。

满座尴尬。

还有更尴尬的。

切蛋糕环节,不明中年女郎现身,小变态彻底原型毕露,凶悍地扑上去缠打起来,场面一度混乱。

接下来,开着一辆叮铃咣啷的车,抛下新婚新娘,头发潦草嘴角带血,嘿,强悍的小变态这才叫回来了。

本季开头还是一如既往两线并行。

延续上一季结尾二人的矛盾,没死成的Eve在维持自己低调的普通人生活,而小变态注定离正统太远,与血腥为伍才是她的底色。

被训练她进入行业的老师找到,杀手事业继续。

因为是第一集,一切伏笔和基调都在此集定下。

婚礼上的一场闹剧是小变态在本季的定调,而对关键词强悍的完成,还是由她写就。

急于回到祖国的老师接下了组织的任务:说服小变态接单,解决一位政治策动者。

来看这对师徒的交流方式。

讲条件是言辞上的简单明了:我再问一遍。

意见相悖不是好说好量,是默契十足猝不及防的掐脖。

偏偏如此“短兵相接”,还真的能谈就一桩买卖——小变态接单了。

于是请欣赏本季小变态的第一次杀人现场。

又是利落的乔装打扮,不论扮成什么样,脸蛋总大喇喇露在外面,一种坦荡明亮的杀意。

假扮送货员到达目的地,对对方的质疑回复得理直气壮,顺手把门关上指示牌翻转过来。

动手前还要熟稔地聊天,从你家祖父聊到我家祖父。

在对方表达善意的时候也毫不心软,手脚麻利动手,又是一场干净利落的谋杀。

熟悉小变态的人也知道,她杀人不为完成任务,或娱乐自己,或嘲讽他人,总要带点私人的情绪进去才觉得有味。

这次也是。

二次反差后还不算,还要用老师曾经的手法来一次。

利用外物击打目标脑袋之后,还要用粉末堵着对方口鼻。这是她老师引起为傲的一场自创性手法,在她绵延夸耀过无人能超越。

小变态不服,就是要超越她。

老师当年用的白色石灰粉,而她用艳红色的香料,场面一时充斥浓烈艳色,说超过其老师也不为过。

这场完美谋杀基本为本季的强悍定调。

再看另一个关键词,蛰伏。

通过几位角色的碎片信息拼凑,我们知道被枪击后的Eve没有死。

她的世界处在重建前的阶段。

在英格兰某韩国人生活的区域低调生活,于一家韩餐馆的后厨做些杂役。下班后去超市采购大量速食品,住在凌乱的单身公寓。

离开特工工作岗位,仅仅只有一位前同事偶尔探望,以及提重物时隐隐作痛的枪击伤相伴左右。

我们都知道这种偏抑郁的状态是小变态造成的。

她杀死Eve前夫的情人,让可怜的男人精神错乱至今无法和Eve和平对话。更是直接带给Eve身体伤害,破坏杀手组织和特工局的灰色合作,导致Eve工作无法存续,更使得特工方面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新到任的负责人对Carolyn实施全方位打击,观众在前两季里建立起的局面认知在本季第一集全都被推翻。

除了依然嚣张的小变态,一切都在蛰伏状态。

而打破这种暗流涌动的局面,还要靠这对猫鼠。

契机已然出现,Eve前同事也就是现在唯一的朋友kenny被杀害,死在了Eve眼前。

什么人?为什么?和小变态又有什么关系?

熟悉的节奏即将上演,依然是《杀死伊芙》的味道。

最后,在本季正式开播第一周,作为《杀死伊芙》忠实观众之一,还是想要再次说说对它的喜欢。

打着“惊悚”、“犯罪”标签的《杀死伊芙》,在第一季开播之时,关注度其实并不大。

很大的原因我认为不仅在于两位主演彼时还不算一线阵容,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双女主的设定使得一部分观众对她们是否能出色完成“惊悚”、“犯罪”是存疑的。

结果如大家所见,高分高口碑,以及其捧回的包括编剧、表演在内的奖杯,足以证明它的精彩。

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还是要为这个双女主的设定拍手称赞。

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鲜明标签的当下,《杀死伊芙》靠轻飘飘的笔触完成了两个女性角色。

女性能狡黠可爱如小变态,也能狂放暴躁如小变态;当然能睿智冷静如Eve,也可阴暗抑郁如Eve。

不靠某种特质定义女性乃至一个人,才是写活一个人的基本标准。

只要它一如以往如此有温度,它就值得被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杀死伊芙》第二季:依然变态,还是好爱

一个职业杀手,一个政府特工,猫和老鼠的游戏观众百吃不腻。况且这还不是一对传统意义里的猫和老鼠。

文|剧王

《杀死伊芙》的两位女主角是近几年来,影视剧里个人风格格外鲜明的两位女主角。

凭借前两季,两位女演员也分别拿到金球奖和艾美奖电视剧类最佳女主角奖项。

自然,与演员实力相匹配的,是前两季相当不错的评分。

《杀死伊芙》的看点在哪里?

喜欢它的人用一个词简单概括,是变态。杀手Villanelle甚至直接被亲昵称呼为“小变态”。

作为一个职业杀手,杀人手法却次次不走寻常路。

扮作路人路过目标,不经意间划破对方大腿血管;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某家店的橱窗里,当众表演调教杀人;夜店舞池里,趁着人潮涌动,野兽一样瞄准目标一刀抹脖。

这是她的职业,看的人本该看到的是她的专业和敬业。

但这个小变态让人看到的是,血腥之下她的快感。

杀戮和纯真在此角色上交织,生猛得让人观之难忘。

但如果仅仅是变态,不足以让观众对它的热情长线维持。

《杀死伊芙》的力量更在于两位女主角的博弈。

一个职业杀手,一个政府特工,猫和老鼠的游戏观众百吃不腻。况且这还不是一对传统意义里的猫和老鼠。

变态的杀手能持刀到追查自己的特工家里,只求能一起吃顿饭;甚至能偷偷买好合适的裙子和口红送给对方;第一季结尾特工捅了杀手一刀,第二季结尾就是杀手对特工开了一枪,势均力敌始终纠缠。

表面上是敌对关系,实际上却是越来越浓烈的惺惺相惜和自我映照。

这种别样的人物关系配合暴力与血腥食用,播出平台第三季刚开播就宣布已经续订第四季,就算它变态吧,可是我依然好爱——

《杀死伊芙第三季》

话不多说,简单用刚播的第一集来说说第三季观感吧。

强悍。

是依然强悍。

上季结尾和Eve未达成共识再次暴走,拔枪开枪。

Eve到底死没死?Villanelle痛下杀手,还和自己的上级彻底谈崩,本季到底何去何从?

担心吗?我很担心。

然而,本季开头就是Villanelle结婚了。

和一个白富美。

航拍镜头才能隐约看到花园全貌的豪华庄园,婚礼在阳光充沛的午后举行,阳光房里满是鲜花,新娘一脸幸福讲述和自己伴侣的相识过程,泪水里都是爱意。

镜头一转,哦豁,另一位是我们小变态。

还是那么生猛地好看,举着酒杯煞有其事配合新娘的美好回忆。

她怎么如此正统如此乖?不应该。

不忙,你看,依然是我们时刻戏谑的小变态。

不讲多爱自己的新娘,讲她的财富,庄园和美貌。

满座尴尬。

还有更尴尬的。

切蛋糕环节,不明中年女郎现身,小变态彻底原型毕露,凶悍地扑上去缠打起来,场面一度混乱。

接下来,开着一辆叮铃咣啷的车,抛下新婚新娘,头发潦草嘴角带血,嘿,强悍的小变态这才叫回来了。

本季开头还是一如既往两线并行。

延续上一季结尾二人的矛盾,没死成的Eve在维持自己低调的普通人生活,而小变态注定离正统太远,与血腥为伍才是她的底色。

被训练她进入行业的老师找到,杀手事业继续。

因为是第一集,一切伏笔和基调都在此集定下。

婚礼上的一场闹剧是小变态在本季的定调,而对关键词强悍的完成,还是由她写就。

急于回到祖国的老师接下了组织的任务:说服小变态接单,解决一位政治策动者。

来看这对师徒的交流方式。

讲条件是言辞上的简单明了:我再问一遍。

意见相悖不是好说好量,是默契十足猝不及防的掐脖。

偏偏如此“短兵相接”,还真的能谈就一桩买卖——小变态接单了。

于是请欣赏本季小变态的第一次杀人现场。

又是利落的乔装打扮,不论扮成什么样,脸蛋总大喇喇露在外面,一种坦荡明亮的杀意。

假扮送货员到达目的地,对对方的质疑回复得理直气壮,顺手把门关上指示牌翻转过来。

动手前还要熟稔地聊天,从你家祖父聊到我家祖父。

在对方表达善意的时候也毫不心软,手脚麻利动手,又是一场干净利落的谋杀。

熟悉小变态的人也知道,她杀人不为完成任务,或娱乐自己,或嘲讽他人,总要带点私人的情绪进去才觉得有味。

这次也是。

二次反差后还不算,还要用老师曾经的手法来一次。

利用外物击打目标脑袋之后,还要用粉末堵着对方口鼻。这是她老师引起为傲的一场自创性手法,在她绵延夸耀过无人能超越。

小变态不服,就是要超越她。

老师当年用的白色石灰粉,而她用艳红色的香料,场面一时充斥浓烈艳色,说超过其老师也不为过。

这场完美谋杀基本为本季的强悍定调。

再看另一个关键词,蛰伏。

通过几位角色的碎片信息拼凑,我们知道被枪击后的Eve没有死。

她的世界处在重建前的阶段。

在英格兰某韩国人生活的区域低调生活,于一家韩餐馆的后厨做些杂役。下班后去超市采购大量速食品,住在凌乱的单身公寓。

离开特工工作岗位,仅仅只有一位前同事偶尔探望,以及提重物时隐隐作痛的枪击伤相伴左右。

我们都知道这种偏抑郁的状态是小变态造成的。

她杀死Eve前夫的情人,让可怜的男人精神错乱至今无法和Eve和平对话。更是直接带给Eve身体伤害,破坏杀手组织和特工局的灰色合作,导致Eve工作无法存续,更使得特工方面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新到任的负责人对Carolyn实施全方位打击,观众在前两季里建立起的局面认知在本季第一集全都被推翻。

除了依然嚣张的小变态,一切都在蛰伏状态。

而打破这种暗流涌动的局面,还要靠这对猫鼠。

契机已然出现,Eve前同事也就是现在唯一的朋友kenny被杀害,死在了Eve眼前。

什么人?为什么?和小变态又有什么关系?

熟悉的节奏即将上演,依然是《杀死伊芙》的味道。

最后,在本季正式开播第一周,作为《杀死伊芙》忠实观众之一,还是想要再次说说对它的喜欢。

打着“惊悚”、“犯罪”标签的《杀死伊芙》,在第一季开播之时,关注度其实并不大。

很大的原因我认为不仅在于两位主演彼时还不算一线阵容,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双女主的设定使得一部分观众对她们是否能出色完成“惊悚”、“犯罪”是存疑的。

结果如大家所见,高分高口碑,以及其捧回的包括编剧、表演在内的奖杯,足以证明它的精彩。

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还是要为这个双女主的设定拍手称赞。

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鲜明标签的当下,《杀死伊芙》靠轻飘飘的笔触完成了两个女性角色。

女性能狡黠可爱如小变态,也能狂放暴躁如小变态;当然能睿智冷静如Eve,也可阴暗抑郁如Eve。

不靠某种特质定义女性乃至一个人,才是写活一个人的基本标准。

只要它一如以往如此有温度,它就值得被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