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盛、摩根完成工商变更,7家外资控股券商已“就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盛、摩根完成工商变更,7家外资控股券商已“就位”

外资控股券商迅速“落定”,“鲶鱼效应”可期。

文 | 券商中国记者 |张婷婷

中国证券行业扩大开放以来,国外顶级投行纷纷加大布局中国的力度,最直观的一个改变是,这些顶级投行纷纷“亲自上场”,而非像以前一样由旗下公司代为持股。

天眼查数据显示,日前,高盛高华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工商信息均进行了变更,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分别取代高盛(亚洲)和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控股股东。再加上日前被证监会核准外资控股的瑞信方正证券,目前已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就位”。

自今年4月1日起,中国证监会已经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就外资控股券商高管此前的表态来看,能预判接下来会有多家外资独资券商出炉。

7家外资控股券商“上跑道”

4月26日,天眼查数据显示,高盛高华证券工商信息于日前发生变更,高盛集团取代高盛(亚洲)成为外方股东,股权比例上,高盛集团持股比例增至51%,北京高华证券持股比例变为49%。公司注册资本由8亿元变更为10.94亿元,增幅36.73%。

券商中国记者也发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股权信息也于日前发生了变更,摩根士丹利取代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外方股东,法定代表人由俞洋变更为钱菁,钱菁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担任董事、总经理,且在摩根士丹利担任董事总经理。

一个月之前,3月27日,证监会核准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同日核准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

一周前,4月17日,证监会官网显示,瑞士信贷银行被正式核准成为瑞信方正证券的控股股东,其对瑞信方正出资5.54亿元,持股比例将由33.3%提升至51%;方正证券对瑞信方正的出资额不变,但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6.7%下降至49%。不过,目前工商信息资料还未显示变更。

至此,境内已经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除了上述3家,还有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以及汇丰前海证券。其中,汇丰前海证券于2017年8月份成立,为CEPA10框架下推动深港金融合作而成立,国内首家港资控股券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出资9.18亿元,持股比例51%;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出资8.82亿元,持股比例49%。

其余券商均在2018年4月以后完成控股,瑞银证券以瑞银集团增持方式成为外资控股券商,为首家增持境内合资证券公司股权以实现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为新设券商,全年末,前者在上海开业,并已获批新设营业部,后者于3月20日在上海“云开业”。

寻求外商独资是大方向

2018年4月,证监会将外资持有证券公司股权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中国证券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纳外资“鲶鱼”到来。

证监会3月13日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这意味着外资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

就外资控股券商高管此前的表态来看,能预判接下来会有多家外资独资券商出炉。

比如,在高盛高华证券获批外资控股之后,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李廉 (Todd Leland) 表示:“获得多数股权后我们可以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同时,我们也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也表示,期待进一步加大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投资,以助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建议和服务。

4月2日,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商业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这或将是国内首家外资独资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尚未有外资独资的券商。

证监会对合资券商的审批进度也在加快。目前,有近20家家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排队待批。其中,日本大和证券去年9月份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大和证券(中国)的申请,并于去年12月份获得受理。今年2月3日,证监会连发18问,对其境内外股东资质、拟任高管资质等多方面提出反馈意见。

3月20日,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也获得了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反馈意见首次公开了星展证券的国内股东的实际出资人均为上海市市一级国资委或区级国资委,要求补充说明外资和国内股东方的资质证明材料。

既“迎进来”又“走出去”

外资“鲶鱼”涌入,凸显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正如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表示,长期以来,摩根士丹利致力于在中国取得合资券商的多数股权和控制权,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经济改革进程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充满信心。

此前,受制于牌照限制,大部分合资券商的收入结构相对单一;而今,牌照逐渐放开,业务协同优势逐步体现。近年来瑞银、野村、摩根大通三家外资投行不仅在证券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在国内金融领域其他线条也同时布局,随着外资券商牌照的取得,业务协同优势开始显现。

另一方面,面对“强敌入侵”,国内证券行业赖以生存多年的“制度红利”空间正在缩窄,各大券商都在努力做大规模、做强自身,寻求创新转型。

去年11月份,中国证监会在回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要打造航母级券商。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后,国内对打造航母级券商的猜想层出不穷。

就在近日,有外媒称中信集团和中央汇金正在商讨,意欲推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实现合并,但目前仅是初步阶段,并不意味着最终能实现合并。事情真假暂不得知,但国内资本市场单方面给予了正向反馈,且市场对两券商合并看法不一,赞、弹之声皆有,但均显示了期待国内券商做强做大的夙愿。

不过能确定的是,在国际投行的“进攻”之下,倒逼国内龙头券商快速“补短板”,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在近日,中信证券从国际资管巨头先锋领航挖掘林晓东担任中信里昂证券副董事长,力求打造一流管理团队,进一步推进及发挥境内外联合平台的优势。

多方研究人士认为,合资券商持续扩容加剧鲶鱼效应,短期内势必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同时我国券商传统的通道类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将受到新的挑战。而从长期来看,行业层面,外资有望引入先进的业务、技术及管理,推动证券公司向国际化投行靠拢;微观层面,可能造成个体竞争加剧,倒逼国内本土券商转型升级;同时,在金融市场开放和政策支持引导下,内地券商走出去步伐加快。

“无论是境内券商走出去,还是外资券商走进来,其实都面临本土化融合的一个过程。”上海某大型券商总裁此前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带来的仅仅是对未来趋势的专业研判、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服务技能等,其他的都面临本土化。”

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狼真的来了!刚刚,高盛、摩根完成工商变更,7家外资控股券商已

最新更新时间:04/27 17:1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高盛

5.8k
  • 高盛新增95位合伙人,晋升人数创2010年以来新高
  • 高盛计划新增合伙人数量或将创下所罗门执掌时代最高纪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盛、摩根完成工商变更,7家外资控股券商已“就位”

外资控股券商迅速“落定”,“鲶鱼效应”可期。

文 | 券商中国记者 |张婷婷

中国证券行业扩大开放以来,国外顶级投行纷纷加大布局中国的力度,最直观的一个改变是,这些顶级投行纷纷“亲自上场”,而非像以前一样由旗下公司代为持股。

天眼查数据显示,日前,高盛高华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工商信息均进行了变更,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分别取代高盛(亚洲)和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控股股东。再加上日前被证监会核准外资控股的瑞信方正证券,目前已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就位”。

自今年4月1日起,中国证监会已经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就外资控股券商高管此前的表态来看,能预判接下来会有多家外资独资券商出炉。

7家外资控股券商“上跑道”

4月26日,天眼查数据显示,高盛高华证券工商信息于日前发生变更,高盛集团取代高盛(亚洲)成为外方股东,股权比例上,高盛集团持股比例增至51%,北京高华证券持股比例变为49%。公司注册资本由8亿元变更为10.94亿元,增幅36.73%。

券商中国记者也发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股权信息也于日前发生了变更,摩根士丹利取代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外方股东,法定代表人由俞洋变更为钱菁,钱菁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担任董事、总经理,且在摩根士丹利担任董事总经理。

一个月之前,3月27日,证监会核准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同日核准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

一周前,4月17日,证监会官网显示,瑞士信贷银行被正式核准成为瑞信方正证券的控股股东,其对瑞信方正出资5.54亿元,持股比例将由33.3%提升至51%;方正证券对瑞信方正的出资额不变,但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6.7%下降至49%。不过,目前工商信息资料还未显示变更。

至此,境内已经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除了上述3家,还有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以及汇丰前海证券。其中,汇丰前海证券于2017年8月份成立,为CEPA10框架下推动深港金融合作而成立,国内首家港资控股券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出资9.18亿元,持股比例51%;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出资8.82亿元,持股比例49%。

其余券商均在2018年4月以后完成控股,瑞银证券以瑞银集团增持方式成为外资控股券商,为首家增持境内合资证券公司股权以实现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为新设券商,全年末,前者在上海开业,并已获批新设营业部,后者于3月20日在上海“云开业”。

寻求外商独资是大方向

2018年4月,证监会将外资持有证券公司股权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中国证券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纳外资“鲶鱼”到来。

证监会3月13日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这意味着外资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

就外资控股券商高管此前的表态来看,能预判接下来会有多家外资独资券商出炉。

比如,在高盛高华证券获批外资控股之后,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李廉 (Todd Leland) 表示:“获得多数股权后我们可以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同时,我们也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也表示,期待进一步加大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投资,以助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建议和服务。

4月2日,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商业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这或将是国内首家外资独资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尚未有外资独资的券商。

证监会对合资券商的审批进度也在加快。目前,有近20家家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排队待批。其中,日本大和证券去年9月份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大和证券(中国)的申请,并于去年12月份获得受理。今年2月3日,证监会连发18问,对其境内外股东资质、拟任高管资质等多方面提出反馈意见。

3月20日,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也获得了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反馈意见首次公开了星展证券的国内股东的实际出资人均为上海市市一级国资委或区级国资委,要求补充说明外资和国内股东方的资质证明材料。

既“迎进来”又“走出去”

外资“鲶鱼”涌入,凸显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正如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表示,长期以来,摩根士丹利致力于在中国取得合资券商的多数股权和控制权,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经济改革进程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充满信心。

此前,受制于牌照限制,大部分合资券商的收入结构相对单一;而今,牌照逐渐放开,业务协同优势逐步体现。近年来瑞银、野村、摩根大通三家外资投行不仅在证券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在国内金融领域其他线条也同时布局,随着外资券商牌照的取得,业务协同优势开始显现。

另一方面,面对“强敌入侵”,国内证券行业赖以生存多年的“制度红利”空间正在缩窄,各大券商都在努力做大规模、做强自身,寻求创新转型。

去年11月份,中国证监会在回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要打造航母级券商。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后,国内对打造航母级券商的猜想层出不穷。

就在近日,有外媒称中信集团和中央汇金正在商讨,意欲推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实现合并,但目前仅是初步阶段,并不意味着最终能实现合并。事情真假暂不得知,但国内资本市场单方面给予了正向反馈,且市场对两券商合并看法不一,赞、弹之声皆有,但均显示了期待国内券商做强做大的夙愿。

不过能确定的是,在国际投行的“进攻”之下,倒逼国内龙头券商快速“补短板”,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在近日,中信证券从国际资管巨头先锋领航挖掘林晓东担任中信里昂证券副董事长,力求打造一流管理团队,进一步推进及发挥境内外联合平台的优势。

多方研究人士认为,合资券商持续扩容加剧鲶鱼效应,短期内势必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同时我国券商传统的通道类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将受到新的挑战。而从长期来看,行业层面,外资有望引入先进的业务、技术及管理,推动证券公司向国际化投行靠拢;微观层面,可能造成个体竞争加剧,倒逼国内本土券商转型升级;同时,在金融市场开放和政策支持引导下,内地券商走出去步伐加快。

“无论是境内券商走出去,还是外资券商走进来,其实都面临本土化融合的一个过程。”上海某大型券商总裁此前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带来的仅仅是对未来趋势的专业研判、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服务技能等,其他的都面临本土化。”

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狼真的来了!刚刚,高盛、摩根完成工商变更,7家外资控股券商已

最新更新时间:04/27 17:1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