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习马握手前的36年:清华大四生、哈佛准博士和台海风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习马握手前的36年:清华大四生、哈佛准博士和台海风云

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与两岸关系的变迁相互交织,而这背后,始终是无法阻挡的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大潮。

图片来源:布谷岛

1979年的春节,当收音机里传出《告台湾同胞书》的时候,时年26岁的习近平,还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的一名大四学生。太平洋的另一边,同样有个勤奋的年轻人:时年29岁的马英九,正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那一年的春节过后,两岸关系屡屡实现突破,36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两岸双方最高领导人的他们,终于可以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坦诚相见了。

在习、马的学生时代,冷战的阴云笼罩着台湾海峡,两岸坚冰难解,金门炮声隆隆。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岸领导人更迭,加之国际局势发生显著变化,两岸关系迎来转机。

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图片来源:布谷岛
在美国留学的马英九。图片来源:布谷岛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同一天,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几个月后,习近平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任秘书。当时,中央军委主席是邓小平。在习近平担任秘书期间,他见证了下列历史: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1982年1月,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巧合的是,马英九的政坛生涯也是以做秘书起步的。1981年9月,马英九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台湾,适逢蒋经国需要英文秘书,见马英九家世简单清白,就把他安排在身边,从事翻译工作;1984年,年仅34岁的马英九,又被蒋经国破格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因此,马英九也见证了历史,只可惜这段历史多少有些令人扼腕:对于大陆频频伸出的橄榄枝,蒋经国的回应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与中共政权交涉,并且绝对不放弃光复大陆解救同胞的神圣任务,这个立场绝不会变更”;随后,他的谈话演变成所谓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初,马英九作为翻译陪同蒋经国接见来宾。图片来源:布谷岛

但历史大势难以改变。80年代中后期,台湾岛内的民主化诉求日趋明显,与大陆重建联系、回乡探亲的民众呼声也逐渐加强。对此,蒋经国不能不做出回应。1987年初春的一天,蒋经国对马英九说:“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找几个可靠的人,先做做调查,弄一份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可行性方案。此事暂不能对外公开,要尽快完成。”

很快,马英九完成了“民众赴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方案。方案中,马英九明确提出,应该尽快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又制订了可行性方案,方案获得了蒋经国的认可。

同时,蒋经国还问了马英九:“英九,你跟我说说,戒严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国际社会对台湾戒严有些什么舆论?”马英九回答说:“‘戒严’(martial law)的英文意义是‘军事管制’、‘没有法律’,国际社会上当然对此持有恶感,批评颇多。”蒋经国听后,一言不发。

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正式宣布,废除国民党在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令”;三个月后,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指出“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之亲属者,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

由此,大批台湾同胞开启了回大陆探亲的旅程,这不仅推动了两岸坚冰的溶解,更为大陆的经济发展助了一臂之力。不少祖籍福建的台胞,已经成为富商大贾,当对岸的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回归世界经济版图之时,他们便将亲情化作资本,投向了这块亟待开发的热土。

当台胞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归福建故土时,他们会发现,习近平已经在那里等着迎接他们的到来了:1985年,习近平离开河北正定县,就任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在厦门,他建立了大陆首家台商会馆;在福州,他又建立了大陆第一个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工业村。

习近平在福建。图片来源:布谷岛

“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为台胞做了大量排忧解难的事情,许多台胞都把他视为好朋友。”台湾企业家陈秀容说,习近平在当时还提出“马上就办”,建立效能政府,现在这一标语仍立于福州马尾区。

与台湾同胞的交情,贯穿了习近平任职福建的始终。“我本人在福建工作多年,现在想起那个时期,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有关台湾的事情,要经常会见台湾同胞,也结交了不少台湾朋友。到浙江、上海工作,差不多也是这样。”多年以后,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连战时回忆说

习近平任职福建期间,也是他政治生涯不断高升的时期。从厦门市副市长出发,他先后转任宁德、福州,直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而对岸的马英九,却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许多波折。1988年,欣赏他的蒋经国去世了,李登辉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不沾锅”的从政性格,使他从未投靠李登辉阵营,也未参与反李斗争,双方关系变得异常微妙。从两岸政策到“宪改”,马英九均与李登辉思维有所抵触。1993年,马英九出任“法务部”部长,严打地方黑金势力,引起震动,地方型政治人物纷纷向李登辉反映“再查下去恐有动摇政权之虞”,李登辉终于不再容忍马英九了。1996年,马英九转任虚职“政务委员”;1997年,马英九因治安败坏、黑金横行发表“不知为何而战”的声明,离开政坛,返回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教书。

李登辉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颇多波折。尽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但从1994年起,台湾在军事上,大批采购先进军事装备,寻求对台湾安全的国际保证;在经贸政策上,收缩大陆政策,提出“戒急用忍”原则;在国际社会中,台北又频频采用度假外交、过境外交、元首外交等方式。1996台海导弹危机,两岸甚至一度剑拔弩张。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对德国媒体公开宣布两岸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两岸关系遭重创。

尽管如此,两岸的经贸合作却在不断加强,相互往来也逐渐便利。1993年,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大陆上市发行B股的台商独资企业;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

马英九也回归了政坛:1998年,经多人劝说,马英九参加了台北市市长选举国民党内初选并胜出。12月,他当选为台北市市长,标志着他重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虽然李登辉的继任者、民进党的陈水扁在任内提出了“一边一国”论,进一步恶化了两岸关系,但有赖马英九和国民党的努力,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得到了维护和增强。2005年4月30日,胡锦涛与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五项愿景,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旋即,连战激流勇退,卸任主席,任荣誉主席。连战的继任者,就是马英九。

这一边,习近平离开生活工作了17年的八闽大地,前往浙江省任职。之后,他还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并在2008年,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不过,在担任最高领导人的速度上,年长习近平三岁的马英九快了一步:2007年5月2日,国民党提名马英九参选台湾大选。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以58.45%的得票率,当选台湾第十二任地区领导人。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图片来源:布谷岛

马英九一上台,就表示坚持九二共识,维持两岸和平现状,并大力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任上三年多内,就与大陆签定了16个协议,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及两岸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协议等。2011年10月,马英九还提出,两岸应签订“和平协议”,以维护两岸永续和平。

不用多久,马英九就得到了来自习近平的回应。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习近平在会见吴伯雄时,提出了“4个坚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今天,习近平和马英九终于走到了一起。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在新加坡,两人用70秒钟的握手,将60多年的风风雨雨轻轻翻过。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与两岸关系的变迁相互交织,而这背后,始终是无法阻挡的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大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习马握手前的36年:清华大四生、哈佛准博士和台海风云

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与两岸关系的变迁相互交织,而这背后,始终是无法阻挡的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大潮。

图片来源:布谷岛

1979年的春节,当收音机里传出《告台湾同胞书》的时候,时年26岁的习近平,还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的一名大四学生。太平洋的另一边,同样有个勤奋的年轻人:时年29岁的马英九,正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那一年的春节过后,两岸关系屡屡实现突破,36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两岸双方最高领导人的他们,终于可以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坦诚相见了。

在习、马的学生时代,冷战的阴云笼罩着台湾海峡,两岸坚冰难解,金门炮声隆隆。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岸领导人更迭,加之国际局势发生显著变化,两岸关系迎来转机。

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图片来源:布谷岛
在美国留学的马英九。图片来源:布谷岛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同一天,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几个月后,习近平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任秘书。当时,中央军委主席是邓小平。在习近平担任秘书期间,他见证了下列历史: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1982年1月,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巧合的是,马英九的政坛生涯也是以做秘书起步的。1981年9月,马英九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台湾,适逢蒋经国需要英文秘书,见马英九家世简单清白,就把他安排在身边,从事翻译工作;1984年,年仅34岁的马英九,又被蒋经国破格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因此,马英九也见证了历史,只可惜这段历史多少有些令人扼腕:对于大陆频频伸出的橄榄枝,蒋经国的回应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与中共政权交涉,并且绝对不放弃光复大陆解救同胞的神圣任务,这个立场绝不会变更”;随后,他的谈话演变成所谓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初,马英九作为翻译陪同蒋经国接见来宾。图片来源:布谷岛

但历史大势难以改变。80年代中后期,台湾岛内的民主化诉求日趋明显,与大陆重建联系、回乡探亲的民众呼声也逐渐加强。对此,蒋经国不能不做出回应。1987年初春的一天,蒋经国对马英九说:“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找几个可靠的人,先做做调查,弄一份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可行性方案。此事暂不能对外公开,要尽快完成。”

很快,马英九完成了“民众赴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方案。方案中,马英九明确提出,应该尽快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又制订了可行性方案,方案获得了蒋经国的认可。

同时,蒋经国还问了马英九:“英九,你跟我说说,戒严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国际社会对台湾戒严有些什么舆论?”马英九回答说:“‘戒严’(martial law)的英文意义是‘军事管制’、‘没有法律’,国际社会上当然对此持有恶感,批评颇多。”蒋经国听后,一言不发。

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正式宣布,废除国民党在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令”;三个月后,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指出“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之亲属者,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

由此,大批台湾同胞开启了回大陆探亲的旅程,这不仅推动了两岸坚冰的溶解,更为大陆的经济发展助了一臂之力。不少祖籍福建的台胞,已经成为富商大贾,当对岸的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回归世界经济版图之时,他们便将亲情化作资本,投向了这块亟待开发的热土。

当台胞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归福建故土时,他们会发现,习近平已经在那里等着迎接他们的到来了:1985年,习近平离开河北正定县,就任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在厦门,他建立了大陆首家台商会馆;在福州,他又建立了大陆第一个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工业村。

习近平在福建。图片来源:布谷岛

“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为台胞做了大量排忧解难的事情,许多台胞都把他视为好朋友。”台湾企业家陈秀容说,习近平在当时还提出“马上就办”,建立效能政府,现在这一标语仍立于福州马尾区。

与台湾同胞的交情,贯穿了习近平任职福建的始终。“我本人在福建工作多年,现在想起那个时期,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有关台湾的事情,要经常会见台湾同胞,也结交了不少台湾朋友。到浙江、上海工作,差不多也是这样。”多年以后,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连战时回忆说

习近平任职福建期间,也是他政治生涯不断高升的时期。从厦门市副市长出发,他先后转任宁德、福州,直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而对岸的马英九,却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许多波折。1988年,欣赏他的蒋经国去世了,李登辉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不沾锅”的从政性格,使他从未投靠李登辉阵营,也未参与反李斗争,双方关系变得异常微妙。从两岸政策到“宪改”,马英九均与李登辉思维有所抵触。1993年,马英九出任“法务部”部长,严打地方黑金势力,引起震动,地方型政治人物纷纷向李登辉反映“再查下去恐有动摇政权之虞”,李登辉终于不再容忍马英九了。1996年,马英九转任虚职“政务委员”;1997年,马英九因治安败坏、黑金横行发表“不知为何而战”的声明,离开政坛,返回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教书。

李登辉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颇多波折。尽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但从1994年起,台湾在军事上,大批采购先进军事装备,寻求对台湾安全的国际保证;在经贸政策上,收缩大陆政策,提出“戒急用忍”原则;在国际社会中,台北又频频采用度假外交、过境外交、元首外交等方式。1996台海导弹危机,两岸甚至一度剑拔弩张。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对德国媒体公开宣布两岸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两岸关系遭重创。

尽管如此,两岸的经贸合作却在不断加强,相互往来也逐渐便利。1993年,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大陆上市发行B股的台商独资企业;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

马英九也回归了政坛:1998年,经多人劝说,马英九参加了台北市市长选举国民党内初选并胜出。12月,他当选为台北市市长,标志着他重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虽然李登辉的继任者、民进党的陈水扁在任内提出了“一边一国”论,进一步恶化了两岸关系,但有赖马英九和国民党的努力,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得到了维护和增强。2005年4月30日,胡锦涛与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五项愿景,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旋即,连战激流勇退,卸任主席,任荣誉主席。连战的继任者,就是马英九。

这一边,习近平离开生活工作了17年的八闽大地,前往浙江省任职。之后,他还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并在2008年,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不过,在担任最高领导人的速度上,年长习近平三岁的马英九快了一步:2007年5月2日,国民党提名马英九参选台湾大选。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以58.45%的得票率,当选台湾第十二任地区领导人。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图片来源:布谷岛

马英九一上台,就表示坚持九二共识,维持两岸和平现状,并大力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任上三年多内,就与大陆签定了16个协议,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及两岸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协议等。2011年10月,马英九还提出,两岸应签订“和平协议”,以维护两岸永续和平。

不用多久,马英九就得到了来自习近平的回应。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习近平在会见吴伯雄时,提出了“4个坚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今天,习近平和马英九终于走到了一起。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在新加坡,两人用70秒钟的握手,将60多年的风风雨雨轻轻翻过。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与两岸关系的变迁相互交织,而这背后,始终是无法阻挡的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大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