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发布了“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其中,在“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排行榜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职业者、教师、政府官员、艺术工作者、普通公务员、导游、民营企业家、健身教练、演员、创业者。
这是自由职业者第一次排在“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排行榜首位,在2014年的榜单上,职业自由者排在政府官员、高管、教师之后,位列第四;在2013年的榜单上,自由职业者排在教师、政府官员、高管、艺术工作者、普通公务员之后,位列第六;在2012年的榜单上,自由职业者排在普通公务员、政府官员、教师、艺术家、高管之后,同样位列第六。
自有职业者有哪些职业?收入如何?
今年1月,赶集网发布了《2014年O2O自由职业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O2O自由职业者的平均税前月收入达8312元。税前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O2O自由职业者占到68%,9%的人超过1万元,而低于3000元的仅占14%。
其中,月嫂保健行业月平均薪资最高,达到9320元,生活服务行业月平均薪资达7738元,丽人/美业达到6849元。在生活服务行业中,汽车评估师的平均薪资最高,每月平均薪资达到16623元,远远超过其他O2O自由职业者的薪资;其次是洗车保养师;在月嫂保健领域,按摩师的月平均薪资也过万,达到12244元,其次是月均收入为9823元的足疗师;在丽人/美业领域,美甲师收入高于其他O2O自由职业者,达到8014元。
不过,界面记者发现,以上最具幸福职业都是“公众眼中”,到底这些行业里的人是否感到幸福呢?
“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可观的收入和一定的闲暇时间,是获得较高的职业幸福感的保证。
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上,收入排在首位;四成受访者坦承,“提高工资水平”对幸福感的提升帮助最大;收入的高低与职业幸福感则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在“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上,收入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再次是个人发展空间,职场人际关系和个人兴趣的实现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福利、工作为自己带来的社会声望、领导对自己的看法、职位高低、单位实力。
与收入“高高在上”的地位相应的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最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待遇、福利是年终奖。此外,带薪年假、旅游度假、健康体检、绩效加薪等待遇、福利,也都能够对职场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较大作用。
在《小康》杂志社10月1日发布的“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多达91.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张晶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自由职业者幸福感指数上升,总体上是个好的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这说明社会大众开始转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传统中把职业划分三六九等的现象在逐渐淡化,只要是自立、独立,能养活自己的职业都能慢慢被认可。
同时,她认为职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调查是个主观调查,调查的数据和内容有其主观性。只是从调查角度切入“窥探”某个行业的从业者的工作状态,“对求职的年轻人来说,参考价值不高。”
她建议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未来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做得这份工作与长远理想职业有多大契合度,在过程中,找个可以融合的点。”实际上,求职者很难找到百分百满意的工作。“百分百让你幸福的工作很少,总体上说,从长远规划的角度找个平衡 点。”
界面记者注意到,2013年法国《新观察家》杂志也公布了法国“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调查排行结果,教师、农民和公务员进入前三。
发布评论
评论
政府官员觉得幸福是不是证明了些什么?按理说常有心事的职业不该那么有幸福感才对呀。
创业者有那么不幸么?这个显然是武断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