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多地快速响应支持防疫检查工作,中星技术将坚持掌握标准主导权推动行业发展

疫情防控时期以来,在多省、市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市民仅需通过小程序或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快速通关,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分钟。

这背后依靠的是中星微旗下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星技术”)研发的一套防疫检查站系统,它省去了车主下车或检查人员上前的环节,实现人车一体化核查,在确保核查信息质量的同时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效率。

不仅如此,作为国内早期成立的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企业之一,中星技术还紧急研发出了一批产品用于防疫一线。

在基层社区方面,尤其在企业复工以及社区管控上,中星技术针对园区、居民区、社区定制开发了一套防疫核查系统。

通过中星智慧平安社区的多个前端设备,包括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人脸抓拍摄像头、车辆微卡口、单元门禁等,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捕捉到人脸、门禁、车辆等大数据,再结合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社区人员、车辆、房屋居住等情况的实时掌控。

在该人脸车辆识别系统中,中星技术融合卡口摄像机,快速识别人、脸、车辆的同时自动接入测温设备和读取测温枪数据,在快读核查的同时关联报警。社区居民可以实现无接触无感通行,同时系统将自动筛选离京未回人员、未出京人员、疑似返京人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工作者负担和避免了近距离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在高速公路和基层社区中,中星技术还利用时空大数据技术研发了公安疫情核查系统APP,并全部免费向全国的公安部门提供。该系统针对的是流行病学调查需求,能够较快较全面的追踪密切接触者。

以中星技术在某省公安厅实施案例为例,短短5天时间累计查询涉疫人员59000余次,分析涉疫人员轨迹7800余次,平台各类服务接口访问11万余次。

本次疫情期间,中星技术向各地战疫一线积极投入20多个团队,参与湖北、河南、甘肃、山东、辽宁、山西、湖南、广东等地防疫抗疫工作,部署更新并持续运维防疫系统或设备。此次中星技术预计最终安装防疫系统及设备达5万台(套),覆盖检查站、社区、重点单位、保税区、园区等大小单元。

据了解,中星微集团所属的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被确认为广东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邓中翰表示:“作为国家主导成立的高新技术单位,我们第一时间冲上防疫第一线,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防疫监控系统,有效助力各地打赢防控疫情的阻击战。”

事实上,中星技术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度,得益于其自主可控SVAC国家标准在数据融合、兼容性、敏捷性等方面的优势。

SVAC,全称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简称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该标准由中星微电子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发起于2007年,并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3月,SVAC国家标准2.0版(GB/T25724-2017)由国标委发布实施。

此前,安防监控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制定的H.264/H.265视频编解码标准作为数字视频压缩格式。但在该标准下视频难以结构化,存在容易被侵入窃取伪造的问题,视频数据和业务数据脱节也无法关联检索。一系列隐患制约着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视频信息安全也带有潜藏威胁。

“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是全球第一款针对边缘智能协同视频物联感知的多模态编解码标准,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国外水平的新型标准。”中星技术联席总裁周大良在此前深圳安博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

此外,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之下,被诟病已久的视频监控系统重建设、轻安全的弊病被进一步放大。大规模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在改变着视频监控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破手段。

在多数厂家没有给予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规划足够重视时,前述一切都为视频信息安全画上巨大的问号。“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公共视频监控已经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联网应用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作为首要问题给予重视。”周大良表示。

于是,SVAC国家标准存在的一大意义就在于,带领行业解决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该标准支持前端人工智能分析结构化描述和编码、GB35114视频联网信息安全最高等级,并且支持外部物联网和业务数据接入,分别解决了视频难以结构化、易被侵入窃取和伪造、视频数据和业务数据脱节无法关联检索这三大问题。

基于SVAC国家标准,中星技术开发自主可控核心芯片已能处理多模态基础信源,如27种以上属性目标智能分析、8种以上时空基准,融合国密和区块链的信源端安全降低敏感数据泄密达99.9%以上。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70多个重大项目中规模化应用中星技术的SVAC系列产品和技术。同时,中星技术联合国内安防视频监控企业共同打造SVAC产业联盟,共同合作研发SVAC产品,搭建完整的SVAC生态链。

不仅如此,中星技术也在积极推动标准的迭代更新,同时在产品动作上紧跟全新标准。

中星技术参与制定的GB 35114-2017成为我国第一个视频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强制标准,能够支持视频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视频应用和密钥算法方面的特定要求,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可控的标准。

随着该标准的出现,更多细节问题得到改善。例如基于国密算法和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有利于确定设备身份,解决设备替换和私接乱接问题;基于数字签名技术,则可以保障重要视频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解决视频证据的可信度问题等。

随后,中星技术从前端产品到后端平台,再到软件硬件一体化系统等全站、全场景支持GB35114-2017国家标准的落地,相继研发了公共安全SVAC技术和产品。其中具体包括以综合性智慧应用平台雪亮云眼4.0为代表的视频应用产品,以时空大数据、SVAC视频云、人脸识别分析、车辆二次分析、魔方-综合实战平台为代表的视频大数据产品。

中星技术对于SVAC国家标准的执着,不仅仅是由商业驱动,更在于推动安防行业的可持续规模化发展。长久以来,安防行业上游核心技术受外国厂商垄断影响,国内企业在业务拓展上多受掣肘。SVAC国家标准的推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困局。更关键的是,国家信息安全问题、视频监控图像信息互联共享及扩容维护也一并得到进一步解决。

邓中翰院士在2018年北京安博会上曾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主导制定标准的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制造、服务和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他认为,“产业发展必须掌握标准主导权”。只有掌握标准主导权,才能让产业链的各方对技术长期发展形成稳定的预期,才会放心大胆地在该领域加大投入,从而推动技术本身的不断迭代进化,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技术”),成立于2007年,是中星微电子集团旗下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业务的企业。作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星技术主要从事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的视频技术解决方案的软硬件开发、设备制造、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现已成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视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星技术长期致力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安防视频监控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及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已形成由智慧感知前端、安防大数据平台和视频智能应用等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智慧视频监控应用体系。公司围绕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行业打造集人工智能、视频大数据、可视物联网和时空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咨询、集成服务和运营等信息化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并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咨询、PPP建设、运营和产业化。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规模化应用中星技术的SVAC系列产品和技术。同时,中星技术联合国内优秀安防视频监控企业共同打造SVAC产业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研发SVAC产品,搭建完整的SVAC生态链,致力于国产SVAC标准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疫情期间多地快速响应支持防疫检查工作,中星技术将坚持掌握标准主导权推动行业发展

疫情防控时期以来,在多省、市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市民仅需通过小程序或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快速通关,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分钟。

这背后依靠的是中星微旗下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星技术”)研发的一套防疫检查站系统,它省去了车主下车或检查人员上前的环节,实现人车一体化核查,在确保核查信息质量的同时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效率。

不仅如此,作为国内早期成立的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企业之一,中星技术还紧急研发出了一批产品用于防疫一线。

在基层社区方面,尤其在企业复工以及社区管控上,中星技术针对园区、居民区、社区定制开发了一套防疫核查系统。

通过中星智慧平安社区的多个前端设备,包括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人脸抓拍摄像头、车辆微卡口、单元门禁等,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捕捉到人脸、门禁、车辆等大数据,再结合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社区人员、车辆、房屋居住等情况的实时掌控。

在该人脸车辆识别系统中,中星技术融合卡口摄像机,快速识别人、脸、车辆的同时自动接入测温设备和读取测温枪数据,在快读核查的同时关联报警。社区居民可以实现无接触无感通行,同时系统将自动筛选离京未回人员、未出京人员、疑似返京人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工作者负担和避免了近距离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在高速公路和基层社区中,中星技术还利用时空大数据技术研发了公安疫情核查系统APP,并全部免费向全国的公安部门提供。该系统针对的是流行病学调查需求,能够较快较全面的追踪密切接触者。

以中星技术在某省公安厅实施案例为例,短短5天时间累计查询涉疫人员59000余次,分析涉疫人员轨迹7800余次,平台各类服务接口访问11万余次。

本次疫情期间,中星技术向各地战疫一线积极投入20多个团队,参与湖北、河南、甘肃、山东、辽宁、山西、湖南、广东等地防疫抗疫工作,部署更新并持续运维防疫系统或设备。此次中星技术预计最终安装防疫系统及设备达5万台(套),覆盖检查站、社区、重点单位、保税区、园区等大小单元。

据了解,中星微集团所属的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被确认为广东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邓中翰表示:“作为国家主导成立的高新技术单位,我们第一时间冲上防疫第一线,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防疫监控系统,有效助力各地打赢防控疫情的阻击战。”

事实上,中星技术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度,得益于其自主可控SVAC国家标准在数据融合、兼容性、敏捷性等方面的优势。

SVAC,全称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简称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该标准由中星微电子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发起于2007年,并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3月,SVAC国家标准2.0版(GB/T25724-2017)由国标委发布实施。

此前,安防监控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制定的H.264/H.265视频编解码标准作为数字视频压缩格式。但在该标准下视频难以结构化,存在容易被侵入窃取伪造的问题,视频数据和业务数据脱节也无法关联检索。一系列隐患制约着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视频信息安全也带有潜藏威胁。

“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是全球第一款针对边缘智能协同视频物联感知的多模态编解码标准,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国外水平的新型标准。”中星技术联席总裁周大良在此前深圳安博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

此外,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之下,被诟病已久的视频监控系统重建设、轻安全的弊病被进一步放大。大规模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在改变着视频监控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破手段。

在多数厂家没有给予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规划足够重视时,前述一切都为视频信息安全画上巨大的问号。“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公共视频监控已经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联网应用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作为首要问题给予重视。”周大良表示。

于是,SVAC国家标准存在的一大意义就在于,带领行业解决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该标准支持前端人工智能分析结构化描述和编码、GB35114视频联网信息安全最高等级,并且支持外部物联网和业务数据接入,分别解决了视频难以结构化、易被侵入窃取和伪造、视频数据和业务数据脱节无法关联检索这三大问题。

基于SVAC国家标准,中星技术开发自主可控核心芯片已能处理多模态基础信源,如27种以上属性目标智能分析、8种以上时空基准,融合国密和区块链的信源端安全降低敏感数据泄密达99.9%以上。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70多个重大项目中规模化应用中星技术的SVAC系列产品和技术。同时,中星技术联合国内安防视频监控企业共同打造SVAC产业联盟,共同合作研发SVAC产品,搭建完整的SVAC生态链。

不仅如此,中星技术也在积极推动标准的迭代更新,同时在产品动作上紧跟全新标准。

中星技术参与制定的GB 35114-2017成为我国第一个视频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强制标准,能够支持视频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视频应用和密钥算法方面的特定要求,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可控的标准。

随着该标准的出现,更多细节问题得到改善。例如基于国密算法和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有利于确定设备身份,解决设备替换和私接乱接问题;基于数字签名技术,则可以保障重要视频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解决视频证据的可信度问题等。

随后,中星技术从前端产品到后端平台,再到软件硬件一体化系统等全站、全场景支持GB35114-2017国家标准的落地,相继研发了公共安全SVAC技术和产品。其中具体包括以综合性智慧应用平台雪亮云眼4.0为代表的视频应用产品,以时空大数据、SVAC视频云、人脸识别分析、车辆二次分析、魔方-综合实战平台为代表的视频大数据产品。

中星技术对于SVAC国家标准的执着,不仅仅是由商业驱动,更在于推动安防行业的可持续规模化发展。长久以来,安防行业上游核心技术受外国厂商垄断影响,国内企业在业务拓展上多受掣肘。SVAC国家标准的推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困局。更关键的是,国家信息安全问题、视频监控图像信息互联共享及扩容维护也一并得到进一步解决。

邓中翰院士在2018年北京安博会上曾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主导制定标准的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制造、服务和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他认为,“产业发展必须掌握标准主导权”。只有掌握标准主导权,才能让产业链的各方对技术长期发展形成稳定的预期,才会放心大胆地在该领域加大投入,从而推动技术本身的不断迭代进化,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技术”),成立于2007年,是中星微电子集团旗下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业务的企业。作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星技术主要从事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的视频技术解决方案的软硬件开发、设备制造、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现已成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视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星技术长期致力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安防视频监控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及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已形成由智慧感知前端、安防大数据平台和视频智能应用等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智慧视频监控应用体系。公司围绕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行业打造集人工智能、视频大数据、可视物联网和时空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咨询、集成服务和运营等信息化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并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咨询、PPP建设、运营和产业化。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规模化应用中星技术的SVAC系列产品和技术。同时,中星技术联合国内优秀安防视频监控企业共同打造SVAC产业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研发SVAC产品,搭建完整的SVAC生态链,致力于国产SVAC标准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