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4月M2增速创逾3年新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没提“不搞大水漫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4月M2增速创逾3年新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没提“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截至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创2017年以来新高。

图片来源:IC photo

记者 陈鹏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末提高1个百分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统计的13家机构对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估中值为1.2万亿元,对M2同比增速的预估中值为10.2%,其中9家机构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预估中值为2.3万亿元。

分析师指出,受益于货币政策宽松和利率走低,信贷扩张保持较快节奏,社融同比大幅多增。同时,4月金融数据继续转暖,表明宏观对冲政策已经显效,国内经济将进一步恢复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社融增速的反弹,一定程度代表了实体部门信用扩张的意愿。从目前数据反映的情况而言,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虽未100%走向正轨,但趋势是积极乐观的,宏观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显著。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4月信贷、社融数据同比大增,信贷需求的回补以及债券发行的高涨是主要原因。不过,其中一些结构性错位需要留意。比如,企业长短期贷款转好的节奏并不完全同步,票据融资也明显多增,或许提示部分银行仍然需要“用票据充规模”。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6818亿元。分部门看,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多增近三成。其中,居民短期贷款新增2280亿元,同比多增了一倍多;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新增4389亿元,同比保持小幅增长。

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9563亿元,同比多增了176%,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明显。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明显走低,票据融资代替短期贷款受到企业青睐,4月票据融资大幅增加3910亿元,同比多增109%,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547亿元,同比多增近一倍,短期贷款则下降62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固收研究员钟林楠对界面新闻表示,企业短期贷款下降,是因为国内疫情已经趋于结束,除了面向出口的企业与影视等特殊的行业外,基本各个行业都恢复了正常的经营,对短期的流动性贷款需求减弱。

“而且,由于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券市场的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被压至非常低的水平,企业即使有补充短期现金流的需求,可能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票据贴现和债券融资。”他说。

钟林楠指出,在如此高的票据融资增量中,不排除里面有部分套利的资金。“比如由于票据贴现利率处于非常低的位置,理财收益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又比较高,且基本无风险,我们不能排除会有企业会去做金融套利,获取其中的利差。”

4月,央行陆续下调7天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各20个基点,货币政策向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倾斜。

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9个和1.3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3个和1.35个百分点。

社融方面,除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外,企业债券融资、外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带来较大正向贡献。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9015亿元,同比多506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创单月历史次高,仅次于3月9819亿元的历史峰值。

对于M2增速的快速反弹,唐建伟表示这“并不十分意外”。他表示,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下,金融机构响应政策号召,连续超预期的信贷投放,增加了信用创造。同时,各种利率债提额发行,直接净融资规模攀升,金融机构购债渠道的信用创造也有所增强。加之财政存款更多下放,这些都有利于M2的上升。

央行数据显示,M2高增背后,人民币存款同比继续大增,并创同期历史新高。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近8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同比多增2倍。住户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分别为减少7996亿元,增加529亿元,同比均有下降,其中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90%。

央行在昨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未再提及“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表示,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分析师认为,这透露出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扩展的信息,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配合财政政策保持宽松。短期央行仍可能使用多种数量和价格工具支持信贷扩张和及时纾困,降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LPR等措施有望继续。

中金公司预计,央行可能在上半年再降准一次。并且,由于中国抗疫措施更为有效、货币财政纾困较为及时,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二季度至三季度中国与全球经济增长差或将显著扩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4月M2增速创逾3年新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没提“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截至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创2017年以来新高。

图片来源:IC photo

记者 陈鹏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末提高1个百分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统计的13家机构对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估中值为1.2万亿元,对M2同比增速的预估中值为10.2%,其中9家机构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预估中值为2.3万亿元。

分析师指出,受益于货币政策宽松和利率走低,信贷扩张保持较快节奏,社融同比大幅多增。同时,4月金融数据继续转暖,表明宏观对冲政策已经显效,国内经济将进一步恢复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社融增速的反弹,一定程度代表了实体部门信用扩张的意愿。从目前数据反映的情况而言,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虽未100%走向正轨,但趋势是积极乐观的,宏观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显著。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4月信贷、社融数据同比大增,信贷需求的回补以及债券发行的高涨是主要原因。不过,其中一些结构性错位需要留意。比如,企业长短期贷款转好的节奏并不完全同步,票据融资也明显多增,或许提示部分银行仍然需要“用票据充规模”。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6818亿元。分部门看,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多增近三成。其中,居民短期贷款新增2280亿元,同比多增了一倍多;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新增4389亿元,同比保持小幅增长。

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9563亿元,同比多增了176%,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明显。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明显走低,票据融资代替短期贷款受到企业青睐,4月票据融资大幅增加3910亿元,同比多增109%,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547亿元,同比多增近一倍,短期贷款则下降62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固收研究员钟林楠对界面新闻表示,企业短期贷款下降,是因为国内疫情已经趋于结束,除了面向出口的企业与影视等特殊的行业外,基本各个行业都恢复了正常的经营,对短期的流动性贷款需求减弱。

“而且,由于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券市场的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被压至非常低的水平,企业即使有补充短期现金流的需求,可能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票据贴现和债券融资。”他说。

钟林楠指出,在如此高的票据融资增量中,不排除里面有部分套利的资金。“比如由于票据贴现利率处于非常低的位置,理财收益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又比较高,且基本无风险,我们不能排除会有企业会去做金融套利,获取其中的利差。”

4月,央行陆续下调7天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各20个基点,货币政策向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倾斜。

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9个和1.3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3个和1.35个百分点。

社融方面,除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外,企业债券融资、外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带来较大正向贡献。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9015亿元,同比多506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创单月历史次高,仅次于3月9819亿元的历史峰值。

对于M2增速的快速反弹,唐建伟表示这“并不十分意外”。他表示,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下,金融机构响应政策号召,连续超预期的信贷投放,增加了信用创造。同时,各种利率债提额发行,直接净融资规模攀升,金融机构购债渠道的信用创造也有所增强。加之财政存款更多下放,这些都有利于M2的上升。

央行数据显示,M2高增背后,人民币存款同比继续大增,并创同期历史新高。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近8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同比多增2倍。住户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分别为减少7996亿元,增加529亿元,同比均有下降,其中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90%。

央行在昨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未再提及“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表示,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分析师认为,这透露出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扩展的信息,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配合财政政策保持宽松。短期央行仍可能使用多种数量和价格工具支持信贷扩张和及时纾困,降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LPR等措施有望继续。

中金公司预计,央行可能在上半年再降准一次。并且,由于中国抗疫措施更为有效、货币财政纾困较为及时,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二季度至三季度中国与全球经济增长差或将显著扩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