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买车家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2017年12月2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公司收到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从当时的公告中来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二十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出口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保证其产 品的售后服务;仓储和运输服务;培训、咨询、试验和技术服务;出行解决方案服务;二手车平台服务。
尽管经营项目多的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鉴于大众品牌车型在国内的饱和度来看,江淮大众的唯一出路,就是制造电动车。
果不其然,就在次年4月24日,江淮大众就发布了自己的全新子品牌“SOL(思皓)”,并同时发布了二者合作后的首款新车——E20X。(没听过很正常,因为根本没什么销量且并没有大众技术注入)
但当时江淮大众的野心并不仅于此,同年11月29日,江淮汽车再次发布公告,表示江淮大众已经和西雅特共同拟定完成了未来的合作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
江淮大众及西雅特将共同开发一款电动汽车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开发面向中国及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
江淮大众将在2021年或之前引进西雅特品牌,并在西雅特产品基础上共同进行电动化开发;
三方同意在2018年底之前启动研发中心的建设工作,并为研发中心提供所需投资及资源支持,以研发车联网、自动驾驶及其他战略性新汽车技术,并在未来供各方采用。
单从以上内容就不难看出,当时的大众完全就是打算借以和江淮汽车合作的机会,以此让早在2014年就退出中国市场的西雅特用电动车“再次复活”。且当时还有接近江淮大众的内部人士曾告诉其他媒体:
江淮大众及西雅特对于电动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方向的布局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并且此前江淮大众制定的“一年推出一款以上的电动车产品”规划不会改变。
只不过如今随着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销量下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承诺也一同流产了。
近日有外媒报道,大众汽车集团在对其全球业务进行重组的过程中,重新接管了开发全新入门级电动汽车项目的任务,也就是说大众将直接负责开发代替大众UP、斯柯达Citigo-e iV和西雅特 Mii的MEB平台替代品。
而说来也巧,原本这个计划的实施者就应该是西雅特和江淮大众,如果一切顺利,新车将会以其重返中国市场的“拳头产品”身份出现。可如今西雅特抽身离去,江淮汽车此前的规划也就无法再进行落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被赤裸裸的抛弃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江淮大众合作生变绝非偶然,早在之前就已有了多种迹象。例如在今年3月,大众集团CEO迪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因中国市场缩水和竞争激烈,推迟西雅特进入中国市场。
之后在3月28日,西雅特销售负责人也向德国汽车周刊确认,西雅特无限期推迟重回中国市场,而且不会参与江淮大众。只是由于该报道并未引起国内媒体注意,所以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
另一方面,曾经主导该计划实施的西雅特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已经于早前决定将卸下所有大众集团职务,跳槽到雷诺汽车担任首席执行官。既然“项目负责人”都已经不在,大众集团自然是不放心让西雅特完成剩余任务的。
并且在上述内容中我们也说过,大众将MEB平台研发任务交给西雅特就是为了让它尽快登陆国内市场,可如今西雅特已经将该计划无限期推迟,大众重新接手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正如前些天大众集团发言人所言,“此次西雅特的退出,和西雅特推迟进入中国有一定的关系,届时他们和江淮汽车的合作将不在有意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西雅特其实已经“完成”了重返国内的任务。当时大众一共为它定制了两套方案,其一是和江淮大众推出电动车,其二则是我们熟知刚刚独立的“捷达”品牌,如今势头正旺的VS5/7产品正是以西雅特Ateca作为蓝本开发所得来的产物。
所以总体来看,江淮汽车完全已经成了大众集团在全球战略调整中的“牺牲品”。至于二者合资的江淮大众日后是否还会推出新车都已经成了未知数,从财报数据来看,江淮大众项目已经亏损3.6亿,目前94%的资产仍然为现金类、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依然没有看到土地和厂房等大额固定资产,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二者的合作已经逐渐陷入了停滞阶段。
或许直到最后,江淮也不会想明白,开局明明抓了一把好牌,怎么游戏还没开始就变臭了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