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领航者”是怎样炼成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领航者”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孔孟之乡,山东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处名师荟萃、名校云集的教育高地。

文|张慧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孔孟之乡,山东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处名师荟萃、名校云集的教育高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是重点工作攻坚年,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年,也是山东教育民生攻坚年、山东教育改革创新年。

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特别策划将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走进山东16市,在总结教育领域“山东经验”的同时,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

作为山东首批省级重点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用70年的岁月沉淀,讲述着一段关于“教育领航者”的故事。

70年老校发出教育改革最强音

2018年,正值山东省实验中学成立70周年,这是在这一年,这所学校被济南市教育局确认为首批“领航学校”培育校。

何为“领航学校”?

按照济南市教育局的定义,即在整体办学质量高、品质卓越的基础上,重在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研究探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担当起教育改革先行探索的责任使命,体现办学的“探索性、实验性和示范性”。

而回顾山东省实验中学的70年岁月,“改革”二字,正是其办学理念的灵魂所在。

时间拉回到1948年10月10日,经文教部批准成立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由原济南第一、第二临中合并而成。

一个月后,原华东大学(山东大学前身)迁入济南,学校也成为了华东大学附属中学。次年11月,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划出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更名为山东省实验中学。

从建校伊始,学校便担负着引领学制、课程、教材等方面发展的重任,定位示范性、实验性、探索性,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探索与任务,山东省实验中学完成了一系列的改制与创新。

作为全国第一个建立教研组的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山东省实验中学便开始进行全国新概念英语的教学尝试,在那之后,又尝试进行过国家数学教材的一种教法实验。

2004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山东省实验中学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和师生学习参观。

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中,山东省实验中学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了“登攀不止,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拥有艺术、体育、科研等领域的数十项“国字号”荣誉。

从1948年建校到至今,70多年的时间里,学校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学子,在国际性的奥赛、体育、田径等各个方面的比赛中,从山东省实验中学走出的学子为国家赢得了17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同时,学校也为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等全国知名高校不断输送生源。

据悉,山东省实验中学目前分中心校区(走读)、东校区(寄宿)和西校区(寄宿)三个校区,共有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750余人。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又陆续建立了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等,而伴随着其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省实验中学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人才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学长制”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

“博学日新,德行天下”是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训,其传达出的“以‘德’作为为人处世做学问的第一准则”的价值观,也展现出这所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

长久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核心,也是判断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山东省实验中学以“学长制”这一德育品牌,再次成为山东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航者”。

据介绍,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实验中学尝试以学生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这一工作思路也被命名为“学长制”,即“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去引领学生”。

经过近12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学长制运行体系。从新生入校教育到社团活动指导,从学习生活指导到人生规划确定,从学科经验分享到成长经历引领,“学长制”以其教育引领的实效性和接地气式的影响力,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学长制”主要包括三个实施层面:“点对面”——由高二、高三学生组成的学长团,对整个高一年级进行指导与引领;“面对面”——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之间的指导与引领;“点对点”——高年级的每一个学生承担起学长责任,与低年级的学生形成结对帮扶。

据介绍,这一实践成果有效解决了学校文化难以有序传承和学生教育源动力不足的难题,实践证明,“学长制”也为学生找到了主动成长的动力源。

目前,山东省实验中学“学长制”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长制”被评为了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高中推行学长制的实践探究》亦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

此外,“学长制”也成为了济南首张德育名片。而对于山东省实验中学来说,通过“学长制”,学校的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管理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管理,学校文化传统也在高低年级之间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多元化机制”为每个学生创造无限空间

“因材施教”,是至圣先师孔子为教育界留下的宝贵财富。而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也以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为每个学生创造出发展的无限空间。

据介绍,山东省实验中学通过分层教学与选科走班,致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适合自己的课表。2015年,经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批准,山东省实验中学成为全国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首批承办中学之一,2018年首届航空实验班44名学生实现蓝天梦。

不仅如此,山东省实验中学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对接高考综合改革,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课程建设原则,构建了四大类课程:尚德课程、博学课程、空间课程、登攀课程。其中,尚德课程即与校训中的“德行天下”相匹配,引领教育明确立德树人方向;博学课程,即立体设计确保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空间课程,即满足学生“完整和幸福”的成长需求;登攀课程,即激励实验学子敢为人先,多元成才。

这一课程体系,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一课程体系与学校文化的有机结合,学校也能够通过提升课程品质,来确保学生德育品质、学习品质、发展品质、成才品质的全面提升。

课程教学之外,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十分丰富。学校为学生社团的申办和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全力支持,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空间。在这里,只要有特长,山东省实验中学都会提供最大的帮助,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发展。

以精彩人生重新定义素质教育

“因为实验人志存高远,所以我们既在意高考的分数,更看重精彩的人生。”2019年的毕业典礼上,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韩相和如是说。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的效果与应试分数,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但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的素质教育中,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这也是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时的完美诠释。因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会有利于学校的升学质量,而升学质量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

据介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山东省实验中学也紧抓升学质量,学校掌握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佳的结合点,在于课程和课堂。课程,即尚德课程、博学课程、空间课程、登攀课程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课堂,则是“对话式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对话式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更多发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此外,学校每年还会举行校庆展示课、教学年会,以课堂教学的探索为目标,让老师大胆采取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科素养。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山东省实验中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家长的期待,真正印证了那句:素质教育,是促进孩子的发展的。

在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管理学生,造次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实践方面,学校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每年开展读书节、科技节、电影节、艺术节等,让学生走出去,在体验中学习。

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了解自我,发掘自我的潜能,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更加自信、更有创造力的人。这才是山东省实验中学“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教育理念的意义所在,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初心,即:让孩子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面向孩子们的未来,山东省实验中学还紧抓学生的生涯教育。学校于2006年就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又于2017年成立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助推学生多样化发展。

目前,山东省实验高中从开展生涯指导系列课程、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引进大学教授专业讲座、选择职业达人进课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指导和探索,通过搭建高水平平台,将“后面的推动力”变成“前方的引导力”,指引孩子们迈向丰富多彩的未来。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其所受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座好的学校,不仅需要给予知识力量,更要给予精神生长力。在学校教育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会成为一个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而对山东省实验中学来说,“领航者”并非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改革”已经成为这座学校的“灵魂”所在,而以改革为依托,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拥有更为精彩的人生,将成为这座学校不断创新的核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领航者”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孔孟之乡,山东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处名师荟萃、名校云集的教育高地。

文|张慧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孔孟之乡,山东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处名师荟萃、名校云集的教育高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是重点工作攻坚年,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年,也是山东教育民生攻坚年、山东教育改革创新年。

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特别策划将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走进山东16市,在总结教育领域“山东经验”的同时,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

作为山东首批省级重点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用70年的岁月沉淀,讲述着一段关于“教育领航者”的故事。

70年老校发出教育改革最强音

2018年,正值山东省实验中学成立70周年,这是在这一年,这所学校被济南市教育局确认为首批“领航学校”培育校。

何为“领航学校”?

按照济南市教育局的定义,即在整体办学质量高、品质卓越的基础上,重在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研究探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担当起教育改革先行探索的责任使命,体现办学的“探索性、实验性和示范性”。

而回顾山东省实验中学的70年岁月,“改革”二字,正是其办学理念的灵魂所在。

时间拉回到1948年10月10日,经文教部批准成立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由原济南第一、第二临中合并而成。

一个月后,原华东大学(山东大学前身)迁入济南,学校也成为了华东大学附属中学。次年11月,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划出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更名为山东省实验中学。

从建校伊始,学校便担负着引领学制、课程、教材等方面发展的重任,定位示范性、实验性、探索性,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探索与任务,山东省实验中学完成了一系列的改制与创新。

作为全国第一个建立教研组的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山东省实验中学便开始进行全国新概念英语的教学尝试,在那之后,又尝试进行过国家数学教材的一种教法实验。

2004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山东省实验中学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和师生学习参观。

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中,山东省实验中学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了“登攀不止,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拥有艺术、体育、科研等领域的数十项“国字号”荣誉。

从1948年建校到至今,70多年的时间里,学校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学子,在国际性的奥赛、体育、田径等各个方面的比赛中,从山东省实验中学走出的学子为国家赢得了17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同时,学校也为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等全国知名高校不断输送生源。

据悉,山东省实验中学目前分中心校区(走读)、东校区(寄宿)和西校区(寄宿)三个校区,共有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750余人。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又陆续建立了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等,而伴随着其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省实验中学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人才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学长制”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

“博学日新,德行天下”是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训,其传达出的“以‘德’作为为人处世做学问的第一准则”的价值观,也展现出这所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

长久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核心,也是判断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山东省实验中学以“学长制”这一德育品牌,再次成为山东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航者”。

据介绍,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实验中学尝试以学生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这一工作思路也被命名为“学长制”,即“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去引领学生”。

经过近12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学长制运行体系。从新生入校教育到社团活动指导,从学习生活指导到人生规划确定,从学科经验分享到成长经历引领,“学长制”以其教育引领的实效性和接地气式的影响力,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学长制”主要包括三个实施层面:“点对面”——由高二、高三学生组成的学长团,对整个高一年级进行指导与引领;“面对面”——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之间的指导与引领;“点对点”——高年级的每一个学生承担起学长责任,与低年级的学生形成结对帮扶。

据介绍,这一实践成果有效解决了学校文化难以有序传承和学生教育源动力不足的难题,实践证明,“学长制”也为学生找到了主动成长的动力源。

目前,山东省实验中学“学长制”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长制”被评为了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高中推行学长制的实践探究》亦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

此外,“学长制”也成为了济南首张德育名片。而对于山东省实验中学来说,通过“学长制”,学校的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管理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管理,学校文化传统也在高低年级之间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多元化机制”为每个学生创造无限空间

“因材施教”,是至圣先师孔子为教育界留下的宝贵财富。而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也以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为每个学生创造出发展的无限空间。

据介绍,山东省实验中学通过分层教学与选科走班,致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适合自己的课表。2015年,经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批准,山东省实验中学成为全国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首批承办中学之一,2018年首届航空实验班44名学生实现蓝天梦。

不仅如此,山东省实验中学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对接高考综合改革,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课程建设原则,构建了四大类课程:尚德课程、博学课程、空间课程、登攀课程。其中,尚德课程即与校训中的“德行天下”相匹配,引领教育明确立德树人方向;博学课程,即立体设计确保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空间课程,即满足学生“完整和幸福”的成长需求;登攀课程,即激励实验学子敢为人先,多元成才。

这一课程体系,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一课程体系与学校文化的有机结合,学校也能够通过提升课程品质,来确保学生德育品质、学习品质、发展品质、成才品质的全面提升。

课程教学之外,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十分丰富。学校为学生社团的申办和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全力支持,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空间。在这里,只要有特长,山东省实验中学都会提供最大的帮助,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发展。

以精彩人生重新定义素质教育

“因为实验人志存高远,所以我们既在意高考的分数,更看重精彩的人生。”2019年的毕业典礼上,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韩相和如是说。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的效果与应试分数,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但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的素质教育中,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这也是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时的完美诠释。因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会有利于学校的升学质量,而升学质量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

据介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山东省实验中学也紧抓升学质量,学校掌握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佳的结合点,在于课程和课堂。课程,即尚德课程、博学课程、空间课程、登攀课程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课堂,则是“对话式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对话式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更多发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此外,学校每年还会举行校庆展示课、教学年会,以课堂教学的探索为目标,让老师大胆采取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科素养。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山东省实验中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家长的期待,真正印证了那句:素质教育,是促进孩子的发展的。

在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管理学生,造次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实践方面,学校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每年开展读书节、科技节、电影节、艺术节等,让学生走出去,在体验中学习。

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了解自我,发掘自我的潜能,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更加自信、更有创造力的人。这才是山东省实验中学“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教育理念的意义所在,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初心,即:让孩子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面向孩子们的未来,山东省实验中学还紧抓学生的生涯教育。学校于2006年就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又于2017年成立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助推学生多样化发展。

目前,山东省实验高中从开展生涯指导系列课程、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引进大学教授专业讲座、选择职业达人进课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指导和探索,通过搭建高水平平台,将“后面的推动力”变成“前方的引导力”,指引孩子们迈向丰富多彩的未来。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其所受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座好的学校,不仅需要给予知识力量,更要给予精神生长力。在学校教育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会成为一个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而对山东省实验中学来说,“领航者”并非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改革”已经成为这座学校的“灵魂”所在,而以改革为依托,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拥有更为精彩的人生,将成为这座学校不断创新的核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