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聂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日前表示,长远来看,我国中小微企业会逐渐从经济活动中消失,“这是大趋势不会改变”。
5月13日,张军在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疫后中小企业生存之道”圆桌会议上称,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远超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而我国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但随着经济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小。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会越来越依靠大企业。”他说,“(目前)我们的大企业还不够大,创造就业的能力还比较弱,长远来讲,中国经济实现增长转型要靠大企业,因为他们有科技竞争力和优势,会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生产力。”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概念非常宽泛,主要是指是工商个体户。张军援引相关数据称,目前中国大约有90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个体工商户接近6000万家,剩余3000万家是法人企业。
对于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小微企业复苏问题,张军称,鉴于不同的中小微企业扮演的角色不同,它们的疫后复苏并非一个简单的政策就可以解决。总体来说,关键在于尽快促进总需求恢复到正常水平。
“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依附于大中型企业身上,大中型企业必须首先复苏才能带动中小企业复活。如果总需求不行,大企业就不行,连带的中小企业就不行。”他说,因此,宏观政策还是需要对总需求进行刺激,这个时间如果拖得太久,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就会倒下。
除了刺激总需求,张军说,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解决其现金流问题,让它们能够在短期内生存下来。此外,中小企业是外贸行业的主力军,受海外疫情影响,这些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只能出口转内销,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想办法满足其诉求以实现转型。
“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比如,出口企业之前在海外市场上不会有回款问题,但国内拖欠款项问题非常严重,再比如,一些出口加工企业还面临中间品进口的关税问题。”张军说。
他指出,中小微企业要意识到生存环境在疫情后会发生持久改变,比如,大量经济活动会转移到线上,这种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就面临转型的问题,如果没有危机和转型思维,未来的日子会更难。
“企业不仅要考虑会不会倒下,也要考虑将来会不会重新站起来。”他说。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张军认为这是一个常态,不应该被看做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由于其运营的不稳定,本身就不太可能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支持。如果中小微企业融资容易了反而会成为一个灾难,尤其对金融系统来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