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绝美纪录片,除了壁纸级画面,更有地球不为人知的秘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绝美纪录片,除了壁纸级画面,更有地球不为人知的秘密

《秘境星球》中的“秘境”,便是悬疑打头,探索开花,让观众宛若在偌大的自然界当上一回福尔摩斯。

文| 巴塞电影

一提到自然纪录片,观众最为熟悉的就是英国BBC制作的一系列“壁纸范”作品。比如耗时五年拍摄的《地球脉动》。其实除了BBC之外,美国的探索频道也是此类电视节目中的翘楚。

相比于BBC,探索频道制作的自然纪录片,除了唯美之外,更常在噱头和剧情上花费功夫。曾经让无数国内吃货叹为观止的户外真人秀栏目《荒野求生》,便是探索频道让“地球第一狠人”贝爷,上演的一出野外美食节目。

这次为大家推荐的绝美纪录片,是由探索频道联合新西兰纪实类电视制作公司NHNZ,以及国内的优酷共同制作的, 五集纪录片《秘境星球》。

本文有剧透。

1

和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自然纪录片不同,《秘境星球》并非用五集的长度介绍地球上五个不同地貌的动植物,或者以动植物为单位,细致入微地观察每种植动物的生存法则。

它在每一集的开头,都会用某种动物的出现或者奇怪的行为来引起观众的兴趣。

第一集的开头聚焦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巨蜥。这是一种体长超过3米,嘴边挂着毒液的巨兽,可以轻松撂倒一头体型是它三倍的水牛,并将其生吞活剥。

然而这种巨蜥究竟为什么只生存在印尼的一个小岛上,甚至人们都以这种巨蜥的名字命名该岛——科莫多岛?这个问题成为贯穿全集的悬念。

但影片并没有急于摆事实、讲道理,直诉原因,而是从科莫多巨蜥延展开,介绍其周围的动植物。

温和的黑冠猴。

世界上完全以肉类为食的灵长类动物——幽灵眼镜猴。

亦或者是幡羽天堂鸟。

这种“由一点延展为一面”的叙事方式,让整个纪录片在进行科普的同时,一直悬念丛生,不断向观众提出妙趣横生的生物学问题。

后面四集中,也同样如此。

第二集一开始,同样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会同时出现在墨西哥湾附近的海域?

第三集伊始,用一条山脉和两个物种大气磅礴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冰与火之歌”的故事。

在安第斯山脉的心脏地区,极度干旱,有毒的湖泊仿佛将一片高原染成红色。但即使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却有一种叫做秘鲁火烈鸟的鸟类常年生活于此。

同样,在安第斯山脉的极南地区,为一望无际,极陡峭的的山脊雪崖,狩猎能手美洲狮活跃于此,这究竟为何呢?

第四集对于狮尾狒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经年累月的居住,以及第五集对金狮面狨在物种繁多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存活,都用极具吸引力的话语和画面,让我们满怀好奇心,想对自然的秘密探索询问下去。

一部自然纪录片光靠绝美画面,也许会获得片汤话似的赞叹。但能否让观众真正怀揣求知欲,在片中找寻答案,才是优质纪录片所掌握的话术分寸。

《秘境星球》中的“秘境”,便是悬疑打头,探索开花,让观众宛若在偌大的自然界当上一回福尔摩斯。

2

因此,如何从容不迫且洞察入微地向观众科普自然地理知识,这是《秘境星球》最为吸引人的部分。

第一集中,并非只解释了科莫多巨蜥独见于科莫多岛上,而是由此生发开来,将黑冠猴、幽灵眼镜猴、天堂鸟等等物种联系在一起,共同解释这些生物的繁衍迁徙的历程。

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造成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挤压、分离,也使原来岛屿中的动植物,会在陆地板块分合时,到各自新家园繁衍生息。

第二集中,四百多头鲸鲨之所以不远万里,聚集于墨西哥湾附近,秘密原来是这些尚未成年的鲸鲨,需要到此处进食狐鲣鱼的鱼子,保证成长期的营养。

至于此处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狐鲣鱼汇集,源自其独特的洋流变化以及地理构造。而这种洋流和地形,又“得益于”六千六百万年前,一颗曼哈顿大小的陨石撞击此处,形成的巨大的陨坑。

这次陨石撞击地球最为人知晓的后果,其实是恐龙的集体灭绝。

但曾经的地球生物大灾难,如今却让另一海洋霸主每年都能赴一次饕餮盛宴。这一跨越六千六百万年的唏嘘,是《秘境星球》让沧海桑田在显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残酷同时,又不乏一丝福祸相依的玄妙思辨。

3

所以,《秘境星球》中的五集内容,不是选自于板块交界处,就是选自于远古天灾处。

第一集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第二集的墨西哥湾附近,是六千六百万年前陨石坠落的地点。

第三集的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第四集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第五集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则是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从生物的奇怪现象着手,分析其地理分布,进而找寻地质年代变化和迁移背景。这种层层深入的揭秘过程,也是《秘境星球》让我们获益良多的原因。

这些生物的演化进程只是自然地质变化造成的,但与我们人类无关吗?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隐藏在每一集的最后。如何看待这些珍稀的动物只能生存于逼仄的角落,这是本片留给我们最大的问题。

科莫多巨蜥之所以不见于其他岛屿,唯独在科莫多岛上觅食存活,不只是由于板块运动。毕竟,科莫多巨蜥还有善于游泳这一技能,它完全可以前往其他岛屿。

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这些庞大的巨兽,它们一旦踏上这些岛屿,只有灭绝这一条路,因为人类已经在此聚居。

同样的情况在第四集中也出现了,狮尾狒被迫在高原的悬崖边讨生活,一方面是因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对它们赶尽杀绝、食肉剥皮,另一方面在于,如今高原的其它地区,由于现代化开发,已经难以容纳它们往外迁徙。

而在本片的最后第五集的《被遗忘的森林》中,金狮面狨这种珍稀灵长类动物,已经很难在周围找到生存土壤。更为残酷的是,如今大西洋沿岸森林的面积锐减到原面积的百分之十。

在我们感慨动物的境遇时,节制现代消费主义,让更多的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归还于野生动物,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这大概也是《秘境星球》这部纪录片想要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绝美纪录片,除了壁纸级画面,更有地球不为人知的秘密

《秘境星球》中的“秘境”,便是悬疑打头,探索开花,让观众宛若在偌大的自然界当上一回福尔摩斯。

文| 巴塞电影

一提到自然纪录片,观众最为熟悉的就是英国BBC制作的一系列“壁纸范”作品。比如耗时五年拍摄的《地球脉动》。其实除了BBC之外,美国的探索频道也是此类电视节目中的翘楚。

相比于BBC,探索频道制作的自然纪录片,除了唯美之外,更常在噱头和剧情上花费功夫。曾经让无数国内吃货叹为观止的户外真人秀栏目《荒野求生》,便是探索频道让“地球第一狠人”贝爷,上演的一出野外美食节目。

这次为大家推荐的绝美纪录片,是由探索频道联合新西兰纪实类电视制作公司NHNZ,以及国内的优酷共同制作的, 五集纪录片《秘境星球》。

本文有剧透。

1

和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自然纪录片不同,《秘境星球》并非用五集的长度介绍地球上五个不同地貌的动植物,或者以动植物为单位,细致入微地观察每种植动物的生存法则。

它在每一集的开头,都会用某种动物的出现或者奇怪的行为来引起观众的兴趣。

第一集的开头聚焦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巨蜥。这是一种体长超过3米,嘴边挂着毒液的巨兽,可以轻松撂倒一头体型是它三倍的水牛,并将其生吞活剥。

然而这种巨蜥究竟为什么只生存在印尼的一个小岛上,甚至人们都以这种巨蜥的名字命名该岛——科莫多岛?这个问题成为贯穿全集的悬念。

但影片并没有急于摆事实、讲道理,直诉原因,而是从科莫多巨蜥延展开,介绍其周围的动植物。

温和的黑冠猴。

世界上完全以肉类为食的灵长类动物——幽灵眼镜猴。

亦或者是幡羽天堂鸟。

这种“由一点延展为一面”的叙事方式,让整个纪录片在进行科普的同时,一直悬念丛生,不断向观众提出妙趣横生的生物学问题。

后面四集中,也同样如此。

第二集一开始,同样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会同时出现在墨西哥湾附近的海域?

第三集伊始,用一条山脉和两个物种大气磅礴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冰与火之歌”的故事。

在安第斯山脉的心脏地区,极度干旱,有毒的湖泊仿佛将一片高原染成红色。但即使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却有一种叫做秘鲁火烈鸟的鸟类常年生活于此。

同样,在安第斯山脉的极南地区,为一望无际,极陡峭的的山脊雪崖,狩猎能手美洲狮活跃于此,这究竟为何呢?

第四集对于狮尾狒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经年累月的居住,以及第五集对金狮面狨在物种繁多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存活,都用极具吸引力的话语和画面,让我们满怀好奇心,想对自然的秘密探索询问下去。

一部自然纪录片光靠绝美画面,也许会获得片汤话似的赞叹。但能否让观众真正怀揣求知欲,在片中找寻答案,才是优质纪录片所掌握的话术分寸。

《秘境星球》中的“秘境”,便是悬疑打头,探索开花,让观众宛若在偌大的自然界当上一回福尔摩斯。

2

因此,如何从容不迫且洞察入微地向观众科普自然地理知识,这是《秘境星球》最为吸引人的部分。

第一集中,并非只解释了科莫多巨蜥独见于科莫多岛上,而是由此生发开来,将黑冠猴、幽灵眼镜猴、天堂鸟等等物种联系在一起,共同解释这些生物的繁衍迁徙的历程。

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造成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挤压、分离,也使原来岛屿中的动植物,会在陆地板块分合时,到各自新家园繁衍生息。

第二集中,四百多头鲸鲨之所以不远万里,聚集于墨西哥湾附近,秘密原来是这些尚未成年的鲸鲨,需要到此处进食狐鲣鱼的鱼子,保证成长期的营养。

至于此处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狐鲣鱼汇集,源自其独特的洋流变化以及地理构造。而这种洋流和地形,又“得益于”六千六百万年前,一颗曼哈顿大小的陨石撞击此处,形成的巨大的陨坑。

这次陨石撞击地球最为人知晓的后果,其实是恐龙的集体灭绝。

但曾经的地球生物大灾难,如今却让另一海洋霸主每年都能赴一次饕餮盛宴。这一跨越六千六百万年的唏嘘,是《秘境星球》让沧海桑田在显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残酷同时,又不乏一丝福祸相依的玄妙思辨。

3

所以,《秘境星球》中的五集内容,不是选自于板块交界处,就是选自于远古天灾处。

第一集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第二集的墨西哥湾附近,是六千六百万年前陨石坠落的地点。

第三集的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第四集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第五集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则是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从生物的奇怪现象着手,分析其地理分布,进而找寻地质年代变化和迁移背景。这种层层深入的揭秘过程,也是《秘境星球》让我们获益良多的原因。

这些生物的演化进程只是自然地质变化造成的,但与我们人类无关吗?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隐藏在每一集的最后。如何看待这些珍稀的动物只能生存于逼仄的角落,这是本片留给我们最大的问题。

科莫多巨蜥之所以不见于其他岛屿,唯独在科莫多岛上觅食存活,不只是由于板块运动。毕竟,科莫多巨蜥还有善于游泳这一技能,它完全可以前往其他岛屿。

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这些庞大的巨兽,它们一旦踏上这些岛屿,只有灭绝这一条路,因为人类已经在此聚居。

同样的情况在第四集中也出现了,狮尾狒被迫在高原的悬崖边讨生活,一方面是因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对它们赶尽杀绝、食肉剥皮,另一方面在于,如今高原的其它地区,由于现代化开发,已经难以容纳它们往外迁徙。

而在本片的最后第五集的《被遗忘的森林》中,金狮面狨这种珍稀灵长类动物,已经很难在周围找到生存土壤。更为残酷的是,如今大西洋沿岸森林的面积锐减到原面积的百分之十。

在我们感慨动物的境遇时,节制现代消费主义,让更多的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归还于野生动物,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这大概也是《秘境星球》这部纪录片想要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