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半夜两点多钟,上海市徐汇区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朱兰又接到了一例居家隔离任务。
3月17日,上海从严从紧落实14天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措施,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留验点核酸测试结果为阴性的,可进行居家隔离。
“徐汇是中心城区,境外返沪人员多,选择居家隔离的也多。”5月18日,朱兰表示,为缩短留验时间,让居民早日到家,家庭医生们24小时待命。
她与同事换上防护服冒雨赶往目的小区,一行人在小区门口等了近1小时,车到达后下来的是一名20岁出头的姑娘。朱兰一边询问登记健康信息,一边仔细告诉她居家隔离注意事项。
留意到女孩有些紧张,朱兰安慰她:“隔离期间我们会一天两次来看你并测温,有任何健康相关问题都可以随时跟我联系。”
在接到朱兰递来的包括消毒物品、医生联系单等在内的健康包时,女孩的声音哽咽了,她说了句:“谢谢你们,回家真好。”
朱兰认为,这个“家”不仅仅指她在小区的家,可能也包括徐汇、上海这个大“家”。
据了解,徐汇区通过临时留验落实居家隔离的,有将近1200人。
同样,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任务也十分重要。
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徐冬建指出,在农村地区,居家隔离观察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居民住得比较分散,家庭医生的管辖服务半径往往是市区的几倍,对疫情防控构成不小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个难题,徐冬建所在社区组建了11支“疫情防控小组”,每个小组有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由家庭医生担任总协调,每天负责小组人员安排和物资调配,对重点人员上门逐一排摸、健康观察。
另一个挑战就是辖区流动人口多。
为此,徐冬建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与多方协作,形成“家庭医生+村工作人员+民警+志愿者”四方联动模式,在防控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巡视员吴乾渝表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以家庭医生为代表的社区医务人员,参与承担重点人员排查、隔离健康观察、道口体温检测信息核查、发热筛查零报告、健康宣教、防控培训等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上海市共有117家发热门诊,其中设置在社区的共34家。3月份以来,上海共建成200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加强了发热患者筛查、登记和跟踪。
此外,在入沪道口,累计近3万人次社区医务人员24小时值守,对1100万余来沪人员进行健康检测、甄别与转运;对超过40万重点地区和境外来沪人员实施了隔离健康观察,包括居家和集中健康观察。
在加强社区健康管理方面,自1月31日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诊;同时,家庭医生团队在做好防护基础上,继续做好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家庭病床等上门巡诊。疫情防控期间,社区门诊量达到上海市门诊量七成以上。
5月19日是第十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家医、同心抗疫”。除了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守护居民健康方面,家庭医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就诊有出现诸多不便。
“我们在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防护的基础上,坚持全科门诊开放,同时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坚持家庭病床服务和辖区养老机构的定期巡诊指导。”朱兰表示。
为减少聚集就诊的风险,社区家庭医生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开具3个月的慢病长处方;为需要延续二三级医院治疗的稳定期患者,提供延伸处方服务,减少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悉,目前,上海市66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始终坚守基层服务网底,自2015年起实施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以来,目前已累计签约超过77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400万,经长护险需求评估的失能老人签约率达到近九成。
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开展慢性病长处方、延伸处方,实现优先转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的社区从2016年23家增加到目前的125家,在“家门口”提供儿童初级保健和基本诊疗。
“通过优质、便捷、连续的服务,签约居民依从性与感受度不断提升。”吴乾渝表示。
根据上海市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连续四年名列第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