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

2019年重庆轨道交通进出站量最大的是哪个站?公共交通日均运送多少人在重庆城中穿梭?对外交通运输结构得到了哪些优化?开放能力有哪些提升?大数据带你解读。

日前,由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各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参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的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已全面完成。

2019年,《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加速推进。大数据驱动下的交通供给侧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化精细化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机动化出行快速增长的压力下,“公交优先”战略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持续上升,城市对外通道建设加速,开放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重庆轨道交通进出站量最大的是哪个站?公共交通日均运送多少人在重庆城中穿梭?对外交通运输结构得到了哪些优化?开放能力有哪些提升?大数据带你解读。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 轨道

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路8条,运营里程328.5千米。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一号线尖璧段、环线西南半环(海峡路至二郎段),新增里程15.1千米。在建轨道交通线路11条(段),共计227千米。

●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运营线路条数799条,同比增加22条。公交优先道161千米。

2019年市公交集团新开调整68路、69路、10路、28路4条快速骨干线路,“快、主、支、微”常规分层公交体系正在形成;

面对固定通勤、上学接送、特殊量少的出行需求开行特需公交、定制公交、校巴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公交服务;

面对本外地游客,发行了“都市观光?漫游重庆”套票,可持套票乘坐20余条观光巴士、机场快车、高铁快车线路,实现无缝换乘,将旅游热门景点与高铁站、机场等重要交通口岸、商圈有机连为一体。

● 轨道公交换乘

2019年轨道与公交换乘量为48万人次,也就是说每100个乘坐公共交通的人中有7个人要进行换乘。

为提升市民乘坐轨道公交换乘的体验,开展了“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工作”,力争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换乘距离缩短至50米以内。预计6月底重庆将新投用43个公交轨道换乘站,届时新投用的换乘站总数将达到94个,市民轨道公交换乘将更方便。

● 辅助型公共交通

中心城区现有越江索道1条、轮渡线路3条,公共电梯扶梯2处,每天服务城市居民及游客4.03万人次。

● 城市道路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5327.8千米,同比新增235.2千米。新增次支道路159.9千米,占新增道路总里程的68%。

2019年5月,武江路建成通车,该道路西接双碑大桥、东接江北南桥寺片区,同时从大竹林、冉家坝等片区前往大学城的车辆不用绕道石马河立交。12月31日千厮门隧道正式通车,此隧道牵手两桥、连通两江、串联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三大中央商务区,从江北嘴到南岸上新街开车最快只需五分钟。

● 桥梁隧道

中心城区跨两江道路桥梁29座,白居寺大桥、郭家沱大桥、红岩村大桥、曾家岩大桥、礼嘉大桥、蔡家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座7座桥梁正在建设。

穿两山道路隧道17座,龙洲湾隧道建成通车,龙兴隧道、土主隧道正在建设。

● 停车设施及其他

停车场(点)5508处,共176.1万个停车位,同比增加15.8%。立体人行过街设施825座,新建成30座。

智能化精细化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 管理设施

中心城区交通管理设施中,交通信号灯2075处,同比增加545处,卡口801处,同比增加27处。

● 管理措施

开展交通组织优化86处,其中多车道汇入信号控制16处,定向车道8处,单向交通14处,其他48处。

● 智博会

2019年智博会期间日均观展14万人次,精细化的交通管理为出行保障中发挥了支撑作用。在智博会期间通过采用实施预约停车制,鼓励乘坐公共交通,结合围轨道站设置P+R,设置会展专用道等措施,将观展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扩大到80%,为市民观展的畅通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交通运行水平继续优化

● 客运构成

中心城区机动交通工具日均服务客运量1385.5万乘次,同比增长4.3%。穿中梁山日均机动化出行量6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 公共交通客运量

2019年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772.4万乘次,同比增长5.5%。居民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中,公共交通方式占比58.5%,在2018年基础上又继续提升0.1个百分点。

● 轨道

随着中心城区轨道基本成网,越来越多的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轨道年日均客运量285.4万乘次,同比增长21.4%。其中年日均换乘量92.1万乘次,同比增长35.0%。

轨道进出站客流排名前十的站点同比增加较多的站点为小什字、沙坪坝、观音桥。随着轨道环线开通成网,两路口、红旗河沟换乘量逐渐下降、站内拥挤程度同比缓解。

轨道线网高峰小时处于拥挤状态的区段长度31.1千米(高峰小时车厢立席密度超过5人/平方米),同比减少3.1千米,减少的区段为六号线红旗河沟至花卉园、冉家坝至光电园段。

●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年日均客运量483万人次。公共汽车客流较大的站点为会展中心、杨家坪、大庙、制药三厂等。

● 机动车及道路运行

中心城区机动车拥有量191.5万辆,汽车工作日日均行驶总里程4819.5万车公里。

运行方面,工作日中心城区干路网高峰车速22.9千米/小时,同比下降0.2千米/小时。

周末市民出行频率同比增加,小汽车出车率73.8%,接近工作日74.1%的出车率,五大商圈以及热门景区周边道路运行压力增加。

对外交通加速建设,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 铁路

全市铁路营业总里程239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92公里。黔张常铁路投入运营,渝昆高铁(重庆段)开工建设,渝湘高铁(中心城区至黔江段)、郑万高铁、涪怀二线、枢纽东环线等线路建设正在开展。

中心城区铁路年旅客发送量5464万人次,其中仅发往成都旅客851万人次,约占全年旅客发送量近两成。

● 公路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235公里。G8515潼南至荣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康至来凤高速公路(奉节至渝鄂界段)、巫溪至开州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复线、渝湘高速扩能等445公里项目新开工建设,952公里续建项目建设正在开展。

● 航空

2019年巫山机场正式通航。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发送量4478.7万人次,同比增长7.7%,年旅客发送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九,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重庆机场集团供图● 水运

全市水运年货运量2.11亿吨、货运周转量2453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8.4%、9.6%。果园港口岸正式开放,2019年果园港吞吐货物量1388.7万吨,同比增长22.1%,集装箱量35.6万吨,同比增长

开放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8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1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19-2035),打造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截至2019年底,江北国际机场“国际转国际”空空中转货运业务正式开通,国际航线同比新增13条,增至91条。

2019年江北国际机场新增的国际朋友圈为:仰光、万象、曼德勒、琅勃拉邦、哈恩、亚的斯亚贝巴、德里、冲绳、布达佩斯、圣地亚哥、圣保罗、富国岛。

2019年果园港口岸正式开放,重庆上海两地试点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截至2019年底共开行315艘次,运输集装箱8.6万标准箱,上下水所需时间比开行快线前优化了四成以上。

2019年国际联运方面运输集装箱共计18.25万标准箱,同比增加21.5%。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

2019年重庆轨道交通进出站量最大的是哪个站?公共交通日均运送多少人在重庆城中穿梭?对外交通运输结构得到了哪些优化?开放能力有哪些提升?大数据带你解读。

日前,由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各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参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的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已全面完成。

2019年,《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加速推进。大数据驱动下的交通供给侧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化精细化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机动化出行快速增长的压力下,“公交优先”战略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持续上升,城市对外通道建设加速,开放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重庆轨道交通进出站量最大的是哪个站?公共交通日均运送多少人在重庆城中穿梭?对外交通运输结构得到了哪些优化?开放能力有哪些提升?大数据带你解读。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 轨道

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路8条,运营里程328.5千米。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一号线尖璧段、环线西南半环(海峡路至二郎段),新增里程15.1千米。在建轨道交通线路11条(段),共计227千米。

●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运营线路条数799条,同比增加22条。公交优先道161千米。

2019年市公交集团新开调整68路、69路、10路、28路4条快速骨干线路,“快、主、支、微”常规分层公交体系正在形成;

面对固定通勤、上学接送、特殊量少的出行需求开行特需公交、定制公交、校巴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公交服务;

面对本外地游客,发行了“都市观光?漫游重庆”套票,可持套票乘坐20余条观光巴士、机场快车、高铁快车线路,实现无缝换乘,将旅游热门景点与高铁站、机场等重要交通口岸、商圈有机连为一体。

● 轨道公交换乘

2019年轨道与公交换乘量为48万人次,也就是说每100个乘坐公共交通的人中有7个人要进行换乘。

为提升市民乘坐轨道公交换乘的体验,开展了“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工作”,力争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换乘距离缩短至50米以内。预计6月底重庆将新投用43个公交轨道换乘站,届时新投用的换乘站总数将达到94个,市民轨道公交换乘将更方便。

● 辅助型公共交通

中心城区现有越江索道1条、轮渡线路3条,公共电梯扶梯2处,每天服务城市居民及游客4.03万人次。

● 城市道路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5327.8千米,同比新增235.2千米。新增次支道路159.9千米,占新增道路总里程的68%。

2019年5月,武江路建成通车,该道路西接双碑大桥、东接江北南桥寺片区,同时从大竹林、冉家坝等片区前往大学城的车辆不用绕道石马河立交。12月31日千厮门隧道正式通车,此隧道牵手两桥、连通两江、串联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三大中央商务区,从江北嘴到南岸上新街开车最快只需五分钟。

● 桥梁隧道

中心城区跨两江道路桥梁29座,白居寺大桥、郭家沱大桥、红岩村大桥、曾家岩大桥、礼嘉大桥、蔡家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座7座桥梁正在建设。

穿两山道路隧道17座,龙洲湾隧道建成通车,龙兴隧道、土主隧道正在建设。

● 停车设施及其他

停车场(点)5508处,共176.1万个停车位,同比增加15.8%。立体人行过街设施825座,新建成30座。

智能化精细化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 管理设施

中心城区交通管理设施中,交通信号灯2075处,同比增加545处,卡口801处,同比增加27处。

● 管理措施

开展交通组织优化86处,其中多车道汇入信号控制16处,定向车道8处,单向交通14处,其他48处。

● 智博会

2019年智博会期间日均观展14万人次,精细化的交通管理为出行保障中发挥了支撑作用。在智博会期间通过采用实施预约停车制,鼓励乘坐公共交通,结合围轨道站设置P+R,设置会展专用道等措施,将观展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扩大到80%,为市民观展的畅通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交通运行水平继续优化

● 客运构成

中心城区机动交通工具日均服务客运量1385.5万乘次,同比增长4.3%。穿中梁山日均机动化出行量6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 公共交通客运量

2019年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772.4万乘次,同比增长5.5%。居民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中,公共交通方式占比58.5%,在2018年基础上又继续提升0.1个百分点。

● 轨道

随着中心城区轨道基本成网,越来越多的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轨道年日均客运量285.4万乘次,同比增长21.4%。其中年日均换乘量92.1万乘次,同比增长35.0%。

轨道进出站客流排名前十的站点同比增加较多的站点为小什字、沙坪坝、观音桥。随着轨道环线开通成网,两路口、红旗河沟换乘量逐渐下降、站内拥挤程度同比缓解。

轨道线网高峰小时处于拥挤状态的区段长度31.1千米(高峰小时车厢立席密度超过5人/平方米),同比减少3.1千米,减少的区段为六号线红旗河沟至花卉园、冉家坝至光电园段。

●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年日均客运量483万人次。公共汽车客流较大的站点为会展中心、杨家坪、大庙、制药三厂等。

● 机动车及道路运行

中心城区机动车拥有量191.5万辆,汽车工作日日均行驶总里程4819.5万车公里。

运行方面,工作日中心城区干路网高峰车速22.9千米/小时,同比下降0.2千米/小时。

周末市民出行频率同比增加,小汽车出车率73.8%,接近工作日74.1%的出车率,五大商圈以及热门景区周边道路运行压力增加。

对外交通加速建设,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 铁路

全市铁路营业总里程239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92公里。黔张常铁路投入运营,渝昆高铁(重庆段)开工建设,渝湘高铁(中心城区至黔江段)、郑万高铁、涪怀二线、枢纽东环线等线路建设正在开展。

中心城区铁路年旅客发送量5464万人次,其中仅发往成都旅客851万人次,约占全年旅客发送量近两成。

● 公路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235公里。G8515潼南至荣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康至来凤高速公路(奉节至渝鄂界段)、巫溪至开州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复线、渝湘高速扩能等445公里项目新开工建设,952公里续建项目建设正在开展。

● 航空

2019年巫山机场正式通航。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发送量4478.7万人次,同比增长7.7%,年旅客发送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九,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重庆机场集团供图● 水运

全市水运年货运量2.11亿吨、货运周转量2453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8.4%、9.6%。果园港口岸正式开放,2019年果园港吞吐货物量1388.7万吨,同比增长22.1%,集装箱量35.6万吨,同比增长

开放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8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1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19-2035),打造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截至2019年底,江北国际机场“国际转国际”空空中转货运业务正式开通,国际航线同比新增13条,增至91条。

2019年江北国际机场新增的国际朋友圈为:仰光、万象、曼德勒、琅勃拉邦、哈恩、亚的斯亚贝巴、德里、冲绳、布达佩斯、圣地亚哥、圣保罗、富国岛。

2019年果园港口岸正式开放,重庆上海两地试点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截至2019年底共开行315艘次,运输集装箱8.6万标准箱,上下水所需时间比开行快线前优化了四成以上。

2019年国际联运方面运输集装箱共计18.25万标准箱,同比增加21.5%。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