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唐俊
近日,由于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部署“一盔一带”行动,头盔忽然成为抢手货。然而,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并不是一个新规定。
早在2017年,深圳就发布过《关于对违法驾驶电动自行车行为开展整治的通告》,对骑乘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头盔者,将暂扣电动自行车,并予相应处罚。
杭州从2019年4月开始对骑乘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并在交通执法岗配备了头盔,供骑行者借用。
其实,“一盔一带”的说法在2019年底就已提出,指的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需佩戴头盔,汽车驾乘人员需系好安全带。今年4月以来,交管局再次强调“一盔一带“相关规定,并宣布从6月1日起加大对“一盔一带”的巡查力度,市场上的头盔价格应声暴涨。
针对这一现象,公安部交管局于今日(5月20日)下午发文,表示密切关注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涨价问题。同时,交管局明确表示,6月1日起执法处罚的范围限定为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依法查纠的时间,并强调要注重人性化执法。
也就是说,骑乘电动自行车到底要不要佩戴头盔,目前并没有国家级层面的规定,各地视具体情况推进。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各地规定发现,对于骑乘电动自行车是否必须佩戴头盔,江苏、浙江两省明确规定不佩戴可以罚款,其他大部分地方以劝导为主,暂时不执行罚款政策。
5月15日,江苏和浙江分别通过了《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其中均提到,驾驶或乘坐电动自行车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两个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和浙江的处罚措施是警告或罚款二选一。按照公安部人性化执法并考虑社会效果的要求,条例实施初期不一定会全部进行罚款。
贵州、海口、宜昌、南昌等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办法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安全头盔,但并未规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则鼓励/倡导驾驶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安全头盔。
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表示,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戴头盔的行为以纠正、教育为主,通过观看违法事故视频、参加志愿劝导活动等方式,督促骑乘人员自觉佩戴安全头盔。
安徽阜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也明确,对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不戴安全头盔的,予以纠正、教育。
今天下午,上海虹口区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交警讲解视频,上海交警称上海对非机动车不佩戴头盔上路没有进行处罚,不管是《道路安全交通法》和《上海交通安全条例》,对此均没有强制规定。
需要明确的是,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属性不同,前者属于机动车,后者属于非机动车。2018年5月,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实施,工信部等四部委在修订原则中特别提到,为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的出行需求,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
对于摩托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普遍的处罚措施为驾驶人记2分、罚款50元,乘车人罚款50元。
据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最多的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70%。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醒,无论是驾乘摩托车还是电动自行车,应养成佩戴头盔的安全习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