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一机场被疏散、比利时对车辆进行现场检查,热门旅游景点随处可见配备半自动式来复枪的安保人员:这是巴黎发生恐怖袭击后,全欧洲随即提高安保级别的场景。在这场协同展开的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身着自爆背心,肆无忌惮屠杀了至少129名民众。
周五晚的巴黎,六个地点同时遭遇恐怖袭击,究竟谁是幕后黑手、袭击是如何展开的,已有各种细节浮出水面。政府开始质疑其情报网络存在漏洞,并考虑是否应该扩大权限,以控制潜在的嫌疑犯。
但是巴黎此次恐怖事件地点不定、目标任意,这也引起了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地缘政治力量覆盖着中东地区的情况下,欧洲能否控制类似袭击事件?如果能的话,欧洲大陆上的人民所珍视的自由,又将被牺牲到何种程度?
Christian Mölling是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柏林)”的高级长驻研究员,他说欧洲的应对之道是在一个微妙的时刻形成的,这个当口上,政治极端化的倾向是很明显的,很容易歪曲对难民政策的讨论,也容易把极右的反移民(态度)具象化。
Mölling对法国至今为止的处理方式表示赞许,并说提升安保的同时还必须覆盖更大的区域。“这不光是保护欧洲国土的问题,更是保护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巴黎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抱团,并说着 ‘我不害怕’”,“这是欧洲精神的极佳体现,因为如果不抱团的话,就意味着认输了。”
围攻之忧
从2008年孟买袭击事件以来,情报官员们就一直担心欧洲街头会发生围攻事件。只要一小波激进分子在主要城市地区的不同地点行动,就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伦敦警察厅今夏曾进行过针对上述情况的模拟演习。但是亚太基金会驻伦敦的国际安全主任Sajjan Gohel说,准备工作只能做到这儿了。“一旦(恐怖主义)威胁产生,是很难应对的”他说,“这是围攻袭击非常危险的一面”。
他说最重要的安全应对措施是加强协作——各机构和欧洲各国间的协作。
恐怖袭击后,法国立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将军队警戒级别提高到最高级。
其邻国们也纷纷采取措施。伦敦郊外的盖特威克机场北航站楼内,一名法国籍男子涉嫌丢弃类似武器的装置,导致航站楼全体紧急疏散。伦敦警察厅长官Bernard Hogan-Howe告诉记者“袭击的规模和恐怖分子使用的武器种类是重要关注点”。
意大利提高了反恐警戒级别,以便随时能迅速部署特种部队。700名军人被派遣到罗马和其他旅游名胜区进行安保。就连北欧国家都向各大使馆、足球比赛等公共集会场所派出了配备半自动武器的安保人员。
除了加强边境保护措施以外,德国还宣布将提高其对已知极端分子的监控。“情况非常严重”,内政部长Thomas de Maizière 周六说道。“我们不知道除了这八个袭击者以外还有没有别人。”
这些袭击者是怎么在欧洲及其他地区协同作案的还未可知。其中一名袭击者已认定为法国人,并且曾经为安全机构所知。另一名可能是叙利亚人,随着那些为躲避伊斯兰国暴行而逃亡的难民一道,进入了欧洲。
本月早些时候,政府官员曾在德匈边境截获一辆载有炸弹和枪炮的车辆,现在这一事已同巴黎袭击事件进行联合调查。另外,比利时周六也也宣布实施三起逮捕,其中包括一名据称与巴黎袭击案相关的租车有牵连的嫌疑犯。
de Maizière说,“在《查理周刊》遇袭前后我都说过,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西欧,包括德国在内,都是国际恐怖主义的袭击目标”。
巴黎IFRI智库恐怖主义研究员Marc Hecker称,他预计欧洲各国会宣布采取更强硬的安保手段,尤其是在11月30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这种大型会议召开之前。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整个欧洲都受到了威胁,特别是英国,德国和比利时。我认为我们可以预期到这些国家的立法将会加强,尤其在那些此类立法比较薄弱的国家”他说。
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接受?
至少到现在,巴黎的居民们表示他们欢迎更全面的安保体系。Petit Cambodge是当日遭到袭击的餐厅之一,餐厅老板Danielle Letourneur说,“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我都接受”,“我愿意有更多保障,搜身,都可以,我们需要安全。”
但是巴黎Iris智库的网络安全专家François Huyghe却说,这些措施都是象征性的,更重要地是作为一种“心理支撑”。一月份,查理周刊遇袭后,法国在地面军队和监控措施上都曾大大增强了安保,有的人认为这就像法国版的“爱国者法案”。
他说,法国已经加强了其安全和监控法律。法国创造了一个使政府得以监控每一个潜在嫌疑人的体系,但是所谓的潜在嫌疑人有5000个,“我们没有足够的警力,跟在每个嫌疑人后面”。
查理周刊,和其后的各种恐怖袭击,包括Thalys火车事件(几名美国军人制服了一个持枪男子),许多嫌疑人都已经被政府监控。Gohel称,由于无法更深入地进入叙利亚和伊拉克进行打击,欧洲必须考虑通过情报网来防患于未然。“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例子,不少犯罪嫌疑人其实都是相关机构已经知道的人”。
但是有的法国人担心做得太过,特别是在一个袭击事件后大家情绪都比较激动的几天里。
Antoine Lippen是周五巴黎中心遭受袭击的咖啡馆和酒吧的一名常客。他说:“不能想采取什么措施就采取什么措施,我们知道恐怖袭击都会发生在那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这样一来限制我们的自由就太危险了,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会被恐怖分子趁虚而入。”
Karim Emile Bitar是黎巴嫩Saint-Joseph大学驻巴黎的国际关系教授,他说大规模的监控行动不仅威胁到民主制度,还可能最终伤及反恐战略。
“我们需要的是人员情报,关于中东社会的详细信息。就像19世纪的君主一样,伊斯兰国恐怖分子今天想要使西方社会的‘矛盾更加尖锐’,”他说,“如果我们反应过激,言论过激,就正中它们下怀。政府不应该陷入这个圈套。”
(译者:张露丹)
关于巴黎恐怖袭击后欧洲局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学者正在解答,欢迎来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来源:www.csmonitor.com
原标题:In aftermath of Paris attacks, how much security is enough?
最新更新时间:11/17 09:4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