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段前一段时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答记者问。
“9月21日,中英双方对话,同意加强资本市场的长期合作,或开展“沪伦通”。能否介绍一下详细情况?”
“在日前结束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两国政府在对话政策成果中宣布“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
2014年11月“沪港通”试点推出后,有些境外市场提出了希望探讨与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的考虑,这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参与我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兴趣和信心。伦敦方面较早提出了深化中英资本市场互利合作,探讨“沪伦通”可行机制的想法。在英方提出这一想法后,上交所和伦交所以及相关市场机构在工作层面就未来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与英国金融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和深化互利合作。考虑到上海和伦敦处于不同时区,两地市场在监管机制、交易制度、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简单复制“沪港通”的业务模式和做法。因此,我们支持两地交易所层面开展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探索合作模式,相信这将对两地资本市场开展务实合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所谓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证监会指出,沪港通总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参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资金账户余额应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港通正式启动需6个月准备时间(小汇君补充后来A股股灾加入熔断机制)。去年今日,沪港通试点正式开锣,标志上海、香港两个市场的直投通路打开,内地股市首次向全球资金直接开放,而内地的投资者也开始全球配置资产。
今天是沪港通实行一周年,上海证券报为我们整理到了沪港通一周年来的成绩单沪股通在过去一年的230个交易日里,共使用约1210亿元人民币额度,使用量占3000亿元总额度的40%,共为A股市场贡献1.538万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港股通则在225个交易日里,共使用约924亿元人民币额度,使用量占2500亿元总额度的37%,成交总金额约7420亿港元。小汇君表示成绩单虽然不算亮眼,但是想想今年A股市场的惨状,有此成绩实在可喜可贺。
►奥斯本访上海
“沪伦通”就是受“沪港通”成功经验启发而来。英国二号实权人物,44岁的财政大臣奥斯本9月22日访问上海证券交易所,20分钟演讲,说了七遍“中英在一起”,奥斯本极力游说英国愿意帮助中国进入西方金融市场,让小汇君说英国也真有这个实力,SWIFT统计截至今年8月,全球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国家有100多个,90%的支付集中在10个国家,新加坡占比高达24.4%,英国紧随其后占到21.6%。所以英国有这个市场有这个需求,当然正如奥斯本演讲所言,这是一个双赢,中国多了一个通道,英国更加稳固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
然而诚如证监会所言,上海和伦敦处于不同时区,两地市场在监管机制、交易制度、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证监会也表示不能复制沪港通的模式。未来还需要双方互相沟通细节和机制。
除了沪港通,沪伦通,囊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有代表性股票标的的深港通,正蓄势待发;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共同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连接上海和伦敦两地市场的“沪伦通”已进入研究阶段;作为内地与海外大宗商品市场互联互通的“前奏”,“伦港通”也已启动筹备。国庆期间访华的纳斯达克副总裁罗伯特-麦柯表示,未来有可能开通“沪纳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放开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各路通,纷纷上演,小汇君表示十分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