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末日审判临近,瑞幸疯狂作妖,请君入瓮的把戏还灵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末日审判临近,瑞幸疯狂作妖,请君入瓮的把戏还灵吗?

珍爱生命,远离瑞幸。

文|紫财经

一代女皇武则天执政时,任用了一批酷吏镇压异己,其中,周兴与来俊臣最为狠毒,令人闻风丧胆。后有人向武则天告发周兴与人串通谋反,来俊臣奉命查办此事。

于是,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周兴到自己家里赴宴。酒过三巡,来俊臣叹了一口气:“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高招?”

“这还不好办!”周兴说,“你找来一个大瓮,四周架上炭火,再让犯人进到瓮里,有什么人敢不招供呢?”来俊臣一一照办后对周兴说:“宫里说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现在就请您钻进去吧。”

1000多年后,中国咖啡新零售第一股瑞幸玩起了同样的把戏。

10天涨4倍,瑞幸成妖股

自4月2日官宣造假事件后,瑞幸股价接连跳水,最低时只有1.39美元,相对于最高峰的51.38美元,狂跌了97%以上,近9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惹得无数吃瓜群众大呼过瘾。正当大家翘首以盼着跌破1美元红线时,该公司却突然开始大幅反弹,10天拉升了4倍。

尤其是在6月5日,瑞幸股价飙升力度如此之大,以至于触发了熔断机制,涨幅一度超过了67.6%,远远超过了停牌前的水平,短短几分钟内便闷杀了一众做空者。

一些人甚至发出了尖叫: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之前的财务造假是个假新闻?瑞幸咖啡真的要绝地反击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5月15日,纳斯达克上市资格审核部门已向瑞幸发出了最严厉的退市通知,尽管瑞幸方面声称计划发起听证会请求,但是,这一切只是延续而非阻止末日的到来。

不可否认,康美药业、獐子岛等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均可以蒙混过关,但美股对于财务造假的容忍度极低,即便庞大如世通、安然,也没有享受到网开一面的待遇,何况瑞幸造假时间跨度之长、金额之大、影响之差,均令人发指,有媒体称,瑞幸董事长兼创始人陆正耀直接通过邮件指挥了本次造假,获得豁免的可能性更是几乎为零。

与此同时,投资者索赔、人事震荡都在路上,瑞幸时刻徘徊于破产的边缘,供应商随时可能发生挤兑效应,更重要的是,哪怕能够免于破产的命运,瑞幸的商业模式已经被证伪,很难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

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瑞幸咖啡都没有东山再起的转机,近期的反弹根本不具一丝一毫的基础。天降异象,必有妖孽。在这非理性浮华的背后由某些大佬主导的一盘大棋正在拉开帷幕,意在制造虚幻的繁荣以吸引中小投资者接盘。

主力做局,只等接盘侠入瓮

这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根据CNBC的数据,截至6月5日,十大机构投资者总持股44%,瑞幸79%的筹码都集中在前50家机构投资者手中。换句话说,市场曾经超900亿元的瑞幸咖啡完全由极少数机构投资者控盘,这意味着左右该公司的股价较寻常标的物要容易得多。

在过去的几年间,陆正耀与他的小伙伴们足迹遍及港股、新三板,在神州租车、神州优车上屡试不爽,瑞幸咖啡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很难排除其誓将红旗插遍世界的心理。

事实上,当瑞幸距末日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些小道消息也在满天飞。

有人说百胜中国控股有兴趣,可能会收购瑞幸咖啡的应用程序和客户数据等资产,有人信誓旦旦说,去年才进入中国的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与新兴的喜茶也出现在了收购者名单上,虽然最后均遭辟谣,但对于提振瑞幸股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稍具商业常识,在瑞幸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之前,任何一个收购者都不可能站出来,除了那些愿意替陆正耀缴纳监管部门巨额罚金与上百亿美元投资者索赔的冤大头。按照常理,只有瑞幸破产或申请破产保护时,真正的资本捕手才会抛头露面。

不论怎么说,瑞幸股价疯狂拉升后,羊群效应正在悄然酝酿。

“昨天我卖啥啊?给自己一巴掌!”

“前两天2.02买的,然后昨天涨了20%觉得不错了见好就收,跌完再买,然后……心肌梗要犯了,谁能给我掐人中?”

在各大投资者社区上,后悔卖早了的、没有入局的中小投资者随处可见,倘若这样的虚幻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竞相入局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珍爱生命,远离瑞幸

毕竟不是每个人在一夜暴富的神话面前都能保留淡定。

不过,当你拥抱你的“财富”的时候,务必记住,无论瑞幸反弹幅度有多大,它均已病入膏肓,即使有人出手接收一部分资产,也不足以弥补潜在的黑洞,一旦入局,很可能财富没见到影儿,股票倒砸在手里了,押注瑞幸这样的票,不同于一般股票,破产带来的投资损失决不是一星半点儿,很可能是颗粒无收。

殷鉴不远。在乐视退市之前,各种资本曾掀起过一轮又一轮的暴涨行情,不少小散投资者禁不住发财的诱惑,陆续加入试图一搏,结果被深深套住,欲哭无泪。

值得注意的是,两周前,瑞幸前50家机构投资者还拥有80%的股份,目前已经出现了小幅下降。你在临渊羡鱼后准备退而结网时,主力不仅在利用股价的震荡获益,也在悄悄完成出逃。

珍爱生命,远离瑞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末日审判临近,瑞幸疯狂作妖,请君入瓮的把戏还灵吗?

珍爱生命,远离瑞幸。

文|紫财经

一代女皇武则天执政时,任用了一批酷吏镇压异己,其中,周兴与来俊臣最为狠毒,令人闻风丧胆。后有人向武则天告发周兴与人串通谋反,来俊臣奉命查办此事。

于是,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周兴到自己家里赴宴。酒过三巡,来俊臣叹了一口气:“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高招?”

“这还不好办!”周兴说,“你找来一个大瓮,四周架上炭火,再让犯人进到瓮里,有什么人敢不招供呢?”来俊臣一一照办后对周兴说:“宫里说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现在就请您钻进去吧。”

1000多年后,中国咖啡新零售第一股瑞幸玩起了同样的把戏。

10天涨4倍,瑞幸成妖股

自4月2日官宣造假事件后,瑞幸股价接连跳水,最低时只有1.39美元,相对于最高峰的51.38美元,狂跌了97%以上,近9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惹得无数吃瓜群众大呼过瘾。正当大家翘首以盼着跌破1美元红线时,该公司却突然开始大幅反弹,10天拉升了4倍。

尤其是在6月5日,瑞幸股价飙升力度如此之大,以至于触发了熔断机制,涨幅一度超过了67.6%,远远超过了停牌前的水平,短短几分钟内便闷杀了一众做空者。

一些人甚至发出了尖叫: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之前的财务造假是个假新闻?瑞幸咖啡真的要绝地反击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5月15日,纳斯达克上市资格审核部门已向瑞幸发出了最严厉的退市通知,尽管瑞幸方面声称计划发起听证会请求,但是,这一切只是延续而非阻止末日的到来。

不可否认,康美药业、獐子岛等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均可以蒙混过关,但美股对于财务造假的容忍度极低,即便庞大如世通、安然,也没有享受到网开一面的待遇,何况瑞幸造假时间跨度之长、金额之大、影响之差,均令人发指,有媒体称,瑞幸董事长兼创始人陆正耀直接通过邮件指挥了本次造假,获得豁免的可能性更是几乎为零。

与此同时,投资者索赔、人事震荡都在路上,瑞幸时刻徘徊于破产的边缘,供应商随时可能发生挤兑效应,更重要的是,哪怕能够免于破产的命运,瑞幸的商业模式已经被证伪,很难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

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瑞幸咖啡都没有东山再起的转机,近期的反弹根本不具一丝一毫的基础。天降异象,必有妖孽。在这非理性浮华的背后由某些大佬主导的一盘大棋正在拉开帷幕,意在制造虚幻的繁荣以吸引中小投资者接盘。

主力做局,只等接盘侠入瓮

这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根据CNBC的数据,截至6月5日,十大机构投资者总持股44%,瑞幸79%的筹码都集中在前50家机构投资者手中。换句话说,市场曾经超900亿元的瑞幸咖啡完全由极少数机构投资者控盘,这意味着左右该公司的股价较寻常标的物要容易得多。

在过去的几年间,陆正耀与他的小伙伴们足迹遍及港股、新三板,在神州租车、神州优车上屡试不爽,瑞幸咖啡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很难排除其誓将红旗插遍世界的心理。

事实上,当瑞幸距末日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些小道消息也在满天飞。

有人说百胜中国控股有兴趣,可能会收购瑞幸咖啡的应用程序和客户数据等资产,有人信誓旦旦说,去年才进入中国的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与新兴的喜茶也出现在了收购者名单上,虽然最后均遭辟谣,但对于提振瑞幸股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稍具商业常识,在瑞幸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之前,任何一个收购者都不可能站出来,除了那些愿意替陆正耀缴纳监管部门巨额罚金与上百亿美元投资者索赔的冤大头。按照常理,只有瑞幸破产或申请破产保护时,真正的资本捕手才会抛头露面。

不论怎么说,瑞幸股价疯狂拉升后,羊群效应正在悄然酝酿。

“昨天我卖啥啊?给自己一巴掌!”

“前两天2.02买的,然后昨天涨了20%觉得不错了见好就收,跌完再买,然后……心肌梗要犯了,谁能给我掐人中?”

在各大投资者社区上,后悔卖早了的、没有入局的中小投资者随处可见,倘若这样的虚幻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竞相入局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珍爱生命,远离瑞幸

毕竟不是每个人在一夜暴富的神话面前都能保留淡定。

不过,当你拥抱你的“财富”的时候,务必记住,无论瑞幸反弹幅度有多大,它均已病入膏肓,即使有人出手接收一部分资产,也不足以弥补潜在的黑洞,一旦入局,很可能财富没见到影儿,股票倒砸在手里了,押注瑞幸这样的票,不同于一般股票,破产带来的投资损失决不是一星半点儿,很可能是颗粒无收。

殷鉴不远。在乐视退市之前,各种资本曾掀起过一轮又一轮的暴涨行情,不少小散投资者禁不住发财的诱惑,陆续加入试图一搏,结果被深深套住,欲哭无泪。

值得注意的是,两周前,瑞幸前50家机构投资者还拥有80%的股份,目前已经出现了小幅下降。你在临渊羡鱼后准备退而结网时,主力不仅在利用股价的震荡获益,也在悄悄完成出逃。

珍爱生命,远离瑞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